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稻田养殖技术大全
泥鳅稻田的养殖技术
![泥鳅稻田的养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4ab997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5.png)
泥鳅稻田的养殖技术
泥鳅是一种分布很广的温水性底层小型鱼类,具有适温范围广、耐低氧和杂食性等待点。
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有相当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
国际市场称泥鳅鱼为水中人参。
一、技术要点
1.养鱼稻田的选择:水质清新无污染,水量充沛,排灌方便,田埂坚实不漏水,面积2―10亩,以保持一定水位的较低洼稻田为好,粘性土质。
2.修筑田间工程及防逃设施:加高加宽田埂,田埂高50cm,底宽50cm,顶宽40cm,在田埂上用塑料薄膜或纱网做防逃设施,膜或网高出埂面20cm,埋入地下10cm。
稻田翻耕后,在距离田埂内侧50cm处挖深30cm、宽20cm 的环沟,插秧后对环沟进行修整。
进排水口采用密目铁丝网或尼龙网做成拦鱼栅。
3.稻田施肥:插秧前重施底肥,每亩施鸡、猪粪250Kg,繁殖天然饵料,促进泥鳅生长。
水稻插秧结束后,稻田每隔15天追施鸡、猪粪每亩25kg,直到8月中旬结束。
4.科学施药:施农药最佳时间是在插秧前3―5天或插秧后5―7天。
养鱼稻田除草使用低毒高效农药,如:草克星、农思它。
5.泥鳅放养:泥鳅苗种主要来源是收购野生鱼。
放养规格为5―20cm,平均亩放鱼15kg,为了更好地掌握泥鳅的最洼放养规格,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我们做了放养5―8cm和15―20cm两种规格泥鳅的对比实验。
- 1 -。
泥鳅稻田养殖的新方法
![泥鳅稻田养殖的新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b52eec3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b.png)
泥鳅稻田养殖的新方法夏宝东1常彦民1戴洪全2戴国清3(1、巴彦县水产技术推广站黑龙江巴彦151800)(2、哈尔滨市驿马山戴氏原生态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黑龙江巴彦151800)(3、巴彦县少凌鱼种场黑龙江巴彦151800)一、泥鳅简介我国的鳅科鱼类约有100多种,大部分都是小型鱼类,生长缓慢,没有养殖价值。
目前养殖的泥鳅种类主要是泥鳅和大鳞副泥鳅。
泥鳅、北方泥鳅和黑龙江泥鳅组成了泥鳅属的三兄弟,它们共同的特征是有5对须,外形也相似。
它们的区别在于:黑龙江泥鳅仅分布在黑龙江,其吻端到背鳍的距离占体长的62%以上,腹鳍起点与背鳍起点平齐。
另两种泥鳅吻端到背鳍的距离最多占体长的cn. All Rights Reserved.60%,而且背鳍起点在腹鳍起点之前,但北方泥鳅尾柄长是尾柄高的1.9~2.9倍,泥鳅尾柄长是尾柄高的1.3~1.8倍。
北方泥鳅仅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和辽河上游,而泥鳅除青藏高原外,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淡水水域均有分布,以长江水域和珠江水域的产量为最大。
这三种泥鳅生活习性相似,个体较大,数量较多,肉质细嫩,有较高的养殖价值。
大鳞副泥鳅是副泥鳅属在我国的唯一种。
其外形与泥鳅相似,有5对口须,但它的鳞大,侧线鳞不到130片。
大鳞副泥鳅生活习性与泥鳅相似,个体稍大,分布比较广泛,但它的天然资源太少了,捕捉很困难。
以上几种有养殖价值的泥鳅,养殖者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当地的资源条件选择养殖。
在我国大多数地区,还是以养殖泥鳅为主。
而在黑龙江除养殖泥鳅外,还养殖大鳞副泥鳅、黑龙江泥鳅、北方泥鳅。
下面对泥鳅、黑龙江泥鳅、北方泥鳅以及大鳞副泥鳅作简要介绍1、泥鳅(m is gumusa ng uillica uda utus)又名鳅、真泥鳅等,在分类学上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属。
国内广泛分布于除青藏高原外的各地沟渠、水田、池塘、河流、湖泊及水库等水域中。
日本、朝鲜和东南亚诸国也有分布。
目前,泥鳅市场平均售价在20~30元/kg,国际售价更可观,口岸价格最低30元/kg,是出口创汇型经济鱼类之一。
稻田怎么养泥鳅
![稻田怎么养泥鳅](https://img.taocdn.com/s3/m/dcd882eb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05.png)
稻田怎么养泥鳅
又种稻又养泥鳅:稻田每种5行水稻空1行,在进出水口处,用栏网围好,以防潜逃。
种完稻田即放养泥鳅,饲养4个月即可捕捞上市出售。
饲料是经过发酵腐熟的畜禽粪和田间生长的杂卓、害虫、浮游生物等。
水稻是泥鳅最好的隐蔽场所,便于泥鳅安然活动和栖息,一年可放养两次。
不种稻专养泥鳅:每平方米水面投种量以一斤为宜,4-10月为繁殖期,饲料为米糠、蝇蛆、蔬菜、杂草等,每天喂一次。
热天应搭棚遮荫或加深水位至60厘米。
一年可放养三次。
繁殖:将种鳅按8:1的雌雄比例放入稻田中,在稻田中放置柳树枝叶、水草等做窝。
泥鳅便在此窝产卵孵化,每亩水稻田中可放种鳅100公斤左右。
种鳅产卵后,应及时把鳅窝取出来,放入孵化池或大容器中人工控温孵化,水温在25℃左右时,受精卵约2天出苗。
一般每15平方米水面可孵化50万尾。
防病:主要有烂腮病、赤皮病、肠炎等。
用烟蔸根放在稻田四角,用石头压上,浸泡在稻田水中即可,每亩稻田用量0.5公斤。
或用茶树上的蚂蚁窝1-2个,烧灰拌精料给予食用即愈。
- 1 -。
