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网箱养殖技术》(最新)
网箱育鳅养鳝的方法
∙网箱育鳅养鳝的方法在水质良好的池塘设置网箱育鳅养鳝,泥鳅上下游窜有利于增氧,并能防止黄鳝相互缠绕发生死亡。
这种养殖模式管理方便,见效快,效益高。
1.环境条件。
要求池塘水质无污染,水位稳定,水深保证在1 米以上,面积1 亩~20 亩均可。
2.网箱设置。
选择网眼密的聚乙烯网片制...∙塑料大棚养殖黄鳝技术塑料大棚养殖黄鳝可以一年四季连续生产,无土流水养殖可有效地控制疾病,使效益成倍提高。
一、养殖池建设:⑴开放式养殖池,适合在长年有流水的地方建池。
养殖池用砖和水泥砌成,每个池面积为10-20平方米,池深为40厘米,宽1-2米,池埂宽20 -40厘米。
在池的相对位置设直径...∙泥鳅如何防逃可采用台阶防逃法,效果很好。
即在田埂内侧边上再修一个台阶。
宽20cm,比田埂低15cm,泥鳅蹿至台阶上,很难再蹿上田埂,从而达到防逃目的。
也可安装防逃网,一般防逃网的宽度在1.82米,为了能把防逃网竖起、立直(防逃网尽量立直,不贴近水堤,以免被老鼠等咬破或被防水堤...∙利用网箱育鳅养鳝的方法在水质良好的池塘设置网箱育鳅养鳝,泥鳅上下游窜有利于增氧,并能防止黄鳝相互缠绕发生死亡。
这种养殖模式管理方便,见效快,效益高。
1.环境条件。
要求池塘水质无污染,水位稳定,水深保证在1 米以上,面积1 亩~20 亩均可。
2.网箱设置。
选择网眼密的聚乙烯网片制作网...∙怎样养殖黄鳝?一、池塘养殖黄鳝又叫长鱼,适应性强,生活能力强,耐饥饿,在各类的淡水中都能生存,容易管理。
一般每公斤鳝鱼苗可长成5—10公斤成鳝。
人工养殖黄鳝,占地用水省,效率高,是一条致富之路。
修建鳝池:选择向阳空地、田块、旧水沟建池。
为了便于换水,最好在有水源保障的地...∙春养黄鳝技巧必备黄鳝养殖方法简便,饲料广,成本低,见效快,乡村家庭都可因地制宜进行养殖。
今向农民朋友介绍其养殖的技术要点、注意事项及最新方法。
春季黄鳝发病率较高,养殖黄鳝的广大农民必须科学饲养。
泥鳅生态网箱高效养殖试验
泥鳅生态网箱高效养殖试验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20年第6期谢秀芳为了进一步提高泥鳅养殖技术,笔者在顺昌县埔上镇谢坑村进行泥鳅养殖试验,本试验将生态健康养殖技术与泥鳅网箱培育技术有机结合,以期探索一种适合在闽北山区推广的泥鳅生态高效养殖的新模式。
一、材料与方法1. 池塘准备池塘面积为3亩,在试验开始前15天将池水排干,清除底泥,底泥厚度控制在15cm左右。
经过一周左右的曝晒,待底泥晒至龟裂后,加水全池泼洒生石灰消毒,生石灰每亩用量为120kg。
每亩施有机肥150-200kg,经过5-6天的培育,将水质调至“肥、活、嫩、爽”,生物饵料丰富时鳅苗便可下网箱培育。
2. 试验时间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共计6个月。
3. 网箱设置考虑到便于操作,本试验将网箱设计成长5m,宽3m,高1.6m的规格,每亩设置25个网箱,网箱呈东西向排列,每个网箱间隔在2m左右。
网箱在池塘晒塘时进行固定,网箱底部埋入底泥20cm,网箱内部的底泥中可适当拌一些有机肥。
网箱四个角通过竹竿固定,网箱壁上部高出水面40cm。
在网箱内部水面下2-3cm处安装一张网眼规格为2cm×2cm的网片,用于种植空心菜。
每个网箱靠近四个边角的地方设置4个食台,食台上方区域不要种植空心菜。
4. 苗种放养试验用泥鳅为自繁泥鳅夏花苗,规格为5-6cm。
选择体型完整、活力好的鳅苗放入3%的盐水浸泡8-10分钟,浸泡过程注意增氧,并筛选出弱苗和死苗。
每个网箱投放4500尾鳅苗,放养密度为300尾/m25. 空心菜种植待鳅苗下网箱后,水位升至1m左右,在网箱内部距离水面2-3cm处的网片上种植空心菜,空心菜种植面积约占网箱面积的20%。
6. 饲养管理(1)投喂技术:本试验以投喂破碎的对虾饲料为主,饲料粗蛋白为35%-40%,投喂遵循“四定”“三看”的原则,即定时、定量、定点、定质和看天气、看摄食、看水质状况。
