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差异中的“面子”比较

合集下载

从面子协商理论视角分析中西方面子文化的差异

从面子协商理论视角分析中西方面子文化的差异

从面子协商理论视角分析中西方面子文化的差异作者:郭敏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33期摘要: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现象无处不在。

跨文化冲突可能由经济、政治、文化差异和社会认同等多种因素造成。

人们无法避免冲突,但冲突本身不一定仅仅是交际障碍。

交际者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正确处理冲突。

而面子在交际过程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在处理跨文化冲突时,交际者应该注意培养有效、得体地维护面子的种种技巧,其中最关键的是学会尊重他人的身份,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面子协商理论;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面子[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4--01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活动与日俱增。

由于不同文化在文化取向、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时间取向、社会规范等方面差异的存在。

跨文化交际始终是个大问题。

文化碰撞,文化冲突,交际失误,总是难以避免的,产生的后果也往往是十分严重的,有时甚至是悲剧性的。

只有在了解中西方国家的面子观及其文化模式的情况下,人们才可以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误。

本文以面子协商理论为基础,试图分析造成中西方不同面子运作模式的原因。

二、中西方的面子观“面子”这个概念,最早由我国人类学家胡先缙在1944年提出。

他认为面子是普遍存在的。

他将面子分为“面”和“脸”两个方面。

“面”代表“广受重视的一种声誉,借由成功和夸耀而获得的名声,也是借着个人努力或刻意经营而积累起来的声誉”。

而“脸”是“团体对道德良好者所持有的尊敬”,代表“社会对于自我德性之完整的信任”。

在西方国家,面子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Erving Goffman于1967年提出的,他将“面子”的概念定义为“社会交往中人们有效地为自己赢得的正面的社会价值”。

1978年,英国学者Brown和Levinson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语言应用的普遍现象:礼貌现象》,第一次对于“面子”做了系统的探讨。

跨文化交际中西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西文化差异
域,不会延伸到彼此生活、工作的其他领域 中。
三、友谊是一种权利、一种乐趣
在很多老外看来,朋友意味着彼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交流思想、兴趣和爱好;对双方而言,
友谊是一种权利、一种乐趣,而绝不是
义务和责任。
中外友谊各自的优缺点
华人朋友,更关心和在意对方、处 处为对方着想、无微不至,甚至为 朋友两肋插刀;而很多老外对待朋 友的态度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一、中外友谊的换算公式
华人
铁哥们儿、铁姐们儿 好朋友 朋友
北美老外
一般没有 铁哥们儿、铁姐们儿
好朋友
认识的人、经常一起 说上几句话的人
朋友
二、华人朋友的直言不讳
华人朋友之间更直言不讳,朋友之 间更能听到有关个人生活方面的真 话。
老外朋友在生活中赞美有余,而建 议和批评不足。
三、华人朋友的情深意长
留面子VS直言不讳
案例:“没问题”等于“拒绝”
一、中西方面子的比较
中西方的人士都好面子,但是程度和表现方 式却截然不同。
﹡无论是作为华人还是老外,如果你伤了一 个老外的面子,多半只是这个老外怨恨你而 已;但是如果你伤害了一个华人的面子,有 可能导致一个群体怨恨你、你可能会激怒了 一大群认识和不认识、相关和不相关的人们。
¤你去哪儿了,为什么才来? ¤你好像感冒了!多喝水、多穿衣服。 ¤刚才你在给谁打电话? ¤你吃的东西没有营养,别吃了! ¤为什么坐地铁,乘出租车多方便。 ¤你的衣服颜色太艳了! ¤吃点儿吧,对身体有好处! ¤你该减肥了! ¤你太胖/瘦了! ¤你的发型不好看。 ¤天太冷了,多穿衣服。 ¤你显得很疲倦。
写推荐信
学到的工作经验、取得的业绩、
工作中建立的声誉和口碑,是任何雇 主也永远夺不走的,这些才是你我可 以永久依赖的财富。

中西方面子研究综述

中西方面子研究综述

中西方面子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面子,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既深植于东方文化的土壤中,又在西方社会的语境下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本文旨在系统综述中西方关于面子的研究,以期揭示面子现象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共性与差异。

本文首先对面子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在中西方文化中的不同内涵。

接着,回顾并分析中西方关于面子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探讨面子如何影响个体的社会行为和心理状态。

总结面子研究的未来趋势,以期为面子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在东方文化中,面子往往与个人的尊严、荣誉和社会地位紧密相连,是个人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资本。

而在西方社会,面子虽然不如东方文化那样显著,但同样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希望通过对比中西方关于面子的研究,进一步加深对面子现象的理解,并为跨文化交流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面子的定义与内涵面子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根基和社会心理意义的概念,它广泛存在于中西方的社会生活中,但在定义和内涵上,两者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和特色。