泥鳅生态养殖技术泥鳅养殖业
![泥鳅生态养殖技术泥鳅养殖业](https://img.taocdn.com/s3/m/8530d725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20.png)
泥鳅生态养殖技术- 泥鳅养殖业生态养鳅,包括稻田、慈菇田、荸荠田养鳅等生态间作模式。
这些田中有丰富的天然饵料,农作物是很好的遮阳物,水田深度也符合泥鳅的生长。
一般每平方米水面可放养0.2公斤鳅种,养殖半年后可收获0、5公斤成鳅。
稻鳅兼作两相宜。
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一、精整田块。
养鳅田块要水源充足。
放风前,将田埂加宽夯实,在田块四周插上木板或塑料板,人泥30厘米,用以防逃。
在田沿田埂开一条围沟,田中心开纵横厢沟。
围沟与厢沟相通,沟宽50厘米,深25―30厘米,将养殖田块分成均等4小块,进、排水口用铁丝或塑料网拦挡,以防鳅逃跑。
二、施足基肥。
泥徽主要捕食水蚤、丝蚯蚓、摇纹幼虫等,适度施肥,能促使饵料生物的生长:光将池水放干,曝晒3―4天,再按每亩撤米糠130公斤。
次日,每亩追施发酵畜肥200―300公斤,再晒4―5天,使其腐烂分解,然后蓄水。
三、放养苗种。
水田插秧后及时放养鳅种。
选用3厘米左右的种。
选用3厘米左右的鳅种,每亩放养2万~2.5万尾。
如有流水环境或有较高饲养管理水平,可适当多放养一点。
四、饵料管理。
泥鳅属杂食性鱼类,除施肥外,还应投喂蝇蛆、蚕蛹、蚯蚓、螺蚌肉及豆渣、麦麸、米糠、豆饼等动植物性饲料。
要做到定质、定时、定量、定位。
水温20℃以下,投植物性饲料占70%―80%;20℃~25℃时,动植物性饲料各半;25℃―30℃时,动物性饲料应占60%―70%。
泥鳅放种后第一个月应投喂蚕蛹和炒米糠各半的混合饲料。
每天下午5时左右1次投入,投饵量以次日早晨食完略余为度,每次投饵量占总瞅重的3%―5%,水温高时,可相应增加。
放养一个月后,每隔15天追施畜粪15公斤/100平方米。
同时投喂动植饵料。
后期最好在集鱼坑或厢沟内施肥投饵,以有利于集中起捕。
五、日常管理。
要经常检查田埂及进、排水口防逃设施,发现漏洞及时修补。
水田养殖水位应根据农作物生长需要并兼顾泥鳅的生活习性,在农作物栽植前期,要浅灌水,以促进生根发棵;生长期适当加深水位至10―15厘米,露田期间围沟与厢沟水深保持在15厘米左右。
稻田泥鳅养殖技术
![稻田泥鳅养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d287a34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e.png)
稻田泥鳅养殖技术稻田泥鳅养殖技术是一种集水稻和养鱼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由于泥鳅具有高产、耐冷、适应能力强的优势,因此在农田中养殖泥鳅不仅可以保证稻田生态环境的良好和平衡发展,还能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以下是稻田泥鳅养殖技术的介绍。
一、选泥种与繁殖1.选择适宜的泥鳅种类:在稻田泥鳅养殖中,常见的泥鳅品种有黑泥鳅、中华泥鳅、河豚泥鳅等,根据当地的气候、水质等因素,选择适合本地养殖的品种。
2.育苗选种:选取健康、体长适中的泥鳅,放入清水中养殖,不受食欲的刺激,直到体长达到20厘米以上,适合入稻田养殖。
二、稻田建设与饲料1.稻田准备:选择耕地、整理土壤,将土壤按照适宜梯田水稻栽种的要求整平,并进行合理的施肥,保证稻田的肥力。
2.稻田水稻栽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稻种进行栽种。
栽种时要注意种子的密度和间距,稻田畦长的话可以选择在中间增加一道宽畦,便于泥鳅活动和采食。
3.泥鳅饵料:稻田泥鳅主要以稻谷为主食,每亩稻田每隔3-5天左右进行投放适量的稻谷,保持泥鳅的饱食状态。
三、管理与养殖1.稻田管理:在稻田养殖过程中,要做好水稻的灌溉、杂草防治等工作,并注意稻田的水质和温度,保持稻田的环境稳定。
2.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稻田,及时发现并治疗泥鳅的病虫害,避免疾病的传播和扩大。
3.合理养殖密度:根据泥鳅的体长、水体和土壤的营养情况,以及其它因素,合理控制泥鳅的养殖密度,避免过度密集导致疾病和死亡率的增加。
四、收获与营销1.泥鳅采捕:根据泥鳅的生长情况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泥鳅采捕。
可以使用捕鱼网、捕鱼篓等工具将泥鳅捕捞出来,然后进行分类和清洗。
2.泥鳅营销:将采捕到的泥鳅进行分级、包装,然后销售到市场或者批发给餐饮企业。
可以选择与其它农产品进行搭配销售,增加收入。
总结:稻田泥鳅养殖技术是一种创新的养殖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农田的利用率,还可以保护水资源和增加农民的收入。
通过合理的品种选育、稻田建设、饲料管理、疾病防治等一系列措施,合理处理养殖泥鳅的各个环节,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泥鳅的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节水型稻田泥鳅养殖方法与相关技术
![节水型稻田泥鳅养殖方法与相关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e8faa9cf705cc17552709c4.png)
图片简介:本技术介绍了一种节水型稻田泥鳅养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挖设养殖沟,在养殖沟底部铺设碎石,向碎石层的缝隙中加入沙子,在碎石层的表面依次铺设明胶和第一混凝土层,在养殖的侧壁上铺设第二混凝土层;步骤二、向稻田中加入发酵后的蓄禽粪肥,向稻田中灌水并移栽秧苗;步骤三、待秧苗返青后,将泥鳅苗放入养殖沟中,向养殖沟中定期投放投饵装置对泥鳅进行投喂饵料,每20~30天换一次水;每隔4~5天通过充氧机对所述外环沟和所述内连沟的水进行充氧。
