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观咏茶诗词管窥宋代茶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秦观咏茶诗词管窥宋代茶文化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许丽雯
茶,古来就为诗人词家所青睐。

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国茶文化,兴于唐而盛于宋。

唐代开始便出现不少茶诗,唐代许多大诗人如李白、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都曾为茶倾情高吟,卢仝的茶诗中“七碗”、“两腋生风”则成为后人经常引用的熟语。

然而,真正以诗、词的形式,全面展示茶文化的丰富内涵,深刻表现茶的人文意向的,恐怕还得推宋代的咏茶诗词。

且不说苏轼、黄庭坚、陆游等大量传世的茶诗茶词,仅以秦观的作品而言,就足以见其端倪。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

扬州高邮人。

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

他的诗词纤丽清新,被誉为宋朝婉约派词宗。

(1)一代词宗秦观,生活在茶文化兴盛的北宋,在他的传世作品中,有一些是咏茶诗词。

本文试析他的咏茶代表作,从中窥探北宋的饮茶习俗和风尚。

首先,我们可以从他的咏茶诗词中认识北宋的各种贡茶、名茶。

如《蒙顶茶》:(2)
北窗高卧鼾如雷,谁遣茶香返梦回。

绿叶玉瓯菊花乳,不妨也道八闽来。

蒙顶茶,产于四川雅安蒙山之顶,此茶为十大名茶之一。

唐郑谷《蜀中诗》云:“蒙顶茶畦千滴露,浣花笺纸一溪春。

”相传西汉甘露年间,药农吴理真始于蒙山之顶栽培茶树,至唐天宝元年又专用山顶皇家茶园祭天。

今此园犹存七株,所产之茶,用于祭祀黄帝。

诗中的菊花乳是用来比喻茶汤嫩黄,如苏轼在《寄周安孺茶》所描述的:“香浓夺兰露,色嫩欺秋菊。

”(3)
另,秦观在《满庭芳》中提到了“北苑”:“北苑研膏,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

”(2)北苑茶是北宋时期贡茶的一种,主要是北苑龙凤团茶,它是以茶的产地命名的。

北苑,古产茶名地,在今福建建瓯县东。

北苑茶的采制非常精细。

五更时刻,采茶人便要击鼓上山。

每人身上背一木桶,桶内装有清洁的泉水。

摘下茶芽后,放入木桶水里浸泡。

断茶时要用指甲,不能用手指,以免茶芽为人体温和汗水所损而不洁。

秦观的《满庭芳》(雅燕飞觞)则提到了“密云”:“密云双凤,初破缕金团。

”“密云”茶也是北宋时期贡茶的一种,又称密云团、密云龙,是封建官僚为取悦皇帝,在龙团茶制作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所得。

密云龙味道相当甜美,杨慎《词品》卷三说:“密云龙,茶名,极为甘馨。


秦观《同子瞻参寥游惠山三首》其三又提及“葵月”:“况复从茶仙,兹焉试葵月。

”“葵月”是葵花(茶名)和月团(茶饼名)的合称,是根据茶的形状而命名的。

晁补之在《次韵鲁直谢李右丞送茶》中这样描述“葵月”:“右丞分送天上余,我试比方良有似。

月团清润珍豢羊,葵花琐细胃与肠。

”(4)[17]从中可知,“葵花”和“月团”都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其次,我们可以从秦观的茶诗中看出宋代的饮茶方法
唐宋时的饮茶方法是将鲜茶叶蒸熟后,捣碎做成饼,再用绳子串起烘干,称“茶饼”或“饼茶”。

