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第2章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642a52d6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4d.png)
• 1、为什么首先开放沿海地区
• 开放沿海地区是有客观的经济条件和地 理位置条件所决定的。
• 一、中国对外贸易学的研究对象
中国对外贸易学的对象是研究中国与世界其他 国家(地区)商品、劳务的交换,揭示其中的 本质与规律;从宏观上探讨中国发展对外贸易 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注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
• 三、中国对外贸易学的研究方法
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历史与 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与时俱进的思想方法。
表1: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及位 次
• 时间 位次 比重(%)
• 1978年 32 0.75
• 1985年 17 1.4
• 1990年 15 1.8
• 2000年 7
4.5
• 2006年 3
7.2
• 2008年 3 7.6
• 2010年 2
• 资料来源:世贸组织
• 4、国民经济发展对外贸依存度较高
2、外贸增长率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增长 率
(1)1978—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21.5%。
(2)1978—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15.76%。
(3)1978—2009年,世界贸易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65%。
3、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显著提高
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尤其是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 使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不断提前,中国对外贸易在 世界贸易中的比例也不断提高,已进入世界贸易大国的 行列。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共254页文档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共254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d066e83701f69e31433294a2.png)
讲序
➢第一讲 绪论 ➢第二讲 国际贸易理论的经济学基础 ➢第三讲 技术进步和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四讲 价格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第五讲 社会无差异曲线分析及封闭条件下的两部门模型 ➢第六讲 均衡的存在证明 ➢第七讲 简单封闭经济模型中的对偶性及生产可能曲线
➢第八讲 生产可能性曲线推导 ➢第九讲 比较优势 ➢第十讲 要素价格差异问题
• 生产函数曲线
X L
o
k K
L
• 在齐次函数的假设下,生产函数还可用等产量曲线来描述。
令=1/X 则 根 据 齐 次 性 假 定 ,生 产 函 数 可 以 写 为 : 1= F( K/X,L/X) =F(k,L), 这 里 k,L分 别 代 表
两 种 要 素 的 可 变 投 入 系 数 。
K
进出口的贸易依存度逐步提高。 如进口依存度由1980年的 12.6%提高到2005年64.5%。
进出口结构逐步优化。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由19 80年49.7%提高到2004年的93.2%。
• 二、中国对外贸易增长引发的理论思考
1、贸易的增长为什么会表现为工业所有部门的同时增长。 2、贸易的发展为什么导致出口产品的产业覆盖面越来越宽。 3、贸易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多大。 4、政府在对外贸易发展中起什么样的作用。 5、中国能忍受多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 观经济学基础
• 一、对厂商技术的描述
XF(K,L)
K 和L分别体表资本和劳动力 假设: (1)两种生产要素是生产过程中不可 缺少的
F ( 0 ,L ) F ( L ,0 ) 0
• (2)生产函数F是关于K和L一阶齐次
X F (K ,L ), 0
令 k=K/L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教学大纲)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e778501bb68a98271fefa92.png)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313239课程名称: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Foreign Trade课程类型: 模块课总学时:48 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0学分:3适用对象: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国际贸易后续课程:开课单位: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是国际贸易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经济通行规则,专门研究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和实际问题。
通过教学应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全面把握中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原则,并能正确运用理论和方针政策来分析和研究中国对外贸易的实际问题,从而为做好外经贸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对外贸易、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主要理论依据、对外开放与发展对外贸易、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对外贸易管理、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我国对外贸易国别地区关系和方针政策、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国际发展援助等为授课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授课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掌握)第一节对外开放政策与对外开放格局一、实行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二、对外开放的内涵三、对外开放格局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第二节对外贸易的建立与发展一、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建立二、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发展第三节对外贸易的总体格局一、中国对外贸易规模二、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三、中国对外贸易市场结构四、中国对外贸易方式第二章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 (理解)第一节西方传统贸易理论一、绝对成本论二、比较成本论三、要素禀赋论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一、国际分工理论二、国际价值理论三、社会再生产理论第三节新贸易理论一、技术差距论二、产品生命周期论三、偏好相似学说四、产业内贸易理论五、国家竞争优势论第三章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了解)第一节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一、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及其方式二、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的关系三、中国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第二节对外贸易与工业化一、工业化概述二、对外贸易与工业化的相互关系三、世界范围内对外贸易与工业化关系的典型实例四、中国对外贸易与工业化关系的实证分析第三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一、经济增长的含义二、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三、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第四章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掌握)第一节对外贸易战略的内涵一、对外贸易战略的概念与特征二、对外贸易战略的分类第二节出口商品战略第三节以质取胜战略一、以质取胜战略的内涵二、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措施第四节科技兴贸战略一、科技兴贸战略的内涵二、科技兴贸战略的措施第五节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一、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必要性二、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对策措施第六节进口商品战略第五章对外贸易立法管理(掌握)第一节对外贸易立法概述一、外贸立法管理手段的概念和特点二、运用立法手段管理对外贸易的必要性三、外贸立法的发展与完善四、对外贸易立法体系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一、《外贸法》的立法宗旨二、《外贸法》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三、《外贸法》的基本原则第三节货物贸易管理立法一、货物进出口管理立法二、货物进出口主要环节管理立法三、维护对外贸易秩序的立法第四节技术贸易管理立法一、技术进出口管理立法二、知识产权保护立法第五节服务贸易管理立法一、服务贸易立法发展概况二、主要服务业立法第六章对外贸易经济调控(掌握)第一节对外贸易经济调控手段概述一、对外贸易经济调控手段的概念和特点二、经济调控手段的作用机制三、中国运用的主要经济调控手段四、实施对外贸易经济调控的必要性第二节对外贸易税收一、对外贸易税收概述二、进出口关税三、进出口商品国内税第三节汇率与汇率制度一、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效应分析二、汇率制度的演变及其对对外贸易的影响三、中国汇率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第四节进出口信贷制度第五节出口信用保险第七章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掌握)第一节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概述一、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手段的概念二、对外贸易行政管理对象三、对外贸易行政管理的特点四、对外贸易行政管理的必要性第二节对外贸易经营管理一、对对外贸易经营者的资格管理二、对重要货物对外贸易经营者的管理第三节货物进出口管理一、货物进出口管理概述二、货物进出口管理的主要手段第四节货物进出口主要环节管理一、进出口商品检验管理二、海关管理三、外汇管理第八章中国吸收外资(掌握)第一节中国吸收外资的概况第二节中国吸收外资的方式一、外商直接投资二、对外借款三、对外证券融资四、其他方式第三节“入世”与我国吸收外商投资的政策措施一、世贸组织《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二、中国外资立法的框架及特点三、中国吸收外商投资法律法规调整四、中国外资立法与世贸组织规则的接轨五、中国利用外资立法的发展与完善第九章中国对外投资(掌握)第一节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关系一、国际直接投资发展概况二、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相互关系的理论溯源三、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第二节中国对外投资的方式和战略一、中国对外投资的方式二、中国对外投资的战略第三节中国对外投资管理一、中国对外投资的宏观管理二、中国对外投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鼓励与保护措施第十章技术贸易(掌握)第一节技术贸易概述一、技术贸易的概念二、国际技术贸易的特点三、技术贸易快速发展的原因第二节引进技术一、中国引进技术发展回顾二、引进技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三、中国引进技术的政策第三节技术出口一、中国技术出口发展回顾二、中国技术出口政策第四节技术进出口管理一、技术进出口管理依据二、技术进出口管理原则三、技术进出口管理措施第十一章服务贸易(掌握)第一节服务贸易概述一、服务贸易的基本概念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概况第二节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概况一、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特征第三节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战略与措施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战略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措施第四节中国服务贸易管理一、我国服务贸易法律体系二、我国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