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田间排水系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水管(沟)。汇集吸水管积水,并输送至下一级排水 检查井。设在吸水管与集水管相交处,用于冲沙、清淤 吸水管。埋设于田间,由进水孔接受土壤中的多余水分 沟,在吸水管与集水管连接处设有出口建筑物(如闸阀 集水井,集水不能自排时,由水泵抽排至下一级排水沟 和管道检修。 等),防止水流冲刷集水沟
二、地下暗管排水系统
• • • • • • • • •
优点: 少用耕地,土地利用率高 有利于机耕 无坍塌和长草 易管理,节省劳力 土方工程量小,便于机械化施工 缺点:造价高,一次性投资大 已成为排水的一种发展趣势。 目前全国暗管排水90万亩,鼠道排水60万亩, 国外暗管排水已占排水面积的70%以上。
二、地下暗管排水系统
• 双层鼠道系指布设在深、浅不同深度上,形成两 个水平层次的地下排水系统。 • 按剖面布置可分为同一剖面不同深度的双层鼠道 和深浅相间的双层鼠道两种。双层鼠道排水效果
三、鼠道排水
• 5、坡度与长度
• 为了防止鼠道因阻水而破坏,鼠道应有一定坡降, 但坡度过大将引起冲刷,安全坡降以在0.2%一3 %范围之内为宜。 • 如地面坡降在以上范围之内,鼠道坡度可采用地 面坡度。 • 为了防止旱作过度排水和发生冲刷或稻作季节保 持田面水层,鼠道出口应有控制阀门,也可用简 单的控制方法,在出口插入长2—3m暗管,在需 要停止排水时用管塞塞住管口。 • 鼠道的长度与反复充水条件下土壤的稳定性、鼠 道的坡降、土壤的均匀性和施工条件有关,常根
第四节 田间排水系统的布置与结 构
毛沟 田间排水沟网 农沟 干沟 明沟排水系统 输水沟道 支沟 排水系统 斗沟 固 定 容泄区 沟 道 暗管排水系统
• 田间排水系统的布置主要指平面位置(L是满足 D的L) • 田间排水沟的间距:既要满足除涝又要满足除 渍和防止盐碱化要求 • 一般:L涝碱>L渍(地下水运动慢要求间距小) • D涝碱<D渍(利用排水沟控制地下水位埋 深) • 田间排水布置原则 • 田间排水系统应与灌溉系统结合布置 • 田间排水系统应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合理布置
三、鼠道排水
• 3、排水原理 • 鼠道犁通过时浅层土壤由于剪力作用被挤压向前、 向两侧和向上移动,形成一个与地面呈45度的破 坏线,使土壤形成缝隙,导水率增大,土壤水沿 缝隙进入鼠道 • 鼠道直接排水入明沟和暗管,进而排入集水明沟 优点:不占地,省工省料
缺点:深度浅(0.8-1.0), 仅能满足水稻排水,不能 满足麦类排水,仅适用于 粘质土,砂质土淤塞塌陷
三、鼠道排水
• 4、组成
三、鼠道排水
• 垂直: • 单层鼠道按其深度可分为三种: • 浅层鼠道深度一般0.3—0.5m,间距为1一3m,由于 犁刀缝穿透犁底层,洞孔在犁底层以下,有利于排除层 间滞水,适用于浅根作物; • 中层鼠道深度为0.5一0.7m,间距为2—4m,有利于 排除根层滞水; • 深鼠道深度为0.7一1.0m,间距3—5m,除排除土壤 滞水外也可起到降低潜水位的作用。目前我国采用较 多的是0.5一0.7m深的鼠道。
二、地下暗管排水系统
• 3)按集水管接纳吸水管的汇流方式 • 单向布置:采用单向布置时集水管只接纳一侧 吸水管的来水。 • 适用:在地面坡度较大,或受田块及其他条件 限制时采用这种形式。 • 双向布置:是一条集水管(沟)汇集两侧吸水管 的来水,这种布置可以扩大集水管控制面积, 减少集水管的条数 • 适用:在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多采用这种形式。
一、竖井排水的优缺点
一、竖井排水的优缺点
• 1、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土壤返盐 • 由于水井的排水作用,增加了地下水人工排泄。 地下水位的显著降低,有效地增加地下水埋深, 减少了地下水的蒸发,因而可以起到防止土壤返 盐的作用。 • 2、腾空地下库容用以除涝防渍 • 汛前抽灌,腾空库容汛期存蓄入渗雨水提高水利 用率 • 避免因入渗造成的地下水位过高达到防渍目的 • 降低土壤含水率,增加蓄水能力和降雨入渗速度 防止淹涝 • 3、促进土壤脱盐和地下水淡化
二、地下暗管排水系统
• (二)暗管排水系统的设计 • 暗管的设计包括暗管深度和间距的确定,管材 和外包材料的选择,管径和坡降的确定等。 • 田间末级排水管(沟)深度和间距的确定己在前 面进行了介绍,以下仅对暗管设计的其他问题 进行论述。 • 1、暗管的材料 • 当地材料:瓦管、石屑水泥管、水泥土管 • 塑料管:PE、PVC波纹管 • –开孔面积每米管上不少于800mm2 • –我国常用的有内径55mm和70mm两种,壁厚
吸水暗管
检查井
集水管(沟)
• 斜交: • 吸水管与集水 管呈锐角斜交 连接。 • 集水管沿洼地 轴线布置,吸 水管获得适宜 的纵坡。 • 适用于地形比 较开阔,洼地 两侧坡度一致
二、地下暗管排水系统
• 不规则布置: • 需局部进行排 水时
二、地下暗管排水系统
• 适用于地形复 杂,排水区孤 零分散,或导 出散状泉情况
• • • • • •