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每次投喂量控制在1个小时内吃完为准,一般投饵率为3%-5%。
池塘围网养殖泥鳅技术
池塘围网养殖泥鳅技术1、泥鳅养殖池的改建。
应选择水源丰富、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的地方建池,或利用现有的养鱼池塘。
每个养殖池塘的面积在5亩左右,水深要求在55~65厘米之间,池埂高1~1.2米,顶宽1.5米左右,不渗漏。
池塘四周靠边埋设防逃网,防逃网地下深埋60厘米,地上竖立100厘米,上有网纲,用毛竹支撑。
每四个池塘配一口机井,装有5.5千瓦水泵,每小时供水80立方米以上,实现微流水交换,这样既保证了高温季节的降温需求,又保证池中不缺氧。
2、放养泥鳅。
放养前10天,清整鳅池,清除过多淤泥,检查防逃围网,堵塞漏洞,疏通进排水管道。
因泥鳅适合在中性或偏酸性环境中生长,故不能用生石灰清塘,可用浓度为10毫克/千克的漂白粉清塘。
放养前4天加注新水,在向阳池边施发酵好的鸡粪或牛粪作基肥,每667平方米施100~150千克。
泥鳅放养时间根据情况而定,一般在6月中旬,泥鳅大量上市时收购或买繁殖苗种放养。
泥鳅放养前用浓度为3%~4%的食盐水浸泡4~5分钟消毒。
实行分级放养,放养密度:中鳅(每千克不超过90尾)每667平方米放养1000千克,小鳅(每千克300尾以内)每667平方米放养800千克,同池放养的泥鳅要求规格均匀、无病无伤。
3、水质调节。
养殖池水的好坏对泥鳅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
通过施放有机肥,调节水色为黄绿色,透明度为30厘米左右,酸碱度为中性或弱酸性,保持微流水。
若水质太瘦,透明度过高,要适当追施肥料。
池水温度保持在25~28℃,当水温超过高限时马上加注井水降温,保持水位在50~60厘米。
4、科学喂养。
投放泥鳅种苗5天后开始少量投饵,饲料以专用颗粒饲料为主,逐步诱食、驯化,当泥鳅对投饵形成条件反射时加大投饵量,逐步增加到泥鳅体重的3%~4%。
泥鳅性贪食,喜欢夜间觅食,经过驯化可改为白天摄食。
每天投饵4次,时间为上午6时、11时,下午14时、18时,投饵量分别占日投饵量的30%、20%、15%、35%。
网箱养泥鳅技术
(3)饲养管理
投饲技术及方法:网箱养泥鳅以人工投饵为主,可投喂动物类为主辅以部分植物类的人工配给的团状饵料,还可投喂商品配合饲料,但成本较高。日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3-5%,分早、中、傍晚三次投喂。视泥鳅的吃食量酌情增减。
网箱的网衣沉入水中50-80厘米。无土养鳅的网箱,上沿距水面和网箱底部距水底应各为 50 厘米以上。有土养鳅的网箱,水位要求稍浅,网箱上沿距水面50厘米,底部着泥,底层铺上20厘米厚的粪肥、泥土,先铺粪肥10厘米,再铺泥土10厘米。箱内放水葫芦或水花生,所放数量以覆盖箱内的2/3水面为宜。在整个生长季节,若放养的植物生长增多,要及时捞出。始终控制水草占有2/3水面。
网箱的设置:用聚乙烯无结节网片,网目在40-60目(以不逃出鳅苗为准),网箱的上下纲绳直径0.6厘米;纲绳要结实,底部装有沉子。用稀网裹适量的石头做沉子。网箱将网片拼接成长方形网箱,规格长3-7米、宽2-5米、高1.5-2米,一般以长4米、宽2.5米、高1.8米,或长5米、宽 3米、高2米的结构箱见多,面积在10-20米。网箱放置在荫避的地方,网箱用竹篙或木桩固定上下面的四角。
水质管理:在日常管理中,要勤刷网衣生物进入箱内。
病害:定期用生石灰或其他消毒药物对网箱进行灭菌消毒;防止农药、化肥等污染和敌害生物侵袭;同时,经常检查网箱,如有漏洞立即补好。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网箱养泥鳅技术:
网箱养泥鳅,分有土养和无土养。放养4-5厘米的泥鳅种,人工饲养9个月左右,增重5-6倍,投入产出比为1:1.85-2.0。易养、易管理、易捕。
浅析泥鳅网箱养殖技术
《浅析泥鳅网箱养殖技术》摘要:因而,我们要认真做好泥鳅网箱养殖的各项工作,特别是要不断加强网箱养殖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网箱养殖是泥鳅养殖中常见的形式,它有着养殖密度大、管理与捕捞便捷、收益较高等优点,做好泥鳅网箱养殖的技术要点曾涛摘要:水产养殖是我国渔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我们对此要充分重视。
我们要不断加强养殖技术的研发,从而着力提升水产养殖的质量。
这对于实现养殖户经济增收的发展目标来说,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泥鳅是营养价值极高的水产品,近年来关于它的养殖活动也日渐增多。
为实现效益创收,更好地进行资源利用,很多养殖户都选择了网箱养殖。
而在网箱养殖中,技术水平的高低则影响着养殖质量的好坏。
本文将以泥鳅网箱养殖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如何推动其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泥鳅网箱养殖技术泥鳅的体型细小,营养价值很高,素来有“水中之参”的美誉。
由于它可以食用或入药,所以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泥鳅养殖非常普遍。
在调查中我们看到,泥鳅的网箱式养殖应用广泛。
这说明这种养殖方式有着很高的推广价值,而这种价值在根本上是得益于它养殖的独特优势。
比如说,泥鳅网箱养殖的资金投入不大,但见效回报却很快;在管理上,它的操作也不复杂,养殖的产量也很可观。
这既推动了泥鳅养殖产业的良好发展,也能够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从而实现农民创收的目标。
因而,我们要认真做好泥鳅网箱养殖的各项工作,特别是要不断加强网箱养殖技术的研发与推广。
笔者在下文中将从理论的角度出发,阐述如何有效利用泥鳅网箱养殖技术来实现泥鳅养殖的更好发展。
一、泥鳅网箱养殖与技术网箱养殖是泥鳅养殖中常见的形式,它有着养殖密度大、管理与捕捞便捷、收益较高等优点。
在网箱制作中,聚乙烯网布是主要的原料。
其中网眼大小规格的设置,则要依据泥鳅体积的大小以及满足网箱交换水需求两方面的内容而定。
唯有如此,泥鳅才能生活在网箱中,我们的养殖活动才能顺利开展。
而网箱的放置,通常都位于水源充足的地区,比如说池塘、河边、湖边等。
利用网箱育鳅养鳝的方法
j|
l l
_ I
真 捧强 ‰l富 禽 、 耱 。拳 曝 审 白 | ≮ 0
甏酶 赫
。
率, 防止畜禽软骨病 , 防止鸡产软壳蛋。 但鲜蛋壳易变 含有 丰 富的营养 物质 ,其干 物质 中含粗 蛋 白2 %, 9 无 质 并携带病 菌 , 食入未 经处理 的蛋壳 容易 引发疾 畜禽 氮浸 出物3 %, 脂 肪8 还 有钙 、 等 , 喂猪 的好 病。因此 , 4 粗 %, 磷 是 蛋壳要注意及时烘干粉碎 , 严格消毒 , 妥善 以供使 用 。 饲料。为了充分发挥豆腐渣喂猪的作用 , 豆腐渣一定 保存 , 要 煮熟 后再 喂 , 能生 喂 , 不 并且 不 能超 过饲 喂 总量 的 4 生豆 粕 一是生 豆粕 适 口性差 ;二 是生 豆粕 . 3 0% 。 含 抗营养 因子 , 直接用 它喂猪鸡 不利 于蛋 白质 的消化 2 酒 糟 农 村有些 养鸡 户 购买酒 糟 喂鸡 ,这是 吸收 , 引起 拉稀 , . 易 影响正 常生 长发 育 。因此 , 豆粕 生 很危 险 的。 因为鸡对 酒糟 中所含 的大 量粗纤 维不能 吸 必 须用笼蒸 3 分钟 , 0 破坏其 中的抗 胰蛋 白酶后方 可利 收 ,并还 会影 响鸡 对 饲料 中其 它 营养成 分 的 消化 吸 用 。
.