本技术将泥鳅套养在稻田中,能够形成自然环境的循环,促进水稻质量增加,又能够为泥鳅提供原生态的生活环境,得到天然、安全、营养的鱼肉。
技术要求1.一种节水型稻田养殖泥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沼泽地改造为稻田,除去稻田四周的杂草,按300~500g/亩的量向稻田中洒生石灰,稻田暴晒5~9天,然后在稻田的田埂内侧的1~1.5m处挖掘外环沟,在位于所述外环沟内部的稻田区域挖掘井字形的内连沟,所述内连沟的端部均与所述外环沟连通,形成相通的养殖沟,所述养殖沟的底表面与稻田表皮的距离均为40~60cm,宽度均为15~20cm;在所述养殖沟的底部铺设6~10cm厚的粒径为2~4cm的碎石,向碎石的缝隙中加入粒径为5~6mm的沙子,沙子与碎石的重量比为1:4;在所述碎石的表面铺设一层0.3~0.8cm厚的明胶,在明胶表面铺设4~6cm厚的第一混凝土层,在所述养殖沟的侧壁铺设4~6cm厚的第二混凝土层,所述第二混凝土层的下部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侧壁密封固定连接,然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表面平铺一层厚度为10~30cm的土壤肥沃的淤泥;所述混凝土包括重量比为1:0.5:2:0.4:0.5:0.2:0.2的水泥、沙子、石子、水、高岭土、中药渣和果皮渣;步骤二、将蓄禽粪肥按180~220kg/亩的量施入稻田的表皮,用塑料膜将蓄禽粪肥覆盖,密封发酵8~12天,然后将发酵后的蓄禽粪肥与稻田表皮往下10~15cm的淤泥充分混合;向稻田中灌水,在稻田中插入茎杆坚硬、抗倒伏、抗病害、耐肥力在深水中生长及产量高的水稻品种的秧苗,所述外环沟和所述内连沟中不栽种秧苗;步骤三、待秧苗返青后,将泥鳅苗放入所述外环沟和所述内连沟中,每亩稻田放养1.0~1.4万尾泥鳅,每尾重量为3~5g,保持稻田水位在60~70cm,控制稻田水水质透明度为25~30cm,水的pH值为7~7.5;每天早上7点、下午2点和晚上10点,向所述外环沟和所述内连沟中投入多个投饵装置,对泥鳅进行投料喂养;当气温低于28℃时,每20~30天换一次水;当气温高于28℃时,每5~7天换一次水,每次更换的水量为稻田中水量的55~60%,每隔4~5天通过充氧机对所述外环沟和所述内连沟的水进行充氧。
稻田养殖泥鳅技术要点
![稻田养殖泥鳅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014633caf45b307e871979c.png)
一、田间工程。稻田沿埂四周开挖鱼沟,宽1-1.5米、沟深0.4-0.5米;中间“+”形鱼沟与环沟联通,宽0.8-1.2米、沟深0.3米,在进水口开挖鱼溜,宽3米,长6-8米、深0.5-0.6米;加宽加固田埂,田埂高达到0.5-0.7米,田埂面宽0.3-0.4米,务必整实。田埂内侧铺设塑料薄膜,底部埋入泥土0.2米,防水渗透及泥鳅逃走。同时建好进排水系统,进排水口用密眼网片包扎,严防泥鳅外逃及进水时把敌害生物带入。
4、日常管理:经常检查堤防设施,防止逃鳅。稻田水位应根据稻鳅需要适时调节,初期10-15厘米深,中后期15-30厘米深。日常管理中可适量施放石灰,一方面可作为肥料,另一方面可起到消毒作用。此外,养鳅的水田一般不宜过多除草。
5、水质管理:保持田中水质清新,适时加注新水。苗种放养后,稻田水深度至少保持在5cm以上,养殖中期(大约7月中旬), 此时正是高温季节, 田水深度应保持在10cm以上。养殖期间3—5天换水一次。 在日常巡查中,如发现泥鳅浮头、受惊或日出后仍不下沉,应立即换水。
二、水稻品种选择及放养前的准备。选择具有茎杆坚硬,耐肥力强,不易倒伏,抗病力强的水稻品种。将夏熟作物全部收割完,每亩施畜、禽粪肥800-1000公斤,然后上水翻耕,平田整地,疏通进排水系及鱼沟、鱼溜,并每亩施用60-70公斤生石灰清塘消毒。
适时插秧,鳅种放养。秧苗栽插前,每亩施碳铵40公斤,磷肥30公斤,增加土壤肥力,6月中旬前后进行秧苗栽插,秧苗插种后约7-10天,待身苗成活返青后,加注新水至稻田水位10-15cm,立即放养鳅种,亩放8000-12000尾,规格5-8公分。
稻田养殖泥鳅如何安全施肥用药
![稻田养殖泥鳅如何安全施肥用药](https://img.taocdn.com/s3/m/eef01d55aef8941ea66e05a7.png)
稻田养殖泥鳅如何安全施肥用药稻田养殖泥鳅,要获得高产量高效益,就必须解决好稻田的施肥用药问题,才能达到水稻、泥鳅双丰收。
那么,怎样在养有泥鳅的稻田里安全施肥用药?根据稻田养殖泥鳅专业户的实践,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经验,供稻田养殖泥鳅的专业户参考。
一、施肥技术。
(1)养有泥鳅的稻田,应先下足基肥,或者采用一次性配方施肥技术更好,能将追肥次数与份量压低到最低的限度。
(2)追肥时,应少量多次。
尿素追肥时,每亩用量最多在10千克以内。
复合肥、钙镁磷、钾肥等每次用量最多在5千克以内,氮酸氢氨每次用量最多在3千克以内,氨水、石灰不得使用。
施肥时,不要把肥料直接撒施在泥鳅集中处或投饵之处,以确保泥鳅的安全。
(3)施用农家肥最好是腐熟的人粪尿,亩施5至8担均可。
对于猪、牛粪必须经过发酵腐熟方可直接施用,亩施7担为佳。
(4)施肥时,尽量选择在阴天或下午4时左右。
施肥后,要及时加注新水。
二、用药技术。
(1)稻田用药防治病虫害时,要选用效果好、毒性低、降解快、残留少的高效低毒农药。
稻田养殖泥鳅常用的杀虫、杀菌主要的农药品种有杀螟松、稻丰散、优得乐、叶枯灵、稻瘟灵、多菌灵、井岗霉素、杀虫双等。
防治时必须按规定的用量和浓度用药。
甲甲磷、甲胺磷、敌百虫、敌敌畏等有机剧毒农药应禁止使用。
(2)施药注意的方法:一是将稻田划成3至4块小片,喷施2小片后隔1天再喷施2小片。
如此轮流,施药,让泥鳅在田间有个;回避的场所。
