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泥鳅人工繁育及稻田生态养殖
稻田养殖泥鳅的优点及其管理注意事项研究
稻田养殖泥鳅的优点及其管理注意事项研究【摘要】泥鳅是一种适应性强、繁殖力强的鱼类,可以在稻田中进行养殖。
稻田养殖泥鳅具有净化水质、增加稻田生态、提高养殖效益等优点。
在管理上,需要注意水质管理、饲料管理、疾病防控以及环境调控等方面。
水质管理要保持清洁、通气良好,饲料管理要科学搭配、定时喂食,疾病防控要做好疫病预防、及时处理病死鱼,环境调控要注意保持水温、植被覆盖等。
稻田养殖泥鳅对于增加农田利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未来,可以通过进一步研究提高养殖技术,规范管理制度,提高养殖效益。
建议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合作,促进稻田养殖泥鳅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稻田养殖、泥鳅、优点、水质管理、饲料管理、疾病防控、环境调控、总结、展望、研究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稻田养殖泥鳅是一种常见的养殖鱼类,其生长适应环境广泛,食性广泛,容易繁殖等优点使其成为很受养殖户青睐的养殖对象。
随着水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稻田养殖泥鳅的养殖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由于目前稻田养殖泥鳅的规模和养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对其进行养殖管理的研究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稻田养殖泥鳅的优点及其管理注意事项,为养殖户提供科学的养殖技术指导,推动稻田养殖泥鳅产业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稻田养殖泥鳅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泥鳅在稻田养殖中的优势和特点,为推动泥鳅养殖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深入研究泥鳅在稻田中的养殖特点和优势,可以为养殖户提供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指导,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出。
通过对水质、饲料、疾病防控和环境调控等管理注意事项的研究,可以保障泥鳅的生长和健康,减少养殖风险,提高养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研究泥鳅的养殖管理,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多样化和高效化,为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持。
本研究旨在全面探讨稻田养殖泥鳅的优点,并提出管理注意事项,为泥鳅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泥鳅稻田养殖的新方法
泥鳅稻田养殖的新方法夏宝东1常彦民1戴洪全2戴国清3(1、巴彦县水产技术推广站黑龙江巴彦151800)(2、哈尔滨市驿马山戴氏原生态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黑龙江巴彦151800)(3、巴彦县少凌鱼种场黑龙江巴彦151800)一、泥鳅简介我国的鳅科鱼类约有100多种,大部分都是小型鱼类,生长缓慢,没有养殖价值。
目前养殖的泥鳅种类主要是泥鳅和大鳞副泥鳅。
泥鳅、北方泥鳅和黑龙江泥鳅组成了泥鳅属的三兄弟,它们共同的特征是有5对须,外形也相似。
它们的区别在于:黑龙江泥鳅仅分布在黑龙江,其吻端到背鳍的距离占体长的62%以上,腹鳍起点与背鳍起点平齐。
另两种泥鳅吻端到背鳍的距离最多占体长的cn. All Rights Reserved.60%,而且背鳍起点在腹鳍起点之前,但北方泥鳅尾柄长是尾柄高的1.9~2.9倍,泥鳅尾柄长是尾柄高的1.3~1.8倍。
北方泥鳅仅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和辽河上游,而泥鳅除青藏高原外,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淡水水域均有分布,以长江水域和珠江水域的产量为最大。
这三种泥鳅生活习性相似,个体较大,数量较多,肉质细嫩,有较高的养殖价值。
大鳞副泥鳅是副泥鳅属在我国的唯一种。
其外形与泥鳅相似,有5对口须,但它的鳞大,侧线鳞不到130片。
大鳞副泥鳅生活习性与泥鳅相似,个体稍大,分布比较广泛,但它的天然资源太少了,捕捉很困难。
以上几种有养殖价值的泥鳅,养殖者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当地的资源条件选择养殖。
在我国大多数地区,还是以养殖泥鳅为主。
而在黑龙江除养殖泥鳅外,还养殖大鳞副泥鳅、黑龙江泥鳅、北方泥鳅。
下面对泥鳅、黑龙江泥鳅、北方泥鳅以及大鳞副泥鳅作简要介绍1、泥鳅(m is gumusa ng uillica uda utus)又名鳅、真泥鳅等,在分类学上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属。
国内广泛分布于除青藏高原外的各地沟渠、水田、池塘、河流、湖泊及水库等水域中。
日本、朝鲜和东南亚诸国也有分布。
目前,泥鳅市场平均售价在20~30元/kg,国际售价更可观,口岸价格最低30元/kg,是出口创汇型经济鱼类之一。
稻田怎么养泥鳅
稻田怎么养泥鳅
又种稻又养泥鳅:稻田每种5行水稻空1行,在进出水口处,用栏网围好,以防潜逃。
种完稻田即放养泥鳅,饲养4个月即可捕捞上市出售。
饲料是经过发酵腐熟的畜禽粪和田间生长的杂卓、害虫、浮游生物等。
水稻是泥鳅最好的隐蔽场所,便于泥鳅安然活动和栖息,一年可放养两次。
不种稻专养泥鳅:每平方米水面投种量以一斤为宜,4-10月为繁殖期,饲料为米糠、蝇蛆、蔬菜、杂草等,每天喂一次。
热天应搭棚遮荫或加深水位至60厘米。
一年可放养三次。
繁殖:将种鳅按8:1的雌雄比例放入稻田中,在稻田中放置柳树枝叶、水草等做窝。
泥鳅便在此窝产卵孵化,每亩水稻田中可放种鳅100公斤左右。
种鳅产卵后,应及时把鳅窝取出来,放入孵化池或大容器中人工控温孵化,水温在25℃左右时,受精卵约2天出苗。
一般每15平方米水面可孵化50万尾。
防病:主要有烂腮病、赤皮病、肠炎等。
用烟蔸根放在稻田四角,用石头压上,浸泡在稻田水中即可,每亩稻田用量0.5公斤。
或用茶树上的蚂蚁窝1-2个,烧灰拌精料给予食用即愈。
- 1 -。
稻田精养泥鳅技术
