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课堂作业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扰素
interferon
2016
14级中西医临床医学四班#627
Producer 朱蕾 Reporter 蒋汶汐 staff 于涵 李珍 肖雯 刘颖
什么叫干扰素(IFN)
• 干扰素是由病毒和其他种类的干扰素诱导剂,刺激网状内皮系统(人体免
疫系统的一种)、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体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 这种蛋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增殖、免疫调节、抗病毒和诱导分化 作用。
干扰素的临床应用
⒈病毒性疾病
⑴病毒性肝炎 ⑵呼吸道病毒性感染 ⑶病毒性脑炎 ⑷轮状病毒肠炎 ⑸其它病毒感染
⒉肿瘤
干扰素的临床应用 ⑴病毒性肝炎
★IFN-α 能有效地减轻乙型、丙型、丁型肝炎的症状和缩短病程, 已被大多数国家批准用于这些肝炎的治疗。 ★ INF-β 治疗急性及慢性肝炎的研究较少,但多数人认为其与 INF-a有同样作用。 ★ IFN-γ 治疗病毒性肝炎可能没有什么效果。 儿童慢性乙型肝炎 ●适用于病情较轻,血清ALT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患者。 ●儿童对IFN-α 有较好的耐受性。 ●有资料表明中国 1.5-5 岁的儿童及其他亚洲人对 INF-α 的治疗有 效率较低,可能与早期感染HBV产生了明显的免疫耐受性有关。
干扰素的不良反应
1.“流感样”症状 多在注射后 2 ~ 4 个小时出现。有发热、寒战、乏力、肝区 痛、背痛和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食欲不振、腹泻及呕 吐。治疗2~3次后逐渐减轻。对感冒样综合征可于注射后 2 小时,给扑热息痛等解热镇痛剂,对症处理,不必停药; 或将注射时间安排在晚上。 ⒉胃肠症状 ⒊骨髓抑制 ⒋其他副作用
干扰素的作用特点:
• 间接性:通过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等效应分子抑制病毒 • 广谱性:抗病毒蛋白是一类酶类,作用无特异性。对多数病毒均有一定抑制 • •
作用。 种属特异性:一般在同种细胞中活性高,对异种细胞无活性 发挥作用迅速:干扰素既能中断受染细胞的病毒感染又能限制病毒扩散。在 感染的起始阶段,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发生作用之前,干扰素发挥重要作用。
神经系统症状: 如失眠、焦虑、抑郁、兴奋、易怒、精神病。出现抑郁及精神病症状应 停药。 干扰素少见的副反应有: 如癫痫、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肺炎和心律失常等。出现这些疾病和症状 时,应停药观察。 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甲状腺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风湿性关节炎、荨麻疹、 红斑狼疮样综合征、血管炎综合征和Ⅰ型糖尿病等,停药可减轻。 引发冠心病: 加重心肌缺血或诱发心绞痛。
干扰素的作用机制
临床常用干扰素的分类及特性
抑制病毒增殖
●调节细胞功能的 激素类蛋白质
wk.baidu.com干扰素
●重要的细胞因子
抑制细胞分裂 免疫调节 其他活性
临床常用干扰素的分类及特性
(1)抑制病毒增殖活性
诱导宿主细胞产生数种酶
抗病毒繁殖作用
干扰病毒的基因转录或 病毒蛋白组分的翻译
临床常用干扰素的分类及特性 ⑵ 免疫调节活性
THANKS
骨髓抑制: 出现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一般停药后可 自行恢复。治疗过程中白细胞及血小板持 续下降,要严密观察血象变化。当白细胞 计数<3.0×10^9/L或中性粒细胞计数 <1.5×10^9/L,或血小板计数 <40×10^9/L时,需停药,并严密观察, 对症治疗,注意出血倾向。血象恢复后可 重新恢复治疗。但需密切观察。
⑷轮状病毒肠炎
轮状病毒感染可激活机体IFN和IL-2系统
。使用小剂量干扰素可使吐泻、退热及脱水纠 正时间明显缩短。 热惊厥、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改善,降低病死 率及后遗症。
(5)肿瘤
IFN-α 对血源性恶性肿瘤疗效良好,是治疗多毛细胞白血病的首选药。