二是喷雾时,其喷嘴必须朝上,让药液尽量喷在稻叶上,千万不要泼洒和撒施。
(3)施药要选择在阴天或晴天的下午4时效果较好。
施药后,要勤观察、勤巡田,发现稻田的泥鳅出现昏迷、迟钝的现象,要立即加注新水,或者将已昏迷、迟钝的泥鳅及时捕捞上来,集中放人活水中,待泥鳅恢复正常后再放人稻田中。
(4)及时驱捕敌害。
稻田泥鳅的敌害很多。
如老鼠、黄鼠狼、水蜈蚣、田猪、蛇等,随时都会威胁着稻田泥鳅的安全。
因此,要加强田间的管理,及时驱捕、消灭敌害。
北方泥鳅生态养殖技术
![北方泥鳅生态养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9ea8b6d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78.png)
北方泥鳅生态养殖技术泥鳅又称鳅鱼,在分类上属鲤形目,泥鳅科,泥鳅属。
主要分布于我国淡水的河流、沟渠、水田、池塘、湖泊等,那么在北方泥鳅该怎样养殖了?现在我们来了解下北方泥鳅生态养殖技术。
一、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一)人工繁殖1.亲鳅来源亲鳅最好来源于泥鳅原种场或从天然水域捕捞选择,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年龄在2~3龄,雌性体重15~25g,雄性体重12g以上。
2.亲鳅放养4月初,将亲鳅依雌雄1∶1.2~1∶1.5比例分养于面积为80~120平方米,水深为70~80cm的亲鱼培育池塘中,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0.5~1kg。
亲鱼放养前要进行清塘消毒,加固池埂,放养时用3%~5%的食盐水消毒5分钟左右。
3.亲鳅培育亲鳅放入池塘后,要适时投喂饲料蛋白不低于35%的全价配合饲料,适量搭配动物碎肉,饲料要求新鲜适口、无腐败变质、无污染。
投饵量一般占鱼重量的5%~8%。
产前日投两次,每日上午7~8时和傍晚各一次,其中上午投30%,下午投70%。
产后每日傍晚投饵一次。
培育期间每7~10天注新水10cm,每15天泼洒一次生石灰浆,每立方米水体为15~20g。
4.人工催产(1)催产亲鱼选择。
待水温达22℃左右时,挑选腹部膨大饱满,柔软有弹性,腹部朝上能看到卵巢的轮廓,用手抚摸腹部肋骨明显,体质健状无病无伤的雌鱼和手摸胸鳍有粗糙感的雄鱼用于催产。
(2)催产药物及使用方法。
催产剂种类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马来酸地欧酮(DOM)。
单独使用剂量为:HCG5IU/g~10IU/g,LHRH~A20.01μg/g~0.02μg/g;混合使用剂量为DOM0.003mg/g~0.005mg/g+LHRH~A20.005μg/g。
雄鱼减半。
注射方法则采用一次注射,催产剂用0.9%生理盐水稀释,现配现用,药液量按每尾0.2mL配制。
注射部位为背部肌肉,针与鱼体成45度角,进针深度0.3cm~0.4cm,注射后将亲鱼放入网箱中。
稻田养殖泥鳅的技术方法有哪些
![稻田养殖泥鳅的技术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9a3357e7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ab.png)
稻田养殖泥鳅的技术方法有哪些稻田养殖泥鳅是生态环保的养殖模式,可以有效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户收入。
但是要想稻田养泥鳅,是需要掌握一些技术的,下面给大家介绍稻田养殖泥鳅的技术方法。
稻田养殖泥鳅技术1、稻田改建养泥鳅要选择在水源充足,无污染的稻田。
在稻田四周用塑料板、水泥、纱窗等物品建立50~80厘米高的防逃墙;沿田埂修一条20厘米宽的台阶,离田埂顶12~15厘米;稻田四周及中央挖条水沟连接,呈“田”字形,沟宽和沟深均为50厘米;进排水管和溢水管各一个,管口要用细密的铁丝网拦好,防止泥鳅逃脱,排水管平时要封住。
2、泥鳅放养泥鳅鱼最好是来源于原种场或从天然水域捕捞的,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
2月下旬在稻田灌水前,每亩用生石灰75~100公斤均匀泼洒,进行清理消毒;每亩施发酵过的猪粪1000公斤,进水经过滤入田,沟内水深30~40厘米,培肥水体,水的透明度为25厘米左右。
秧苗返青后,亩放3~5克/尾规格的鳅苗2万尾,放养前用3%的食盐液浸泡10分钟,消毒后入田。
3、饲养管理泥鳅是喜欢栖息在底层腐裂土质淤泥表层,可用皮肤及肠道呼吸。
它是杂食性鱼类,以昆虫、小型甲壳动物、水草、硅藻、蓝藻、绿藻和浮游动物为食。
人工饲养条件下,可将浮游生物饵料、残饵、粪渣作为食料,隔10-15天施肥1次,亩用肥150公斤,根据水色情况,亩施1.5公斤左右的尿素或2.5公斤碳酸氢氨,保持水体黄绿色。
田中泥鳅密度较高,可人工饲喂豆饼、蚯蚓、豆渣、麸皮等以补充天然饵料不足的问题。
4、水位控制稻田面实际水位一般控制在5厘米以上。
适时加入新水,一般每半个月加水1次,夏天高温季度应适当加深水位。
泥鳅是温水性鱼类,在稻田中呈土黄色,其生长水温为15~34℃,最适生长水温为24~30℃;当水温降到5~6度以下或高于35~36℃时,泥鳅就潜入泥中10~30厘米泥层进行休眠。
5、日常管理每天要坚持巡逻2次,检查防逃设施,尤其是雨天要特别认真检查漏洞;还要防止有青蛙、水蛇、鸟类等天敌的入侵;特别要注意不要让含有剧毒农药的水流入稻田。
稻田泥鳅养殖技术 稻田泥鳅应该如何去养殖?
![稻田泥鳅养殖技术 稻田泥鳅应该如何去养殖?](https://img.taocdn.com/s3/m/7e66f7d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97.png)
稻田泥鳅养殖技术稻田泥鳅应当如何去养殖?
泥鳅有着非常不错的营养,素来就有很多的美誉。
随着市场中的需求逐渐开始增大,野生的已经没法满足了,从而使得很多人都开始进行人工去养。
那么稻田泥鳅养殖技术是什么?应当如何去养呢?
