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考命题点一 文言翻译——实词、虚词、句式三要素,关注语境巧翻译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命题点一文言翻译

——实词、虚词、句式三要素,关注语境巧翻译【知识导图】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是翻译的基础,翻译是理解的物化,对文意的理解又取决于对文中实词、虚词的把握及对文言特定句式的识别与理解,而这三块正好对应考纲规定的三个考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列出了“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等;(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虽然高考命题时把它放在了最后一题,但文言文翻译在文言文学习中是对综合知识的整合。对于学生来说,学会文言文翻译是解答其他文言文阅读题目的基础,突破了这一点,其他题型也就迎刃而解,故把本考点放在了其他考点之前来复习。

课时一明确命题特点和评分标准,三大得分点有的放矢保基分【命题特点和评分标准】

命题人选择文言语段是独具慧眼的,总选择那些带有重要语法现象的文言语段,让考生翻译,这些语法现象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积累性的——实词方面的通假字、重要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方面

的重要虚词、固定结构。

第二类是规律性的——词类活用和各类句式。

文言语段中需要翻译的句子,总是带有关键词语和重要语法现象,主要为重要实词、重要虚词、特殊句式,并将这些设为考试阅卷的得分点。得分点设置:①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②古今异义;③一词多义:实词、虚词;④词类活用[名作动、形作(使)动、动词使动、形容词意动、名词意动、名作状];⑤语气揣摩(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复句关系)。

下面我们将结合高考常见的三大得分点——关键实词、关键虚词、特殊句式,帮助考生强化“得分点”意识,判断出“得分点”并将其落实到位,进而得到基本分。

得分点一“五法”巧解文言实词

方法一代入推断法

对于翻译题,我们遇到多义词或者活用的词语,往往先入为主,用这个词的常规意思去理解,这个时候更需要把其常规意思代入句中,查验是否恰当。

[边练边悟]

1.翻译下面文中画线的句子。

(2018·全国卷Ⅱ)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译文: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

推断过程:句中的实词“弦歌”“荐”的翻译为主要得分点,这两个词的常规意思分别是“歌声”“举荐、推荐”,翻译时需要把它们的常规意思代入文中,看看是否恰当。此处把它们的常规意思代入后讲不通:名词一般不作谓语,“弦歌”应该是名词用作动词,奏乐歌咏;“荐”字结合“立祠”一词,应译为“祭祀”。

参考译文:

王涣的灵柩向西运回家乡,路过弘农县,老百姓都在路旁摆设盘子、桌子加以祭奠。官吏问这样做的缘故,老百姓都说平常带粮食到洛阳,被士卒和官吏掠夺,经常要损失一半。自从王涣任洛阳县令,再没有被官吏侵夺冤枉,所以前来祭奠以报答他的恩情。王涣的政治教化令人怀念感激达到这样的地步。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延熹年间,桓帝喜好黄老之术,将各种祭祀的祠堂全部毁掉,只

特别下诏让密县保存已故太傅卓茂的祠庙,洛阳保留王涣的祠庙。

方法二联想推断法

联想推断法有以下三种:

1.课本联想法

高考试题中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我们要善于联系课内学过的实词,举一反三,找出对应文句,进行相应迁移。

2.双音联想法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试题中出现的单音节词,可以通过联想双音节词来推断。

3.成语联想法

不少成语源于文言文,因此成语中保留了很多词语的古义,借助平时比较熟悉的成语中的有关字词的含义来推断文言实词含义,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边练边悟]

2.利用联想推断法推断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意思,并说出推断过程。

,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2019·全国卷Ⅱ)令行于民期年

..

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令行于民期年

..一整年

推断过程:运用课本联想推断法。“期年”,联想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一句中的“期年”,便可知是“一整年”的意思。

参考译文:

法令在百姓中实行一年,秦国百姓到国都来说新法不适宜的人数以千计。在这时太子触犯法令。卫鞅说:“法令不能实行,是由于上面的人触犯法令。”准备依法惩处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加刑罚,便对太子傅公子虔行刑,并对太子师公孙贾处以黥刑。第二天,秦国百姓都服从法令了。实行新法十年,秦国百姓皆大欢喜,路上不捡拾他人丢失的东西,山中没有蟊贼强盗,家家富裕,人人富足。

方法三句式推断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相反或相对,因此,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进行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义、词性。

[边练边悟]

3.利用句式推断法推断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意思,并说出推断过程。

(2019·全国卷Ⅱ)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效法

推断过程:运用句式推断法。“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是一个对偶句,“法”与“循”意思相近,先运用成语联想法,由“循序渐进”推出“循”为“遵循;遵守”之意,进而判断“法”是“效法,遵守”之意。

参考译文:

孝公与他交谈,谈了好几天都不觉得厌倦。景监说:“你用什么打动了我们的国君呢?我们国君高兴极了。”卫鞅回答说:“我用富国强兵的方法劝说他,他特别高兴。”孝公任用卫鞅后,卫鞅想要变更法度,孝公担心天下人议论自己。卫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有名声,做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有效果。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守旧制。”孝公说:“好。”“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只要有利于国家就不必效仿旧法度。所以汤、武不沿袭旧法度而能称王天下,夏、殷不更改旧礼制而灭亡。反对旧法度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制的人不值得赞扬。”孝公说:“好。”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法度的命令。

方法四语法推断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1.划分句子成分法

“信.义著于四海”(“信义”作主语,可判断“信”是名词,作“信用”讲)

“烟涛微茫信.难求”(状语,确实)

“楚王贪而信.张仪”(谓语,信任)

2.看搭配

“辍耕之.垄上”(“之”后接表地点的“垄上”,很明显,“之”在这里只能译成动词“到”才能与“垄上”搭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