在中国文化中,面子被赋予了极高的重要性,几乎可以说是社会交往的基石。

它通常指的是个体或团体在公众场合的形象、尊严和地位,表现为个人或团体希望获得的尊重和认可。

面子既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它与权力、地位、荣誉等紧密相连。

个体为了维护或挽回面子,常常会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如送礼、请客、道歉等。

在中国社会中,失去面子往往意味着尊严和地位的丧失,甚至可能影响到个体的社会生存。

相比之下,西方社会中的面子概念更为复杂和多元。

它既可以指个人的自尊和尊严,也可以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地位和角色。

在西方文化中,面子并不总是被看作是一种积极的、需要维护的事物,有时它也可以是一种负担或压力。

例如,个体可能因为过于在意面子而避免某些可能失败或丢面子的行为,这种行为模式可能会限制个体的自我发展和社会交往。

尽管中西方面子在定义和内涵上存在差异,但它们都涉及到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形象和尊严问题。

对于面子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交往模式,也有助于我们深入探讨人类社会的共性和差异。

言语交际背景下的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

言语交际背景下的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

他人 ,即使是没有血缘关系的长辈,也要 以长辈身份来称呼,然而在一项对英语 国家在华任教的教师调查 中 ,有位 老师在 问卷 中写道 : “ 在交 往 中 ,我发 现— — 这可能 是挺 奇怪 的——最 不能 容忍 的是学 生坚 持用 我 的姓称 呼我 。在英 语 口语 中,从 正式 的到很 随便 的称 呼 ,有许 多不 同的方式 。如果 只 叫姓 ,那 绝对 是错 误的。 ” 闭但 是在 中国 ,用姓称 呼这是 再正 常不 过 的了。 在 中 国汉 文化 中 ,称 呼语在 交际 中的作 用主要 是通 过称谓来 表 明 自己对 他人 的敬意 。然而 这在西 方 文 化 中却 是很 难 被接 受 和理 解 的 。好 比英 语单 词 b r o t h e “ 弟 弟 ”的 意 思 ,而汉文化 中的称 谓相对 西方 国家 比较笼 统性 的称 谓就具有 明确 的 “ 长幼 有序 ”性 。再 如 u n c l e ,一个单 词就 可涵盖 汉文化 中伯父 、叔父 、舅 父 、姨夫 等众多 亲疏不 同的词 。对西 方 国家 而言 ,即使是 在正 式场合 ,
中西方称谓上 的差异
中国以 “ 礼仪之邦”著称于世 , 礼仪也表现在称谓上。中国汉文化 中称呼语包含谦称、尊称和爱称 ,
种类 繁 多 ,别具 一格 ,是任何 文化所 不能 比拟 的 。中国的称 呼语 的纷 繁恰 恰使得 在 中国的 外 国人 感到 十分 苦恼 ,然 而这 就像 中国人不 能理 解西 方 国家 的孩 子 直呼 长辈 的名字 一 样 。中 国 自古 以来 推崇 “ 上 下有 异 , 贵贱 有分 ,长幼 有序 ,内外有 别 ”的称 呼原则 。孩 子们 从小被 教导要 尊老 爱幼 ,要懂礼 貌 就要恰 当地 称 呼
识和理解 ,西方人表现更 多的是 “ 消极 面子 ” ,他们 不希 望把别人 的言行强加 于 自己, 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 干

中西文化面子观的差异及影响

中西文化面子观的差异及影响

中西文化面子观的差异及影响中西文化面子观的差异及影响一、中西方面子观之比较(一)西方人眼中的面子观美国社会语言学家ErvingGoffman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提出了一套著名的面子理论。

在《论面子功夫》中,他从社会学角度系统分析了“面子”(face)这一概念。

他指出面子乃是社会互动行为中的仪式化表现。

换言之,社会互动必须依赖规范才得以进行,面子概念即代表个人行为符合特定社会规范,以及借此所获得的社会支持。

人们在生活中存在着普遍的面对面交流,这种交流有时需要在某种媒介作用下进行。

在与人交际的过程当中,面子主要表现为个人所展现出的社会形象。

个人所展现出的社会形象应具有连贯性和世俗性,凡有不依“面子规则”交际的人,必然会被视作有悖常规,使人青眼相待。

美国人类学家Brown&Levinson拓展了Goffman的定义,称面子为“ 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树立的一种公众自我形象,通过与他人的交际,这种形象可以被损害,保持或增强”。

该观点认为,在说话时照顾对方的面子,交往时为对方给予或者保留面子是人际交往合作的前提。

按照Brown和Levinson的说法,积极面子(positiveface)和消极面子(negativeface)都是人际交往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积极面子是希望个人正面的自我形象或个性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这就意味着积极面子得到了维护。

消极面子则是不愿受制于别人,保存自我行为和选择自由,不受别人的干涉和阻挠。

积极面子关系着个人的利益,常见于“给别人一个面子”这样的情境,遵守支持别人的交往原则。

在交际当中主要体现为向对方表示关注并同意对方的意见,与对方达成共识,或者对对方的观点表示赞许。

消极面子则指向交际者的个性,它强调个人权利,在交际中维护自身独立性的同时,表示对对方独立需求的尊重,这种消极面子不完全为群体束缚。

归纳而言,西方人的面子观强调个人面子,强调个人行动自由和个人愿望的满足,其实质是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价值观。

“面”与“face”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面”与“face”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面”与“face”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面与face在中西方文化中有着不同的体现,这种差异常常代表着不同文化的观念和价值观,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这种差异。

