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经贸关系史简析_陆南泉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业化基础都起了重要作用 。 这一时期 , 中俄经贸关系的主要特点有 : 第一 , 双边贸易保持稳定与快速增长的态
势 。 1950 ~ 1959年 , 中苏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为 22.5%。 其中出口年均增长率为 24.7%, 进口 年均增长率为 20.3%(见表 2)。
表 2 1950 ~ 1960年中苏进 出口贸易额 (单位 :亿美元 )
自由外汇 , 统称为政府协定记账贸易。 根据 1950年中苏两国签订 的第一个政府间贸易协 定和支付协定 , 双方是以国际价格确定大类商 品价格的 。 由于当时国 际市场上原材 料价格 波动小 , 后来双方就把合同价格固定下来, 称 为固定价格 。在 1970年以前 , 两国贸易以卢布 为计价和结算单位进行结算 。 从 1970年起 , 经 两国政府商定 , 相互贸易改用瑞士法郎进行结
7
要文特约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2008年第 6期
船公司 (在大连建造船只 )、中苏民航公司 (组 织开辟 北 京 —沈 阳 —哈 尔滨 —齐 齐哈 尔 —赤 塔 、北京 —太原 —西安 —兰州 —哈密 —乌鲁木 齐 —伊宁 —阿拉木图 、北京 —张家口 —乌兰巴 托 —伊尔库茨克等 3条航线 )。
(二 )两国经贸大大萎缩的 60年代 这一时期 , 由于两 国政治关 系的恶化 , 中 苏经贸关 系基本上处于 危机状态 。两 国贸易 额迅速下降 :1961年为 8.28亿美元 , 占中国外 贸总额的 28%;而从 1968年开始 , 两国贸易额 已低于 1亿美元 ;1970年下降为 0.47亿美元 , 仅为 1959年的 2.25%, 占中国当年 外贸总额 的 1%, 占苏联当年外贸总额的 0.2%。这是中 苏两国建交 40年内 (1949 ~ 1989年 )贸易额最 低的一年 (见表 3)。 与此同时 , 双方经济技术 合作也全部中断 。 1960 年 7月 28 日 ~ 9 月 1 日 , 苏联撤走了 1 390名所有在华专家 , 并终止 派遣专家 900多名 。 “苏联单方面撕毁 312个 协定与两国科学院签订的 1 个协定书, 以及 343个专家合同与合作补充书 , 废除了 257个 科技合作项目 。 苏联停止向中国提供新技术 ,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 学院俄罗斯东欧中 亚研究所 研 究员 。
6Leabharlann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2008年第 6期
要文特约
算 。从 1975年起 , 两国贸易的作价以国际市场 价格为基价 。
由于受政治关系的影响 , 中苏经贸发展经 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 :20世纪 50 年代的大发 展阶段 、60年代的大滑坡阶段 、70年代的缓慢 回升阶段和 80年代的全面恢复与发展阶段 。
第二 , 双方经济合作有所发展且合作领域 较为广泛 。 例如 , 1950年 3月中苏两国政府签 订协议 , 兴办 4家合营公司 :中苏金属公司 (在 新疆开采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 )、中 苏石油公 司 (在新疆开采和提炼石油与天然气 )、中苏造
① 1953年 5 月 , 中 苏 两国 政 府 在 莫斯 科 签 订 了 《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 共和国 联盟 政府援 助中 华人 民 共和国中央人 民政府 发展中 国国 民经济 的协 定 》。 根 据这个协定 , 苏联 帮助中 国兴 建和 改建 了 91项 工程 ; 到 1959年为止 , 连同 1950 ~ 1952年 3年中由苏 联帮助 中国设计的 50个企业在内 , 共计 141项 ;1954年 10 月 赫鲁晓夫访华 , 又 答应 帮助中 国兴 建 15个 项目 ;合 计 起来 , 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苏联援建的 156项工程 。
要文特约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2008年第 6期