发展思路第十二章国际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了解)第一节国际工程承包概述一、国际工程承包的含义二、国际工程承包方式三、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及其特点第二节国际劳务合作概述一、国际劳务合作的概念二、国际劳务合作的作用及其必然性三、国际劳务输出的方式四、国际劳务市场的概念及其特点第三节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管理一、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概述二、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的管理体制第十三章国际发展援助(了解)第一节国际发展援助概述一、国际发展援助的概念二、国际发展援助的方式第二节主要发达国家的对外发展援助一、美国的对外发展援助二、日本的对外发展援助三、法国的对外发展援助四、德国的对外发展援助五、英国的对外发展援助第三节中国与国际发展援助一、中国对外发展援助二、中国利用国际发展援助三、中国参与国际发展援助的意义第十四章对外贸易关系(了解)第一节中国-欧洲联盟的贸易关系第二节中国-美国的贸易关系第三节中国-日本贸易关系第四节中国-中国单独关税区的贸易关系第五节中国-东盟国家的贸易关系四、课程建设与改革(含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本课程的教学反映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最新变化;内容全面,重视应用;课程体系的安排突出了各章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概论PPT课件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概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e9671a102768e9950e73868.png)
2021/1/25
-
10
三、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 时期(1958-965)
我国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对外经济贸易任务 是有计划地组织有关物资的出口,以保证 国家建设所必需的设备和器材的进口,保 证进出口物资的平衡。
2021/1/25
-
11
四、十年动乱时期(1966-1976)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主要力量进 行对前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 的,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 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至1957年,生产资料进口比例已高达92%,其中机 械设备的比例达52。5%
出口商品结构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到1957年,重 工业产品占24。3%、轻工业产品占22。7%、农副 产品占53%,除了这些,还增加了许多工业产品的 出口。
2021/1/25
-
14
“八五”期间,我国贸易伙伴由1990年的173个国家和地 区增加到1995年的22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进出口最大的 十个国家和地区依次为香港地区,日本,美国,台湾省, 德国,韩国,俄罗斯,新加坡,意大利,英国。
2021/1/25
香港地区
日本
美国
台湾省
德国
韩国
俄罗斯
新加坡
意大利
外贸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
2021/1期(1977-1996)
根据十二大确定的总任务,这时期我国对 外经济贸易的中心任务是促进国内产品进 入国际市场,大力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积 极引进一些适合我国情况的先进技术,特 别是有助于企业技术改造的先进技术,努 力加以消化和发展,以促进我国的生产建 设事业。
这一时期的对外经济贸易承担了组织内外 物资交换,帮助调剂供求和稳定市场物价,扶 持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恢复和发展,争取 所需物资的进口,支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 斗争,迅速建立起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经济 关系,开展突破帝国主义对我国封锁禁运的斗 争等任务。
考前必备《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件课后习题答案-2024鲜版
![考前必备《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件课后习题答案-2024鲜版](https://img.taocdn.com/s3/m/18c70de8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7c.png)
14
04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与措施
2024/3/28
15
进口政策与措施
进口关税政策
通过调整关税税率,控制进口商品的 成本和价格,从而影响进口贸易的规 模和结构。
进口许可证制度
要求进口商在进口某些特定商品前, 必须向政府申请并获得进口许可证, 以确保进口符合国家的法规和标准。
进口配额制度
对部分商品实施进口配额管理,限制 其进口数量,以保护国内相关产业免 受过度竞争的冲击。
2024/3/28
推动产业升级
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培育发 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推动绿色发展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 展和可持续发展,提高中国产品
的环保标准和国际形象。
22
06
跨境电子商务与数字贸易发 展趋势
2024/3/28
23
跨境电子商务概述及现状分析
17
其他相关政策解读
01
外汇管理政策
国家对外汇的收支、兑换和使用进行管理的政策,包括汇率制度、外汇
市场干预、外汇风险管理等方面。
2024/3/28
02 03
对外贸易法规
国家制定的对外贸易法律、法规和规章,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 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等,规范对外贸易行为,维护对外 贸易秩序。
6
02
贸易基本概念及理论
2024/3/28
7
贸易定义及分类
贸易定义
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包括进口和出口 两个方面。
贸易分类
根据交易对象的不同,贸易可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大类。货物贸易主要 涉及有形商品的买卖,而服务贸易则涉及无形商品,如金融、教育、医疗等领 域的交易。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件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7085c1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e9.png)
