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中医药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剖析中医药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发展研究》摘要。

高等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既是经济全球化大潮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推行中医药国际化战略的重要基础。

实现高等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关键在于推动中医药教育的标准化,促进中医药教育与中华民族文化传播相结合,推动中医药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高等中医药院校担负着培养国际化复合型高级中医药专门人才的重任,必须加强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办学,积极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促进中医药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加速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关键词:中医药高等中医药教育国际化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同疾病斗争的经验结晶,在世界医药学宝库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人类回归自然、重视天然药物和自然疗法热潮的兴起,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再度引起世人瞩目,推进中医药国际化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

高等中医药教育是实现中医药国际化的基础,在推动中医药国际化中其自身也不可避免地踏上了国际化之路。

了解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把握其特点与规律,化解其矛盾与问题,提出其办法与思路,对于加快高等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等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
高等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有机部分。


医药教育,尤其是中医药高等教育是我国的传统优势学科。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本专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在内,层次、科类齐全的高等中医药教育体系。

目前,全国拥有独立设置的高等中医药院校44所,另有设置中医药专业的西医药院校75所,非医药院校、研究院所126所,在校生达30余万人。

因为高等中医药教育地位的特殊性,国家有关部门在制订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时,总是把中医药连同中国传统文化一起作为最有条件首先走出国门的两个领域来规划。

高等学校也完全有能力、有责任率先走上世界,实现与国际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对话与交流,并利用国际教育资源丰富和发展自己。

实际上,我国中医药院校从1957年起就开始招受外国留学生,此后中医药留学生教育规模和范围持续、稳定扩大,目前已有10多所中医药院校设立了承担留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国际教育学院,招收的留学生遍及世界各地。

留学生教育层次也有了很大提高,学历教育包括博士、硕士、本科等层次,非学历教育包括高级进修生、普通进修生和短期进修生等多种形式。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在国际上影响的日益扩大,中医药学成为来华留学最热门的专业,其规模已牢牢占据我国自然科学留学生教育人数之冠。

同时,在走出国门方面,经过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和有关部门的不懈努力取得了重要进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显著标志之一。

(二)中医药国际化
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和中医药国际化是同一进程的两种力量。

它们
互为基础、互相推动,将祖国传统医学成功推向了世界。

实际上,尽管经济全球化是近年来才兴起的潮流,但中医药学的对外交流与传播,却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

有史可查的范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xx,即秦始皇二十八年徐福东渡,首次将中医药带出国门。

从公元6世纪起,针灸学开始传向国外,先是朝鲜、日本,17世纪后传人欧洲,长期领先于世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直到进人近代,现代医学兴起之后,传统医学的地位迅速衰落,中医药学也逐渐沦落为“民间医学”甚至被讥为“伪科学”。

近年来,“回归自然”、“绿色消费”成为时尚,天然药物在世界各国开始成为医疗保健的首要选择,中医中药在世界医药市场中重新受到重视。

特别是在预防、保健、治疗人类疑难病症方面,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

中医药正以其科学价值和确切疗效,不仅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视和各国政府的关注。

在机遇面前,我国政府积极推行中医药国际化战略,努力使中医药重新走向世界、融人各国的主流社会,并在国际医药保健领域取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正在实现从传统医药大国向现代中医药强国的跨越。

实现中医药国际化,科技支撑、文化渗透、医疗服务、产业开发和人才培养是其五大支柱,而人才培养更是实现中医药国际化的重要基石。

在中医药国际化战略布局中,高等中医药院校承担着重要的任务。

一方面,他们要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中医药人才,将其输送到国外从事中医药国际化工作,同时吸引更多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中医药学;另一方面,还要在各国政府推动下与国外高校合作举办各级各类中医药教育,为
世界各国和地区培养本土化的高级中医药专门人才。

通过这些有效工作,最终在世界高等中医药教育中取得主导地位、发挥更大作用。

二、高等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关键环节
(一)推动中医药教育的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是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前提,也是推动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迫切要求。

目前,世界上约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中医药教育,中医药院校达数百所,为各国培养中医药人才做出了贡献。

仅在美国,就有60余所中医学校通过了美国教育部教育评审委员会的认定,拥有在校学生上万名;在欧盟诸国,有全日制中医学校11所、非全日制中医药培训机构近200所,每年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达4万人。

即使在遥远的非洲,在我国援非医疗队及华人中医的努力下,也已开始接受东方传统医学,并不断派出留学生到中国留学,这些国家包括利比里亚、坦桑尼亚、贝宁、利等。

但总体看,中医药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极不平衡,尤其标准化程度低下更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除港台及少数东南亚、欧美国家外,各国多数中医药培训机构办学层次混乱,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体系互通性不强,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缺乏对学生中医药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医药学术交流不足,中医药术语翻译标准极不统一。