中苏经贸关系史简析
陆南泉
中苏经贸关系 , 作为两国国家关系的重要 内容 , 曾有过顺利发展的时期 , 也遭受过挫折 。 回顾与总结历史 , 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去思考与 把握未来 。人 们常说 , 历史是一面 镜子 , 研究 它可解惑 、可益智 。
一 历史回顾
1958 15.385 7 8.988 7 6.397 0 +2.591 7 39.8 1959 20.970 0 11.179 4 9.790 6 +1.388 8 47.9
1960 16.639 4 8.187 8 8.451 6 -0.263 8 43.7
资料来源 :《中国外贸统计年鉴 》 , 对外经济贸易 出 版社 1984年版 , 第 889页 。
26.2
12.3
1955 2.066
30.7
18.8
1956 2.743
41.6
29.9
1957 2.444
49.9
38.4
1958 2.562
51.2
26.2
1959 5.378
62.6
41.9
1960 4.536
61.6
45.8
资 料来 源 :陆南 泉 、刘宝 荣等 主编 :《对 苏贸 易 指 南 》 , 中 国 财 政 经 济 出 版 社 1991 年 版 , 第 76 页 。
赫鲁晓夫 1954年访华 , 对推动中苏两国签 订关于苏联政府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5.2 亿卢布的 长期贷款协定 也起了重要作用 。 这 项长期贷款协定的签订 , 对中国在第一个五年 计划时期向苏联购进 大量机器设备具 有重要 意义。对此 , 当时中国舆论给予了很高的评
价 。 1954年 10月 2日 , 《人民日报 》还发表社 论 , 赞扬苏联对中国给予慷慨无私的援助 。 社 论认为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苏联即派 遣大批专家帮助中国经济建设 , 特别是以优惠 的条件向中国提供贷款 , 使中国经济恢复和建 设工作得到充裕的资 金 。 “这样伟大的 、全面 的 、长期的 、无私的援助 , 是历史上的创举 。”另 外 , 赫鲁晓夫 1954年访华还带来了苏联经济与 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 , 参展商品有 1 万多件。 展览结束后 , 苏联将包括机床和农业机器在内 的 83件展品送给了中国 。 对此 , 毛泽东曾两次 致信赫鲁晓夫和苏联代表团 , 感谢苏联的这种 “慷慨的赠礼 ”。
(一 )双方经贸大发展的 50年代 从新中国成立到 60年代 , 是中苏经贸关系 的大发展时期 。中国在 50 年代初顺利地完成 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 从 1953年起 , 开始实 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 集中进行经济建设 , 建立 中国工业化的基础 。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 中国 把经济建设的主要力 量放在由苏联帮 助设计 的 156项援建工程上① 。 这种大规模的从苏联 引进机器设备和其他物资的做法 , 极大地带动 了两国贸易的发展 。 1950年 , 两国进出口贸易 总额为 3.38亿美元 , 1959 年增至 20.97 亿美 元 , 分别约占中国和苏联当年进出口贸易总额 的 50%和 20%。当时 , 苏联是中国的最大贸易 伙伴 。 这一时期 , 中国从苏联主要进口大批机械 设备特别是成套设备 , 主要包括冶金 、机械 、汽 车 、煤炭 、石油 、电力 、化工等项目的设备 。 1950 年 , 中国从苏联进口的机械设备在中国进口总 额中占 10.6%, 其中成套设备仅占 0.2%;但到 1959年 , 中国从苏联进口的机械设备占中国进 口总额的比重已上升到 62.6%, 其中成套设备 占 41.9%(见表 1)。 中国向苏联主 要出口大 豆 、大米 、茶叶 、花 生 、食用 植物油 、肉类 、服装 等生活必需品 。 另外 , 中国还向苏联提供了重 要的战略物资 , 如制造尖端武器必不可少的矿 石原料和稀有金属等 。 这一时期 , 两国的科技合作也有不少进 展 。例如 , 苏联向中国提供了某些金属的生产 工艺及用天然石料制造耐火材料的工艺等 ;中 国政府派专家向苏联 介绍电机和探测 仪的生 产工艺和某些化工产品方面的科研成果 。 应该指出 , 中国从苏联进口的 156项工程 的成套 设备 , 对 促进中 国的 社会 主义 经济 建 设 、顺利 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打下良好的工
