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7号线长区间事故工况通风模拟分析

北京地铁7号线长区间事故工况通风模拟分析
北京地铁7号线长区间事故工况通风模拟分析

北京地铁7号线长区间事故工况

通风模拟分析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任明亮 李雁

摘要:北京地铁7号线达官营站~广安门内站站间距为1893m,且本区间内靠近达官营车站处设置有单渡线和停车线,通风气流组织较为复杂。为了确定列车在本区间着火工况下的最佳通风方案,使之能有效控制烟气流动,提供人员逃生的必要条件,利用SES对不同通风方案进行了模拟分析。通过模拟计算可知开启着火区间两端车站隧道风机以及在区间渡线位置增加射流风机均不能保证区间风速要求,当在本区间内设置中间风井,并开启区间风机以及着火区间两端车站风机后着火区间风速为 2.6m/s,满足规范要求。

关键词:地铁 事故通风 SES 模拟分析

地铁是目前世界上能够有效解决大中型城市人们出行最为便捷、经济和高效的一种交通工具。地铁作为现代城市最大的基础设施之一和交通系统的骨干,是城市的生命线。同时地铁安全性问题也是地铁建设单位、设计单位首要考虑的问题。由于地铁系统除出入口、风道与外界联通外基本处于地下,外部由岩石或土层包围,该建筑特点决定了地铁内发生火灾与在地面建筑发生同样事故相比,其后果更为严重。地铁火灾具有如下特点[1]:(1)氧含量急剧下降。(2)发烟量大。(3)排烟排热差。(4)火情探测和扑救困难。(5)人员疏散困难。

地铁系统较为复杂,如何确定隧道着火工况的通风方案,有效控制烟气流动是地铁设计的难点问题。笔者利用美国交通部开发的地铁环境模拟软件SES(Subway Environment Simulation)对北京地铁7号线达官营站~广安门内站长区间进行了事故工况通风方案的模拟分析,确定了地铁该区间的事故运行模式,并在初步设计评审时得到专家认可,即“在达官营站~广安门内站长区间隧道设置中间风井的方案是合理的”。

1土建概况

北京地7号线起点位于北京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北京西客站,以地下线方式敷设,沿羊坊店南路向南至广安门外大街后转向东,线路沿广安门大街、广渠门大街向东至东四环,出东四环后在化工二厂东侧转向南,沿着规划仓储西路向南穿越规划绿地到达化工路;线路穿过化工路后沿垡头西路向南至垡头南路再转向东,穿过双丰铁路后,进入玻璃二厂、染料厂等工业用地范围,线路沿规划道路向东南敷设,到达终点焦化厂站。线路全长23.67km,全部为地下线,全线共设车站21座,平均站间距1.14km,原焦化厂内设置车辆段一处。

北京地铁7号线全线有两个区间的长度超过1.5km,分别为达官营站~广安门内站区间(站间距约1893 m)以及欢乐谷景区站~垡头站区间(站间距约1744m),由于线路需求在达官营站~广安门内站区间设置有单渡线和停车线,本文以下内容只对更为复杂的达~广区间事故工况通风模拟进行阐述。

2SES火灾模型简介

SES(Subway Environment Simulation)是美国交通部开发的一维地铁环境模拟软件,芝加哥、波斯顿、中国香港、广州、北京等几十个城市的地铁通风设计都采用了SES模拟软件[2]进行了仿真计算,从而确定了合理、经济的通风方案。

区间事故工况通风方案需满足两个条件[3]:(1)有效控制烟气流动方向。(2)使逃生人员感受到

新鲜空气,指示其撤离。

SES 中通过计算临界风速V c 来判别是否可以有效控制烟气流动方向。其计算模型即W.D.Kennedy

等1997年提出的临界控制风速模型[4]。见公式(1)

、(2): 13()c C g c p f

gHE V K Fr C AT ρ∞= (1) c f p c

E T T C AV ρ∞∞=+ (2) 式中:V c : 临界风速(ft/sec) ρ∞: 环境空气密度(lbm/ft 3) H : 隧道高度(ft )

E C : 热释放速率(Btu/sec ) g : 重力加速度(ft/s 2) A : 隧道断面净面积(ft 2)

Fr c : 弗劳德数(无量纲数) K g : 隧道坡度(无量纲数) T ∞: 环境温度(deg R )

C p : 空气定压比热(Btu/lbm-deg R ) T f : 热空气温度(deg R )