• • •
3、暗管的外包滤料 外包滤料:指包裹或充填在排水暗管周围的材料。 作用: –防止土壤颗粒进水暗管,以防堵塞, –改善暗管的渗水能力。 滤层:充填在暗管周围,主要用于防止土壤中的细颗 粒进入暗管的外包层一般称为滤层; 裹层:主要用于改善暗管的渗透性能而放置在暗管上 部或周围的外包层称为裹层。 材料: –有机材料-稻草、稻壳、麦秸、锯末等。 –无机材料-砂、碎石
二、地下暗管排水系统
• 2、铺设暗管 • 暗管可以铺设在人工或机器开挖的沟槽中, 也可以直接用机械埋设在土壤中而不需要先开 挖沟槽。采用开沟埋管的方法进行施工时包括 以下过程: • ①开挖沟槽; • ②铺设暗管和外包滤料; • ③回填沟槽。 • 沟槽的开挖和暗管与外包滤科的埋放可由机械 连续作业完成。在劳力较多,缺乏机械或排水 面积较小的地区多采用人工埋管。利用机械开
第五节 竖井排水
Q Q Q Q Q
一部分是由于水井(或井群) 长期抽水,地下水补给不及, 消耗一部分地下水量,在抽 原地下水位 水区内外产生一个地下水位 下降漏斗而形成的,称为静 水位降。
静水位降
动水位降
另一部分是由于地下水向水井汇 集过程中发生水头损失而产生的。 距抽水井愈近,数值愈大,在水 井附近达到最大值,此值一般在 3—6m以上。在水井抽水过程中 形成的总水位降为动水位降
二、地下暗管排水系统
• 4、暗管管径和坡降的设计 • 根据《灌溉排水设计规范》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 1)设计流量的计算
二、地下暗管排水系统
Q CqA
• • • •
Q——排水暗管设计流量 C——排水流量折减系数,与控制面积有关 q——地下排水强度,m/d A——排水暗管控制面积
• 2)吸水暗管和集水管的内径
三、竖井的规划布置
• 2、砂层埋深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但砂层以 上无明显的隔水层时,为了使单井保持一定的 出水量,水井可打至含水砂层,抽水时虽然出 水量的一部分来自下部砂层,但由于上部土层 无明显的隔水作用,大面积抽水时潜水位也可 随之下降,因此,可以保证形成一定的潜水位 降深和浅层地下库容,有利于承受上部来水、 促进土壤脱盐和地下水的淡化。 • 3、上部土层透水性较差,且在相当深度内又 无良好砂层时,为了保证水井有较大的出水量 和地下水位有较大的降深,必须选取适当的井 型结构,如大口井、大骨料并、辐射井、梅花
第四节 田间排水系统的布置与结 构
• 1、田间明沟排水系统布置形式 • 1)灌排两用 • 条件:田间渠系仅负担灌溉和除涝的任务,即 无控制地下水位和防渍要求时或有控制地下水 位的任务,但排水沟间距在200~300米以上 时。 • 布置: • –田间灌排渠系全部(毛渠、输水垅沟)结合 使用。 • –部分(即输水垅沟)灌排结合使用。
吸水暗管
田埂
• (一)暗管排水系统组成和 布置 检查井 • 1、暗管排水系统组成
集水管(沟)
集水井
排水沟
• • • • • • •
2、暗管排水系统布置的基本形式 1)按吸水管与集水管连接形式 正交: 吸水管与集水管集水井 呈直角正交连接。 适用于地形平坦 田块规整的平区 排水沟
二、地下暗管排水系统
• 2)按暗管系统组成分 • 单级暗管排水:单级暗管排水,仅在田间一级采 用吸水暗管,集水则采用明沟 • 优点:布置简单、 • 施工容易,投较少、 • 便于检查和清理 • 缺点:出口众多 • 易于损坏
二、地下暗管排水系统
• 多级暗管:多级 暗管排水系统则 是除吸水管外, 还有l一2级以上的 集水暗管,这种 系统又称为组合 系统 • 优点:省地,便 于机耕,省维护 • 缺点:发生堵塞, 影响范围大,不 便于维修,投资
二、地下暗管排水系统
d1 2(nQ / 3i ) d 2 2(nQ / i )
3 8 3 8
• 3)排水暗管比降i应满足管内最小流速不低于 3.0m/s的要求 • d<=100mm,i 1/300-1/600 • d>100mm, i 1/1000-1/1500 • (三)暗管施工 • 1、定线 • 在暗管的首末两端用桩定出中心线位置,在暗 管的长度较大时中间每隔20m加桩。测定各木 桩顶高程,并将桩顶至沟槽底的开挖深度标注 在相应的木桩上。

