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_金属化与多层互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3
9.2.1
Al的性质及现象
Al的性质
电阻率:Al为2.7μΩ/cm,
(Au2.2 μΩ/cm,Ag1.6 μΩ/cm, Cu 1.7μΩ/cm)
Al合金为3.5 μΩ/cm; 溶解度:Al在Si中很低, Si在Al中相对较高,如 400℃时,0.25wt%; 450℃时,0.5wt%; 500℃时,0.8wt%; Al-Si合金退火:相当可观的Si 溶解到Al中。
7)Etch USG, Stop on Nitride 9)Photoresist Coating
8)Strip Photoresist
Metal 1 Mask
9.6.4
CMOS IC的多层互连
12)Strip Photoresist
10)Metal 1 Mask Exposure and Development
9.4.3
Cu互连工艺的关键
①Cu的淀积:不能采用传统的Al互连布线工艺。 (没有适合Cu的传统刻蚀工艺) ②低K介质材料的选取与淀积:与Cu的兼容性,工艺兼容性, 高纯度的淀积,可靠性。 ③势垒层材料的选取和淀积:防止Cu扩散; CMP和刻蚀的停止层。 ④Cu的CMP平整化 ⑤大马士革(镶嵌式)结构的互连工艺 ⑥低K介质和Cu互连的可靠性
3)PECVD Etch Stop Nitride
2)PECVD USG
4)PECVD USG
9.6.4
CMOS IC的多层互连
6)Via 1 Mask Exposure and Development
5)Photoresist Coating
来自百度文库
Via 1 Mask
9.6.4
CMOS IC的多层互连
9.3

Al的性质及现象
9.2.3 Al/Si接触的尖楔现象
尖楔机理:Si在Al中的溶解度及快速 扩散,使Al像尖钉一样楔进Si衬底; 深度:超过1μm; 特点:<111>衬底:横向扩展 <100> 衬底:纵向扩展 MOS器件突出。 改善:Al中加1wt%-4wt%的过量Si




9.3
9.2.4
9.3
9.2.2
Al的性质及现象
Al/Si接触的物理现象
①Al/Si互溶:Al在Si中的溶解度非常低; Si在Al中的溶解度相对较高: ②Si在Al中扩散:Si在Al薄膜中的扩散比在晶体Al中 大40倍。 ③Al与SiO2反应:3SiO2+4Al→3Si+2Al2O3 好处:降低Al/Si欧姆接触电阻; 改善Al与SiO2的粘附性。
9.4

Cu及低K介质
9.4.1
问题的引出:
互连线延迟随器件 尺寸的缩小而增加; 亚微米尺寸,互连延 迟大于栅(门)延迟
9.4

Cu及低K介质
RC
9.4.2
如何降低:
RC常数:表征互连线延迟,即
l
t m t ox

ρ-互连线电阻率,l-互连线长度,ε-介质层介电常数
①低ρ的互连线:Cu,ρ=1.72μΩcm; (Al,ρ=2.82μΩcm) ②低K (ε)的介质材料: ε<3.5
9.6.3

VLSI与多层互连
CMP工艺

CMP的基本构成: ①磨盘:聚亚胺酯薄片 ②磨料: a.反应剂:氧化剂; b.摩擦剂:SiO2 CMP的基本机理: ①金属被氧化,形成氧化物; ②SiO2磨掉氧化物。
9.6.4
CMOS IC的多层互连
9.6.4
1)PECVD Nitride
CMOS IC的多层互连
1)掺杂的poly-Si; 2)金属硅化物--PtSi、CoSi2、WSi2、TiSi2; 3)金属合金--AlSi、AuCu、CuPt、TiB2 、 SiGe 、 ZrB2 、TiC、MoC、TiN。
9.2
1、多晶硅
-栅和局部互连,
金属化材料及应用
-70s中期后代替Al作为栅极, -高温稳定性:满足注入后退火的要求,Al不能自对准 -重掺杂,LPCVD淀积
接触工艺的演变


W原料:WF6
W钨 CVD
先与SiH4反应形成W淀积的核层: 2WF6(g) +3SiH4→2W(s)+3SiF4(g)+6H2 再与H2反应淀积W: WF6(g) +3H2→W(s)+6HF(g) 需要TiN/Ti层与氧化物黏附 W Plug and TiN/Ti Barrier/Adhesion Layer
Al的性质及现象
电迁移现象及改进
电迁移:大电流密度下,导电电子与铝金属离子发生动量交 换,使金属离子沿电子流方向迁移。 现象:在阳极端堆积形成小丘或须晶,造成电极间短路; 在 阴极端形成空洞,导致电极开路。
改进电迁移的方法 a.“竹状”结构:晶粒间界垂直电流方向。 b.Al-Cu/Al-Si-Cu合金:Cu等杂质的分凝降低Al在晶粒间界 的扩散系数。 c.三层夹心结构:两层Al之间加一层约500Å 的金属过渡层, 如Ti、Hf、Cr、Ta。 d.新的互连线:Cu
集成电路制造技术
第九章 金属化与多层互连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微电子学院
戴显英 2013年9月
第九章 金属化与多层互连
金属化:金属及金属性材料在IC中的应用。 金属化材料分类:(按功能划分) ①MOSFET栅电极材料-MOSFET器件的组成部分; ②互连材料-将各个独立的元件连接成为具有一 定功能的电路模块。 ③接触材料-直接与半导体材料接触的材料, 以及提供与外部相连的接触点。
9.5
9.5.2