稻田精养泥鳅技术(1.辽中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辽宁沈阳 110200;2.辽中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辽宁沈阳 011020)摘要:本文采用特制的泥鳅鱼饲料配方,在稻田中进行人工精养,通过120天的养殖,获亩泥鳅鱼110公斤,平均规格6克,亩效益达440.00元。
关键词:泥鳅;稻田精养;技术中图分类号:s966.4 文献标识码:a泥鳅鱼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是名副其实的滋补保健食品。
泥鳅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但由于农田药品的大量使用,同时捕捞强度的不断提高,天然资源锐减。
泥鳅鱼的经济价值正逐步升高。
特别是在冬季,价格更加可观。
稻田精养泥鳅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易于管理,是稻田区农民新的经济增长点。
可逐步形成本地区的特色产业。
下面简单介绍稻田养殖泥鳅的方法:1 稻田的选择1.1 水源水源充足,大雨不淹,水质清新,没有污染。
1.2 土壤以保水力强的壤土或粘土为好,沙土最差。
1.3 面积1333 m2左右为宜,便于修建工程。
2 稻田养殖泥鳅田间工程2.1田埂及进出水口的加固为防止泥鳅鱼逃遁,需要对田埂进行加高,40 ~ 50cm,宽30cm 左右,垒实;进出水口对角设置,地基要夯实,铺上一层砖后,上置40cm左右的水泥管,用水泥砂石砌成,用两层沙布网片密封水管两侧或者制成栏鱼网,放在水口处,加固按牢。
2.2 鱼沟和鱼溜的开挖在距田埂2 ~ 3m处挖一条围田沟,深、宽为50 ~ 80cm,作为鱼沟;在靠近进、出水口处,将鱼沟加宽、加深,面积约占稻田总面积的1%左右,深度以放干田中水后,溜内能保持50 cm以上水为宜。
在溜的上方设置棚架,栽种瓜豆、葡萄等作物,夏季降温避暑。
鱼沟、鱼溜约占稻田总面积的5 ~ 8%。
2.3 防逃设施在田埂上用塑料薄膜或纱网做防逃设施,膜或网高出埂面20cm,埋入地下10cm。
防止泥鳅鱼逃出。
3 日常管理3.1 稻田清田消毒3.1.1 每100m2 用漂白粉40g,加水后均匀泼洒,10天后放试水鱼,药力消失后,放入鱼苗;3.1.2 每100m2用石灰3kg 左右化水遍洒,10天后注水施肥培育水质,10天后可放鱼苗。
泥鳅生态养殖技术泥鳅养殖业
泥鳅生态养殖技术- 泥鳅养殖业生态养鳅,包括稻田、慈菇田、荸荠田养鳅等生态间作模式。
这些田中有丰富的天然饵料,农作物是很好的遮阳物,水田深度也符合泥鳅的生长。
一般每平方米水面可放养0.2公斤鳅种,养殖半年后可收获0、5公斤成鳅。
稻鳅兼作两相宜。
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一、精整田块。
养鳅田块要水源充足。
放风前,将田埂加宽夯实,在田块四周插上木板或塑料板,人泥30厘米,用以防逃。
在田沿田埂开一条围沟,田中心开纵横厢沟。
围沟与厢沟相通,沟宽50厘米,深25―30厘米,将养殖田块分成均等4小块,进、排水口用铁丝或塑料网拦挡,以防鳅逃跑。
二、施足基肥。
泥徽主要捕食水蚤、丝蚯蚓、摇纹幼虫等,适度施肥,能促使饵料生物的生长:光将池水放干,曝晒3―4天,再按每亩撤米糠130公斤。
次日,每亩追施发酵畜肥200―300公斤,再晒4―5天,使其腐烂分解,然后蓄水。
三、放养苗种。
水田插秧后及时放养鳅种。
选用3厘米左右的种。
选用3厘米左右的鳅种,每亩放养2万~2.5万尾。
如有流水环境或有较高饲养管理水平,可适当多放养一点。
四、饵料管理。
泥鳅属杂食性鱼类,除施肥外,还应投喂蝇蛆、蚕蛹、蚯蚓、螺蚌肉及豆渣、麦麸、米糠、豆饼等动植物性饲料。
要做到定质、定时、定量、定位。
水温20℃以下,投植物性饲料占70%―80%;20℃~25℃时,动植物性饲料各半;25℃―30℃时,动物性饲料应占60%―70%。
泥鳅放种后第一个月应投喂蚕蛹和炒米糠各半的混合饲料。
每天下午5时左右1次投入,投饵量以次日早晨食完略余为度,每次投饵量占总瞅重的3%―5%,水温高时,可相应增加。
放养一个月后,每隔15天追施畜粪15公斤/100平方米。
同时投喂动植饵料。
后期最好在集鱼坑或厢沟内施肥投饵,以有利于集中起捕。
五、日常管理。
要经常检查田埂及进、排水口防逃设施,发现漏洞及时修补。
水田养殖水位应根据农作物生长需要并兼顾泥鳅的生活习性,在农作物栽植前期,要浅灌水,以促进生根发棵;生长期适当加深水位至10―15厘米,露田期间围沟与厢沟水深保持在15厘米左右。
稻田泥鳅养殖技术
稻田泥鳅养殖技术稻田泥鳅养殖技术是一种集水稻和养鱼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由于泥鳅具有高产、耐冷、适应能力强的优势,因此在农田中养殖泥鳅不仅可以保证稻田生态环境的良好和平衡发展,还能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以下是稻田泥鳅养殖技术的介绍。
一、选泥种与繁殖1.选择适宜的泥鳅种类:在稻田泥鳅养殖中,常见的泥鳅品种有黑泥鳅、中华泥鳅、河豚泥鳅等,根据当地的气候、水质等因素,选择适合本地养殖的品种。
2.育苗选种:选取健康、体长适中的泥鳅,放入清水中养殖,不受食欲的刺激,直到体长达到20厘米以上,适合入稻田养殖。
二、稻田建设与饲料1.稻田准备:选择耕地、整理土壤,将土壤按照适宜梯田水稻栽种的要求整平,并进行合理的施肥,保证稻田的肥力。
2.稻田水稻栽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稻种进行栽种。
栽种时要注意种子的密度和间距,稻田畦长的话可以选择在中间增加一道宽畦,便于泥鳅活动和采食。
3.泥鳅饵料:稻田泥鳅主要以稻谷为主食,每亩稻田每隔3-5天左右进行投放适量的稻谷,保持泥鳅的饱食状态。
三、管理与养殖1.稻田管理:在稻田养殖过程中,要做好水稻的灌溉、杂草防治等工作,并注意稻田的水质和温度,保持稻田的环境稳定。
2.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稻田,及时发现并治疗泥鳅的病虫害,避免疾病的传播和扩大。
3.合理养殖密度:根据泥鳅的体长、水体和土壤的营养情况,以及其它因素,合理控制泥鳅的养殖密度,避免过度密集导致疾病和死亡率的增加。
四、收获与营销1.泥鳅采捕:根据泥鳅的生长情况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泥鳅采捕。
可以使用捕鱼网、捕鱼篓等工具将泥鳅捕捞出来,然后进行分类和清洗。
2.泥鳅营销:将采捕到的泥鳅进行分级、包装,然后销售到市场或者批发给餐饮企业。
可以选择与其它农产品进行搭配销售,增加收入。
总结:稻田泥鳅养殖技术是一种创新的养殖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农田的利用率,还可以保护水资源和增加农民的收入。
通过合理的品种选育、稻田建设、饲料管理、疾病防治等一系列措施,合理处理养殖泥鳅的各个环节,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泥鳅的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水稻田里养泥鳅好吗?