毕竟是想要在稻田里面去养,应当挑选水源特别充足的地方,不能常常显现洪涝,还要有不错的阳光照射。
水质要好,不能遭到什么污染,特别是土质比较肥沃的更好,要是之前是种水稻,不管早中晚都是可行的。
面积大小最主要还是看你想要养的数量有多少,肯定好之后就可以去加高田埂,还要让它变得很坚固,高度大致保持在五十五厘米左右,哈要做好防逃的措施。
另外也应当做好排水口等,水位也要控制好,这样就可以避免下大雨的时候显现漫埂的现象。
就在放泥鳅之前,应当是弄好足够的基肥,同时还要有不错的水质等,其实就是先在沟溜里面放上许多的牛粪和猪粪等混合在一起,差不多要有十五厘米的厚度,接下来在放上泥土,等看到浮游的生物多了之后,这也意味着能够去放养了。
就在放之前,还应当多稻田进行全方位的消毒。
平时的管理跟水稻是没有多大区分的,虽然要去除草,但是次数也不能太频繁了。
水的深度保持在三厘米左右即可,特别是大雨的时候,应当避免水太高了,还要多去视察,如果发觉什么问题也是要赶忙去处理完成。
泥鳅优质养殖技术
![泥鳅优质养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a1e6adfa1c7aa00b52acb74.png)
田 国明
泥鳅 味道鲜美 , 营养 丰富, 素有 “ 天 上的斑鸠 , 地 下的泥 在鳅池 中种植适量 的水 浮莲 或水 花生。 种 草的覆盖面
鳅” 和“ 水 中人参 ” 之美誉 。利 用水稻 田养殖泥鳅 , 不但可充
分利用水稻 田中的水体空间生产 出优质无公 害泥鳅。而且 泥鳅的套养还 可减 少水 稻 田中的病虫草 害.是 提高农业 产 值的有效 手段 , 下面笔者将其高产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
病原 菌, 增 加抗病 能力 。池 塘养殖成鳅 时, 放养量按 放 3 - 4
c m泥鳅 鱼种 l 8 万 2 4万尾/ h m 2 ,  ̄有流水条 件的池塘可适 当增加投放量 . 反之可少放。 4 、 科学投饲 泥鳅 鱼种人池后 . 要根 据池塘水质情 况. 经 常投施一些
泥鳅一般在水稻插秧后 1 0 d开始放养。 苗种规格以长
2 、 清塘消毒 将整建好 的塘 口进行药物消毒,在生产过 程中常用 的 清塘药物有 生石灰 、 漂白粉等 。生石灰清塘 : 生石灰化水后 能杀害野 杂鱼 、 水生 昆虫 和细菌等病原体. 不仅有除害灭只剩沟坑 内有
水。 继续用抄 网捕捞 。 若池 中还有泥鳅钻 到泥 中未捕到, 则再 进水淹没 池底过夜. 第 2天太 阳未出之前慢慢放水 。 再重捕
有机肥, 培养水 中的天然 饵料 。 每 日还要投喂人工饲料, E l 投
饵 量 3月 为 泥鳅 总 体 重 的 l %. 4 —6月 为 4 %. 7 — 8月 为 1 0 %, 9 —1 0月为 4 %。投 喂方 法, 2次, d , 上午 、 下午各 1 次, 并 在池塘 内 向阳、 离岸 1 . 5 ~ 2 . 0 m处搭设 饲料 台. 把 饲料放在
稻田养殖泥鳅
![稻田养殖泥鳅](https://img.taocdn.com/s3/m/ce6e6048f7ec4afe04a1dfaa.png)
养殖泥鳅稻田养殖泥鳅是将水稻田种植与泥鳅养殖有机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稻田浅水环境)中的一种立体种养模式。
稻田养殖泥鳅成本低,经济效益高,收效快,适合分散经营,是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一条有效途径,是比稻田养鱼更有前途的养殖业。
稻田养泥鳅还具有保肥、增肥、提高肥效、除虫等作用,对促进水稻优质高产有较大的作用,因而很适合推广。
养泥鳅的稻田工程设施,既要保证水稻栽培的需要,又要有利于泥鳅的养殖;既能满足水稻满灌全排的要求,又能保持一定的水产养殖水体,并有完善的防逃、防暑降温等设施,保证水稻、泥鳅共生,泥鳅、水稻互利。
稻田的选择:选择水质较好、保水性能好、排灌方便、日照充足、温暖通风、交通方便的稻田进行泥鳅养殖。
土质以黏性土壤、高度熟化、肥力较高的为佳。
1. 稻田选择凡泥质、弱碱性和无冷浸水上冒的稻田都可养殖泥鳅。
选作养鳅的稻田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以1000m2左右。
田埂要加固,并埋下网片或塑料布防止泥鳅钻洞逃逸,进、出水口加设网拦,在田中开挖多个面积为2~3 、深60cm以上的坑。
与坑相通,开挖纵横数条沟,沟宽、深均为30~40cm,坑和沟的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0%左右,为夏季高温、施农药化肥及水稻晒田时泥鳅的栖息场所,又便于集中捕捞。
养殖泥鳅的稻田以弱酸性、少泥沙,保水性好,降雨时不溢水的稻田为佳。
稻田四周要高筑田埂.进排水口要设二道网,以防泥鳅逃逸。
同时在田中或四角挖些集鱼坑,便于日后捕捞。
2.放养与管理于早稻或中稻插秧活蔸后放入苗种。
一般每亩放养4—5万尾。
放鳅前,也要追施有机肥料,以培养水中浮游动植物。
为了获得泥鳅高产,应每口或隔日投喂一定的人工饵料。
其饵料种类可以农副产品为主,搭配少量鱼粉、蚕蛹粉即可。
后期可在集鱼坑多投喂一些饵料,利于集中捕捞。
在饲养期间,要经常检查防逃设施,以防逃跑。
养鳅稻田要尽量少施农药或不施。
即使万一需要使用,也应分批下药,且喷头朝上,不要把药液喷到水面。
另外,也不要使用除草剂。
泥鳅养殖技术
![泥鳅养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7e6769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01.png)