• • • •
纵坡:排水农沟的纵坡主要决定于地形坡度。 为了排水通畅和防止冲刷,其纵坡一般为0.004一 0.006,最大不得超过0.01 横断面:横断面一般为梯形,边坡视土质而定。 砂性小,粘性大 沟底宽:为了满足施工和管理要求,沟底宽度 一般不小于0.3一0.5m 3、优缺点 优点:施工容易,费用低 缺点:开挖工程量大,易坍塌、淤积和易生杂草,
二、地下暗管排水系统
二、地下暗管排水系统
• 2、管材的选择 • 1)原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技术可行、 经济合理 • 技术性能 • 化学性能:管材应耐酸碱、耐腐蚀 阻力系 • 物理性能:满足一定抗压强度和透水性能的要 进入暗管的单位 数 管长流量 求 进水水头损 • 2)选用指标:水头阻力系数 失 暗管外包材料的 • 由于在水流通过有限的进水孔或管间缝隙进入 导水率 Q he 暗管,因而产生一定的水头损失,这一损失的 k 大小决定于进水面积的大小。为了比较各种管
一、田间明沟排水系统
一、田间明沟排水系统
农 渠
斗 渠
农 渠 毛 输水垄沟 渠 毛 沟 农 沟
毛 渠
输水垄 斗 沟 沟 农 沟
毛渠和输水垄沟,既灌又排, 全部灌排两用
仅输水垄沟既灌又排,毛渠输水灌 溉,毛沟排水,部分灌排两用
一、田间明沟排水系统
未级排水沟间距在30一50m以下, • 在要求控制地下水位的末级 2)控制地下水位要求(防渍)布置形式 则在农田内部采用两级排水沟(毛 排水沟间距为100—150m时, 沟、小沟),这种情况,排水沟 • 条件:土质粘重,要求控制地下水位的排水沟间 则在田间可以仅设毛沟 间距很小,不便机耕,因此,最 好用暗管排水。 距较小。田间内部尚须有1~ 2级排水沟。 100-150
100-150
垄 沟
农 沟
400-800
斗 渠 • 布置: 农 毛 渠 输渠 毛 沟 水
斗 沟 300500
斗 渠 农 毛 小 渠 渠 毛 沟 输 30-50 沟 农 水 沟 垄

斗 沟 300500
末级田间排水沟应大致平行等高线布置,以利地表 径流的排除
• 2、明沟技术参数

一、田间明沟排水系统
二、地下暗管排水系统
• 1、定义:指在田面以下用特殊设备形成的一种地下 排水通道 • 2、鼠道犁 • a、带有犁刀的联结板,其作用是将鼠道犁与拖拉机 相连接,并且开土层;b安装在联结板下端的尖形钻 孔器(或称弹头),长30一65cm,直径5—10cm,用 以将土壤钻开小洞;c、挤压器是用铁链拖拉在弹头 后面的圆柱形扩孔器,其作用是将弹头初步钻成的 土洞挤压扩大。

二、竖井排水的作用
• (一)合理的井深和井型结构 • 为保证一定的降深、地下水库容和较大出水量, 水井要有合理深度 • 井型结构也影响出水量和降深 • 需要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井的作用合理确定井深 和井型结构 • 在实际中有以下几种情况: • 1、在浅层有较好的砂层或虽无良好的砂层,但土 壤透水性较好(例如裂隙粘土等)的情况下可以打 浅机井或真空井,井管自上而下全部采用滤水管,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可以保证有一定的出水量和 潜水位降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