水稻田里养泥鳅好吗?稻田生态养殖泥鳅是将水稻种植与泥鳅养殖有机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稻田浅水环境)的一种立体种养模式。
泥鳅养殖在稻田里能够使两者相互促进,因泥鳅以稻田里的一些杂草种子、害虫及其卵粒为食,并经常钻进稻田泥土里活动,疏松田泥的同时加速了其中有机肥的分解,利于水稻根系对养料的吸收,从而实现稻、鳅双丰收目的。
稻田生态养殖泥鳅具有成本低、经济效益较高、收效较快等特点,适合分散经营,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一条有效途径,当下泥鳅市场行情好,经济价值高,是比稻田养鱼更有效益的水产养殖业。
稻田养殖泥鳅还具有保肥、增肥、提高肥效、除虫等作用,对促进水稻优质高产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南方地区水田分布广泛,因而这种养殖模式很值得推广。
稻田养泥鳅每亩须要资金多少?标准的做法是“每亩投放100公斤苗种”。
到收获的时候,“按产量放大5倍计算将收获泥鳅500公斤,11月以后、春节期间,能卖到15000元”。
如果除去成本,包括100公斤苗种4400元、饲料费4000元左右、药费100元、防逃网费用300元~500元(3年更换1次)、稻田内开沟费用200元左右(只有第一年才有此费用)。
在投放的第一年,1亩稻田泥鳅的纯收入,可达5800元。
第二、三年,纯收入有望达到6500多元。
苗种选择2到3厘米的小泥鳅,大概500块/万尾。
一亩投放10万到15万尾之间,也就是5000到7500的苗种钱,加上饲料消毒药品等大概还需要每亩3000到3500之间,我说在一般的情况下,不出意外,也就是泥鳅不发病,不逃跑的话。
到收获时在1500到2000斤之间,泥鳅各地的行情不一样,夏天便宜年底贵。
呵呵看你那的行情了,我们这夏天在7到10快,年底在16到20快,这么说你该算的清楚了吧。
另外买苗种时候买小规格的苗种更便宜。
在0.7厘米的小规格我们这150快/万尾,但是饲料也同时贵了。
初期养殖建议买大规格的泥鳅苗。
另外给个忠告,搞养殖一定要专,要勤快,多检查,多请教有经验的,泥鳅还是比较好养的,至少在一个池塘鱼死了泥鳅还活着呵呵,不要过分担心,有想法要变成现实才有可能成功。
北方地产泥鳅养殖技术要点
北方地产泥鳅养殖技术要点作者:张慧忠来源:《黑龙江水产》 2018年第3期近些年来,由于台湾泥鳅养殖的大面积推广,北方本地泥鳅养殖规模急剧萎缩。
北方本地泥鳅主要种类有泥鳅、黑龙江泥鳅、大鳞副泥鳅、黑龙江花鳅、北方泥鳅等种类,这些泥鳅种类肉嫩味美,是台湾泥鳅无法相比的,在本市场比台湾泥鳅更受消费者欢迎,销售价格也要更高一些。
因此,本地泥鳅人工养殖前景看好,关键是要掌握其养殖技术要点。
一、本地泥鳅种类1. 泥鳅泥鳅又称真泥鳅等,是我国分布最广的种类,除青藏高原外的各地沟渠、水田、池塘、河流、湖泊及水库等水域中都有存在。
泥鳅还是出口创汇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其市场需求量也日益扩大大。
2. 黑龙江泥鳅黑龙江泥鳅俗称“黄线”,又因其腹部两侧呈金黄色,因此又被称为金鳅。
黑龙江泥鳅属底层鱼类,多生活于砂质或淤泥底质的静水缓流水体,适应性较强,属于底层鱼类。
其肉味鲜美,深受本地群众所喜爱。
3. 北方泥鳅北方泥鳅俗称泥勒勾子,体细长,须较短,尾柄皮褶棱不发达,常栖息于河沟、湖泊和泡沼泥底的静水或缓流水体,适应性较强。
其肉质细嫩,也很受消费者喜爱。
4. 大鳞副泥鳅大鳞副泥鳅俗称黄板鳅。
是北方地产泥鳅中生长速度最快的种类,大鳞副泥鳅和泥鳅一样是深受消费者欢迎的名优鱼类,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的水产品,主要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
从鱼苗长到15g 左右,大约需要两年的时间;再长到50g 还需要一年。
5. 黑龙江花鳅黑龙江花鳅俗称花鳅,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水系、松花江水系,属于小型鱼类,眼下刺分叉,须3 对,较长。
身体的鳞细小,侧线不完全。
黑龙江花鳅多数个体尾鳍基下部的黑斑不明显,部分雄性个体的体侧中线的大斑为一条较宽的纵纹所代替。
黑龙江花鳅属底层鱼类,常栖息于清水、缓流、砂底质的河汊、沟渠及泡沼等。
二、主要养殖模式1. 稻田养殖(1)稻田选择及准备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好的的田块。
单个田块的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以3 ~ 5亩宜。
北方泥鳅生态养殖技术
北方泥鳅生态养殖技术泥鳅又称鳅鱼,在分类上属鲤形目,泥鳅科,泥鳅属。
主要分布于我国淡水的河流、沟渠、水田、池塘、湖泊等,那么在北方泥鳅该怎样养殖了?现在我们来了解下北方泥鳅生态养殖技术。
一、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一)人工繁殖1.亲鳅来源亲鳅最好来源于泥鳅原种场或从天然水域捕捞选择,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年龄在2~3龄,雌性体重15~25g,雄性体重12g以上。
2.亲鳅放养4月初,将亲鳅依雌雄1∶1.2~1∶1.5比例分养于面积为80~120平方米,水深为70~80cm的亲鱼培育池塘中,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0.5~1kg。
亲鱼放养前要进行清塘消毒,加固池埂,放养时用3%~5%的食盐水消毒5分钟左右。
3.亲鳅培育亲鳅放入池塘后,要适时投喂饲料蛋白不低于35%的全价配合饲料,适量搭配动物碎肉,饲料要求新鲜适口、无腐败变质、无污染。
投饵量一般占鱼重量的5%~8%。
产前日投两次,每日上午7~8时和傍晚各一次,其中上午投30%,下午投70%。