多晶硅及硅化物
RC=RL2 εox/tox
多晶硅互连及其局限性
互连延迟时间常数:
R、 l- -互连线方块电阻和长度,
εox、tox-介质层的介电常数和厚度;

局限性:电阻率过高,只能作局部互连;
9.6

VLSI与多层互连
多层互连的提出: 互连线面积占主要; 时延常数RC占主要。
互连材料-Interconnection
互连在金属化工艺中占有主要地位 Al-Cu合金最为常用 W塞(80s和90s) Ti:焊接层 TiN:阻挡、黏附层 未来互连金属--Cu
CMOS标准金属化



互连:Al-Cu合金 接触孔与通孔:金属W(Ti/TiN/W) Ti/TiN:焊接层、阻挡层、防反射层 电极材料:金属硅化物,如TiSi2

1970s中期以前用作栅电极金属
9.2 金属化材料及应用
4、钛Ti:硅化钛、氮化钛
Ti/TiN的作用: 1)阻挡层:防止W扩散 2)粘合层:帮助W与SiO2 表面粘合在一起 3)防反射涂层ARC (Anti-reflection coating),防止反射提 高光刻分辨率
9.2 金属化材料及应用
互连引线面积与各种互连延迟
9.6
9.6.1
VLSI与多层互连
多层互连对VLSI的意义
1.提高集成度; 2.降低互连延迟: 3. 降低成本 (目前Cu互连最高已达10 多层)
9.6
VLSI与多层互连
9.6.2 平坦化
平坦化的必要性
9.6
9.6.2

VLSI与多层互连
平坦化
台阶的存在:如, 引线孔、通孔边缘; 影响:薄膜的覆盖效果; 改善: ①改进薄膜淀积的工艺: 行星旋转式真空蒸发装置; 溅射替代蒸发; ②PSG、BPSG回流; ③平坦化工艺
9.1
集成电路对金属化的基本要求
1. 2. 3. 4. 5. 6. 7. 8. 形成低阻欧姆接触; 提供低阻互连线; 抗电迁移; 良好的附着性; 耐腐蚀; 易于淀积和刻蚀; 易键合; 层与层之间绝缘要好。
9.2 金属化材料及应用


常用金属材料:
Al、Cu、Pt、Au、W、Mo等


常用的金属性材料:
9.3

Al的性质及现象
9.2.3 Al/Si接触的尖楔现象
图9.3 Al-Si接触引线工艺 T=500℃,t=30min., A=16μm2,W=5μm, d=1μm,消耗Si层厚度 Z=0.35μm。 (相当于VLSI的结深) ∵Si非均匀消耗, ∴实际上,A*<<A,即Z*>>Z,故 Al形成尖楔
9.4.4
Cu互连工艺流程
9.4.5

Cu的淀积
主要问题:缺乏刻蚀Cu的合适的传统工艺。 解决:大马士革镶嵌工艺流程: ①在低K介质层上刻蚀出Cu互连线用的沟槽; ②CVD淀积一层薄的金属势垒层:防止Cu的扩散; ③溅射淀积Cu的籽晶层:电镀或化学镀Cu需要; ④沟槽和通孔淀积Cu:电镀或化学镀; ⑤400℃下退火; ⑥Cu的CMP。

9.2 金属化材料及应用
6、铜
• Low resistivity (1.7 mW×cm), – lower power consumption and higher IC speed • High electromigration resistance – better reliability • Poor adhesion with silicon dioxide • Highly diffusive,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 Very hard to dry etch – copper-halogen have very low volatility
5、钨W
• • • • 接触孔和通孔中的金属塞 接触孔变得越来越小和越窄 PVD Al合金: 台阶覆盖性差,产生空洞 CVD W: 出色的台阶覆盖性和空隙填充能力


CVD W:更高电阻率: 8.0-12 mW-cm
PVD Al合金 (2.9 -3.3 mW-cm) W只用作局部互连和金属塞
9.2 金属化材料及应用
2、硅化物
-电阻率比多晶硅更低, -常用TiSi2, WSi2和 CoSi2
9.2 金属化材料及应用
2、硅化物
自对准形成硅化钛
9.2
3、铝(Al)

金属化材料及应用
最常用的金属 导电性第四好的金属 – 铝 2.65 μΩ-cm – 金 2.2 μΩ-cm
– 银 1.6 μΩ-cm
– 铜 1.7 μΩ-cm
铜金属化(Copper Metallization)
多层Cu互连
9.5

多晶硅及硅化物
多晶硅:CMOS多晶硅栅、局 域互连线;
9.5.1

多晶硅栅技术
特点:源、漏自对准 CMOS工艺流程(图9.12) 多晶硅栅取代Al栅: p沟道 MOS器件的VT降低1.2-1.4V (通过降低ФMS); VT降低提高了器件性能: ①工作频率提高;②功耗降 低;③集成度提高; 多晶硅栅的优点:①实现自 对准的源漏;②降低VT
11)Etch USG and Nitride
13)Deposit Tantalum Barrier Layer
9.6.4
14)Deposit Copper
CMOS IC的多层互连
16)PECVD Seal Nitride
15)CMP Copper and Tantalum
9.6.2
BPSG回流工艺
平坦化
牺牲层工艺: 等离子刻蚀工艺, 局域完全平坦化
9.6
9.6.3 CMP工艺
VLSI与多层互连
CMP:chemical mechanical planarization化学机械平面化 或 chemical-mechanical polishing 化学机械抛光
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