让我们从中文的“面”开始谈起。

在中国文化中,“面”是非常重要的,它代表着一个人的尊严和荣誉。

拥有面子意味着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尊重。

在中国,人们经常会以“面子”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比如对于家庭而言,孩子的成绩、工作的稳定与否都与家庭的面子有关。

“给面子”也是非常重要的,表示尊重和体贴,比如在餐桌上,“给面子”意味着不会在客人面前挑食或者拒绝对方的好意。

这种“面”的概念在中国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社交关系。

相比之下,在西方文化中,“face”并不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在英文中,“face”通常被理解为一个人的外貌或者面部表情,而不是一个人的尊严和荣誉。

在西方社会中,人们更加注重个人自由和独立,对于他人的眼光和评价并不在意。

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多地侧重于个人的真实内在品质,而不是外部表现。

这也体现了西方文化中强调的个人主义和自我表达的价值观。

面与face在中西方文化中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

比如在中国的社交场合中,人们会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注重言辞的细腻和委婉,以及对他人的尊重和体贴。

在传统的中国礼仪和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暗示和留有余地,不直接表达对他人的负面评价或者不满意。

这种“留有面子”的方式在交际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维护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

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加直接和坦率,注重个人的真实表达和对事实的描述。

在面对问题或者不满时,人们更倾向于直言不讳,而不会回避或者委婉地表达。

在西方社交场合中,人们更注重个人的真实性和直接性,而不是留有余地或者顾忌对方的感受。

这种直接的表达方式也体现了西方文化中对于个人自由和真实性的追求。

中西文化差异面面观

中西文化差异面面观

中西文化差异面面观中西方文化差异表现在方方面面,从日常生活的打招呼用语、饮食文化等差异到思维方式等抽象方面的差异无所不在,下面着重从中西方颜色表达的差异,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等方面阐述。

一、中西方颜色表达的差异不同颜色在不同语言中表达的方式并不一样。

在中国代表一种意义,在西方又表示一种涵义,甚至对“颜色”的涵义理解恰恰相反。

(一)red (红色)无论是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相关。

日历中,这些日子常用红色字体,因此,redletterday :指的是“纪念日”或“喜庆的日子”。

红色还指“负债”或“亏损”,因为人们总是用红笔登记负数。

于是就有了这些词组:redfigure 赤字inthered 亏损汉语中常用的带“红”字的词语,翻译成英语,可不一定用“ red” 例如:红糖brownsugar 红酒redwine(二)yellow 黄色在英语和汉语中的引申含义差别比较大。

英语中,yellow 可以表示“胆小、卑怯、卑鄙”的意思,例如:ayellowdog 可鄙的人,卑鄙的人ayellowlivered 胆小鬼汉语中黄色一词有时象征低级趣味、色情庸俗、下流猥亵的意思,如黄色电影、黄色书刊、黄色光碟等等。

这些名称中的“黄”与英语中的“ yellow ”无关。

不过,英语中另一个颜色词blue 却常用来表示汉语中这类意思,如bluejokes (下流的玩笑),bluefilms (黄色电影)等。

二、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首先,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首先和中西方人在思维方面的差异相关:中国人比较保守,喜欢热闹,思维较古板,所以在中国历史几千年的时间里整个婚礼的习俗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而西方人的思想则比较开放,对于婚礼的要求也比较低,他们婚礼的高潮则是在教堂中:随着神圣的《婚礼进行曲》步入鲜红的地毯,娇美的新娘挽着父亲手捧玫瑰慢慢向新郎走去,新娘的父亲将女儿的手放在新郎的手上,将女儿的一生托付给新郎,所有人的目光注视着这对新人,幸福洋溢在他们的脸上。

中西方价值观中“面子观”的差异分析以电影《喜宴》为例

中西方价值观中“面子观”的差异分析以电影《喜宴》为例

中西方价值观中“面子观”的差异分析以电影《喜宴》为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剖析中西方价值观中“面子观”的差异,并以电影《喜宴》为具体案例进行阐述。

面子,作为一种文化心理现象,它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在中国文化中,面子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心理现象,它关乎个人的尊严、荣誉和社会地位。

而在西方文化中,虽然也存在类似的概念,但其内涵和表现形式却与中国文化存在显著的差异。

电影《喜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中西方价值观在“面子观”上的冲突与融合。

影片通过讲述一个中国家庭在儿子婚礼上的种种矛盾和冲突,深刻反映了中西方价值观在“面子观”上的差异。

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中西方价值观中“面子观”的异同,并探讨其背后的文化根源和社会背景。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还可以从中汲取启示,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深入发展。

这也对于推动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和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西方“面子观”的解读面子,这一深植于中华文化的社会心理现象,是理解中国社会行为和人际关系的关键。

在东方文化中,面子代表着个人的尊严、荣誉和地位,是个人在社会交往中期待获得的正向评价。

人们通常会为了维护面子,采取各种策略,如送礼、请客、夸耀等,来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价值。

面子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它还关联着整个家庭和家族的名誉,因此,面子的得失往往与家族、亲友乃至整个社区息息相关。

然而,在西方文化中,“面子”这一概念并不如东方文化中那样显著。

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的独立、自主和权利,个体的行为更多是基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而非外界的评价和期望。

因此,西方人在社交场合中,往往更直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而不会过多考虑如何维护面子。