产后每日傍晚投饵一次。
培育期间每7~10天注新水10cm,每15天泼洒一次生石灰浆,每立方米水体为15~20g。
4.人工催产(1)催产亲鱼选择。
待水温达22℃左右时,挑选腹部膨大饱满,柔软有弹性,腹部朝上能看到卵巢的轮廓,用手抚摸腹部肋骨明显,体质健状无病无伤的雌鱼和手摸胸鳍有粗糙感的雄鱼用于催产。
(2)催产药物及使用方法。
催产剂种类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马来酸地欧酮(DOM)。
单独使用剂量为:HCG5IU/g~10IU/g,LHRH~A20.01μg/g~0.02μg/g;混合使用剂量为DOM0.003mg/g~0.005mg/g+LHRH~A20.005μg/g。
雄鱼减半。
注射方法则采用一次注射,催产剂用0.9%生理盐水稀释,现配现用,药液量按每尾0.2mL配制。
注射部位为背部肌肉,针与鱼体成45度角,进针深度0.3cm~0.4cm,注射后将亲鱼放入网箱中。
稻田养殖泥鳅的技术方法
稻田养殖泥鳅的技术方法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特点,因此备受人们喜爱。
稻田养殖泥鳅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本文将介绍一些稻田养殖泥鳅的技术方法。
选择适宜的稻田进行养殖是非常重要的。
稻田的水质要清澈透明,水深适中,水温保持在20-28摄氏度为宜。
同时,稻田的土壤要富含有机质,具备良好的保水性和透气性。
接下来,进行合理的泥鳅放养是关键。
一般情况下,每亩稻田放养泥鳅2000-2500尾为宜。
泥鳅的放养时间一般选择在稻田灌水后的第2天,此时水深适中,适宜泥鳅的生长。
放养前,要将泥鳅进行初步的检查,确保泥鳅没有明显的疾病和畸形。
为了提高泥鳅的产量和生长速度,需要做好饲料的投喂。
泥鳅以浮游生物、水生昆虫和植物为食,可以选择鱼饵、蚯蚓等进行投喂。
投喂的量要适量,避免过多造成浪费和水质恶化。
另外,还可以适当添加一些营养饲料,提高泥鳅的养分摄取。
稻田养殖泥鳅还需要注意稻田的管理。
首先,要保持稻田水质的清洁。
定期清理杂草和水面漂浮物,避免对泥鳅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要控制稻田的水位,保持稳定的水深。
过高或过低的水位都会对泥鳅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还要注意稻田的施肥和防病虫害工作,保持良好的稻田环境。
在泥鳅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泥鳅的健康状况。
如果发现有病死鱼,应及时清理,避免对其他泥鳅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如果发现泥鳅有异常行为或症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扩散。
泥鳅的收获和销售也是养殖的重要环节。
一般情况下,泥鳅可以在养殖90-120天后进行收获。
收获时要注意鱼的大小和质量,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
收获后,可以进行初步的加工和分级,然后选择合适的渠道进行销售。
稻田养殖泥鳅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
通过选择适宜的稻田、合理的放养、科学的饲料投喂、稻田的管理和健康检查等措施,可以提高养殖泥鳅的产量和质量。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于想要进行稻田养殖泥鳅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泥鳅人工繁育与稻田高效养殖技术
于雄泥鳅 , 胸鳍短 而圆 、 扇形 , 呈 腹部 明显突 出, 身体呈 圆柱
状, 生殖 孔外翻呈粉红 色 ; 泥鳅胸鳍狭长 , 1 雄 第 根鳍条未 端 尖而上翘 , 在生殖季节手摸胸鳍有角质化 突起( 追星 ) 。
7 ~ 1d用生 石 灰清 池 ,2 后 按05 gm 的人 畜粪 作基 肥 0, d .k / 培 肥水质 。 中放 置少量 的水葫芦遮 荫降温 。 池
泥 鳅属鲤 形 目, 科 , 鳅属 。 鳅是 我国 分布较 广 的 鳅 泥 泥
或 网箱 中, 并放置 水葫芦或 水草作鱼巢 。 温2 水 3~2 ℃时 , 5
约 经 1 h 卵 ; 温2 5产 水 5~ 2 ℃时 , 8 经8~ 1h 0 产卵 。 子 有 卵 粘性 , 附 于鱼 巢上 , 时 将粘 有 鱼卵 的鱼 巢移 到 卵化 池 粘 及 或捞 出亲鳅 , 防亲鳅 吞食卵粒 。 14孵化 。 . 刚产 出 的卵 子呈 灰黄 色 , 0~ 2 ℃的水 温 中 在2 8 都 能孵 化 , 适 水 温2 ℃。 化 时要 求 水 质清 新 , 氧量 最 2 孵 含
度 2 ~3 c 池 水 毒性 消失 , 可 以放 入鳅 苗 。 苗密 度 5 0 m, 就 放
为1 0 0~ 1 0尾 , 给 排 水条 件 较好 的池 子 可适 当增 0 0 m, 5
加 放养 量 。 同一池 投 同一规格 的泥鳅 苗 , 一 毒 。 在催 产前 一 个月 放养 亲 鳅强 化培 育 , 养 密 放
好, 是农 民致 富的好项 目。
6~ 75 / 水 深 保 持 在 1 . L, mg 0~ 1 c 水 温2 5 m。 4~ 2 ℃ 时 , 5
3 ~3 h 孵化 出鳅苗 。 出4 h 0 5可 孵 8 后鳅 苗开始 摄食 , 每天每
稻田养殖泥鳅的优点及其管理注意事项研究
稻田养殖泥鳅的优点及其管理注意事项研究1. 引言1.1 稻田养殖泥鳅的优点及其管理注意事项研究稻田养殖泥鳅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生态养殖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水稻产量,还可以有效控制水稻田间的害虫和杂草。