因此,制定一套包括中医药名词术语标准、中医药教育机构设置标准和人才培养标准在内的中医药教育标准体系,并逐渐实现与现代医学教育的接轨,已经成为推进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当务之急。

实际上,医学教育标准化早已成为国际惯例。

世界卫生组织xx年就已经发布了《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
区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证指南》(gumewpr);xx年,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颁布《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对指导和规范世界医学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我国,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已经出台《中国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也发布了《中医学专业(本科)中医药理论知识与技能基本标准》。

借鉴这些经验,制定出通用性的世界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是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奠基之作。

xx年11月,在天津召开的首届世界中医药教育大会上,我国学者公布了《世界中医学本科(cmd)教育标准(草案)》,标志着世界中医本科教育标准化工作迈出了重要一步。

今后,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将依照这一标准进行中医药教育的行业约束,规范中医药教育市场,保证中医药本科教育的基本质量和办学水平。

当前的任务,是加快“标准”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工作,并积极开展中医药教育标准的系列化工作,开展国际通用、符合中医药教育需求的教学大纲和基本教材编写工作,开展各种类型、各个层次中医教育资格认证体系的建设和教育质量评估工作,促进中医药教育在世界范围的规范、健康发展。

(二)中医药教育与文化传播相结合
从形态上看,中医药学虽然具有自然科学的一般属性,但同时也表现出深刻的人文学科特征。

中医药学以其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坚持个体化辨证论治、求衡性防治原则、多样化的干预手段、天然化的用药取向,从整体联系的角度、功能的角度、运动变化的角度把握生命规律,已成为世界上独具特色的医学体系。

但由于文化背景和理论
体系的差异,中医药学与西方医药理论在思维方式、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而且限于目前科技水平,对于中医的治疗效果、物质基础、作用机理,还不能完全做出科学说明,尤其不能按照西方科学主义的观点来解释中医药概念体系及中医学诊治疾病的理论、方法和手段。

加上以古汉语为基础构成的中医药术语表述古朴深奥,国外的普通学生一般很难理解和领会其中蕴含的博大文化精髓。

因此,要实现中医药教育的国际化,有必要将中医药知识纳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与推广的大系统之中,逐渐推进世界各国和地区民众对中医药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认同。

当前,随着我国的迅速和平崛起,东方文化正在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重视,孔子学院等文化机构在世界遍地开花,与中医药一起成为盛开在世界文化园地的两朵奇葩。

中医药教育要与中国传统文化汉语言教育互相造势、互相推动,使世界各国人民在接触中国文化的过程中了解中国古代的自然观、认识论与方法论,进而理解中西医学的差异,信任中医药诊治疗效,让更多有志青年自觉自愿地选择接受中医药教育、从事中医药推广工作。

(三)加速中医药产学研一体化进程
中医药是我国对外开放中有望取得原始性创新突破、对世界医学乃至科学技术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学科。

为此,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xx—2020)》把“加强中医药继承和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作为重要内容,把“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列为“优先主题”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药的新药研发能力已基本形成,中药产业已初具规模。

据xx年公布的数据,
我国中医药制造企业1384家,产值1234.64亿元,中医药企业的发明专利迅速增加,其数量已与化学药品制造业大体相当。

但总体看,我国中医药产业仍处于发展的初期,制药技术落后,基础研究和创新能力薄弱,与我国几千年的中医传统和中医药资源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符。

尽管我国目前拥有各类中成药6000余种,每年还推出不少新药品种,但其中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很少。

在国际草药市场中,我国中药出口额仅占世界的3%左右,且主要以中药材和饮片为主,中成药出口仅占中药出口总额的15.400。

即便如此,对欧美国家,我国的中成药只能以食物补充剂的身份上市。

目前,在这一领域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是欧洲、日本、韩国,他们在国际市场上占有90%的份额。

中药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均一性是进人国际市场的必要条件。

要想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不但要选择适销对路的产品,更要加强产品药材的可控化、制剂的现代化、工艺的工程化、质量控制的科学化、安全评价的规范化、疗效标准的严格化和产品包装的国际化等方面的研究,使中药产品符合国际标准,达到出口国食品及药品管理部门的基本要求。

同时,中医药的研发工作还要加强与现代生命科学、生物技术、西方医学的结合,尤其要加强中医药科学原理和机理的研究,加强中医药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推动中医药科研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