电影《喜宴》就是一个生动展现中西方“面子观”差异的例子。

在电影中,男主角高伟同作为一个在美国长大的华人,他面临着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压力。

一方面,他要满足父母对于他结婚生子的期望,以维护家族的面子;另一方面,他又不想违背自己的内心,与一个并不爱的女人结婚。

论面子观的中西差异

论面子观的中西差异

论面子观的中西差异摘要中西方由于历史发展和思想价值观的不同,因而有着不同的面子观。

在西方,Brown和Levinson 提出了以面子观为中心的礼貌理论,包括面子、威胁面子的行为以及面子保全论三个概念。

而在中国,面子是个体社会地位、社会价值关键词:面子理论;中西差异;文化差异AbstractChina and the western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face theories due to their different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values.In western countries,represented by Brown and Levinson,they have put forward politeness principle centered on “face'’, including face,face—threatening acts and face—saving acts.While in China,face is related with traditional etiquette,which is the combination of ideal requirement and personal identity.This paper attempts to compare face concepts between western countries and China, which will be beneficial fo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Key words: Face Theor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Cultural Differences要面子是全世界各个民族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但是不同的民族对面子问题有着不同的理解。

试论中西方面子文化的差异

试论中西方面子文化的差异

事行动 的胜负 ,它可 以推翻政府 的一个 部 。中国人正是靠
说话 人来说 ,所说 的言语 比较模 糊 ,听话人 还可能从 其他 角度理 解话语含义 ,可 以避免直 接对 听话人 存在潜在 的面 子损伤 ,而且说话人 对特定 的意图不会 有责 任 ,可 以免去 乱提要求 而威胁 听话人 的面子之嫌 ,还会 因显 示 出说 话 比
我今日带了你侄西方受文艺复兴renaissance影响很深文艺复儿板jl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兴时期人们反对宗教神学追求人性自由美国人就是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越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为了逃避宗教迫害才到新大陆来的所以束缚人的旧你侄儿奔了你老来
第1 6卷
第 6
琼 州学 院学报
Jun l f i gh uU ies y o ra o o zo nvri Q n t
文 章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 67 (0 9 0 一 o 8 _0 0 8 7 2 2 0 ) 6 0o _ 3
关 键 词 :中 西 面 子 文 化 ;差 异 探 析 中图 分 类 号 :G 0 4
由于 中西文 化 差异 人们 对 面子 的感 觉 和表 达方 式各
手段保 全 自己或 他人 的面子 。请看下 面两位教 授在一次 学 术会议上 的对话 :
A:您 贵 姓 ?
B :免 贵 姓 李 。
大 家庭的主人变穷 以后 仍然要 下馆 子 ,到馆 子里去 即便是 吃了两三个文钱 的烧饼 ,也 要摆 出吃了什 么山珍 海 味的面 孔 走 出来 ,他们要装 着在 桌子上 写字 ,将手 指上蘸 了唾沫
学 内涵 ) 。
差异及其成 因浅作探讨 。 中 西 方文 化 的 面子 观 及 差异

中西文化面子观的差异及影响

中西文化面子观的差异及影响

中西文化面子观的差异及影响一、中西方面子观之比较(一)西方人眼中的面子观美国社会语言学家ErvingGoffman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提出了一套著名的面子理论。

在《论面子功夫》中,他从社会学角度系统分析了“面子”(face)这一概念。

他指出面子乃是社会互动行为中的仪式化表现。

换言之,社会互动必须依赖规范才得以进行,面子概念即代表个人行为符合特定社会规范,以及借此所获得的社会支持。

人们在生活中存在着普遍的面对面交流,这种交流有时需要在某种媒介作用下进行。

在与人交际的过程当中,面子主要表现为个人所展现出的社会形象。

个人所展现出的社会形象应具有连贯性和世俗性,凡有不依“面子规则”交际的人,必然会被视作有悖常规,使人青眼相待。

美国人类学家Brown&Levinson拓展了Goffman的定义,称面子为“ 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树立的一种公众自我形象,通过与他人的交际,这种形象可以被损害,保持或增强”。

该观点认为,在说话时照顾对方的面子,交往时为对方给予或者保留面子是人际交往合作的前提。

按照Brown和Levinson的说法,积极面子(positiveface)和消极面子(negativeface)都是人际交往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积极面子是希望个人正面的自我形象或个性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这就意味着积极面子得到了维护。

消极面子则是不愿受制于别人,保存自我行为和选择自由,不受别人的干涉和阻挠。

积极面子关系着个人的利益,常见于“给别人一个面子”这样的情境,遵守支持别人的交往原则。

在交际当中主要体现为向对方表示关注并同意对方的意见,与对方达成共识,或者对对方的观点表示赞许。

消极面子则指向交际者的个性,它强调个人权利,在交际中维护自身独立性的同时,表示对对方独立需求的尊重,这种消极面子不完全为群体束缚。

归纳而言,西方人的面子观强调个人面子,强调个人行动自由和个人愿望的满足,其实质是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价值观。

植根于此面子观后的是一种个人主义的文化观念。

跨文化“面子威胁论”下的中西“面子”差异对比

跨文化“面子威胁论”下的中西“面子”差异对比

跨文化“面子威胁论”下的中西“面子”差异对比作者:沙梦怡来源:《大东方》2018年第11期摘要:随着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商务英语谈判在跨国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谈判过程中,明确谈判双方的文化理解差异有助于谈判的进行。