1954 12.912 4 5.866 3 7.046 1 -1.179 8 53.1 1955 17.898 5 6.702 1 11.196 4 -4.494 3 56.9 1956 15.237 7 7.616 8 7.620 9 -0.004 1 47.5 1957 13.647 0 7.469 7 6.177 3 +1.292 4 44.0
进出口 年份
总额
其中 出口额 进口额
占中国对 外贸易总 贸易差额 额的比 重 (%)
1950 3.384 4 1.532 5 1.851 9 -0.319 4 29.8
1951 8.086 0 3.112 9 4.973 1 -1.860 2 41.4 1952 10.642 1 4.120 4 6.521 7 -2.401 3 54.8 1953 12.582 3 4.806 1 7.776 2 -2.970 1 53.1
1950年 , 即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 后不久 , 中苏两国就签订了第一个政府间贸易 协定和支付协定 , 从而正式建立了两国贸易关 系 。 1958年 , 两国签 订了通商航海条约 , 奠定 和巩固了 两国贸易关系 的法律基础 。 中苏两 国的贸易 , 是以每年一次的国家间的谈判达成 的政府协议为依据的双边易货贸易 , 采用划拨 清算的记账和结算方式 , 缔约国双方不用支付
表1
1950 ~ 1960年中国从 苏联进口机械设备情况
进口额 占中国进口 成套设备占中国进 年份
(亿卢布 )总额的比重(%)口总额的比重(%)
1950 0.372
10.6
0.2
1951 0.988
22.6
0.7
1952 1.409
27.7
7.3
1953 1.452
23.1
7.5
1954 1.790
第三 , 苏联对中国的经济援助增多 。 应该 说 ,在这一时期, 赫鲁晓夫在加强中苏关系包 括经贸合作方面还是做了一些积 极工作的① 。 1954年他在访问中国时 , 就上面提到的斯大林 时期建立的 4 家中苏 合营公司的苏联 股份于 1955年 1月 1日全部移交给 中国一事达成了 协议 , 并规定苏方所占的 股份 “将由中 华人民 共和国以供应苏联通常出口货物的办法 , 在数 年之内偿还 ”。 对赫鲁晓夫 的做法 , 毛 泽东表 示 :“我们感谢他 ”。赫鲁晓夫在这个问题上曾 多次批评斯大林 , 认为是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甚至可以说是对中国人的一种侮辱 ”② 。回过 头来看 , 中苏兴办合营公司意义重大 :对中国 来说 , 在开发矿产资源 , 发展冶金工业 、民航与 造船工业 , 培养技术人才与学习先进技术等方 面都是有利的 ;对苏联来说 , 在 获得当时在国 际市场上难以买到的 稀有金属与战略 物资方 面 ,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还应指出的是, 当时毛泽东在签订由斯大林提出的创办 4家合 营公司协议时 , 对某些条款是不满意的 。例 如 , 该协议规定 :合营公司的 “全部产品都运到 苏联 ”;中国不得将开采出来的原料卖 给第三 国 ;等等 。对此 , 赫鲁晓夫 认为 , 这 是 “对中国 的一种压制 ”③ 。从客观上来讲 , 新中国领导人 对与外国合办公司非常生疏 , 加上中国历史上 长期受外国侵略 , 主权受侵犯 , 而斯大林在与 中国合办公司中也确 实存在不尊重中 国主权 的行为 , 因此, 这都是毛泽东对中苏合办公司 之事存在不满并产生疑虑的原因 。
中苏经贸合作 , 实际上在 1949年中华人民 共和国 成 立之 前就 已 开始 。 1949 年 6 月 20 日 , 刘少奇率领中共代表团启程赴莫斯科进行 秘密访问 , 8月 14 日结束访问回国 。其间 , 双 方讨论了由中共代表团提出的 9大问题 , 其中 主要是苏 联对中国的经 济援助问题 。 经过会 谈 , 7月 23日 , 双方就苏联向中 国提供 3 亿美 元的贷款达成初步协议 ;7月 30日 , 刘少奇同 马林科夫 在克里姆林宫 签署了贷款协定 。 考 虑中央人民政府还未建立 , 刘少奇又是秘密访 问莫斯科 , 所以, 该贷款协定是以中国东北人 民政府的 名义与苏联签 订的 。 这笔贷 款由苏 方以机器设备 、各种原料和其他商品形式提供 , 年均 6 000万美元 , 分 5年贷完 , 年利率 1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