为此,要积极推进国内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医院、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共建双边甚至多边的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诊所等,全面提升我国企业在中医药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能力,取得我国在世界高等中医药教育和科学研究领域应
有的权威地位。

三、推进高等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举措
(一)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中医药人才
要解决高等中医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培养一大批胜任高等中医药国际化推广的高水平人才,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教育国际化与经济全球化是相伴相生的。

那些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无不重视国际化通用人才的培养。

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要培养世界通用的日本人”,美国在其90年代制定的《美国200。

年教育目标法》提出要通过国际交流,努力提高学生的“全球意识”、“国际化观念”。

在韩国,其“21世纪委员会”提出的教育国际化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国际化的意识,包括提高外国语言能力,增强自主的世界公民意识,加深学生对各国多种多样的社会、文化知识的理解,等等。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起步较晚,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把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中医药高级专门人才作为推进中医药国际化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各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努力贯彻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本要求,努力培养中医药学生的国际观念、国际意识,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树立向全球服务、向全球开放的观点;培养中医药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使其能与外国人和谐相处,尊重外国的风俗和宗教信仰,维护中国的民族尊严和法律权威;培养熟练的外语交际能力及对异域文化和国际知识的理解能力,使其在充分了解外国的历史、政治、地理、风土人情等前提下将祖国传统医学成功推向世界。

(二)加强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办学
合作办学是教育国际化重要形式之一。

近年来,教育部先后批准上海中医药大学与英国伦敦都市大学合作举办药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批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与英国利兹大学合作举办护理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生物技术等专业的本科教育项目,与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医学院合作举办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xx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按教育、医疗、科研三个类别在全国遴选首批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等11所高校被首批命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交流基地”,使其成为承担国际合作任务,开展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产业和技术服务等国际合作交流的骨干机构,政府间开展高水平项目合作的平台,以及中医药国际化高层次人才的孵化源地。

各高等中医药院校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加强与各国高校在多层面的合作,不断拓展中医药教育的合作空间,不仅与亚洲中医药发展成熟的国家和地区高校开展合作,也面向欧美地区和澳洲国家,甚至面向非洲国家开展中医药教育合作。

其形式也从传统的以民间、小规模的个体或团体性质的伙伴性合作为主,转向以各国高层次的教育机构和高校为主。

当前的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高校自身的努力和国务院主管部门的推动,促使世界相关国家政府的教育和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开放中医药教育市场,帮助这些国家建设中医药教育、考试、注册和认证机构,通过这些具体工作促进中医药及中医药教育事业在各国的兴起。

(三)推进高校的中医药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一所高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犷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因此,要紧紧围绕中医药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建立健全我国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

一方面,要重视中医药理论与基础研究,在自主创新与原始创新领域寻求新突破;另一方面,要以临床重大疑难疾病研究为切人点,推进中医药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同时,要努力弘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重视健康产业的发展需求,多学科集成创新推进新药创制。

为此,要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学术大师和科技领军人才,积极营造科技创新文化,着力推进科教经、产学研结合,力争在解决中医药关键问题、实现理论与技术创新、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更大成绩。

(四)加强中医药教育的国际交流
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其实质是利用国际教育资源,并充分向外国开放本国的教育资源,以促进中医药教育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为此,高等中医药院校必须用好用活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是加强学术交流。

目前,我国已与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医疗、科研和学术交流的合作关系。

xx年,在我国北京成立了由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有5万多成员的世界针灸联合会,这是最早把总部设在我国并由我国担任主席的国际性学术组织。

在北京注册、成立于xx年9月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是一个层次较高的国际性学术组织,现有56个国家和地区的团体会员
精品文章
186个。

其设立的标准化建设委员会、考试与测评委员会、道德委员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临床工作委员会、科技发展委员会等咨询协调机构,在各个业务领域开展研究、咨询与协调工作,发挥了社会团体在学术交流方面的独特作用。

世界中医药及中医药教育发展迅猛,各国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也要放下架子、摆正位置,虚心学习其他国家开展中医药教育的经验,通过交流和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是加强教师交流。

要有计划地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外进修、访问、讲学、搞合作研究,尤其要学习和借鉴现代医学的最新知识,亲身接触当代最新的实验及制药设备,努力提高我国中医药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同时,也要聘请外国专家到中国来讲学、参加学术讨论。

三是加强学生交流。

大量吸收外国留学生到本国学习、派出本国学生到国外去留学,是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形式。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都采取积极措施吸引外国留学生,来推动本国教育及服务业的繁荣发展。

我国中医药高校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现实,也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出国留学,另一方面扩大招收外国留学生规模,切实把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建成世界中医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