本文基于跨文化“面子威胁论”,对“面子”这一概念中西方不同的理解进行了研究。

该研究有助于在跨文化的谈判环境中,使得谈判双方了解双方在“面子”概念上的理解差异,从而有助于谈判双方不受文化差异干扰,顺利进行商务谈判。

关键词:跨文化;面子威胁论;中西面子;差异对比一、面子威胁论为了论述和诠释礼貌现象中的人际关系理论,基于西方文化基础上,Brown和Levinson提出了面子理论。

基于对“面子”的系统研究,他们提出了“面子保全论”。

西方文化中将“面子”定义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一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

通过与他人的交际,面子可以被伤害,保持或增长。

Brown和Levinson认为每个交际参与者都具有两种面子: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

“积极面子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欣赏和尊敬;消极面子是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阻碍,有自己选择行动的自由。

”“在会话过程中谈话双方的两种面子都会受到侵袭,即说话人和听话人同时面临着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的威胁”。

由此,在许多会话中会产生许多的影响到交际双方面子的行为,“即绝大多数言语行为都是威胁面子的行为”。

Brown 和Levinson将威胁面子的行为大致分成以下四类:(1)威胁信息接收者消极面子的言语行为:说话人向听话人做住命令、请求、劝告、威胁、警告等一系列话语或行为;(2)威胁信息接收者积极面子的言语行为:说话人不同意听话人的见解,向听话人给予批评、蔑视、抱怨、谴责、指控、侮辱等一系列言语或行为,对听话人的一些意见和观点想法持否定态度;(3)威胁信息接收者消极面子的言语行为:说话人向听话人表达谢意、接受批评,对听话人的反应作出违心的许诺或提供非情愿的帮助;(4)威胁信息接收者积极面子的言语行为:说话人的道歉、接受批评或恭维,忏悔、承认有罪或有错等一系列的言语或行为。

解读跨文化交际中“面子”问题的奥妙

解读跨文化交际中“面子”问题的奥妙

解读跨文化交际中“面子”问题的奥妙摘要:全篇通过对中西“面子”的文化内涵、理论渊源及其理解差异的对比,结合跨文化交际学研究的某些观点,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由于“面子”问题而产生误解的原因,从而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失败。

关键词:面子文化交际差异克服随着国际化的发展,在现代生活中,许多外国人甚至中国人都会因为“面子”不成而导致交际失败。

“面子”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我们到底该如何解读其中的奥妙,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呢?一、关于“面子”的研究中西方各有自己的文化内涵和理论渊源。

中国人的“面子”源于中国历史悠久的“礼”。

尽管人们的社会地位身份不同,他们都相互依存,只要不超过“礼”的界限就为适度,社会就能达到“和合”。

明白了自己的身份,就明白了自己的社会角色地位(此为“正名”),就知道该说什么、该怎么说,言语就顺达了(此为“言顺”)。

否则,便是“名不正,言不顺”,就是“失礼”,就会“丢脸”,就是“大逆不道”。

同时,中国又是一个以群体为主要取向的社会,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人们的一言一行必须符合社会和群体的期望,维系社会关系至高无上。

“谦虚”及与之相适应的“卑己尊人”的礼貌行为是人人所崇尚的。

顾曰国在《礼貌用语与文化》(1992)一文中总结出了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礼貌准则,主要有四方面的含义,即尊重他人、谦虚、热情、文雅得体。

归结起来也可分为三项:贬己尊人,热情周到,言行得体。

这些准则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共同规范着人们的言行举止,融洽着彼此之间的关系,使得社会呈现和合的景象。

而这种景象,于全社会为“礼”,于个人则为“面子”。

相对于国内,国外已经有了Leech的“礼貌原则”(the Politeness Principle,简称PP)和“讽刺原则”(the Irony Principle,IP)、Brown and Levinson 的“面子保全论”(Face-Saving Theory)或称“面子威胁行为”(Face-Threatening Acts,FTAs)以及作为这些理论的基础的Grice的“合作原则”(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CP)和他的“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等影响较大的理论。