本文将探讨稻田养殖泥鳅的优点以及管理注意事项,希望为农民朋友提供更多实用的种养技术。
泥鳅在稻田养殖中具有较强的适应环境能力,能够在水稻田中自然生长繁殖,不需要额外的养殖空间和投入。
泥鳅还能有效捕食水稻田里的害虫,如蚯蚓、害虫等,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降低成本,保护生态环境。
在管理方面,稻田养殖泥鳅需要合理控制水稻田里的水质和水位,保持较好的生态环境,避免污染和水质恶化。
还要加强对泥鳅的饲料管理,保证泥鳅的营养和生长需求,提高产量和质量。
稻田与泥鳅共生还可以带来诸多益处,如促进水稻生长、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养殖收益等。
合理利用泥鳅资源,发展稻田养殖泥鳅,不仅有利于农业生产,还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稻田养殖泥鳅具有诸多优点,但在管理过程中也需注意事项。
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相信稻田养殖泥鳅的前景一定会更加美好。
2. 正文2.1 泥鳅在稻田养殖中的生长特点泥鳅的生长速度快是其在稻田养殖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泥鳅的生长速度比较快,通常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泥鳅从孵化到成鱼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这使得泥鳅在稻田养殖中能够快速繁殖,提高产量。
泥鳅具有较高的抗逆性。
在冷、酸、碱、富氧、贫氧等环境条件下,泥鳅都能较好地生存,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这使得泥鳅在各种水体环境中都能够生长繁殖。
泥鳅的适应性广也是其在稻田养殖中的重要特点。
泥鳅适应性强,能够适应各种饲养方式和饲料,对水质要求不高,因此在稻田养殖中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2.2 稻田养殖泥鳅的优点1. 增加稻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泥鳅作为一种杂食性鱼类,可以帮助稻田清除杂草和害虫,维持稻田的生态平衡。
它们可以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如蚯蚓、水蚤等,减少害虫对稻田的破坏,提高水稻产量。
沿黄滩区稻田生态养殖泥鳅技术泥鳅养殖
沿黄滩区稻田生态养殖泥鳅技术- 泥鳅养殖2001年以来,我们在沿黄滩区进行了稻田生态养殖泥鳅的技术研究,实践证明,泥鳅属稻田生态渔业的优良养殖品种,其产量和效益均高于稻田养鱼、养蟹,而且这种养殖方式节肥增产,省工省时,还对稻田土壤有显著的改良作用,所产稻谷和泥鳅品质好、无污染,价高且畅销,适应了人们对绿色产品的需要。
现笔者把该项技术总结如下,旨在推动稻田生态渔业的发展,加快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
一、稻田的选择和整修1.稻田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土质柔软、腐殖质丰富、水体ph值呈中性或弱酸性的粘性土田块为好,面积可大可小,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集中连片,以便于管理。
种植的水稻品种应是矮秆、不倒伏、耐肥力强、抗病力强的品种。
2.稻田清整沿田埂四周或对角线开挖鱼沟,沟深0.3m~0.5m,沟宽1.0m~1.3m。
在进水口或稻田四个角开挖鱼溜,宽2.5m,长5m~6m,鱼溜面积一般在10平方米左右为宜。
鱼沟、鱼溜面积占稻田面积的8%为宜。
一般在夏熟作物全部收割后,进行田间工程整理工作,施入畜禽粪900kg/亩左右,然后进水翻耕,平田整地。
田埂加高加固夯实到30cm~50cm,最好用塑料薄膜或木板、石板、网片等贴于田埂的内侧,下端埋入硬泥中。
进排水口设置网拦,以防泥鳅钻逃和野杂鱼、污物等进入稻田。
二、泥鳅苗种的放养秧苗栽插前,施入碳铵40kg/亩,磷肥30kg/亩,以增加土壤肥力,当地一般在6月中旬前后进行秧苗栽插。
秧苗插种后约7天~10天,待秧苗成活返青后,加注新水至稻田水位10cm~15cm,立即放养泥鳅苗种,规格在体长4cm以上的苗种放养密度为8000尾/亩~12000尾/亩,重量约80kg/亩左右。
三、投喂和饲养泥鳅的食性很广,除摄食天然饵料生物以外,还摄食人工配制的饲料。
饲养期间,要根据泥鳅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投喂不同的饲料,泥鳅苗种以摄食浮游动物性饵料为主,幼体和成体则以摄食植物性饵料为主。
稻田养殖泥鳅的优点及其管理注意事项研究
稻田养殖泥鳅的优点及其管理注意事项研究
一、稻田养殖泥鳅的优点
1.生态环境优良:稻田环境湿润,养殖泥鳅能够保持适宜的水质环境,提供泥鳅生长所需要的条件,因此泥鳅在稻田养殖的环境中更容易生长。
2.养殖成本低:稻田是泥鳅自然栖息的环境,养殖泥鳅的成本相对较低,饲料成本和管理费用也相对较低。
3.有效利用稻田资源:稻田养殖泥鳅利用了农民田间空余的水田资源,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同时也方便了农民统筹安排土地使用。
4.养殖效益高:泥鳅作为常见的水产养殖物,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
泥鳅的养殖量和成品率相对较高,养殖效益也比较稳定。
1.选用适宜品种:选择适合稻田环境的泥鳅品种,如大头泥鳅、小头泥鳅等。
这些泥鳅品种能够适应稻田湿润的环境,生长率也较高。
2.合理投喂饲料:稻田养殖泥鳅的饲料可以选用稻草、杂草、青菜根等植物性饲料,也可以选用海鲜屑、蛋白粉等动物性饲料。
