台湾泥鳅繁育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泥鳅繁育技术

大体上,泥鳅苗种的繁育包括如下技术板块:

亲本培育

催产孵化

苗种培育

一、亲本培育

亲鱼是指性腺成熟并能用于人工繁殖的种鱼。通过强化培育可获得优良的泥鳅亲鱼,是泥鳅人工繁殖决定性的物质基础。整个亲鱼培育过程都应围绕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使亲鱼性腺向成熟方面发展而进行,是泥鳅人工繁殖中重要的技术环节。通过对亲鱼的强化培育,使其体质增强,性腺发育良好,达到人工催产的要求。

亲本培育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亲本培育池的准备;

(2)亲本放养密度的确定;

(3)亲本培育池水质的控制;

(4)亲本营养需求;

(5)亲本产后护理。

1、亲本培育池条件

位置:靠近水源,水质良好,注排水方便;开阔向阳,交通便利;靠近产卵池、孵化设备和鱼苗池。

面积:以1~3亩的长方形池塘为好,便于饲养和捕捞。太小,水体稳定性差;过大,水质不容易掌控,且由于亲鱼过多,往往只能分批催产,多次拉网捕鱼引起亲鱼应激会影响催产效果。

水深:池深1.5~2m,正常水深0.5~0.8m。

底质:池底、池壁平整结实。池底保持10cm左右淤泥,以保水、保肥,同时为泥鳅提供躲避不良环境之场所。

池塘清整:挖除池底过多的淤泥,维修加固池埂,清除杂草,每年清池消毒。消毒一般多用生石灰,用量75~150Kg/亩,漂白粉也是常用的消毒剂。

2、放养密度

泥鳅一般2龄性成熟,作为泥鳅亲鱼,最好选择3龄以上,体质健壮、体色正常、体形端正、活力强、无伤残、鳍条完整的个体。雄鳅要求体长15~20cm,体重12g以上,而雌鳅要20g以上,最好能达到40~60g。选择亲鳅的同时要注意雌雄比例,雄鳅要多准备一些,一般♀∶♂=1∶2~3。

泥鳅亲鱼培育应采取专池单养方式。放养密度控制的原则是既能充分利用水体,又能使亲鱼生长良好、性腺发育充分。一般每亩放养100~150Kg为宜,最多可投放200Kg。放养的密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应当随着培育池条件、营养状况及技术状况合理调控。

3、水质要求

泥鳅喜肥水,看水施肥是保持水质的关键。亲鱼放养前,应先施好基肥,一般施基肥300~500Kg/亩;放养后,应根据季节和池塘具体情况施追肥,追肥以“少施、勤施、看天、看水、看鱼施肥”为原则,使水色为黄褐色或绿褐色,

水质保持肥、活、嫩、爽,并调节池水中性或微碱性。另外,一定要施用发酵好的熟肥,切忌施用生肥。

泥鳅亲鱼培育各阶段水质要求简述如下:

产后培育:泥鳅是分批产卵鱼类,整个夏季都可以产量,产卵期天气较热,产后亲鱼体质较差,耐低氧能力差,容易泛池。因此要根据天气和池水水色变化,看水施肥,做到少施、勤施、分散施,同时多加新水,勤加新水,使水质保持肥、活、爽。

秋冬培育:入冬前要适当加强施肥,保持较肥水质,同时多投喂精料,并适时适量换水,使亲鱼在入冬前积累较多脂肪,以利于来年性腺发育。

春季强化培育:开春后,换掉一部分池水,并适当增加施肥量,以利于水温提高,快速肥水。

产前培育:临近产卵季节,亲鱼性腺发育良好,对溶氧要求较高,应保持水质清新。因此催产前15~20天,应少施或不施肥,并经常冲水,以防止泛池,同时促进性腺发育。

4、营养需求

泥鳅亲本可投喂水蚯蚓、蚯蚓、蝇蛆、禽畜下脚料、鱼粉和豆粕、麦麸等,适当添加酵母粉和维生素。也可以投喂亲本专用配合颗粒饲料,并适当配以浮萍和切碎的菜叶等植物性饵料。投喂饵料质量和数量应根据水温变化及时调整,在水温15~17℃时,饵料中动物蛋白含量控制在10%左右,植物蛋白含量在30%左右,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4%~6%;随着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加饵料中动物蛋白质含量和投饵量。在水温20℃左右时,饵料中动物蛋白含量控制在20%左右,植物蛋白含量在20%左右,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5%~7%;在水温25℃左右时,饵料中动物蛋白含量控制在30%左右,植物蛋白含量在10%左右,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6%~8%。泥鳅亲鱼培育过程中,应加强施肥,保持水质保持肥、活、爽,使池中有较多的生物饵料。泥鳅夜间摄食比较活跃,白天的投饲量占日投饲量的25%~30%,夜间占70%~75%。具体投饲量还应根据天气、水质、水温、溶氧等具体情况适当增减。