或者放 养规 格 为5 克 的黄 鳝3~4 克 、泥鳅 1 克 。 O 千 千
要 求 池 塘水 质无 污染 , 位稳 定 , 水
选择 网眼 密 的聚 乙烯 网片制作 网
水深保 证在 1 以上 , 米 面积 1~ 0 均可 。 2亩
2 .网箱设 置
放养苗种前3 5 , 内水花生及水体用漂白粉水溶 ~天 箱 液消毒。鳝 、 鳅苗种消毒可用lp m的亚 甲基蓝水溶 Op 液浸泡 1 0~l 5分钟 或用 2pm 高锰 酸钾 水溶 液药 浴 0p 5 0 ~1分钟 , 也可以用3 4 % %的食盐水溶液浸泡3 — 5 钟。 分
网箱养殖泥鳅的技术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网箱养殖泥鳅的技术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孙棠丽,孙守旗,苏加胜,苏家会,顾绍兴申请号:CN201410253757.1
申请日:20140609
公开号:CN104054608A
公开日:
20140924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网箱养殖泥鳅的技术方法,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选择水体、网箱的设置、鳅种放养、饲料投饲、水质管理、病害防治、适时捕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充分的利用了生产资源,无培育污染,培育技术标准规范,投饲科学规范,技术新颖,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水产养殖的质量,减轻了养殖户的劳作,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申请人:怀远县渔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233400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魏庄镇方坝村
国籍:CN
代理机构: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鞠翔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泥鳅的网箱养殖技术
泥鳅的网箱养殖技术网箱是近些年来迅速发展的养殖设备,具有饲养周期短、管理方便、具有机动灵活、操作简便的优点。
而泥鳅这一“水中人参”,其营养价值的非常丰富,目前养殖泥鳅的人也是越来越多。
那么网箱如何养殖泥鳅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1、泥鳅苗的投放建议到正规的厂家和市场去收购泥鳅苗,并选择无病无伤,游动活泼,体格肥状的优质泥鳅苗,将其投放至网箱当中,在投放前一般要用3%的食盐溶液浸洗10分钟后再进行投放。
网箱内泥鳅苗种的投放最佳时期于5-6月进行,一亩共放养泥鳅1200斤左右,规格为5克左右。
2、网箱材料的选择网箱建议选择聚乙烯材料,绞丝网类型的网箱,规格为长×宽×高:6米×4米×1.8米。
网箱框架为竹竿搭制,同时保障网箱水下部分为1.5米,水上0.3米,箱底距塘底约0.5米。
泥鳅苗种放养前15天安置网箱,使网箱壁附着藻类,并在网箱内移植水花生、水葫芦、占网箱面积的1/3。
3、饵料投喂泥鳅属杂食性鱼类,整个养殖过程中投喂植物饵料主要以米糠、菜饼、小麦粉、马铃薯渣、玉米粉,动物性饵为黄粉虫、螺、蚯蚓、蝇蛆、小杂鱼等。
结合生长情况、进食情况和天气影响等因素来进行投喂时间和投喂量的适当调节。
4、加盖网网箱养殖泥鳅,应加盖网。
泥鳅特有的肠呼吸功能,使泥鳅在网箱中经常上下窜动,吞食空气,而在实际养殖生产中,易被水鸟啄食。
而通过加盖网,就可以良好的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
5、定期巡塘巡塘工作包括:早晚巡塘,检查网箱有否破损,泥鳅活动是否正常;7~8月高温季节,水葫芦覆盖水面的水面积占网箱的面积维持在1/2;平时清除网箱内过多水葫芦,使其覆盖网箱面积维持在1/3左右等等。
泥鳅的网箱养殖技术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室内泥鳅养殖技术。
青虾暂养池套放网箱养殖泥鳅
03
养殖技术与管理
青虾暂养管理
暂养池选择
选择面积适中、水深适宜且底质较 硬的池塘作为青虾暂养池。
暂养密度
根据池塘条件和养殖技术水平确定 青虾暂养密度,一般以每亩放养5万
-10万只为宜。
暂养周期
青虾暂养周期一般控制在1个月左右 ,不宜过长。
日常管理