对外直接投资对贸易的效应
举例说明
出口引 致效应
海外生产基地建设工厂所需要的生产设备 以及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和零件,从投资
如作为初始投资的设备等的输出,原材 料和零部件等中间投入物的输出。
国进口,增加投资国的出口。
进口转 随着生产设备向国外转移,对生产所需的 如将需进口原材料的产品的生产基地转 移效应 进口中间投入品的需求减少,从而引起投 移到国外,减少本国原材料的进口。
3.3 科技兴贸战略
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重要意义
1.确立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3.提升我国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
30 25 20 15 10 5 0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比例
60 50 40 30 20 10 0
1.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是适应国际竞争机制的需要。 2.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是节约资源和社会劳动,提高外贸经济效益的需要。 3.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是减少贸易摩擦,保持出口持续、稳定的发展的需要。
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措施
1.强化质量控制的立法与执法 2.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3.推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 4.实施名牌战略 5.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按照有利于技 术进步、增加 出口创汇能力 和节约使用外 汇的原则合理 安排进口
积极引进先进 技术,提高高 技术、设备及 原材料产品的 进口比例,发 展技术贸易和 服务贸易
引进先进技术 和关键设备; 按照市场开放 进程和国内市 场的需求,扩 大消费品进口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第四章 中国对外贸易管理
4.1 对外贸易的立法管理
影响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 1.比较优势 2.进出口商品结构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教学大纲(中文)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教学大纲(中文)](https://img.taocdn.com/s3/m/0ad0a156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0.png)
课程名称: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英文名称:Foreign Trade of China一、课程简介从贸易规模、贸易结构、贸易伙伴、贸易方式等角度介绍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格局和国际地位;梳理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政策、法律制度、关税收取和海关管理规则;运用国际贸易的有关理论来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增强学生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了解中国对外贸易的格局、政策、法律制度及中国对外贸易关系,并运用国际贸易的有关理论来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增强学生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一)总论: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格局学时(课堂讲授4学时+课程实践2学时)主要内容:1.对外贸易规模、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市场结构以及对外贸易方式。
2.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3.新常态下中国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本章基本概念,并对教材中列出的习题进行复习和思考。
课前学习要求:课前预习基本概念、了解中国外贸发展基本现状重点、难点:1. 对外贸易规模、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市场结构、对外贸易方式2.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3.新常态下外贸发展特点其它教学环节:讨论课:中国如何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过度(二)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学时(课堂讲授2学时)主要内容:1.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2.贸易理论对中国的应用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本章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并对教材中列出的习题进行复习和思考。
课前学习要求:课前预期各理论的主要观点重点、难点:1.比较优势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国家竞争优势论在中国的应用2.显性比较优势指数3.比较利益陷阱其它教学环节:无(三)第二章:中国对外贸易战略学时(课堂讲授3学时+课程实践1学时)主要内容:1.进口替代战略、出口导向战略、大经贸战略2.中国自贸区战略3. 世界区域贸易合作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本章基本概念和区域合作发展概况,并对教材中列出的习题进行复习和思考。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第三版)第02章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第三版)第02章对外贸易发展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ae9e5209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e8.png)
• 第三,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促进服务出口,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提高服务贸易在对外贸 易中的比重。
第一节 出口商品战略
• 八、“十三五”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2016—2020年)