5、亲本产后护理

亲鱼产卵后的护理是生产中需要引起重视的工作。因为亲鱼在催产过程中常常会受伤,如果不给予很好的护理,将会造成亲鱼的死亡。

亲鱼受伤的主要原因有:捕捞亲鱼网的网目太大、网线粗糙,导致亲鱼鳍条撕裂,鱼体擦伤;捕鱼操作不规范造成鱼体受伤;水温高、运输时密度大、路程远造成缺氧损伤;催产过程中亲鱼跳跃或撞到池壁上受伤。因此,整个催产过程中必须小心操作,避免亲鱼受伤。对于受伤亲鱼,要及时处理,加强护理,以减少产后亲鱼的死亡。

产卵后亲鱼的护理:首先要把产卵后过度疲劳的亲鱼放入水质清新的池塘里,并精养细喂,让它们充分休息、快速恢复体质,以增强对疾病抵抗力。对于受伤的亲鱼,应根据受伤程度给予伤口涂药或注射抗菌药物。亲鱼轻度外伤的可以选用下列药品涂擦伤口:高锰酸钾溶液、磺胺药膏、青霉素药膏、呋喃西林药膏等,以防伤口溃烂或长水霉。受伤严重的亲鱼,除涂擦消炎药物外,还要注射磺胺唑钠、兽用青霉素等。受伤非常严重的亲鱼作淘汰处理。

二、催产孵化

1、亲本来源

最好直接从具备苗种繁育资质的单位购买。为降低成本,亦可购买上述单位的后备亲本,进行一定时间的强化培育。

亲本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泥鳅苗质量,应选用体形端正、健壮、无病、无伤、体色正常的泥鳅,体长15~20cm,体重30~50g。雌泥鳅要腹部膨大,有弹性,将其肚皮向上,颜色微红,有透明感,用手抚摸,肋骨明显;雄泥鳅选个体较大的,要求胸鳍追星明显,在生殖季节可挤出白色精液。

2、成熟亲本的选择

泥鳅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一般一冬龄成熟,但两冬龄用于繁殖更好。其产卵期在长江流域在4~8月,其中5~7月为盛期。当水温达到18~20℃时性成熟的泥鳅开始自然繁殖。泥鳅多次产卵,每次历时4~7天。多次性成熟。

本地泥鳅的雌雄个体外形的差异较大。雄泥鳅一般个体较小,背鳍末端两侧有肉质隆起,胸鳍较大,前端尖型第2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在生殖期胸鳍追星明显,腹部扁平。雌泥鳅较大,背鳍末端两侧没有肉质隆起,产过卵的(即经产雌鳅)在腹鳍上方的体躯有对称的白色斑点,未产卵者没有。雌泥鳅胸鳍较小,呈椭圆形腹部膨大色泽略带透明的粉红色或黄色。

TW-6台湾龙鳅当年即可性成熟,并可作为亲本使用。

TW-6台湾龙鳅的雌雄个体大小相当,几无差异。

3、雌雄比例

一般要求雌雄比为♀∶♂=1∶2,如雄性不足,比例可降为1∶1。雌鳅胸鳍比较短,鳍的前端较圆钝,呈扇形,静止时鳍条展开放在一个平面上;雄鳅胸鳍比较长,前缘尖端向上翅起。

如果在全人工繁殖的条件下,雌雄比例可为♀∶♂=3∶1,因为雄鱼可产生大量的精子。但是,泥鳅亲本个体小,不能挤出精液,且粘滑不易捕捉,若杀雄鱼取精液则工作量太大。因此在大规模生产中还是多采取半人工催产的方法,让其自然产卵。

台湾龙鳅亲本雌雄比例一般为♀∶♂=3∶1。

4、催产时间

人工催产的时间比自然繁殖的时间稍晚一点,长江流域一般4月上旬开始,水温在20~25℃,也可在家鱼人工繁殖中同时开展。此时,如果池塘养殖的泥鳅吃食量突然下降,多表明性腺已经成熟,可以催产了。

自然条件下,泥鳅的发情时间一般在清晨,上午10:00左右产卵结束,根据效应时间来推算和确定注射时间,使发情、产卵的时间与自然条件的节律相一致,以期达到更理想的繁殖效果。

5、人工受精

人工催产的泥鳅可以让其自行产卵受精,也可以进行人工受精,由于泥鳅是分批产卵的,卵常常被亲本吃掉,因此自行产卵的受精率往往不高,获得的卵也不多。而采用人工受精的方法,则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其缺点就是劳动强度大。注射后的亲泥鳅为便于人工授精,雌雄分别放入培育池中两个网箱内,观察发情产卵,适时进行人工授精。

人工受精的关键是要掌握适时受精,要推算效应时间,效应时间主要受水温的影响。水温20℃左右时,效应时间18小时以上;水温25℃以下时,一般12-14h;水温25℃左右时,为10h左右;水温28-32℃时,为6~8 h。

在效应时间临近时,要注意观察,及时检查,如发现雌雄追逐的厉害,尤其是雌雄泥鳅呼吸急促,并从肛门中排出气泡,则说明发情高潮已经来临,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