注意观察青虾活动情况,定期检测 水质,及时采取措施调节水环境。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技术创新
为了进一步提高暂养池套放网箱养殖模式的效率和效益,需 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研发新型网箱、优化水体 环境调控技术等措施,有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生态环保
在暂养池套放网箱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生态环保和可持续 发展。合理使用饲料和水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未来 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推动绿色养 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抗生素
抗生素可以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
抗寄生虫药
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
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平衡
在养殖过程中,应保持生态平 衡,避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
可持续发展
为了确保养殖的可持续性,应 采取环保措施,保持生态平衡 。
资源利用
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实 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环境监测
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监测,确 保生态安全。
青虾暂养池套放网箱养殖泥 鳅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23-12-02
目录
• 养殖环境与设施 • 青虾与泥鳅的特性 • 养殖技术与管理 • 疾病防治与生态安全 • 效益评估与前景展望
01
养殖环境与设施
养殖池塘要求
01
面积适中
养殖池塘的面积应适中,过大 或过小都不利于青虾和泥鳅的
网箱养殖泥鳅技术
网箱养殖泥鳅技术
王治松;郭庆武
【期刊名称】《黑龙江水产》
【年(卷),期】2003(000)001
【摘要】泥鳅,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市场价格在20元/kg左右,是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品种。
在池塘、水库水体中开展网箱养殖泥鳅,既有效地利用了水体,又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是值得推广的养殖项目,现将有关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总页数】1页(P14)
【作者】王治松;郭庆武
【作者单位】桦川水产总站,154300;创业水产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6.4
【相关文献】
1.泥鳅网箱养殖技术研究 [J], 曾令方;卢智发;侯树鉴;张益峰;陆专灵
2.泥鳅小体积网箱养殖技术探索 [J], 程辉辉;伍莉;陈鹏飞;江珊珊;刘新华;岑敏;陈琦;袁吕敏
3.泥鳅养殖技术之一池塘内设置小体积网箱养殖商品泥鳅技术 [J], 管远亮;陈宇
4.泥鳅苗小体积网箱养殖技术探索 [J], 程辉辉;伍莉;陈鹏飞;江珊珊;刘新华;岑敏;陈琦;袁吕敏;
5.提高泥鳅网箱养殖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J], 宋瑞强;冯晓;崔达铭;苏兆军;刘鸿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池塘内设置小体积网箱养殖商品泥鳅技术
池塘内设置小体积网箱养殖商品泥鳅技术近年来,泥鳅养殖业发展迅速,各种养殖方式应运而生,笔者针对泥鳅易钻泥、不易捕捞的特点,在池塘内设置小体积网箱进行商品泥鳅养殖试验,成效显著。
一、池塘选择设置网箱的池塘面积在5亩以上,要求水源清新,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且无污染,水体溶解氧含量丰富;池深在1.5m~2.0m,养殖水位稳定;池底平坦且无杂物,淤泥厚15cm左右;池塘进排水方便。