喝茶时由喝茶人将饼茶碾成碎末(也称“末茶”)放在锅里煎煮,以让茶叶充分渗透再喝。

秦观在《茶》诗中便为我们描述了宋人“煎茶”的情景:
茶实嘉木英,其香乃天育。

芳不愧杜蘅,清堪掩椒菊。

上客集堂葵,圆月探奁录。

玉鼎注漫流,金碾响杖竹。

侵寻发美鬯,猗犭尼生乳粟。

经时不销歇,衣袂带纷郁。

幸蒙巾笥藏,苦厌龙兰续。

愿君斥异类,使我全芬馥。

诗的前半部分对茶树、茶叶的葱绿、鲜嫩大加赞美,并云茶之清香不愧杜蘅、可比椒菊。

后半部分中“玉041
鼎”是指煎茶用的风炉,“注漫流”就是煎水。

扬之水说“煎茶,汤至火候恰好之际,则将细碾且细罗之后的茶末投入滚汤。

”(5)这里煎汤即指煎水,因此煎水的温度一定要把握好,要等到煎沸为止。

而“金碾”是指碾茶的工具。

茶煎好后,香气飘散在空气中,沾惹在衣襟上,经久不散。

最后秦观笔锋一转,点出了存茶的重要注意事项:不能与龙脑、兰麝等香料放在一起,若那样,反而会失掉茶的真香。

这首诗里的“金碾响杖竹”说的就是碾茶的过程。

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列举了共计二十八种茶具。

除煮茶、饮茶、贮茶的茶具外,还有用以碾茶的茶具:茶碾和茶罗。

秦少游的另外一首诗《秋日》诗有“月团新碾渝花磁”(2)句,说的就是用外方内圆“月团”形的碾盘把蒸好的茶饼碾碎的过程。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秦少游的诗词中看出宋代文人追求山间泉边的饮茶之趣。

与唐人相比,宋人更喜于自然山水之间煎茶品茗。

宋代文人深知新茶还须活水烹煮的道理,他们寻访名泉,流连山间,闲坐瀹茗,充分享受饮茶之趣。

如秦观的《同子瞻参寥游惠山三首》(2)其三:楼观相复重,邈然阅深樾。

九龙吐清泠,虢虢曾未绝。

罂缶驰千里,真珠犹不灭。

况复从茶仙,兹焉试葵月。

岸巾尘想消,散策佳兴发。

何以慰遨嬉?操觚继前辙。

诗中描述惠山的九龙山清泉像珍珠一样名贵,引动了远近游客以瓶汲水,争相品茗。

因“天下第二泉”是唐代茶仙陆羽品定的,所以秦观表示要追踪茶仙之后,以二泉之水试煮“葵月”。

又如宋庠《自宝应逾岭至潜溪临水煎茶》、文彦博《和公仪湖上烹蒙顶新茶》、赵扌卞《重游龙井》、范镇《金莲泉》、蔡襄《即惠山煮茶》、吴文英《水龙吟・惠山酌泉》等等作品,也均写他们于山间泉边煎茶赏景之事,景幽兴逸,妙合自然。

苏轼《汲江煎茶》诗亦云:“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村长短更。

”(3)自汲江水,岸边煎茶,明月映瓮,松风泻瓶,加上不远处传来断续更声,此种情调又岂是官宅、书斋中啜饮所能享有。

陆游嗜茶,亦喜于涧旁泉边啜饮。

其《三游洞前岩下小潭水甚奇取以煎茶》即写他不畏山行之难,觅得一泓清潭,坐拥山色,闲饮名茶的幽兴:“苔径芒革奚滑不妨,潭边聊得据胡床。

岩空倒看峰峦影,涧远中含药草香。

汲取满瓶牛乳白,分流触石佩声长。

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

”(4)
最后,我们来看秦观的一首茶词《满庭芳・茶词》
雅燕飞觞,清谈挥座,使君高会群贤。

密云双凤,初破缕金团。

窗外炉烟似动。

开瓶试、一品香泉。

轻淘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

娇鬟。

宜美盼,双擎翠袖,稳步红莲。

坐中客翻愁,酒醒歌阑。

点上纱笼画烛,花骢弄、月影当轩。

频相顾,余欢未尽,欲去且流连。

茶词起源于北宋,唱茶词常用于续余欢。

(6)饮酒,为宴乐之正欢,然而酒罢则正欢结束,酒兴已尽,但“余欢未尽”,用送茶、唱茶词来延续余欢,是宋代文人的又一饮茶之乐所在。

少游此词中的“轻淘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

”又写出了宋代文人间流行的“分茶”之乐。

词的下片“娇鬟。

宜美盼,双擎翠袖,稳步红莲。

”这是写妓送茶。

善于分茶,这是宋代官妓必备的技艺,而“茗碗纤纤捧”(韩愈《孟郊会合联句》),是自中唐以来即为文人士大夫高会雅宴时一个风韵美景,风流过于唐人的宋代文人自然更重这种清技雅艺中表现的娱乐。

比如“绮窗纤手,一缕破双团”(陈师道《满庭芳・咏茶》);“纤指缓,连环动触”(黄庭坚《茶词》)。

因此可以看出,秦观的这首茶词也是我们研究宋代文人饮茶风俗的重要资料。

参考文献:
(1)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2)(宋)秦观著,徐培均笺注:《淮海集笺注》(Z),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3)苏轼著,(清)王文诰辑注,孔凡礼点校:《苏轼诗集》(Z)(宋),中华书局,1982年。

(4)傅璇琮等主编:《全宋诗》(Z),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5)扬之水撰:《两宋茶诗与茶事》(J),《文学遗产》2003年第2期。

(6)刘学忠撰:《宋代茶词研究》(J),《学术月刊》1998年第9期。

1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