(一)总目标
• 推动出口迈向中高端。
• 一、“六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1981—1985年)
(一)背景 (二)内容 (三)成效
第一节 出口商品战略
• 二、“七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1986—1990年)
(一)背景 (二)内容 (三)成效
图2-1 “六五”至“七五”计划时期出口商品构成及比重变化
第一节 出口商品战略
• 三、“八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1991—1995年)
第三节 科技兴贸战略
• 七、科技兴贸“十二五”规划 • 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促进先进技术向生产成
果转化,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新兴出口产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 节能环保产品出口。鼓励自有品牌、自有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产品出 口。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质量、档次和附加值。
(一)强化质量控制的立法与执法 (二)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三)推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
• 1.按照国际标准,建立健全企业质量保障体系认证标准 • 2.应积极宣传和推行《ISO 14000环境管理标准系列》
第二节 以质取胜战略
• 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措施
(四)实施名牌战略
• 1.名牌产品是国际贸易竞争力的物质基础 • 2.名牌产品是拓展国际市场的有力武器
第二节 以质取胜战略
• 三、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重要意义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第四版)第02章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第四版)第02章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https://img.taocdn.com/s3/m/963b22f5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8d.png)
► 第三阶段,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围绕里昂惕夫之谜和二战后国际贸易 发展出现的新现象,如产业内贸易、发达国家之间贸易、国家产业领先地位转 移等问题寻求理论上的解释,提出许多观点,如生产要素密集度逆转说、劳动 熟练说、人力资本说、技术差距论、产品生命周期论、需求偏好相似说、产业 内贸易说等。
大 卫 ·李 嘉 图 ( David Ricardo )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1817年)
David Ricardo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
David Ricardo学说产生的历史条件 1.经济方面: David Ricardo经济学说,产生于十九世纪初英国 产业革命高潮时期。 David Ricardo的主要任务是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 迅速发展制定新的经济理论和政策,扫清大工业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促使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国民财富得到更大更 迅速的增长。 2.政治方面: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资产阶级同地主阶级的矛盾和 斗争。 3.David Ricardo经济学说的哲学基础是耶利米·边沁(Bentham)的 功利主义哲学。 Bentham功利主义认为: (1)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寻求个人的功果和利益,追求快乐, 避免痛 苦,减少牺牲,增加幸福; (2)每个人都追求个人利益,总和起来就是社会利益,社会利益 由个人利益组成; (3) 实现个人功利的最好办法是实行自由放任,自由竞争。 4.经济理论方面:当时英国, Adam Smith经济学说占统治地位, David Ricardo继承发展了其学说的科学成分,成为英国资产阶级古典 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件-第二章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件-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a56c1917700abb68a882fb5f.png)
•思 考 题 • 1. 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指导意义有
哪些? • 2. 为什么邓小平理论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 • 3. 西方国际贸易理论有哪些值得借鉴?它们又都有哪些局限性?
第二节 现 代 理 论
一、偏好相似理论
瑞典经济学家林德在1961年出版的《论贸易与转变》 著作中提出了“偏好相似理论”。
他重点从需求方面探讨了国家间贸易的原因、模式, 认为H-O理论只是从供给角度分析了国际贸易,而国家之 间的需求结构也是影响国际贸易的十分重要的因素。
偏好相似理论认为,制成品的贸易形态取决于需求结 构,而需求结构又取决于人均收入水平。工业发达水平接 近的国家具有相似的收入水平,决定了这些国家的需求结 构相似,因此这些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很大。
主要概念:绝对成本理论 比较成本理论 要素禀赋 理论 偏好相似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 新要素理论 国际分工 理论 国际价值理论 社会再生产理论 对外开放理论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
一、传 统 理 论 二、现 代 理 论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 四、邓小平关于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
赫克歇尔提出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论点,俄林则完整、系统 地创立了该理论。因此该理论称为“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或者 “H-O理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狭义的生产要素禀赋论。