在投喂饲料时应注意保持饲料的新鲜度和清洁卫生。
3.定期更换水源:稻田养殖泥鳅的水源应每周定期更换,以保持水质的清洁卫生和泥鳅的健康成长。
4.定期消毒疫苗:定期对稻田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病毒和细菌的感染。
同时也应注意定期给泥鳅注射疫苗,预防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稻田养殖泥鳅是一种具有很高市场价值的水产养殖方式。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管理事项,以保证养殖效益的稳定和泥鳅的健康成长。
稻田养殖泥鳅的优点及其管理注意事项研究
稻田养殖泥鳅的优点及其管理注意事项研究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被广泛养殖和食用。
稻田养殖泥鳅是一种传统的养殖方式,由于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管理技术,有着许多优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析稻田养殖泥鳅的优点以及其管理注意事项,以期能够给养殖者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帮助。
一、稻田养殖泥鳅的优点1. 生态友好:稻田是泥鳅的天然栖息地,养殖泥鳅在稻田中可以与稻田共生,形成一种良好的生态环境。
泥鳅可以清理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对于稻田的生态平衡有着积极的作用。
2. 营养丰富:泥鳅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淡水鱼类,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着很大的益处。
稻田养殖的泥鳅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吃到大量的稻谷、杂草和微生物,因此泥鳅的鲜味和营养价值更胜一筹。
3. 养殖成本低:相比于传统的鱼塘养殖方式,稻田养殖泥鳅的成本更低。
养殖者无需建造鱼塘,只需要在稻田里放养泥鳅,节约了大量的资金和劳力成本。
4. 产出稳定:稻田养殖泥鳅的周期短,繁殖力强,产出非常稳定。
一般情况下,每个农田每季度都能收获一批成熟的泥鳅,给养殖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1. 稻田准备:选择水质清洁、环境适宜的稻田进行养殖,不要选择有化肥和农药残留的农田。
在种植稻谷时,要留有一定的水体,以适应泥鳅的养殖需求。
2. 选种优质种苗:选择健康的泥鳅种苗进行放养,保证放养数量适中,以免过度损耗和资源浪费。
3. 控制水质:保持稻田水质清洁,避免出现水质污染和富营养化现象。
可适量投放水草和植物来净化水质,增加泥鳅的食物来源。
4. 合理投喂:合理投喂是保证泥鳅健康生长的关键,应根据泥鳅的生长阶段和季节变化来确定投喂量和投喂频次。
5. 防治疾病:及时清理稻田中的垃圾和残体,定期更换水体,保持稻田的卫生和清洁,做好预防疾病的工作。
6. 合理收获:选择成熟的泥鳅进行收获,并注意保护稻田的生态环境,防止因过度捕捞而导致生态失衡。
稻田养殖泥鳅是一种养殖方式,有着许多优点。
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经营,可为养殖者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
稻田养殖泥鳅的优点及其管理注意事项
442019-20目前稻田养殖泥鳅的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水稻种植地区,泥鳅作为一种杂食性淡水鱼,养殖方法简单,饲养技术容易被务农人员掌握,是一种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生态养殖技术。
一、稻田养殖泥鳅的优势稻田养殖泥鳅不但不会对稻田产生破坏,还可以进行土壤保护。
国家大力推广稻田养殖泥鳅的技术,就是基于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可以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能够促进国家耕地保护工作的进展,也能提高国家粮食安全。
稻田种植泥鳅是一种双赢的养殖理念,泥鳅在稻田间游动能够帮助稻田松土,提高稻田的空气流通,有助于稻谷的生长;泥鳅以部分对稻田有威胁的昆虫为食,有效降低水稻受到虫害的困扰,减少务农人员对农药的使用量,进而促进生态环境健康发展;泥鳅的排泄物还是水稻的有效肥料,能够起到促进水稻生长的作用,所以利用稻田养殖泥鳅可以促使水稻增产。
与此同时水稻可以为泥鳅提供避阳的生活环境与良好的栖息地,利用稻田饲养泥鳅成本更低,事前只需要多准备少量的尼龙网与塑料膜,根据合理估算,刨除人工成本,每亩只需要增加200元的投资成本。
稻田饲养泥鳅的技术含量较低,与水泥池或网箱饲养泥鳅相比需要更少的精力投入,养殖手法也更为简单。
我国的水稻种植面积广泛,虽然与水泥池或网箱饲养泥鳅相比稻田饲养泥鳅的产量略低,但是稻田饲养泥鳅整体经济效益要高于水泥池或网箱饲养泥鳅的经济效益,对于务农人员来说稻田饲养泥鳅会产生额外的经济利益,整体获利较多。
二、日常管理工作与注意事项1.稻田的选择与种植。
稻田要选择地势平坦、存水力强、水源充沛的田块,架设围栏防止青蛙等生物的进入对水稻产生破坏;水稻品种的选择上要倾向于抗倒伏、耐肥、抗病的高产水稻;插秧时要注重手法,保证浅、稳、直、匀四大种植要点,注意间距,保证水稻能够均匀地获取营养。
2.泥鳅的放养准备。
泥鳅要选择苗种健康、外表色泽光亮的放养,放养前15天左右要将稻田进水,水深以60cm为宜,进行为期3~4天的全面消毒,然后更换新水。
稻田里可以养殖泥鳅黄鳝吗?