从电影《刮痧》分析中西文化中面子理论的差异

从电影《刮痧》分析中西文化中面子理论的差异
1 中 西 面 子 理 论 、
人 们来说 并不是 都适用 的。其 中的消极 面子就 引起 了很 多学者 的批
“ 子 理 论 ” 是 英 国 人 布 莱 恩 ( OW n) 莱 温 森 评 ,这里 主要摘述 与 中国文化 中面子的不 同 ,顾 日国指 出 , “ &L 面 Br 和 B
1 西 方文化 中的面子 理论 . 2 根据B o 和L vn o 的定 义 ,面子是 个人在 社会 交往 中为 自 rwn e isn 己争 取 的个 人 的公众 形 象 。是 一个 人 通过 自己 的社会 活 动而 为 自 更重 视 自己被 他人 的认可 以及对他人 的肯定 ,以确保 自己或他 人在 公众 中的 良好 形象 。
群体 获得 的尊重 。 “ 面子 ”与 “ ” 的主要区别 在于前 者的社会 正 B L 脸 & 的面子有差 别 。汉语 中的面子指个 体在所处社 会群体 中取得 的
价值 较后者 的低 。 “ 面子 观念 ”则 是一 张无形 的 “ ”。正如林 语 良好 公众形 象 ,具有 社会取 向 ,依赖 于社会 中他人 的判断 。而B L 脸 &
堂先 生在 《 脸与法 治 》一 文 中所说 : “ 中国人 的脸 ,不 但可 以洗 , 的面子集 中于个体 是一种 自我形象 。 同时汉 语 中的面子 内容也没有 可 以刮 ,并 且可 以丢 ,可 以赏 ,可 以争 ,可以 留” 。无 论一个人 是 B&L的消极面 子” 。
富有还 是贫穷 ,地位是 尊贵还 是卑微 , “ 面子”终归 是要 的。
另 外 ,B 认 为很 多言 语 行为 都是 威胁 面子 的 ,而 他们 所列 &L 在汉 文化 中 ,面子是 个体身 份与理想 形象要 求的表 现 ,是个 体 的威 胁面 子的行 为几 乎涉及 言语交 际的所有 方面 。这样看来 ,人类

试论面子理论的中西文化差异

试论面子理论的中西文化差异

试论面子理论的中西文化差异摘要: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各种语言学家帮助成功完成交际起到了重要贡献。

其中面子理论帮助会话含意学说解答言语交际中的一些语用语言与社会语用问题,是个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理论。

面子理论在中西方文化的背景下有着不同的理解跟侧重点。

本文主要探讨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面子理论应用。

关键词:面子理论中西文化跨文化交流莱可夫、布朗与列文森、利奇等人对语言使用中的礼貌,礼貌原则,面子,威胁面子的话语等进行讨论,从而丰富了会话含意理论,推动着语用学的发展。

而在处理礼貌问题方面布朗与列文森提出的“面子理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面子理论简介布朗和莱文森在高夫曼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成熟的面子理论,力图将面子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来研究。

他们认为面子是每个社会成员想为自己争取的公开的自我形象。

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希望彼此维护对方的面子,并随面子威胁程度的增大而采用较高程度的礼貌策略。

面子威胁程度的计算取决于交际双方之间的社会距离、社会权力的差别以及特定文化对具体言语行为强加程度的认定。

(桂诗春,2004,46)他们于1978年推出了专著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politeness phenomena; 经过修订以后1987年又出版了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of language usage。

其中布朗和列文森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礼貌理论。

该理论实际上包括三个基本概念:面子、威胁面子的行为以及礼貌策略。

面子可以分为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两种。

正面面子是指希望获得他人的肯定、喜爱或赞许,以及被视为同一群体的成员,如果这些得到满足,正面面子就得以维护与保留;负面面子指有自主的权利、有行动的自由,行为不受他人的强制或甘于。

如果说话人迁就或服从听话人,从听话人的角度着想,不强求或者打扰对方,这就是维护听话人的负面面子的行为,这也称为“负面礼貌”。

东西方文化中“面子”的比较分析

东西方文化中“面子”的比较分析

面子是我们生活 中常见的词。 由于: 艾化的差异 , 自不同国 来 家 的人 对 于 面 子 有 不 同的 理 解 。例 如 , 字 的 “ ” 面 子 、 的 汉 脸 有 脸 意思 , 而在 西方国家却被理解 为一种个人 的公众形象 。随着经济 全 球 化 , 文 化 交 际 变得 频 繁 , 方 国 家 却 很 难 或 不 能 理 解 中 国 跨 西 背 景 下 的面 子 而 导 致 了 中 西关 系 紧 张 以 至 于交 往 的 不 利 。 本 文 主要 通 过 中西 方 面 子 的对 比分 析 , 希望 能对 中西 方 文 化 中 的面 子 有 一个 全 面 的理 解 , 而顺 利 地完 成 中 西方 的跨 文 化交 际 。 从

1中国观 念 中的面子
中 国 学 者 胡 先 缙 最 早 于 14 年 提 出 中 国 人 的 面 子 包 含 94 “ ” “ ” 方 面。他认 为 “ ” 社 会对 人们 道 德 的约束 。 脸 和 面 两 脸 是 如 一个 人 的行 为违 背 了社 会 的 道 德 准 则 就 会 受 到 社 会 的惩 罚 使 他 陷入 孤独 和焦 虑 中 。 “ ” 厚 薄 之 分 。所 谓 脸 皮 厚 是 指 …个 脸 有
文 学 导 ・文化点蟊
东 西 方 文 化 中“ 面予 ” 比较 分 析 的
崔 慧丽
( 陕西师范大学外 国语学 院 , 陕西西安 7 0 6 ) 10 2
摘 要 : 中西 方 文化 中 , 面 子 ” 有 不 同的 文化 特 征 。 本文 在 “ 具
将 针 对 不 同文 化 视 角下 对 “ 面子 ” 不 同看 法 和 理 解 及 所 折 射 出 的
( ) 意 1致 当人 们 遇 见 熟 人 或 朋 友 时 , 常 会 用 客 套 话 向 对方 致 意 以便 通 建 立 或 维 持 社 会 交 往 。但 由于 中 西 文 化 的不 同 , 这些 客套 话 常 会 引 起 误 解 。在 西 方 , 们 会 想 对 方 致 意 说 : 早 上 好 , 午 好 ” 人 “ 下 、