泥鳅养殖技术泥鳅养殖主要有池塘养殖、稻田养殖、流水与水槽养殖等几种方式。
一、池塘养殖泥鳅池面积以150-250平方米较好,水深应保持40-50厘米。
鱼溜处水深60-70厘米,泥鳅池可新建,也可利用旧池塘、水坑或其它养鱼设施。
水泥池或三合土坑,池底要铺20厘米左右厚的肥泥。
土池的池壁和底部要夯实捶紧,进出水口要装防逃罩。
放养前,鱼池同苗种池一样,要用生石灰等清塘消毒,并施肥培肥水质,待毒性消失后,每亩放养鳅种2-3万尾。
要根据水质情况,经常投施一些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培育水中的天然饵料。
除施肥外,每天还要投喂人工饲料、投喂量可依季节不同而异,3月份为泥鳅总体重的1%,4-6月份为4%,7-9月份为10%,10月份为4%。
池塘内要设食台,将饲料投在食台上。
养泥鳅的水要“肥、爽、活”,溶氧量要保持在2毫克/升以上,PH值7左右。
日常要勤观察,根据水色、天气、摄食量的变化适时换水、加水。
发现水色发黑、过浓或泥鳅游到水面呼吸空气时,要立即换水。
做好防病防逃工作,每天或隔天打扫食场一次,刷洗食台上的脏物,定期对食物用漂白粉消毒。
发现死鳅及水面漂浮物,要及时捞掉。
经常巡塘,发现池塘有漏洞,应立即堵住,泥鳅体小且滑,即使漏洞很小,也会钻洞逃跑。
二、稻田养殖稻田养泥鳅,是一条的水产养殖渠道,它和稻田养殖其它鱼类一样,可以充分发挥稻田的使用价值,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稻鳅双赢”。
稻田要求没有地下水涌出,但水源要有保证,田埂要高,下大雨时不漫水。
稻田的设施与养鲤大致相同,但防逃设备要更加严密。
早、中稻插秧以后即可放入鳅种,每亩可放2万尾左右。
养殖泥鳅的稻田,要避免使用石灰,并少施农药。
为了提高泥鳅产量和起捕规格,应适当投饲施肥,一般投喂米糠、麦麸等,也可适当施用人畜粪。
秋季收稻后,可灌深田水继续养殖,于翌年开春耕田时,再将泥鳅捕获上市。
稻田养殖,一般可亩产泥鳅50-100公斤。
三、流水及水槽养殖流水养殖是在有流水的地方建立一个或一组饲养池,按每平方米2公斤左右密度放养鳅种,它的优点是产量高、捕捞方便,但养殖成本较高。
稻田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稻田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afa47bc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e9.png)
稻田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稻田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易于养殖。
以下是稻田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1. 筛选适宜水质:稻田泥鳅适合生长的水质为PH值在6.5-8.5之间,水温在20-30℃之间,水质清洁,无毒害物质。
2. 准备适宜的养殖池塘:选择背光充足,水源充足,环境安静的地方,将池塘底部清理干净,铺上鱼缸底部材料,如石子、砂石等。
3. 选种优质泥鳅:购买健康、体型饱满、无病无虫的泥鳅,并进行繁殖。
4. 控制饵料:稻田泥鳅以浮游生物为主食,可适量添加混合饵料,如混合鱼粉、豆粕、鱼油等,但不宜过多。
5. 控制投饵量:根据鱼塘大小、鱼群数量、水温等因素进行适量投喂,不宜过多或过少,以免影响鱼群健康。
6. 定期换水:定期更换一定量的水源,保证池塘水质清洁,有利于泥鳅的生长发育。
7. 防止疾病:定期检查鱼群健康状况,发现疾病及时治疗,加强池塘卫生管理。
总之,稻田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保持水质清洁,控制投饵量和饵料种类,及时处理疾病等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让泥鳅快速生长,提高养殖效益。
- 1 -。
稻田养殖泥鳅鱼技术
![稻田养殖泥鳅鱼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1b1c1b5c77da26925c5b084.png)
喂养是 养殖 泥鳅 中最重要 的一 项 工作 , 做 到定 点 、 时 、 量 。泥 鳅属 杂 食性 鱼 类 , 采 应 定 定 可
取 施肥培养 水质 与人工 投饵相 结 合 的方 法 。放 种 后 的第 一个 月应 投 喂一 些 混合 饲 料 ( 豆饼 、 玉 米面、 糠麸 等 )每 天一次 , , 日投 喂量为 泥鳅总体 重 的 3~ % , 4 投饵 不宜 过多 。1 月后 , 隔 1d 个 每 5
水。
( )鱼病 防治 。饲养 期 间 , 4 每半 月 向 鱼 沟 泼 洒 一 次 生 石 灰 (O/ 1g m 水 体 ) 既 可化 作 为肥 , 料, 又可 起 到消毒 防病 作用 。若发 生水 霉病 , 用 2 一 % 的食盐 水浸 洗 3~5 n 可 % 3 mi。发 生 寄生虫
病, 用硫 酸铜 和硫 酸亚 铁合 剂 全池 泼洒 , 量分 别 为 0 m 用 5g 和 02g m3 / ./ 。
总 第 18期 3
黑 龙江 水 产
() 2 中草药 独特 的味道 , 可能对 鲫 鱼 的味觉 与嗅觉 具 有显 著 的刺 激作 用 。实 验 中产 生抑 制
作用 的中草药 实验鲫 鱼强烈 排斥 , 能是 因 为这 几种 物 质适 1性 差 , 可 : 3 或其 有 效成 分 的 化学 结 构
稻 田养 殖 泥 鳅 鱼 技 术
董 国斌 李 强 武 佩 祥 高洪 田
( 黑龙 江 省衣 业 综 合 试 验 示 范 中 心 )
.