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是从各国的资源条件出发,强调 多种生产要素条件的差别形成的比较优势。他们认为,两个国家在封闭 条件下,资源禀赋差异导致供给能力差异,进而引起相对价格差异。价 格差异是两国发生贸易的直接原因。开展自由贸易后,一个国家会出口 密集使用其要素丰裕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要素稀缺的产品。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第二章)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433ed261a45177232f60a21b.png)
第二章、中国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
三、要素禀赋论 (Factor Endowment Theory)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1)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 直接原因。 (2)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 要条件。 (3)商品国内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 同决定的。 (4)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 定的。 结论:一国出口的产品是它的比较优势产品,即 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丰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的 产 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
源于发达国家的贸易理论是否适用于分析中国对外 贸易问题? 对外贸易理论在相当程度上具有普适性。虽然我国 对外贸易发展的道路和模式有独特之处,但从长周 期趋势和本质特点看,贸易增长和结构转换仍然遵 循国际贸易发展的一般规律。 理论推断应该出现的情形和变化我们都遵循, 在其他国家贸易发展起作用的因素我们都存在, 我们国情方面的独特影响在理论上都能给予解释。
第二章、中国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新古典贸易理论 一、技术差距论(Technology Gap Theory) 波斯纳 (M.A Posner)于1961年提出。技术 差距论又称创新与模仿理论,它把国家间 的贸易与技术差距的存在联系起来,认为 正是一国的技术优势使其在获得出口市场 方面占优势。
第二章、中国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
(3)、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学说 一个处于农工业时期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要想迅速发展本国的生产力, 必须对本国的幼稚工业特别是大宗消费品工业实行保护。 (4)、李斯特关于保护贸易的政策主张 “如果一上来就完全排除国外的竞争,使处于这样制度下的国家同别的 国家完全隔离,那么这样的制度不但与世界主义经济原则相反,而且也 与正确理解下的国家本身利益相违背。如果要加以保护的那个工业国还 处于发展初期,保护关税在开始时就必须定得相当轻微,然后随着国家 的精神与物质资本以及技术能力与进取精神的增长而逐渐提高。工业的 不同部门也并不是一定要在同样程度上受到保护的;应当予以特别注意 的只是那些最重要的部门。这理所谓重要的工业部门,指的是建立与经 营时需要大量资本、大规模机械设备、高度技术知识、丰富经验以及为 数众多的工人,所生产的是最重要的上活必需品,因此按照它们的综合 价值来说,按照它们对国家独立自主的关系来说,都有着头等重要意义 的工业,例如棉、毛、麻等纺织业就属于这一类。如果这些主要部门能 够在适当保护下获得发展,工业中其他次要部门就可以围绕着它们在较 低度的保护下成长起来。”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e3a312fc5f0e7cd185253698.png)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第一章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1.1对外开放政策与对外贸易开放格局1.1.1对外开放政策1.对外开放政策确立:1980年6月,邓小平第一次将“对外开放”做为中国对外经济政策公诸于世。
1982年写入宪法,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做为基本国策被确立。
2.基本含义:1.对外开放的基本含义是:要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加国际交换和国际竟争,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以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步伐。
3.主要内容: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外国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这三项是对外开放政策最主要的内容。
这三项内容中,发展对外贸易是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的物质基础,是对外开放政策根本的内容。
4.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持久的政策。
我国有“请进来”为主到“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途径并举的方向过渡。
1.1.2对外开放格局沿海地区先行开放(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逐步向内地开放(开放内陆地边境市、镇-开放沿江和内陆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西部大开发——进一步扩大开放中国的对外开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边缘向纵深,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开放格局1.1.3 对外开放的特点一、渐进式开放二、是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基础上开放三、是以经济开放为基础的全方位对外开放。
四、是向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开放。
1.2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1.2.1 对外贸易的建立和发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对外贸易完全依附于帝国主义列强,是半殖民地性质的,完全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立即废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了对外贸易中的官僚资本,新建国营对外贸易企业,并对民族资本进出口业进行改造,从而建立起全国统一的社会主义对外贸易。