二、网箱设计1.网箱结构选用网质好、网条紧的聚乙烯无结节网片,网日大小以鳅种不逃逸且有利于网箱内外水体交换为原则,一般为0.5cm~1.0cm,箱体四周穿入直径为0.5cm的纲绳,将网片拼接成规格为3m2m1.5m的长方体网箱,上端口加盖。
2.网箱设置网箱四周用毛竹扎架固定,在池塘内设置为固定式,且网箱上部高出水面50cm。
网箱在池水中排列成“一”字形,箱距3m以上,以便网箱内外水体的交换。
新制网箱在鳅种进箱前15天放入池塘中,让网片充分附生藻类。
网箱底部着泥且网箱内必须铺上15cm~20cm左右的软泥,以免泥鳅被网箱底壁擦伤,造成皮肤损伤感染而发病。
三、鳅种放养1.鳅种挑选鳅种来源包括人工繁殖苗种和野生苗种。
人工繁殖苗种的养殖成活率高,增重快,但苗种成本较高;野生苗种的成本低,但养殖成活率相对较低,增重慢。
养殖鳅种应挑选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鳅种,并剔除受伤、体弱的病鳅。
2.消毒鳅种进箱前,应将鳅种用10ppm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10秒钟~30秒钟,或用3~5浓度的食盐水浸浴10秒钟~20秒钟,以杀灭鳅种体表的病原菌及寄生虫。
3.放养规格与放养量规格为体长5cm~7cm的鳅种,放养密度为1500尾/平方米~2500尾/平方米,但具体的放养量还应根据水体肥瘦、是否有流水条件、鳅种规格大小、鳅种体质状况、饲养技术条件等进行调整。
四、饲养管理1.饲料投喂泥鳅食性很广,既可投喂鱼粉、动物内脏、蚯蚓、小杂鱼、血粉等动物性饲料,又可投喂豆粕、菜粕、次粉、麦麸、谷物等植物性饲料,以及人工配合饲料,其中,动物性饲料与植物性饲料的配比为6∶4,水温上升至25℃以上时配合饲料中动物性饲料的比例应提高到8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鳅网箱养殖技术资料网箱养殖泥鳅具有设备简单,单产高,管理方便,易捕捞,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实用养殖技术。
现将网箱养殖泥鳅的技术介绍如下:一、场地选择养殖地点应选择避风向阳的湖泊、水库边浅水处或活水池塘内,水质良好,且无工业污染。
二、网箱设置网箱的规格可大可小,小的面积为1—2m2,大的为20---40m2,一般以10--20m2为宜。
箱体由聚乙烯机织网片做成,网目0.5—1.ocm,网高视养殖水体而定,但网箱上半部须高出水面40cm以上,防止泥鳅逃逸,箱底要着泥,底层铺上20cm厚的粪肥、泥土,最上层为泥土。
三、鳅种放养网箱鳅种放养量应依水体条件而定,水肥、水活可多放,否则少放,一般每m2放养5一6cm的鳅种900--1200尾。
四、饲养管理网箱养殖泥鳅以人工投饵为主,应在网箱内设置一个2m2的食台,食台距池底20—25cm,投喂时将饵料投在食台上。
人工投饵可投喂糠麸、蚕蛹、蚯蚓做成的团状饲料或人工配合硬颗粒饲料。
人工配合饲料中动物蛋白应占50%以上。
日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3%--5%,分早、中、晚三次投喂。
五、日常管理平时要勤刷洗网衣,保持网箱内外水体的通透性,并能使足够的饵料生物进入箱内,同时要经常检查网衣,如有漏洞立即补好。
此外还要防止农药、化肥等污染和敌害生物侵袭。
六、病害防治平时要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投饵时要坚持“四定”原则,及时清除食台上残饵,定期用生石灰泼洒或用漂白粉挂袋。
漂白粉挂袋方法:用二层纱布包裹modi白粉于食台周围,一次挂袋2--3只,能有效预防病害发生。
泥鳅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鱼类,深受人们的青睐,市场前景看好。
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太严格,池塘、稻田、水沟和田头坑塘都能养殖,在农村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一、池塘条件:池塘要靠近水源,以便定期加水,面积一般以200~400平方米为宜,不要过大,最大面积不得超过1亩。
水深在40~50厘米即可,水质要求中性略偏酸。
池底要平坦淤泥少,池埂要夯实坚硬,以防泥鳅钻洞外逃。
为方便捕捉,可在排水口附近挖一个6~8平方米的集鱼坑。
池塘最好用生石灰和漂白粉混合清塘消毒,一般水深在10厘米左右,每亩用生石灰50公斤加漂白粉15公斤溶水全池泼洒。