1 田 间 工 程 、
稻 田翻耕后 , 根据 面积大小 , 开挖 “ ” 十 字形 、 “日” 字形或 “ ” 井 字形 环鱼 沟 , 深 4 c 宽 3 沟 0 m, 0 c 并 在排水 1 近挖集 鱼坑 , 鱼坑 占田面 的 1 5或 1 0 坑 深 3 m。整 个工 程面 积 占田面 m; 3附 集 / 1 / , 3 0c
农田养泥鳅养殖技术
![农田养泥鳅养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0e0a455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0e.png)
农田养泥鳅养殖技术农田养泥鳅的养殖技术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田地选择与准备:选择避风向阳、环境安静、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底质为壤土的农田。
同时,田埂要加高到50\~100厘米,宽度加到50厘米左右,并进行夯实以防止大雨冲塌或渗漏水。
护坡方面,可以在田埂的两侧及顶端种植一些草、瓜、豆等作物,利用其根系达到护坡的目的。
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用石板、水泥板等建筑材料进行护坡。
2. 稻田改造:在养殖泥鳅前,需要对稻田进行改造。
开挖鱼沟、鱼溜(也可称为鱼凼、鱼坑、鱼窝)是缓解泥鳅在稻田里栖息生长与水稻施肥、用药、晒田矛盾的一项重要设施,同时也有助于对泥鳅的饲养管理和捕捞。
鱼沟宽80\~150厘米,深60\~90厘米,鱼溜可为方形、圆形或不规则形,或开挖纵横数条沟,沟宽、深均为30\~40厘米,鱼溜或沟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10%。
3. 防逃设施:在进排水口建两道拦网,外侧用聚乙烯网,内侧用金属网。
同时,田内埋设聚乙烯网片或塑料布,以防止泥鳅钻洞逃逸。
4. 苗种放养:在早稻收割后,晒田3\~4天,每亩撒米糠、菜籽饼130公斤左右,次日每亩施腐熟的有机粪肥250公斤左右,曝晒4\~5天,使其腐烂分解,然后蓄水,放养鳅种。
一般每亩放体长3\~5厘米的鳅种20000\~27000尾。
5. 饲料投喂:泥鳅苗种放养后,第一个月投喂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各一半的混合饲料,每天1次,每次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3\~4%。
1个月后,每隔15天追肥1次,每次每亩追施经发酵的有机肥100公斤左右,同时投喂蚕蛹、米糠、豆饼、菜籽饼、动物下脚料等饲料。
后期最好在集鱼坑内施肥投饵,有利于集中起捕。
以上就是农田养泥鳅的养殖技术,仅供参考。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水源等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也需要注意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定期检查泥鳅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饲料投喂量和种类,确保泥鳅健康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鳅稻田养殖摘要:泥鳅是一种分布很广的温水性底层小型鱼类,具有适温范围广、耐低氧和杂食性等待点。
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有相当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
国际市场称泥鳅鱼为水中人参。
一、技术要点1.养鱼稻田的选择:水质清新无污染,水量充沛,排灌方便,田埂坚实不漏水,面积2—10亩,以保持一定水位的较低洼稻田为好,粘性土质。
2.修筑田间工程及防逃设施:加高加宽田埂,田埂高50cm,底宽50cm,顶宽40cm,在田埂上用塑料薄膜或纱网做防逃设施,膜或网高出埂面20cm,埋入地下10cm。
稻田翻耕后,在距离田埂内侧50cm处挖深30cm、宽20cm的环沟,插秧后对环沟进行修整。
进排水口采用密目铁丝网或尼龙网做成拦鱼栅。
3.稻田施肥:插秧前重施底肥,每亩施鸡、猪粪250Kg,繁殖天然饵料,促进泥鳅生长。
水稻插秧结束后,稻田每隔15天追施鸡、猪粪每亩25kg,直到8月中旬结束。
4.科学施药:施农药最佳时间是在插秧前3—5天或插秧后5—7天。
养鱼稻田除草使用低毒高效农药,如:草克星、农思它。
5.泥鳅放养:泥鳅苗种主要来源是收购野生鱼。
放养规格为5—20cm,平均亩放鱼15kg,为了更好地掌握泥鳅的最洼放养规格,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我们做了放养5—8cm 和15—20cm两种规格泥鳅的对比实验。
6.饲养管理:(1)水质管理:保持田中水质清新,适时加注新水。
苗种放养后,稻田水深度保持在5cm以上,养殖中期,此时正是高温季节,田水深度应保持在10cm以上。
养殖期间3—5天换水一次。
在日常巡查中,如发现泥鳅浮头、受惊或日出后仍不下沉,应立即换水。
(2)饵料管理:稻田养殖泥鳅要想取得高产,除施底肥和追肥外,还应每天进行投饵。
前期投饵按鱼体重的1—1.5%,中期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后期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5%。
主要投喂植物性饵料,如:麦麸、米糠等。
投饵一般在傍晚进行,一次投足。
阴天和气压低的天气应减少投饵量。
(3)日常管理:坚持经常巡田,检查各项设施是否有损坏,特别在雨天要对进、排水孔及堤坝进行严格检查。
二、疾病防治随着近年泥鳅养殖技术的成熟,放养密度日趋增大,泥鳅病害时有发生,且一旦发生病害,死亡率较高。
通常病害防治要本着“重在防治,有病早治”的原则,平时加强水质管理及投喂管理。
三、收获泥鳅具有钻入土的习性,收获时捕捞比较困难。
因此,在收获时一般采取如下方法。
干塘捕捞这是一种捕捞较彻底的方法,多在年终收获时实行。
先将池水抽干,在池底挖1-2个集鱼坑或排水沟,池水抽干后,泥鳅大部分便集中在集鱼坑或排水沟中,然后用手网捕捉。
尚有少数泥鳅仍钻入池泥内,要发动人逐块检查捕捉。
注水诱捕泥鳅具有溯水逃逸的习性。
捕捉时,在注水品附近的集鱼坑内铺设网片,然后,从进水口缓慢注水,在新鲜水激下,泥鳅经常聚集在注水口附近,并落在集鱼坑内,定时缓慢地抬起网片,捕捉泥鳅。
香饵诱捕泥鳅喜摄食带有香味饲料。
捕捞时,将炒米糠、玉米鱼粉混合料、炒簧粉、花生麸(豆麸)粉等具有深郁香味的饲粉放在鳅笼或网袋内进行诱捕,可捕到池中部分泥鳅。