2、中国各年代出口主导产业群(1)50-70年代:矿产品、农副土特产品(2)80 年代:轻工业品、纺织品(3)90年代现在:机电、仪表(器)、化工产品(4)将来(2050年后):高新技术产品3.其他:1956年,我国实现贸易顺差1966-1978 对外贸易停滞状态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增长率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总额。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第二章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f5f49eff10a6f524cdbf8503.png)
第一节
传统贸易理论
(2)贸易双方都将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本国处于相对劣势的产品;
(3)双方贸易获利的源泉在于:由于两国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发挥了本国的比较 优势,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由于国内价格和国际价格之间存在差异,用本国相对优势 的商品换取相对劣势的商品,贸易将使双方获利。
(5) 成本以真实劳动成本即劳动时间计量,一国内所有劳动是同质的;
6
一、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绝对优势理论 1.基本原理 (6)两国均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没有政府干预; (7)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国际经济是静态的; (8)无运输成本; (9)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10)贸易按物物交换方式进行。
7
第一节
传统贸易理论
一、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传统贸易理论
(一)绝对优势理论
2.举例说明 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英国和葡萄牙。这两个国家只生产两种商品——酒和毛呢,这两
个国家的生产只需要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假定这两国的生产情况如表2-1所示:
分工前 分工后 交换利益
国家
英国 葡萄牙 英国 葡萄牙 英国 葡萄牙
15
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传统贸易理论
(一)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又称要素比例学说,或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简称H—O原理),是瑞典经 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国际贸易理论。 1.相关概念
1)生产要素 和要素价格
2)要素禀赋 和要素丰裕度
3)要素密集度 和要素密集型
产品
16
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传统贸易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对成本理论
(一)基本原理
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动机建立在成本的差异之 上。用本国比较擅长生产的产品与别国擅长生产的 产品进行交换,那么贸易双方都是可以获利的。
(二)举例说明(见下表)
假设有两个国家(英国和葡萄牙)、两种商品(毛呢和 葡萄酒)和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假设两个国家都生 产这两种商品。
3
14
几个概念
• 要素价格均等化。自由贸易条件下,一国
会扩大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产品的生产,减 少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产品的生产,这样, 对丰裕要素的需求增加,对稀缺要素的需求 减少。在价格方面,以前价格便宜的丰裕要 素的价格会提高,而原来昂贵的稀缺要素的 价格会因需求减少而降低。同时,另一国发 生的是相反的情况。所以,两国的劳动与资 本的价格比率将趋于均等。绝对要素价格均 等则意味着,自由贸易会使两国同质的生产 要素报酬相等。
35
讨论:
(1)你认为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关系如 何?由此,你认为在我国加入WTO之后, 我国应该如何利用以上两种理论来大力发 展我国的对外贸易? (2)你认为作为后发国家的中国,在国际 竞争中具有哪些优势,哪些劣势? 参考资料: 林毅夫与杨小凯 的“后发优势VS后发劣势”之争
36
15
结论说明
获这集反产劳 利样型︐品动 ︒的产资︐力 贸易 品 本 而 丰 分︐丰进富 工进裕口的 模口的资国 式劳国本家 可动家密出 使密应集口 贸易 集 出 型 劳 双型口产动 方产资品密 共品本︔集 同︒密相型
?里昂惕夫之谜
16
要素禀赋论检验--“里昂惕夫之谜”
• 里昂惕夫(1953、1956)发现了一个难以 解释的现象:按照传统理论,美国这个世 界上具有最昂贵劳动力和最密集资本的国 家,应主要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 动密集型产品。但事实恰好相反,美国出 口量最大的却是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 ,进口量最大的却是汽车、钢铁等资本密 集型产品。这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 • “里昂惕夫之谜”激发了国际贸易新理论 。 17
欧洲成为 美国 发展中国家成 净进口国 成为 为净进口国 净进 口国
25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图解
产量 发明国
出口
消费
生产 出口
模仿国 进口 第三国
生产 消费 生产 消费
第五阶段
进口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时间
26
三、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 理论要点: (1)一国的新产品首先必须满足本国的需求, 然后再出口到国外以满足外国的需求。 (2)因此,两国的需求结构(需求偏好)越相 似,两国开展贸易的可能性就越大。 (3)一国的需求结构决定于该国的收入水平。 两国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需求结构越相 似,相互需求就越大,贸易量也就越多。
6
二、比较成本理论(Theory Of Comparative Costs)
(一)基本原理 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二)举例说明
假设有两个国家(英国和葡萄牙)、两种商品(毛呢和 葡萄酒)和 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假设两个国家都 生产这两种商品。
7
举例说明
表2—2(a):分工前
分工前 呢绒 葡萄酒
27
重叠需求
人均收入水平接 近的国家需求结 构存在重叠之处, 可能会消费相同 类型的制成品。 因此,富国将希 望同其他富国进 行贸易,穷国则 可能与其他穷国 结成贸易伙伴。
商品档次
人均收入
人均收入与需求结构的重叠
28
四、产业内贸易理论(IIT)
1.产业内贸易的内涵 同一产业部门内部的差异产品的交换及其 中间产品的交流。 2. 差异产品
§2 新贸易理论
(一)形成背景 (二)“新”在何处?
