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赤字究竟是促进经济发展还是阻碍经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赤字究竟是促进经济发展还是阻碍经济发展,国内理论界对此大致有三种主要观点:一是赤字有害论,认为财政赤字必然损害经济发展;二是赤字无害论,认为财政赤字只会促进经济发展,无论如何都不会影响经济增长;三是适度财政赤字论,认为财政赤字是否影响经济发展,关键要看财政赤字的规模,不能绝对地说赤字有害或赤字无害。在1998年之前,理论主流是赤字有害论。探究它的原因,又和财政赤字会不会造成国民收入超分配相联系。
财政赤字会造成国民收入的超分配,是指我国在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社会扩大再生产的权力和职工工资高低都由国家直接控制,财政收支的绝对界限接近于社会剩余产品价值,那时候财政不能打赤字预算,一旦财政出现支出大于收入的赤字,便意味着原来安排的国民收入在政府部门和个人部门之间的已经作出平衡的分配后政府部门又另外增加一块支出;然而当时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很低,并无余钱可供储蓄。政府增加的这一块支出没有相应的资金来源,这意味着国民收入分配过了头。出现了超分配,造成了不平衡。这会给当时的短缺经济增添很多麻烦,在价格不能变动情况下会加剧短缺,给经济运行造成紊乱,导致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下降。改革开放以后,开始了从传统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可是在普遍的投资饥渴下,社会总需求过旺,在已经安排的国民收入分配计划之外再扩大财政赤字,便会加剧求大于供的矛盾,在价格已经放开的情况下便会刺激物价上升,形成通货膨胀。那时候得出财政赤字有害的价值判断,是实践的总结。然而,随着改革的推进,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部门倾斜,城乡居民收入快速提高,余钱日多,储蓄存款日长夜大,政府的财政赤字不一定会引起国民收入的超分配,财政赤字也并非必定有害了。
从财政经济理论的发展过程来看,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反对财政赤字,因为那时候正处于资本主义的开拓期,市场广阔,萨伊的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实现供需平衡正反映那时候的环境条件,这就不需要利用财政赤字来进行宏观调控。何况财政赤字扩大了政府开支,不符合当时所持的廉价政府的信念。然而后来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经济危机,潜在生产能力不能利用,失业严重,于是凯恩斯学派便取代了古典政治经济学派,财政赤字被用来弥补社会总需求缺口,成为宏观经济调控刺激经济的手段。然而到上世纪70年代,长期使用财政赤字政策使滞胀频繁出现,新的环境条件已不能再采用凯恩斯学派的药方,于是又有货币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