中英文内涵义差异举例

中英文内涵义差异举例

中英文内涵义差异举例中英文在内涵义上存在差异的例子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1. 文化差异:- "面子"(Chinese) vs "face"(English):在中文中,"面子"表示个人的尊严、面向社会的形象,而在英文中,"face"仅表示人的面部。

- "吉祥"(Chinese) vs "auspicious"(English):在中文中,"吉祥"表示好运、吉祥物等,而在英文中,"auspicious"通常指一些带来好运的事件或事物。

2. 表达方式的差异:- "我想请你帮个忙"(Chinese) vs "I want your help"(English):在中文中,使用"请"表示一种委婉、客气的表达方式,而在英文中,直接使用"I want"可以表达同样的意思,但不包含委婉和客气。

- "你饿了吗?"(Chinese) vs "Are you hungry?"(English):在中文中,这句话可以是一种关心和邀请的表达方式,而在英文中,它仅仅是询问是否感到饥饿,不带有其他含义。

3. 习惯和传统:- "吃鸡蛋"(Chinese) vs "eat a chicken"(English):在中文中,"吃鸡蛋"是指食用鸡蛋,而在英文中,"eat a chicken"是指吃整只鸡。

- "我去面包店买了个蛋糕回家"(Chinese) vs "I bought a cake from the bakery and brought it home"(English):在中文中,蛋糕店通常被称为"面包店",而在英文中被称为"bakery"。

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研究

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研究

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研究摘要:“面子”是中西方文化中共有的现象,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常常会遇到因面子问题而引发的文化冲突。

本文以电影《刮痧》、《喜宴》中的冲突为例,分析不同“面子观”影响下的言语行为差异和文化根源,促进中西方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面子;文化差异;价值取向;跨文化交际中西方文化差异是电影经常反映的素材,电影《刮痧》和《喜宴》生动形象的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对“面子”的不同观点和看法。

本文以电影片段为切入点,分析“面子观”影响下的言语行为和文化根源,从而让交际者提高对社会文化和语言差异的敏感度,减少因“面子”引发的文化冲突。

一、中西方对“面子”的理解差异(一)西方人的“面子论”英国学家Brown和Levison将“面子”定义为“每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一种公众中的社会形象”,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

积极面子,即个人的正面自我形象,期望受到认可或赞许。

西方的“赞美文化”就是典型,如“You look good today”;消极面子,即个人拥有行动自由、不受干涉的权利,让对方有充分的自由选择和决定权。

凡有违交际者自由愿望的行为就是对交际者消极面子的侵犯。

因此,既要维护积极面子,又要照顾消极面子,才能在交际中给彼此留足面子。

(二)中国人的“面子观”在中国文化和社会关系中,“面子”往往代表个人荣誉、地位和尊严,是调节和支配中国人社会行为的重要准则。

在人际交往中,最关键的是如何保住面子,例如鲁迅笔下的阿Q,他的“精神胜利法”就是一种为保住面子而进行的心理上的自我防御行为。

中国人注重“赏脸”,避免“丢脸”,极力要“给面子”和“顾全面子”,因此只有注意到自己和他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知道如何维护他人的面子,又能施行相应的言语行为,才能给自己保住面子。

