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学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经济学复习重点

世界经济定义、研究内容:

定义:是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经济在国际分工、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而相互联结、相互依赖和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是超越于民族国家界限的全球经济体系。

研究内容:1、世界经济形成和发展的进程、生产要素的世界分布、世界经济结构和格局的变化2、各种经济制度、体制进行比较研究,揭示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及相互关系3、世界各国经济联系起来的渠道、形式和手段及相互关系4、推动或阻碍世界经济发展及世界经济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的理论及其代表人物:

自由贸易:1.重农学派及休谟的自由贸易理论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魁奈(1694-1774)休谟1752的“物价与金银流动的调整机能”调整机能的过程:国际收支逆差→黄金流出→货币供给减少→价格下跌→竞争性提高→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逆差减少

2.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时代背景:由工厂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时期,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奠基人,1776年《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分析》主要内容: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和后天的有了条件。

3.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背景:李嘉图(1772-1823),1817年的《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基本内容:即使参与贸易的双方没有绝对成本的差异,只要有机会成本的不同,贸易仍可以大规模的进行,并使双方福利增加,世界资源配置更优。

4.约翰∙穆勒和马歇尔的相互需求理论代表人物:穆勒(1806-1873)、马歇尔(1842-1924)主要内容:穆勒的相互需求论:交换比例的上下限--互惠贸易的范围;贸易条件的决定和贸易利益的分配。马歇尔的提供曲线:表示一国想交换的进口商品数量和愿意出口本国商品数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5.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背景:赫克歇尔(1879-1952)、俄林(1899-1979)主要内容:一国要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而进口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的商品。意义:不仅承认比较优势是贸易发生的基本原因,更主要的是它找到了比较优势得以形成的源泉,即贸易双方的要素禀赋的差异。

保护贸易:一、重商主义背景:15世纪-17世纪中叶盛行,产生于封建势力的衰颓和资本主义开始产生的过程中,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开创了国家对贸易干预的政策先例。主要内容:货币差额论(重金主义、货币主义)贸易差额论:“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加货币”。保持总贸易差额是顺差。

二、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论背景:汉密尔顿(1757-1804),美国独立后的首任财政部长。主要内容:保护和发展制造业的主要措施就是实行保护关税政策,是经济不发达国家进行经济自卫并通过发展经济与先进国家进行经济抗衡的保护贸易学说,反映的是经济不发达国家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工业的愿望和正当要求。

三、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论背景:1841年发展了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论,提出以生产力理论为基础、以经济发展阶段为依据、以保护关税制度为核心、为经济落后国家服务的保护幼稚工业论。主要内容:经济发展五个阶段: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不同阶段的国家要实行不同的贸易政策。

四、凯恩斯主义的超保护贸易学说背景:自由竞争被垄断代替,市场问题暴

露。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的前提条件在其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而垄断的出现破坏了这种机制,失业严重、贫富分化的加剧、外部化效应的存在、市场信息流动受阻、市场主体决策的分散化和非理性等,导致自由市场经济的失败。主要内容:对外贸易乘数论,强调贸易顺差对对国内投资的作用。

五、中心-外围理论背景:以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为主体进行考虑。主要内容:必须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经济,尽快实现工业化;应该实行保护贸易政策;应该建立区域性的共同市场。

六、战略性贸易政策论是指一国征服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和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以此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主要措施:利用关税分享外国企业的垄断利润;通过补贴获得市场份额。

经济全球化定义、内涵:

定义:是世界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过程和一种状态。具体而言,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信的大发展,以及国际间人口的迁徙,是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是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分工,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空前加速和深化的状态和过程。

内涵:1、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2、……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3、……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4、……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队称

前、后期重商主义的核心内容:

前期:货币差额论(重金主义、货币主义)该时期代表人物为英国的威廉·斯塔福,即货币-金银是惟一的财富,任何商品输入都会使货币流出,如果本国货币拥有量减少,本国财富就会

减少.因而一国在外贸易中就应尽可能地多输出少输入,最好不输入,只有这样一国才能迅速

地增加货币,即财富的积累.

后期:贸易差额论:代表人物为托马斯·孟“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加货币”。对外贸易必须做到商品的输出总值大于输入总值(即卖给外国人的商品总值应大于购买他们商品的总值),以增加货币流入量,保持总贸易差额是顺差。16世纪下半叶,西欧各国力图通过实施奖励出口,限制进口,即奖出限入的政策措施,保证对外贸易出超,以达到金银流入的目的。

休谟的价格铸币理论(内容、作用、其六个环节均有问题,每步可用什么理论推翻)

内容:认为在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的机制。在金本位制度下,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就意味着本国黄金的净输出,由于黄金外流,国内黄金存量下降,货币供给就会减少,从而引起国内物价水平下跌。物价水平下跌后,本国商品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就会提高,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的竞争能力就会下降,于是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使国际收支赤字减少或消除。同样,国际收支盈余也是不能持久的,因为造成的黄金内流趋于扩大国内的货币供给,造成物价水平上涨。物价上涨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从而使盈余趋于消失。作用:休谟的金本位制下自动平衡国际收支的理论否定了传统的重商主义(重金主义)时期认为只有维持贸易顺差,一国就能维持金银、财富积累的论断;同时也消除了各国对顺差一定会发生金银、财富永久性的流失的恐惧。该理论反映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市场价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