稻田里可以养殖泥鳅黄鳝吗?一、稻田养殖泥鳅技术要点如下:1、稻田的选择养泥鳅的稻田一般要求保水性能好,渗漏速度慢,插秧前稻田水深保持20厘米以上。
稻田的积雨面宜小不宜大,选择低洼田、塘田、岔沟田为宜。
水原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光照充足。
土质以粘性土壤、高度熟化、肥力较高的为佳。
2、防逃设施养殖泥鳅的稻田,田埂应高出田面60厘米左右,捶紧夯实,可用农膜插入泥中10厘米围护田埂,以防漏洞、裂缝、漏水、塌陷而使泥鳅逃走,同时进、出水口处要安装塑料网栏。
3、开挖鱼沟鱼沟一般为十字形沟,挖在稻田中央,约占稻田面积的10%左右,沟深60厘米、宽90厘米为宜。
鱼沟渠道要与进、出水口处畅通。
4、稻田施肥养殖泥鳅的稻田在插秧前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300公斤,如猪羊粪、栏肥、人粪即可,主要施入沟内。
以后根据稻、鳅生长情况补施些速效化肥,以667平方米施10公斤尿素为宜。
5、放养时间和密度泥鳅一般在水稻插秧后10天开始放养。
苗种规格以长3~4厘米为好,每667平方米放养2。
5万尾左右。
6、投喂饲料和管理一般1天投喂饲料1~2次,即上午和傍晚各1次。
直接投放在饲料台。
饲料以谷糠、麦麸及鱼类专用饲料等为宜,可搭配些青饲料。
日投喂量一般为泥鳅体总重量4%~5%。
稻田水位应根据生产需要适时调节。
稻田防病治虫要注意选择低毒农药,适时适量叶面喷施,以防药害。
泥鳅经过4个月左右的养殖,全长达到10厘米,体重达到12克左右,可以捕捞出售。
二、稻田养鳝高产诀窍主要有以下六条。
(一)稻田整理。
最好选用房前屋后的肥泥田、山垅中段的浅脚烂泥田或山边坑底田。
因为这类田土壤肥沃,易滋生螟虫、虫蛹、蝇蛆、蚯蚓、水蛭、泥鳅、小鱼虾等小动物,鳝鱼食料丰富。
面积0。
067公顷以内。
养殖关键是防逃设施。
可在稻田周围砌造1米多高的单砖墙,砖墙水位线以上部分要达到0。
5米左右,并用水泥勾缝。
这种防逃效果好,但造价高、拆除不便,只适合小面积饲养。
若养殖面积大于0。
稻田养殖泥鳅的方法
稻田养殖泥鳅的方法泥鳅适合在田间的饲养,怎样在田间饲养好泥鳅呢?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稻田养殖泥鳅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稻田养殖泥鳅的方法泥鳅稻田养殖稻田的选择和修建选择水源充足,不旱不涝,日照良好,不受废水污染、无冷浸、质地松软肥沃的稻田养殖为宜,早、中、晚稻田都可养泥鳅,尤以中稻和一季晚稻增产幅度大。
种植的水稻应是矮秆、不倒伏、抗病力强的品种。
稻田面积可大可小,田埂应加高加固夯实,高度以45~66cm为宜,防逃设施要好,最好用塑料膜或木板、石板、网片等贴于埂的内侧,下端埋入硬泥中。
进排水口要设拦鱼设备,防止泥鳅钻逃和野杂鱼污物进入;可用规格为宽90cm、高45cm用竹篾类纺织成孔隙为2mm的拱形栏栅,既不会使鱼外逃,又增加了进水面积,有利于控制养鱼稻田的水位,免致大雨漫埂。
禾苗返青后,将稻田田角的稻株移栽在同田的其他行中或另田定植,腾出空地开挖鱼沟,小田开“田”形,大田可在田边开鱼沟,再在田中开“井”形鱼沟;沟宽33cm,深26cm或至硬度层,沟的交叉处开长100cm、宽66cm、深75~100cm的鱼溜,以供泥鳅在晒田时栖避;要做到沟沟相通、沟溜相连,沟溜面积占稻田面的5%~10%。
泥鳅的放养与投饲料技术插好秧、开好沟、安装好栏栅后,还需要施足基肥、培肥水质、繁育饵料生物。
方法是在沟溜中用干燥或新鲜牛粪、猪粪、鸡粪、稻草和米糠等混合铺10~15cm厚,再盖一层泥土。
当稻田水中浮游生物多,对泥鳅鱼种生长有利时,即可放养泥鳅鱼种。
泥鳅苗可人工繁殖培育或从天然和养殖水域零星捕捞收集,但放养规格大小要求基本一致,一般每667m2稻田放养尾重2?5g的小泥鳅60~120kg,或667m2放10cm以上泥鳅鱼种2万尾左右。
如果是不投饲料的粗放养殖,放养数量则相应减少。
泥鳅在稻田中主要摄食水蚤、蚯蚓、摇蚊幼虫等,施肥能促使天然饵料生长,较投饵经济有效;施肥应先发酵,少量多次使用,水质太肥则不施,与池塘养鱼标准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泥鳅人工繁育及稻田生态养殖
泥鳅又称鳅鱼,在分类上属鲤形目,泥鳅科,泥鳅属。
主要分布于我国淡水的河流、沟渠、水田、池塘、湖泊等,是较常见的淡水经济鱼类。
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有水中人参之美称,不但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而且因其具性味甘平、补气益中,祛湿邪,能治消渴、痔疮、小儿盗汗等,还有很好的药用滋补功能,经常吃泥鳅还可美容、预防感冒等。
泥鳅目前国内市场价每公斤10~16元,国际市场价格更是可观,口岸价格每公斤30元人民币,韩国市场价**达每公斤70元人民币。
根据国内国际市场需求情况,大力发展泥鳅人工养殖前景非常广阔。
笔者将实践积累的泥鳅人工繁育及稻田生态养殖技术提供给广大养殖者,供参考。
一、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
(一)人工繁殖
1.亲鳅来源
亲鳅**好来源于泥鳅原种场或从天然水域捕捞选择,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年龄在2~3龄,雌性体重15~25g,雄性体重12g以上。
2.亲鳅放养
4月初,将亲鳅依雌雄1∶1.2~1∶1.5比例分养于面积为80~120平方米,水深为70~80cm的亲鱼培育池塘中,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0.5~1kg。
亲鱼放养前要进行清塘消毒,加固池埂,放养时用3%~5%的食盐水消毒5分钟左右。
3.亲鳅培育
亲鳅放入池塘后,要适时投喂饲料蛋白不低于35%的全价配合饲料,适量搭配动物碎肉,饲料要求新鲜适口、无腐败变质、无污染。
投饵量一般占鱼重量的5%~8%。
产前日投两次,每日上午7~8时和傍晚各一次,其中上午投30%,下午投70%。
产后每日傍晚投饵一次。
培育期间每7~10天注新水10cm,每15天泼洒一次生石灰浆,每立方米水体为15~20g。
4.人工催产
(1)催产亲鱼选择。
待水温达22℃左右时,挑选腹部膨大饱满,柔软有弹性,腹部朝上能看到卵巢的轮廓,用手抚摸腹部肋骨明显,体质健状无病无伤的雌鱼和手摸胸鳍有粗糙感的雄鱼用于催产。
(2)催产药物及使用方法。
催产剂种类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马来酸地欧酮(DOM)。