二、苗种放养:池塘养殖成鳅,一般每平方米水面投放鳅种40~50尾,鳅种要求规格整齐,大小差距不能太大,以免大鳅吃小鳅。
苗种规格以3~4厘米为宜。
鳅种下塘时用孔雀石绿8毫克/公斤浸洗5分钟,以防水霉病发生。
三、饲养管理:1、施足基肥:泥鳅的食性较杂,水体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都是它的食物。
苗种下塘前要施足基肥(畜、禽粪均可),以繁殖饵料生物。
一般每平方米施有机肥10~15公斤。
2、饲养方法:人工养殖泥鳅,也要投喂一定的商品饲料,如米糠、豆饼、豆渣、麦麸、酒槽等。
投饵量一般为鳅体重的4%~5%,当气温在25~28℃时,泥鳅摄食最旺,可适当加大投饵量,促进其生长。
投喂方法应定点设置食台投喂,投喂时间以傍晚投饵为宜。
3、日常管理:当水温超过30℃时,泥鳅大部分钻入泥中避暑,易造成缺氧窒息死亡,此时要经常加注新水,以调节水温和增加水体溶解氧,同时还要采取遮阳措施,可用水葫芦和浮萍等水生植物遮阳。
此外,要经常巡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庭院泥鳅养殖技术利用农家庭院养殖泥鳅,具有占地少、易养殖、收益高等优点,是农民朋友发家致富的新门路。
一般利用水面100平方米—200平方米,可年产泥鳅200公斤—400公斤,收入可达800元—2000元,效益令人乐观。
选址建池选择背风向阳、水源可靠、环境清洁、管理方便的地方建池。
池的大小可因地制宜,池深一米左右,池内水深约0.5米。
池底应铺肥泥0.2米—0.3米,以供泥鳅钻潜休息,池壁用石块或砖砌成,并用水泥抹面。
泥鳅池还应建专门的进水口,在进出水处要设置铁丝网防其逃跑,同时也起到了防止野杂鱼进入的作用。
清池消毒一是干池法。
放干或抽干池水,每平方米池底用生石灰0.11公斤消毒,待消毒后一天灌水;二是带水法,每立方米池水用0.22公斤生石灰。
施用生石灰的方法是:将生石灰化浆趁热全池均匀泼洒,待生石灰毒性消失后再放入泥鳅。
放养鳅种人工繁殖或野生的鳅种均可饲养,鳅种应无伤、无病、体健活泼。
放养前把其放入3%—4%的食盐溶液中浸泡约8分种,放养时间以春季晴天为宜,每平方米放养3厘米—4厘米的鳅种40尾—50尾,经过140天—150天饲养,待泥鳅长到10厘米—15厘米长时即可作为商品鳅出售。
合理投饵泥鳅是杂食性鱼类,在饲养过程中,可适量投喂适口的螺蛳、蚯蚓、蚕蛹粉、动物内脏等动物性饲料,也可投喂适量的豆饼、酒糟和幼嫩植物的茎叶、种子等植物性饵料。
日投饵量占泥鳅总体量的比例分别是:3月为1%,4月—6月为4%,7月—8月为10%,9月—10月为4%。
投饵要坚持四定:定位,池内搭饵台,把饵料投放在饵台上;定时,每天上午9时左右投饵;定质,饵料应新鲜、卫生、适口,无腐烂发霉;定量,以投饵后2小时—3小时吃完为宜,若3个小时后还有剩饵,泥鳅就有可能被胀死。
每年的秋冬时节,水温降至8℃时,泥鳅即进入冬眠期,此间应保持池水深80厘米—90厘米,池四周投放适量的猪、牛粪等有机肥,这样既可肥水又可发酵增温,有利于泥鳅安全越冬。
适时换水在饲养过程中要经常观察池水水质的变化,一般水质以黄色或茶褐色为宜。
若发现泥鳅窜出水面,说明池水过肥,水中缺氧,应及时放掉老水,注入新水。
特别是在闷热或雷雨天气,更要注意勤注新水及时增氧。
有条件的还可安装增氧机增氧,以防死鳅。
防治病害常见的病害有水霉病和腐鳍病。
可用10微克—15微克/毫升抗菌素溶液浸浴病鳅10分种,或用1毫克/升漂白粉(含有效氯25%—30%)全池泼洒。
泥鳅常见的寄生虫有车轮虫、杯体虫、三代虫等。
这些寄生虫寄生在鳅苗身上会引起泥鳅死亡,病鱼体会出现体表粘液增多、离群独游、漂浮水面、食欲减退等症状。
此时对病鱼应及时镜检体表粘液,在低倍镜视野下观察约有50个车轮虫或杯体虫,可用0.7毫克/升硫酸铜全池泼洒;若仅有3个—5个三代虫则可用0.5毫克/升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
泥鳅养殖技术泥鳅属鲤形目,鲤亚目,鳅科,泥鳅属。
泥鳅为高蛋白、低脂肪的高品位水产营养佳品,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素有“水中人参”之称。
泥鳅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性味甘,平,具“补中、止泄”之功能。
因此,泥鳅具有较高的养殖价值,是一种优良的淡水养殖对象。
目前成鳅养殖的形式有池塘专养、网箱养殖、稻田养殖等。
池塘养殖是最普遍的形式。
一、泥鳅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泥鳅为小型经济鱼类,属温水性鱼类,生长水温为15-30℃,最适水温22-28℃,水温高于32℃则钻入淤泥中,水温低于7℃潜入泥中冬眠。