美国 FDA 批准的 IFN 用于临床治疗的指征范围即与 A IDS 相关的卡波肉瘤 , 丙型肝炎 ,慢性肉芽肿病。 其他国家批准 IFN-α 治疗的指征还有 :皮肤 T 细胞淋巴瘤 ,肾细胞癌 ,恶性黑 色素瘤 ,多发性骨髓瘤 ,喉乳头状瘤 ;非何杰金淋巴瘤 ,慢性髓性 白血病 ,类癌 瘤等。IFN-β 被批准治疗宫颈上皮赘瘤。 在德国被批准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 三型IFN之间与有协同作用,与抗恶性肿瘤药合用也有协同作用
干扰素的临床应用
⑵呼吸道病毒性感染
国内外治疗 病毒性肺炎 大多为在 抗感染对症治疗的同时加用干扰素, 结果退热时间、憋喘及罗音消失时间 均明显缩短。轻症肺炎可用小剂量雾 化吸入。
干扰素的临床应用
⑶病毒性脑炎
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脑炎有较多报导,有 报导小剂量IFN能通过外周血循环发挥抗病毒 活性,抑制病毒的复制,减轻病毒血症,阻断 乙脑病情向极期发展。
早期起抑制作用 T细胞 干 扰 素 B细胞 后期起刺激作用 小剂量起增强作用 大剂量起抑制作用
药理作用
调节免疫
• 增强细胞活性,杀伤癌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 促进抗体形成 • 增强淋巴细胞表面组织相容性抗原和受体的表达 • 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 诱导细胞因子的产生,协同进行免疫调节(其调节作用可因给药时间和剂量
体内过程
• IFN口服失活,可通过皮下或肌肉注射吸收,一般采用肌注 • 干扰素在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后入血的速度较慢,需较长时间才能在血中测
到。肌内注射后Tmax为5~8小时。 • IFN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在某些体液如唾液,血清,尿液内很容易失活 各型干扰素都有不能透析,沉降率低,可被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 酶破坏的特性。
• • • • • • •
干扰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小,对热稳定 4℃可保存很长时间 -20℃可长期保存其活性 56℃则被破坏 pH(酸碱度)2~10范围内干扰素不被破坏。 人体自然就能产生干扰素,经一定的制剂加工过程 也能制造成药物-干扰素制剂。
干扰素的种类和来源
• 种类
α-干扰素 β-干扰素 γ-干扰素 • 来源: 传统干扰素生产方法是从人血液中的白细胞内提取的每300L血液只能提取 1mg干扰素。1980-1982年,科学家用基因工程方法在大肠杆菌及酵母菌细胞 内获得了干扰素,从每1kg细菌培养物中可以得到20-40mg干扰素从1987年开 始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干扰素进入了工业化生产并且大量投放市场。 长效干扰素:因为传统干扰素半衰期短,难以满足达到很好疗效,经过多 年反复的研究,SPRI最终确定12KD(一种衡量分子大小的指标)分子大小的 聚乙二醇是最理想的聚乙二醇,它在延长半衰期的同时,对干扰素活性的影响 最小,既保证了一周一次给药,又最大程度地保留其抗病毒活性,这种新型的 干扰素换代产品就是长效干扰素α-2b。 产生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 成纤维细胞 活化T/NK细胞
产生综合性抗肿瘤效应,其中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 干扰素是一个在防御肿瘤发展的先天的和适应的必需细胞因子,IFN-γ由特异 性抗原刺激T淋巴细胞产生,其结构与I型干扰素不同,不耐酸,为机体主要的 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对机体免疫反应有多方面的调节作用。能激活效应细胞, 提高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活性,促进单核细胞循环, 增强免疫细胞表面抗原和抗体的表达,刺激IL-2、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α等 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肿瘤细胞分裂,诱导基因全成抗病毒蛋白等。Siegbert (2003)等发现,IFN-α对神经型胰腺肿瘤细胞有抗增殖的作用,且此种抗增 殖反应与机能性和非机能性神经内分泌瘤是相似的。
不同而异,其中调节免疫作用最强)
抑制增殖
• 抑制细胞生长,胸腺嘧啶转运,DNA和蛋白质合成。干扰素抑制细胞
的活性有明显的选择性,对肿瘤细胞的活性比正常细胞大500~1000倍。 干扰素抗肿瘤效果可以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通过宿主机体的免 疫防御机制限制肿瘤的生长
抗肿瘤
• 通过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癌基因表达,激活抗肿瘤免疫功能等作用 •
