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互联网_教育_精准扶贫助推城乡_省略_育均衡发展_以吉林省武龙中学为例_刘忠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

助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以吉林省武龙中学为例

刘忠民,王 喆

(吉林省电化教育馆,吉林 长春 130022)

摘要:教育均衡是教育改革的根本问题。吉林省以榆树市武龙中学为典型,发起了“吉林省乡村学校教育信息化支持行动”,开展了以“互联网+教育”摆脱农村学校发展困境、提高办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该文从问题的提出、主要做法和取得的经验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提出了“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武龙中学;数字校园;乡村学校信息化;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1],明确提出了“阻断贫苦代际传递”“让贫苦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面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等难题,武龙中学用他们的实践,证明了“互联网+教育”是摆脱农村学校发展困境、提高办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吉林省教育厅以榆树市武龙中学的“土法上马的数字校园”为应用典型,创建覆盖全省的“武龙中学数字校园联盟”,发起了“吉林省乡村学校教育信息化支持行动”,运用“互联网+教育”平台,将优质教育资源与农村薄弱校联系起来,探索出“一校带多校、多校带区域”的推广模式,助推农村教育发展优质化,闯出了一条“互联网+教育”破解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难题、实现教育精准扶贫之路。全国智慧教育微课联盟又通过“互联网+智慧教育”平台,把武龙经验推广到全国多个省市。

二、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围绕富民强省的战略目标,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必要基础。但从经济发展角度讲,吉林省的遍布东部山区和西部八百里瀚海的边远农村学校,受城乡发展不平衡、交通地理条件不便、学校办学条件欠账多等因素影响[2],面临着教师岗位难以吸引优秀师范生就业,学校资源配置不能满足师范毕业生心理期望,导致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尽合理、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

武龙中学就是吉林省偏远农村薄弱校的一个典型缩影。四年前,学校基础设施薄弱,40多名教师平均年龄47岁,且多为民师转正或中师毕业,没有一位是全日制本科毕业。学校教学质量低下,学生流失严重,社会、家长认可度低,学校面临“关门”的生存危机。

为摆脱困境,该校敢创敢试,闯出了一条创建农村本土化数字校园,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弥补与城乡学校之间差距的短板,探索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新路径。三年多来,学校通过自主建设与应用探索,借助高校专家团队的有效指导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多方形成合力,齐心共走“互联网+教育”之路。如今的武龙中学,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家长、社会普遍认可,转到他校的本地生源纷纷回流。通过“互联网+教育”平台,在武龙中学的带动下,一批农村学校信息化环境得到改善,教学质量取得显著提升。

三、主要做法

吉林省武龙中学“互联网+教育”典型案例的主要做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武龙中学通过低成本的“互联网+教育”解决农村薄弱校的质量提升问

文章编号:1006—9860(2016)08—0098—04

题;二是吉林省教育厅和全国智慧教育微课联盟通过“互联网+教育”将武龙经验推广到全省乃至全国的薄弱校,提升薄弱校的教学质量,实现了教育精准扶贫,推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武龙中学“互联网+教育”的主要做法武龙中学“土法上马”创建农村本土化简易数字校园,并使用“互联网+教育”平台,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方法创新、组织创新,有效解决了农村教师普遍素质不高、教学质量差,导致学生不愿意学习,学生流失严重等问题。

1.创新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

创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数字化学习环境,通过信息化,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各种个性化学习的工具和导引,将创新性智慧培养与学习融为一体。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学校“土法上马”逐步优化了原有的网络环境和硬件基础设施。一是克服经费难题,创建校园网络环境,将学校原有的2M宽带,用多WAN口路由器叠加成了8M 外网;二是土洋结合,自行组装,低成本实现多媒体班班通;三是师生参与,自建简易实用的班班录播教室;四是追逐技术前沿,探索智慧教育,自建智慧教室。在吉林省教育厅的扶持下,充分依托东北师范大学的专家和技术团队,武龙中学通过校企合作构建了“互联网+教育”平台,集成学科软件工具、仿真实验、教学资源、评测管理等,积极组织教师使用国家和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共享优质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数字化教学环境。

2.创新探索信息化教学模式

通过“互联网+教育”,武龙中学探索出了学校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的新模式。通过“互联网+教育”平台,及时得到专家和教研员的精准指导;实现了农村教师与名校名师的有针对性沟通,让农村教师能够实时获取城市优秀教师丰富的教学案例,并应用到日常备课与教学活动中;获得电教专业技术团队实时支持。

3.创新实践信息化教学方法

武龙中学的教师通过专家指导,提炼出“启智讲授型、互动协作型、自主探究型(智慧型)”三种教学模型,有效引导和帮助学生按照个性化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选择合适的方式学习;通过“互联网+教育”平台,让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优秀的学习资源,使教师由“教”逐步转变为“导”,让农村学生也能发自内心地主动愿意学习,进行个性化学习、轻松愉快学习、智慧地学习,逐步实现从“听老师讲”到“自己读懂”最后是“自己归纳总

结”的学习方式转变。

4.创新组建信息化培训组织形式

通过与东北师范大学、省内外教育专家的无缝对接,实现网上精准指导,教师可以实时远程交流与咨询,有效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如图1所示。

(二)吉林省通过“互联网+教育”推广武龙经验的主要做法 

以武龙中学“互联网+教育”的典型经验为引领,吉林省教育厅发起了“吉林省乡村学校教育信息化支持行动”,以“互联网+教育”破解教育均衡难题,提升薄弱地区教育教学质量。

1.树立典型,带动农村学校数字校园建设

2015年4月,省电教馆在武龙中学召开了全省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现场会。使大家认识到: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互联网+教育”,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改善学校办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建设数字校园的核心是理念的提升、领导的重视、师资培训的不断跟进、教学应用的实践,以及“找米下锅”“借船出海”的艰苦创业精神,而不应该是面对经费不足而无从下手。

2.建成联盟,“互联网+教育”线上线下同步推进

为推广武龙经验,以点带面推进全省农村薄弱校改革,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成立“武龙中学数字校园联盟”的通知》(吉教电馆字[2015]7号),在每个县区推选1所农村学校加入联盟,以“武龙中学数字校园联盟”为依托,开展吉林省乡村学校教育信息化支持行动。 

电教部门

信息化专家 

名校、名师

“互联网+”研修平台

提供技撑 

服务器

虚拟化云存储

技术

网络基础设施

教研部门

精准指导

优化教学为手段:搭建数字化环境提升教学能力:观摩与交流研讨

教师

学生变革学习模式:搭建数字化环境提升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

图1 武龙中学“互联网+教育”做法示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