泥鳅不仅能用鳃呼吸,还能利用皮肤和肠进行呼吸,对环境适应能力强,耐缺氧能力较强。
通常生活在水底层,有钻泥的习惯,喜欢中性及微酸性的粘性土壤。
泥鳅为杂食性鱼类。
泥鳅一般2龄性成熟,一年可多次产卵,产卵期4-8月,其中5-6月是产卵高峰期,受精卵具弱粘性。
二、鱼苗培育通过10天左右培育,将5-6毫米鱼苗培育成1厘米左右夏花,供培育鱼种用。
1、池塘条件:以1亩以下,水深50-60厘米池塘为好,进排水口要筑防逃设施。
鳅苗下塘前10-15天每亩用150公斤生石灰清塘消毒,清塘后一周加注新水,并施适量有机肥料培育饵料生物。
2、放养密度:鳅苗施养密度为2500-3000尾/平方米。
3、投饵:除了肥水下塘,每天投喂豆浆,黄豆用量为8克/平方米,分多次投喂。
每隔2-3天泼洒适量发酵有机肥料。
4、管理:定期加注新水,防止缺氧浮头。
三、鳅种培育泥鳅1厘米左右的夏花经一个月左右时间培育,体长达到3厘米左右这一生产阶段为鳅种培育期。
鳅种培育池面积可比鳅苗培育池稍大,培育泥鳅鱼种的有关操作和鱼苗培育阶段基本相同。
1、放养密度为1000尾/平方米,要求规格均匀、大小一致。
2、投喂饵料种类有鱼粉、蚕蛹、动物内脏、各种饼粕和人工配合饲料等,日投饲量占鱼体重的2-5%,分多次投喂,每次投饵以1-2小时内吃光为宜。
四、池塘成鳅养殖1、养殖条件:泥鳅虽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但在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对鳅池环境条件的选择仍很重要。
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最好能做到自流自排。
光照充足,土质以中性或微酸性的粘质土壤为佳。
池面积以200-300平方米长方形为好,池深90-110厘米,水深50-60厘米。
淤泥厚度15-20厘米。
2、鳅种选择:泥鳅(又名真泥鳅)、大鳞泥鳅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生长快,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是比较适宜的养殖对象。
因而,养殖户最好选择这两种品种为养殖对象。
3、鳅种放养:每平方米水面一般可放养鳅种40-50尾。
鳅中放养前用8PPM硫酸铜或4-5%食盐水消毒,水温10-15℃时,浸洗20-30分钟。
4、放养前的准备:在鳅种放养前,按常规操作进行鱼池药物清塘消毒,鱼种药物浸洗消毒、注水,施足基肥做到肥水下塘。
5、投饵。
水温在16-20℃时,投喟植物性饲料为主(占60-70%);水温21-23℃时,动植物饲料各占50%;水温24-28℃时宜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占60-70%)。
开始时每天傍晚投喂一次,以后驯化为在白天投饲2次,日投饵量一般为鱼体总重量5%左右,并按照水温高低,天气变化以及天然饲料来源等因素来调整投饵量。
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6、施肥:根据水质肥瘦及时追肥,一般每30天追肥一次,看水施肥。
黄绿色水为最佳。
池水透明度控制在15-20厘米。
7、管理:要经常加注新水,防止缺氧浮头,同时要做好防逃、防敌害工作。
8、疾病防治:泥鳅适应能力很强,只要管理得当,避免鳅体的机械损伤,一般很少发病。
平时应注意预防,要经常消毒,抓好“三消”,即鱼体消毒、池塘消毒、饲料台消毒。
若发现病死的泥鳅应及时捞出,防止感染其它泥鳅,并及时治疗。
9、稻田养殖泥鳅选择弱酸性,降雨时不溢水的稻田,田埂高出稻田水面40-50厘米。
田中鱼沟、鱼溜和鱼坑面积占稻田面积约10%。
施足基肥,适当追肥。
放养时间要求“早插秧,早放养”。
规格3厘米夏花每亩放养2-3万尾;6厘米左右鳅种,每亩放养2万尾。
当天然饵料不足时,要投喂鱼粉、动物内脏、鱼类废弃物等动物性饲料及米糠、蔬菜等植物性饵料。
泥鳅养殖技术:《CCTV7农广天地正版光盘——泥鳅养殖技术(新)》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是我国外贸出口的主要水产品之一,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目前野生泥鳅资源已不能满足逐年增加的需求.人工养殖成为市场供应的主渠道.本片向您介绍泥鳅的养殖技术:泥鳅养殖场地的选择。
《CCTV7农业养殖正版光盘——泥鳅养殖技术》本片讲了:1、与泥鳅打交道的人;2、泥鳅买卖有玄机;3、泥鳅带来七年之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