单独使用剂量为:HCG5IU/g~10IU/g,LHRH~A20.01μg/g~0.02μg/g;混合使用剂量为DOM0.003mg/g~0.005mg/g+LHRH~A20.005μg/g。
雄鱼减半。
注射方法则采用一次注射,催产剂用0.9%生理盐水稀释,现配现用,药液量按每尾0.2mL配制。
注射部位为背部肌肉,针与鱼体成45度角,进针深度0.3cm~0.4cm,注射后将亲鱼放入网箱中。
5.产卵设施的准备
产卵用40目筛网制做产卵箱,规格根据生产规模而定。
箱底平铺棕榈皮鱼巢。
将已催产的亲鱼按雌雄1∶1.2~1∶1.5放入箱中。
产卵时要保持周围环境安静,一般催产效应时间在11~13小时,产卵可持续7~8小时。
6.孵化
可利用孵化缸、环道、网箱等工具孵化。
0.4立方米水体的孵化缸
可放卵粒60~100万粒,环道每立方水体可放卵80~100万粒,网箱充气每立方水体可放卵20万粒左右。
孵化时**适宜水温是20℃~28℃,破膜时间在30~35小时。
孵化期间要加强管理,经常刷洗过滤筛网,防止跑苗。
根据鱼苗发育情况调整水流和充气量,在破膜的第三天可取出鱼巢,投喂饵料,如轮虫、蛋黄等,投喂三天后即可转入仔鱼培育阶段。
(二)苗种培育
用于苗种培育的池塘面积以30~100平方米水深以40~60cm为宜。
池埂、池底夯实,池底平整,**好铺垫15~20cm的淤泥。
进排水设拦鱼密网,池中投放占总面积1/4的浮萍。
放苗前按常规清塘消毒,注水50~60cm,每平方米施有机肥0.3~0.5kg,隔1~2天搅动池底一次,7~10天轮虫达高峰时投放鱼苗,每平方米放苗800~1000尾,放养时水温差不超过2℃。
在培育过程中少量勤注新水,追施发酵的鸡粪汁,培养天然饵料生物。
池中出现大型枝角类,用0.3g/立方米~0.5g/立方米敌百虫杀灭,若天然饵料不足,可增投蛋黄、鱼粉、奶粉、豆浆等精饲料。
当鱼苗长至2.5~3cm时即可分塘稀养或销售。
二、稻田生态养殖泥鳅
稻田养殖是稻田生态渔业的一个组成部份,有很多优点和好处。
**、在不破坏稻田原生态系统及不增加使用水资源的情况下可以做到一水
两用、一地双收的效果。
每亩稻田可收获泥鳅70~100kg,水稻可保持原产量,直接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生态效应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泥鳅可直接吃掉水中的部分有害昆虫,起到生物防治病虫害的部分功能,省用农药,减少了粮食污染。
第三,泥鳅在稻田中的生命活动可起到疏松土壤的作用,使水稻增产增收。
第四,节约饵料,降低养殖成本。
(一)稻田的选择
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好、排灌方便、保水能力强的田块做为养殖泥鳅的稻田。
(二)养殖前的准备工作
1.加高加固田埂
为了保持水位,预防田埂渗漏。
田埂高度以50~100cm,埂基的宽度以100~120cm,埂顶的宽度以40~60cm为宜。
要夯实,防止大雨冲垮田埂。
2.设置防逃网
在田埂的基部,下挖20cm预埋防逃网,上部预埋在高出**水位线
5cm处,网目的密度以鱼不能逃出为准。
3.挖鱼沟、鱼溜
挖鱼沟、鱼溜的作用主要是解决稻田施肥、施药及晒田与水产养殖所产生的矛盾,另一个作用是便于泥鳅回捕。
鱼沟宽度一般50~60cm,深40~50cm。
鱼溜就是鱼坑,在进排水口通往鱼沟的地方挖一个3~5平方米的小坑。
4.进排水口的设置
进排水口均设置拦鱼网或拦鱼栅,设在稻田的斜对角,以减少进水时田面产生死角。
5.鱼沟、鱼溜施肥
放养前要在鱼沟、鱼溜内施足基肥,每平方米施0.4~0.5kg发酵好的有机肥,以利于繁殖饵料生物。
(三)养殖模式
1.板式,即前面所介绍的模式。
2.垅双行式
与平板式不同之处,主要是水稻种植方法上与传统种植方法有所区别,行距则为6寸、12寸。
大垅双行增加光照,有效提高水稻产量。
(四)泥鳅放养
鱼种放养时间一般在插秧后10天进行。
放养前用3%~5%食盐水浸洗鱼种5~10分钟。
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养3~4cm的鱼种30~40尾或5~8cm的鱼种20~30尾。
(五)饲养管理
1.饵料及投喂
泥鳅饵料非常广泛,野生幼鱼、幼虾、昆虫、豆渣、米糠、豆饼以及人工配合饵料等均可摄食。
投喂饵料要注意营养物质的全价平衡。
尽量选用物美价廉、营养全面、适口性好的全价配合饲料。
日投饵一般为鱼总量的8%~5%,视鱼的吃食情况增减,投饵地点应选在鱼沟内。
日投饵两次。
2.病害防治
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原则。
要彻底清塘,鱼种消毒,调节水质,细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同时要精心管理、合理放养、均衡营养等,一但发生疾病要正确诊断,合理用药,防止误用药物造成损失。
泥鳅几种常见病预防方法。
(1)水霉病:发病时水温较低,而且
多在鱼体受伤后,体表为可见的灰白色棉絮状绒毛。
感染此病后可用3%~4%的食盐水浸洗病鱼5~7分钟左右,然后用0.3mg/L的二溴海因仝池泼洒。
(2)打印病:病灶红肿,病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主要在鱼体后半部。
可用1mg/L的漂白粉全池泼洒,隔天一次。
或用0.3mg/L 的二溴海因。
(3)腐鳍病:病鱼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并烂掉。
可全池泼洒二氯异氰尿酸钠,使池水成0.3mg/L~0.5mg/L。
(4)车轮虫病:病鱼体色发黑,体表、鳃粘液增多,在头部、体表、鳍等虫体密集的部位产生一层白翳。
可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7mg/L。
除疾病之外,还有一些生物敌害,如蛇、鸟、凶猛鱼类、水鼠等,这些生物都是泥鳅的天敌,要加强管理,及时捕杀或驱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六)泥鳅的起捕
泥鳅的起捕方法很多,有笼捕、药物驱捕、网捕、干塘捕等。
其中
以笼捕方法较为常见有效。
笼捕是根据泥鳅的生活习性,将笼设置在稻田环沟内,在笼中放置泥鳅喜食的饵料如油炒的米糠或蚕蛹等进行诱捅,捕鳅用的笼多为芦苇编织,一般为长30~40cm,直径10cm的桶状,内置锥形漏斗。
一般晚上起捕效果较好,2~3小时可收获一次,利用这种方法捕捞,起捕率可达8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