interferon
2016
14级中西医临床医学四班#627
Producer 朱蕾 Reporter 蒋汶汐 staff 于涵 李珍 肖雯 刘颖
什么叫干扰素(IFN)
• 干扰素是由病毒和其他种类的干扰素诱导剂,刺激网状内皮系统(人体免
疫系统的一种)、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体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 这种蛋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增殖、免疫调节、抗病毒和诱导分化 作用。
干扰素的临床应用
⒈病毒性疾病
⑴病毒性肝炎 ⑵呼吸道病毒性感染 ⑶病毒性脑炎 ⑷轮状病毒肠炎 ⑸其它病毒感染
⒉肿瘤
干扰素的临床应用 ⑴病毒性肝炎
★IFN-α 能有效地减轻乙型、丙型、丁型肝炎的症状和缩短病程, 已被大多数国家批准用于这些肝炎的治疗。 ★ INF-β 治疗急性及慢性肝炎的研究较少,但多数人认为其与 INF-a有同样作用。 ★ IFN-γ 治疗病毒性肝炎可能没有什么效果。 儿童慢性乙型肝炎 ●适用于病情较轻,血清ALT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患者。 ●儿童对IFN-α 有较好的耐受性。 ●有资料表明中国 1.5-5 岁的儿童及其他亚洲人对 INF-α 的治疗有 效率较低,可能与早期感染HBV产生了明显的免疫耐受性有关。
干扰素的不良反应
1.“流感样”症状 多在注射后 2 ~ 4 个小时出现。有发热、寒战、乏力、肝区 痛、背痛和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食欲不振、腹泻及呕 吐。治疗2~3次后逐渐减轻。对感冒样综合征可于注射后 2 小时,给扑热息痛等解热镇痛剂,对症处理,不必停药; 或将注射时间安排在晚上。 ⒉胃肠症状 ⒊骨髓抑制 ⒋其他副作用
干扰素的作用特点:
• 间接性:通过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等效应分子抑制病毒 • 广谱性:抗病毒蛋白是一类酶类,作用无特异性。对多数病毒均有一定抑制 • •
作用。 种属特异性:一般在同种细胞中活性高,对异种细胞无活性 发挥作用迅速:干扰素既能中断受染细胞的病毒感染又能限制病毒扩散。在 感染的起始阶段,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发生作用之前,干扰素发挥重要作用。
神经系统症状: 如失眠、焦虑、抑郁、兴奋、易怒、精神病。出现抑郁及精神病症状应 停药。 干扰素少见的副反应有: 如癫痫、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肺炎和心律失常等。出现这些疾病和症状 时,应停药观察。 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甲状腺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风湿性关节炎、荨麻疹、 红斑狼疮样综合征、血管炎综合征和Ⅰ型糖尿病等,停药可减轻。 引发冠心病: 加重心肌缺血或诱发心绞痛。
干扰素的作用机制
临床常用干扰素的分类及特性
抑制病毒增殖
●调节细胞功能的 激素类蛋白质
wk.baidu.com干扰素
●重要的细胞因子
抑制细胞分裂 免疫调节 其他活性
临床常用干扰素的分类及特性
(1)抑制病毒增殖活性
诱导宿主细胞产生数种酶
抗病毒繁殖作用
干扰病毒的基因转录或 病毒蛋白组分的翻译
临床常用干扰素的分类及特性 ⑵ 免疫调节活性
THANKS
骨髓抑制: 出现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一般停药后可 自行恢复。治疗过程中白细胞及血小板持 续下降,要严密观察血象变化。当白细胞 计数<3.0×10^9/L或中性粒细胞计数 <1.5×10^9/L,或血小板计数 <40×10^9/L时,需停药,并严密观察, 对症治疗,注意出血倾向。血象恢复后可 重新恢复治疗。但需密切观察。
⑷轮状病毒肠炎
轮状病毒感染可激活机体IFN和IL-2系统
。使用小剂量干扰素可使吐泻、退热及脱水纠 正时间明显缩短。 热惊厥、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改善,降低病死 率及后遗症。
(5)肿瘤
IFN-α 对血源性恶性肿瘤疗效良好,是治疗多毛细胞白血病的首选药。
美国 FDA 批准的 IFN 用于临床治疗的指征范围即与 A IDS 相关的卡波肉瘤 , 丙型肝炎 ,慢性肉芽肿病。 其他国家批准 IFN-α 治疗的指征还有 :皮肤 T 细胞淋巴瘤 ,肾细胞癌 ,恶性黑 色素瘤 ,多发性骨髓瘤 ,喉乳头状瘤 ;非何杰金淋巴瘤 ,慢性髓性 白血病 ,类癌 瘤等。IFN-β 被批准治疗宫颈上皮赘瘤。 在德国被批准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 三型IFN之间与有协同作用,与抗恶性肿瘤药合用也有协同作用