暂养泥鳅捕捞后,最好放在流动的河水中暂养1-2天,以便排去鱼粪,恢复体力,适应远途运输并消除泥土味,提高食用价值。
在河水中暂养,因河水含氧量高,可适当密养。
若不靠近河流,可用水泥池微流水暂养,并安装增氧泵,防止缺氧浮头。
在暂养期间,要加强值班巡视,防止水蛇、食鱼鸟钻入网箱捕食泥鳅。
泥鳅养殖技术:《CCTV7农广天地正版光盘——泥鳅养殖技术(新)》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是我国外贸出口的主要水产品之一,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目前野生泥鳅资源已不能满足逐年增加的需求.人工养殖成为市场供应的主渠道.本片向您介绍泥鳅的养殖技术:泥鳅养殖场地的选择。
《CCTV7农业养殖正版光盘——泥鳅养殖技术》本片讲了:1、与泥鳅打交道的人;2、泥鳅买卖有玄机;3、泥鳅带来七年之痒。
《金盾出版社正版光盘——泥鳅优质高产养殖》本片介绍:1、泥鳅的生活习性;2、泥鳅池的建造;3、泥鳅的繁殖;4、鳅种培育;5、成年泥鳅养殖;6、常见病害防治;7、泥鳅捕捞暂养和运输。
《水产养殖技术正版光盘——土池围网养殖泥鳅》1、泥鳅养殖池的改建。
应选择水源丰富、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的地方建池,或利用现有的养鱼池塘。
每个养殖池塘的面积在5亩左右,水深要求在55~65厘米之间,池埂高1~1.2米,顶宽1.5米左右,不渗漏。
池塘四周靠边埋设防逃网,防逃网地下深埋60厘米,地上竖立100厘米,上有网纲,用毛竹支撑。
每四个池塘配一口机井,装有5.5千瓦水泵,每小时供水80立方米以上,实现微流水交换,这样既保证了高温季节的降温需求,又保证池中不缺氧。
2、放养泥鳅。
放养前10天,清整鳅池,清除过多淤泥,检查防逃围网,堵塞漏洞,疏通进排水管道。
因泥鳅适合在中性或偏酸性环境中生长,故不能用生石灰清塘,可用浓度为10毫克/千克的漂白粉清塘。
放养前4天加注新水,在向阳池边施发酵好的鸡粪或牛粪作基肥,每667平方米施100~150千克。
泥鳅放养时间根据情况而定,一般在6月中旬,泥鳅大量上市时收购或买繁殖苗种放养。
泥鳅放养前用浓度为3%~4%的食盐水浸泡4~5分钟消毒。
实行分级放养,放养密度:中鳅(每千克不超过90尾)每667平方米放养1000千克,小鳅(每千克300尾以内)每667平方米放养800千克,同池放养的泥鳅要求规格均匀、无病无伤。
3、水质调节。
养殖池水的好坏对泥鳅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
通过施放有机肥,调节水色为黄绿色,透明度为30厘米左右,酸碱度为中性或弱酸性,保持微流水。
若水质太瘦,透明度过高,要适当追施肥料。
池水温度保持在25~28℃,当水温超过高限时马上加注井水降温,保持水位在50~60厘米。
4、科学喂养。
投放泥鳅种苗5天后开始少量投饵,饲料以专用颗粒饲料为主,逐步诱食、驯化,当泥鳅对投饵形成条件反射时加大投饵量,逐步增加到泥鳅体重的3%~4%。
泥鳅性贪食,喜欢夜间觅食,经过驯化可改为白天摄食。
每天投饵4次,时间为上午6时、11时,下午14时、18时,投饵量分别占日投饵量的30%、20%、15%、35%。
5、日常管理。
主要是加强巡塘,观察泥鳅的活动情况、水质变化情况、泥鳅吃食情况、设施运转情况等,并做好记录。
高温季节保持微流水,每天注入新水,日交换量达10%以上。
每天投饵时,观察有无泥鳅逃到网外,检查有无因田鼠嚼咬、操作不慎造成防逃网损坏等。
经常用地笼在网外捕捞,根据捕捞量的多少,大体判断漏洞所在位置,以便人工检查、修复。
6、泥鳅的捕捞、暂养和运输《正版图书——泥鳅养殖技术》图书,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泥鳅养殖业发展迅速,商品泥鳅已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且有望进入保健食品的领域。
本书此次修订着重对泥鳅的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鳅养殖、病害防治等方面作了较多的增补和充实,介绍了国内外最近出现的科学性、实用性较强的泥鳅养殖新技术。
以期读者能从本书中得到关于泥鳅生产的有益知识和技术。
一、概述二、泥鳅的生物学特性(一)鳅类在分类学上的位置和形态特征1.泥鳅2.人鳞副泥鳅3.长薄鳅(二)泥鳅的生活习性(三)泥鳅的食性三、泥鳅的繁殖(一)泥鳅繁殖的特点(二)亲鳅的选抒和鉴圳(三)泥鳅的繁殖技术1.泥鳅的自然繁殖2.泥鳅的人工繁殖四、泥鳅苗种的野外采捕和人工培育(一)野生苗种的采捕(二)人丁培育苗种技术1.鳅苗培育管理技术2.鳅种培育管理技术五、成鳅养殖(一)池塘养成鳅1.场地的选择和规划2.成鳅池的基本结构3.放养前的准备4.放养密度5.饲养管理技术(二)稻田养成鳅1.稻田养成鳅的效果2.养成鳅稻田的基本条件和结构形式3.稻田养成鳅的管理技术4.稻田养成鳅丰产实例(三)流水养成鳅(四)观赏用泥鳅的饲养(五)其他方式养成鳅1.网箱养成鳅2.水泥池养成鳅3.庭院养成鳅4.蓄养成鳅5.混养成鳅(六)国内外对成鳅养殖技术的研究六、泥鳅的捕捉、越冬、暂养和运输(一)泥鳅的捕捉1.稻田泥鳅捕捉法2.池塘泥鳅捕捉法(二)泥鳅的越冬(三)泥鳅的暂养1.鱼篓暂养2.网箱暂养3.木桶暂养4.水泥池暂养(四)泥鳅的运输1.泥鳅苗种运输技术2.成鳅运输技术七、泥鳅的疾病防治八、泥鳅的营养保健价值和烹饪方法。
《正版图书——泥鳅养殖高手指南》图书目录第一章泥鳅特性一、概述1.名称2.形态特征3.价值二、生活习性1.呼吸特性2.底栖性3.昼伏夜出4.水温5.食性三、生殖习性1.产卵期2.产卵场所3.产卵量四、泥鳅的种类1.种类2.真泥鳅3.大鳞副泥鳅4.中华花鳅5.大斑花鳅6.中华沙鳅7.长薄鳅8.北方须鳅9.花斑副沙鳅第二章泥鳅养殖池的建造一、养殖场址的选择1.周围环境2.土质3.水源水质和排灌条件4.动物性饵料繁殖场地5.电力与交通6.其他二、养殖池的技术规格1.养殖池的布局设计2.泥鳅池入地深度和池内载体深度的要求3.泥鳅池基本结构4.水泥池的脱碱处理5.池底底质三、养殖池的建造1.砖池或水泥池2.土池3.自流换水泥鳅池4.动物活饵与泥鳅共养池5.进出水口和集鱼坑第三章泥鳅饵料一、饵料种类与来源1.饵料种类2.饵料的解决途径二、人工配合饵料三、天然饵料的采集1.长刺水蚤2.剑水蚤3.裸腹蚤4.水蚯蚓四、泥鳅活饵的培育1.黄粉虫的培育2.蚯蚓的培育3.蝇蛆的培育4.水蚯蚓5.水蚤6.摇蚊幼虫7.草履虫第四章泥鳅的繁殖第五章泥鳅的饲养管理第六章泥鳅养殖方法大全第七章泥鳅的捕捞、暂养和运输第八章泥鳅病害防治第九章泥鳅的药用《泥鳅养殖技术》+《泥鳅养殖技术(新)》+《泥鳅优质高产养殖》+《稻田养殖黄鳝泥鳅》+《土池围网养殖泥鳅》等5个光盘+《正版图书——泥鳅养殖技术》+《正版图书——泥鳅养殖高手指南》+快递=16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