1、强调规模经济的作用 2、承认市场不完全竞争
18
一、技术差距论(Technology Gap Theory)
• 该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尤其是工业制成品的贸易实 际上以技术差距存在为基础的,在一定时期,出 现某种新产品或新生产流程的国家将具有一种理 所当然的领先于其他国家的地位,别的国家对这 种产品的需求和拥有这种产品的生产能力将有一 种时间上的迟延,即模仿时滞(imitation lag)。该 国因此大量出口技术领先产品。 • 但是,通过贸易产生的示范效应、专利转让以及 直接投资,这些技术将被其他国家模仿,技术领 先国和技术追随国间的技术差距将会消失,它们 之间的贸易由于技术追随国的生产扩大而减少, 直至追随国的生产能够满足国内需求为止。
表2—2(b):分工后
分工后 呢绒 葡萄酒
英国
100人/年 120人/年
英国
2.2单位 2.125单 位
葡萄牙
90人/年
80人/年
葡萄牙
8
举例说明:
表2—2(c):毛呢与葡萄酒交换结果
国家
呢绒(单位)
葡萄酒(单位)
英国 葡萄牙
1.2 1
1 1.125
9
(三)比较成本论的主要内容
1、在有贸易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 两个国家将本国的资源转移至本国具有相对优势 (比较优势)的部门。 2、贸易双方,将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进口本国处于劣势的产品。 3、双方贸易获利的源泉在于:由于两国进行了 国际专业化分工,发挥了本国的比较优势,提高 了劳动生产率。
21
二.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 主要内容:
由于技术的创新与扩散,制成品的贸易 先后要经历五个不同的阶段,即:⑴ 新生期; ⑵ 成长期;⑶成熟期;⑷销售下降期;⑸让 与期。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各国在 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是不同的。
22
每一个周期的特点总结:
比较优 势陷阱
10
(四)比较成本论的检验
• 在理论上,保罗· 萨缪尔森曾指出,比较成 本(比较优势)理论是经济学中最深刻的 真理之一。 • 巴拉萨在 1963年的一篇论文中根据1951 年的资料对比较成本论作了验证。 • B. Balassa,1963, “An Empirical Demonstration
美国-英国劳动生产率比率与出口比率
12
三、要素禀赋论(H-O定理)
(1)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不同。
(2)不同产品的要素投入比例不同。
(3)一国出口的产品是它的比较优势产品, 即在生产时密集使用该国丰裕而便宜的生产要 素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在生产上密集使 用该国相对稀缺且昂贵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13
亚当 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杰 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建立者,1776年 他发表了著名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 原因的研究》一书,在书中他系统地 论述 “劳动分工”的理论。他认为 “劳动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 原因如下: 1、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 2、减少因工作变换而损失的时间; 3、增加发明创造。
of classical Comparative Cost theor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4, August 1963, pp.231-38.
11
(四)比较成本论的检验
巴拉萨在26个 制造业行业中对 比了美国对英国 的出口比例以及 美国对英国的劳 动生产率比率, 结果见右图。
19
技术差距与国际贸易
20
专栏:中国制造技术与发达国家差距大
• 一是制造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航天、轨道交通设备、炼油 技术等以自主创新为主,但水平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通 信、家电、发电设备、船舶、军用飞机、载重汽车及钢铁 制造等在经历引进之后,国内企业自主开发、创新能力有 明显提高;轿车、大型乙烯成套设备、计算机系统软件等 处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过程,尚未掌握系统设计与核心技 术;大型飞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专用设备、光纤制造设 备、大型科学仪器及大型医疗设备等主要依赖购买国外产 品。 • 二是制造技术基础薄弱。设计技术、可靠性技术、制造工 艺流程、基础材料、基础机械零部件和电子元器件、基础 制造装备、仪器仪表及标准体系等发展滞后,制约了制造 业的发展。 • 三是制造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绝大多数企业技术开发 能力薄弱,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缺乏一支精干、相 对稳定的力量从事产业共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科技中介 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因需求多样化而产生) 水平差异 (因质量层次性而产生) 垂直差异 技术差异
29
3.主要内容(产业内贸易的动机)
产品的异质性
(重要基础)
规模经济
(重要成因)
偏好相似
(重要条件)
联系实际
30
五、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之父
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32 岁即获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之职,是 当今世界上竞争战略和竞争力方面公 认的权威。他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 后获哈佛大学商学院企业经济学博士 学位。波特博士获得的崇高地位缘于 他所提出的“五种竞争力量”、“三 种竞争战略”。目前,波特博士的课 已成了哈佛商学院学院的必修课之一。
新生期
↓
→ 研发费用较高,主要供应国内市场
↓
成长期
↓
→ 出口国外市场
↓
成熟期
↓
→ 国外开始模仿,竞争加剧
↓
销售下降期 → 本国出口下降,国外生产增加
↓
让与期
↓
→ 劳动力成本成为竞争优势
23产品生命周期源自24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
Q 出口>进口
美国
欧洲
发展中国家
t1
t2
t3
t4
t5
进口>出口
贸易开始
第二章 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根据
国际贸易为什么会发生?
国际分工模式由什么决定? 本章主要内容: 一、传统贸易理论—— 绝对成本论、相对成本论、要素禀赋论 二、新贸易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