干扰素的临床应用
⑵呼吸道病毒性感染
国内外治疗 病毒性肺炎 大多为在 抗感染对症治疗的同时加用干扰素, 结果退热时间、憋喘及罗音消失时间 均明显缩短。轻症肺炎可用小剂量雾 化吸入。
干扰素的临床应用
⑶病毒性脑炎
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脑炎有较多报导,有 报导小剂量IFN能通过外周血循环发挥抗病毒 活性,抑制病毒的复制,减轻病毒血症,阻断 乙脑病情向极期发展。
早期起抑制作用 T细胞 干 扰 素 B细胞 后期起刺激作用 小剂量起增强作用 大剂量起抑制作用
药理作用
调节免疫
• 增强细胞活性,杀伤癌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 促进抗体形成 • 增强淋巴细胞表面组织相容性抗原和受体的表达 • 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 诱导细胞因子的产生,协同进行免疫调节(其调节作用可因给药时间和剂量
体内过程
• IFN口服失活,可通过皮下或肌肉注射吸收,一般采用肌注 • 干扰素在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后入血的速度较慢,需较长时间才能在血中测
到。肌内注射后Tmax为5~8小时。 • IFN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在某些体液如唾液,血清,尿液内很容易失活 各型干扰素都有不能透析,沉降率低,可被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 酶破坏的特性。
• • • • • • •
干扰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小,对热稳定 4℃可保存很长时间 -20℃可长期保存其活性 56℃则被破坏 pH(酸碱度)2~10范围内干扰素不被破坏。 人体自然就能产生干扰素,经一定的制剂加工过程 也能制造成药物-干扰素制剂。
干扰素的种类和来源
• 种类
α-干扰素 β-干扰素 γ-干扰素 • 来源: 传统干扰素生产方法是从人血液中的白细胞内提取的每300L血液只能提取 1mg干扰素。1980-1982年,科学家用基因工程方法在大肠杆菌及酵母菌细胞 内获得了干扰素,从每1kg细菌培养物中可以得到20-40mg干扰素从1987年开 始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干扰素进入了工业化生产并且大量投放市场。 长效干扰素:因为传统干扰素半衰期短,难以满足达到很好疗效,经过多 年反复的研究,SPRI最终确定12KD(一种衡量分子大小的指标)分子大小的 聚乙二醇是最理想的聚乙二醇,它在延长半衰期的同时,对干扰素活性的影响 最小,既保证了一周一次给药,又最大程度地保留其抗病毒活性,这种新型的 干扰素换代产品就是长效干扰素α-2b。 产生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 成纤维细胞 活化T/NK细胞
产生综合性抗肿瘤效应,其中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 干扰素是一个在防御肿瘤发展的先天的和适应的必需细胞因子,IFN-γ由特异 性抗原刺激T淋巴细胞产生,其结构与I型干扰素不同,不耐酸,为机体主要的 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对机体免疫反应有多方面的调节作用。能激活效应细胞, 提高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活性,促进单核细胞循环, 增强免疫细胞表面抗原和抗体的表达,刺激IL-2、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α等 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肿瘤细胞分裂,诱导基因全成抗病毒蛋白等。Siegbert (2003)等发现,IFN-α对神经型胰腺肿瘤细胞有抗增殖的作用,且此种抗增 殖反应与机能性和非机能性神经内分泌瘤是相似的。
不同而异,其中调节免疫作用最强)
抑制增殖
• 抑制细胞生长,胸腺嘧啶转运,DNA和蛋白质合成。干扰素抑制细胞
的活性有明显的选择性,对肿瘤细胞的活性比正常细胞大500~1000倍。 干扰素抗肿瘤效果可以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通过宿主机体的免 疫防御机制限制肿瘤的生长
抗肿瘤
• 通过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癌基因表达,激活抗肿瘤免疫功能等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