二、中西方“面子观”影响下的言语行为差异(一)“避免冲突”和“就事论事”电影《刮痧》中,有这样一幕:保罗父亲:“我只相信事实,你不应该打丹尼斯!”许大同:“我为什么打我自己的儿子?还不是因为尊重你,为了给你面子!”保罗父亲:“什么乱七八糟的中国逻辑!打你自己的孩子怎么可能是给我面子!”中国有很多“许大同”们,他们会因为自家孩子欺负了别人,主动负荆请罪,甚至当场打骂孩子,借己之手替对方家长出气,贬己尊人,给足对方宽宏大量的“面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人更看重 自己或他人 的积极面子,更重视 自己被他 人 的认可以及对他人的肯定,以确保 自己或他人在公
众 中 的 良好 形 象 ,下面从 几 个 方面加 以阐述 。
属性加以描述的自我意象 。当一个人没能完全表现他 的 自我意象时,他就得采取挽回面子威胁的行动 ,即 所谓的面子功夫 。 “ 面子 ”对于 中国人 的重要性就像
21 0 0年第 6期 总第 8 4期
福 建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学 报
Junlo ui ai ora frj n R do& T nvrt a V U i sy ei
No. 2 0 6, 01 Ge r l No 8 ne a , .4
较 中 西 方 文 化 差 异 中 的 “ 子 " 比 面
陆 小 英
( 江苏信 息 职业 技术 学 院 ,江 苏无锡 ,2 46 ) 10 1
摘 要 : 面 子 观 是 一 种 可 以观 察 到 的 社 会 现 象 ,也 是 特 定 文 化 价 值 在 语 言 中 的 反 映 。 它在 中西 方 的 文 化 渊
源 、 社会 属 性 、 个 人 意 愿 方 面 有 不 同 的体 现 。 虽 然 面 子 在 心理 过 程 上 的 意 义 是 类 似 的 ,但 负 载 了更 多 社 会 学 上
义为 是交 际事 件 中的 参加 者 所相 互 给 予 的、相互 协 同 的公共 意象 。交际 者在 交 际 时对 彼此 真 实身 份或 真实
自我的推测 会因文化而异 ,并通过 言语行 为反 映出
来。
( ) 一 中国文化侧 重 于对积 极 面子 的维 护
布 朗和 莱文 森 的积 极 面 子理 论 认 为 ,每 一个 理性 人 都希 望 得 到别 人 的 赞扬 和 认 可 。【 一 点在 中国文 - 】 这 化 上可 谓是 体 现得 十 分 鲜 明 。相 对 于 西方人 而 言 ,中
关键词 :面子观 ;中西方文化 ;语用策略 ;差异性
中 图分 类 号 :H0 53 8.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 10 - 3 62 1 )6 O 6 — 3 0 8 7 4 (0 0 0 一 0 3 0
面子观 是一 种可 以观察 到 的社 会 现 象 ,也是 特 定 文化 价值在 语言 中的反 映 。林语 堂 曾说过 ,面 子 是 心 理上 的 ,而 不是 生 理上 的 ,它 抽象 不 可 捉摸 ,但 却 是 中 国人 调节 社会 交往 的最 细 腻 的标 准 ,它 触及 到 了中 国人 社会心 理最 微妙 奇 异之 点 。虽 然面 子 在 心理 过程 上 的意 义是 类 似 的 ,但 负 载 了 更 多社 会 学 上 的 价值 , 它在 中西方 的文 化渊 源 、社 会属 性 、个 人 意愿 方 面有 不 同 的体 现 。西 方 人 认 为 面 子 指 在 特 定 的 社 会 交 往 中 ,个人 成 功地 获得 的一 种 价值 ,也是 他 人认 为 本人 应该 获得 的社会 正 向价值 。它是 一 种 以被 认可 的社会
的人 ,我们要 叫叔 叔 阿姨 :对 同辈 的人 ,年 幼的称 年

中西 方文化 中不 同的 面子 观
在不 同的语 言 文 化 中, 单纯 的 “ 子 ”二 字含 义 面 是相 同的 ,它 只 是对 人 包 括 动 物 的脸 的 另一 种 称 谓 。 但面 子 这一 概 念 无论 是 在 汉 语 里 还 是 在其 他 文 化 中 , 却有 着与 社会 生活 紧密 相 关 的特 殊涵 义 。它指 的是 人
地 说 “ alme Bl o C l i/T m,i y u l e l f o i ”来 摆脱 礼节 约 k
两者的心理过程是类似 的,面子负载 了更多社会学上
的价值 。

束 。中国文化 中的称谓与西方文化相 比就复杂正式多 了。中国人认为用于称谓的词都要体现敬意,这样才 能充分照顾到对方的积极面子 。在中国,对父母一辈
长 的 为哥 哥 姐 姐 ;而 对 老 一 辈 的则称 呼为 爷 爷奶 奶 。 在 官职 称谓上 也 讲 究颇 多 。如 在 职场 上 ,下 属称 呼上
类对 自身尊严、荣誉及外在形象等价值因素的 自我意
识或 社会 评价 。社会 学 家和 社 会 语言 学 家们 把面 子 定
收稿 日期 :2 1— 0 0 0 0 1— 9
21 年 1 00 2月 2 5日
需要 。而 在 西 方 除 了极 少数 正 式 场 合 需 要 用 到 职 衔
外 ,同事或朋 友之 间一 般都 直 呼名 字 ,即使对 自己的 上 司也是 如此 。他 们甚 至可 以叫爸 妈 的名字 ,这 很 自 然 , 因 为大 家 都 是平 等 的 。如 果 爸 妈 打 了 自己的 小
是 “ 自尊 ”之 于 西方 人一 样 。本 文 通过 从 中西 文化 的 差异 深入分 析 中西 方对 待 “ 子 ”的 区别 ,认 为涉 及 面
首先,中西方在称谓上不同。在西方,除了在重 要场合会用 比较 正式的称呼外,人与人之 间不管年
龄 、职业 、职 衔 还 是其 它 方面 的 差别 ,一 般 都直 呼名 字 。即便在 正式 场 合经 过 正式 介 绍后 ,他 们 也常 主动
级时一般都用姓加行政职 务,比如 Nhomakorabea 院长 ” “ 李 、 余
主任 ”等 ,以示 尊 重 ,同 时也 满 足 了对方 积 极面 子的
作者简介 :陆小荚 ,女 ,江 苏无锡人 ,江 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 言文 学系讲 师,南京师范大学在读研 究生。
6 3
福建广播 电视大学学报 ( 总第 8 4期)
的 价值 。本 文 从 中西 方 文 化 、 不 同面 子 文化 中 的语 用 策 略 来 讨论 中 西 方 看 待 面 子 的差 异 性 , 提 出在 跨 文 化 交 际 中 ,要 充分 了解 对 方 的文 化 背 景 、 心 理 感 受、 言 语 行 为 的 差异 ,避 免语 用 失 误 ,从 而进 行 成 功 交 流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