其中Fr c 通过模型试验得知为4.5[4],火源功率按一节车厢着火考虑为7.5MW [5],即7108 Btu/sec 。

地铁设计规范规定使人能感受到新鲜空气流动的通风临界速度为2m/s [3],而SES 中规定此值为

2.5m/s [6]。由于烟气水平方向流动的速度为0.3~0.8m/s [3],故本文采用我国地铁设计规范规定的通风临界速度作为判别通风方案是否合理的依据。

3 区间通风系统设置及事故工况下设备运行方案

3.1区间通风系统设置

北京地铁7号线区间隧道通风系统按闭式系统设计,开、闭式运行,采用了正常工况通风和事故工况通风与排烟共用的机械通风系统,车站端部设机械通风井。车站站端各设置两条机械风井,每条风井内各有一台可逆转的隧道TVF 风机(耐高温)和相应的风阀,两台隧道风机可并联对一条区间隧道通风,也可两台隧道风机互为备用,单独对一条区间隧道通风,并通过相关风阀的开启和关闭,实现车站公共区送排风与区间隧道通风运行模式的转换,以满足区间隧道正常、阻塞、火灾各工况运行要求。

隧道风机为20号可逆耐高温变频轴流风机(风机风量60m 3/s,全压1000Pa,功率90kw)且要求能

正反转,反风比为100%,正反向转换时间<60s。风机通过变频控制使风量、风压满足列车阻塞、火灾运行以及各工况下的节能运行要求。

3.2事故工况下设备运行方案

事故工况通指火灾事故工况和阻塞事故工况,火灾事故工况和阻塞事故工况区别在于区间发生火灾时送风方向按着火点靠近列车头部还是尾部区分,原则是控制火焰和烟气的蔓延方向,保证多数乘客的安全。模拟计算分析重点研究火灾事故工况下,通风设备与人员疏散配合的运行方案。全线同一时间只考虑一个事故点,初步拟定运行方案,并通过模拟计算分析与验证。

列车头部着火时:关闭着火区间两端车站迂回风道内的迂回门,开启出站方向车站全高安全门,关闭进站方向车站全高安全门,乘客进入隧道向出站方向的车站撤离。此时由列车进站方向的4台隧道风机排烟,由出站方向的4台隧道风机送风引导乘客迎着新风撤离。

列车尾部着火时:乘客的撤离方向与排烟的运行模式恰好与列车头部着火时相反。

列车中部的车厢着火:关闭着火区间两端车站迂回风道内迂回门,开启进站方向车站全高安全门,关闭出站方向车站全高安全门,乘客由车头和车尾同时进入隧道,从车头下车的乘客迎着新风迅速向车站撤离,从车尾下来的乘客要顺着烟气流动的方向迅速撤到联通两孔隧道的联络通道处,由联络通道进入另一孔隧道,迎着送风方向撤离。排烟运行方式为:进站方向的隧道风机送风,出站方向的隧道风机排烟。

4模拟计算及分析

本文仅对列车位于下行区间车头着火工况进行阐述,其他着火工况计算结果同列车车头着火工况。

如图1为达官营站、广安门内站及其之间区间的SES节点图,此时达官营站四台隧道风机进行排风,靠近达~广区间侧两台风机并联对下行区间排风,另两台风机分别对上下行区间排风;广安门内站四台隧道风机进行送风,靠近达~广区间侧两台风机并联对下行区间送风,另两台风机分别对上下行区间送风。

图1 达~广区间SES节点图1

图2 达~广区间通风计算结果1

图2为其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只开启该区间相邻车站隧道风机时着火区间风速为1.5m/s,不满足规范要求的2.0m/s。由于达~广区间较长,且该区间内存在渡线,部分上行区间内的空气通过渡线流入下行区间,从而不能有效提高着火区间内风速。

图3 达~广区间SES节点图2

图4 达~广区间通风计算结果2

为了能提高着火区间内风速,阻止上行区间内的空气通过渡线流入下行区间,在下行区间内并联设置了两台射流风机。图3为改进后通风方案SES节点图,图4为其计算结果,通过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射流风机可以适当提高着火区间内风速,但仍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图5 达~广区间SES节点图3

图6 达~广区间通风计算结果3

图5为渡线内增设两台射流风机后的SES节点图,图6为其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渡线内设置射流风机后可以有效提高着火区间内风速,但同样仍没有达到2m/s的风速要求。

图7 达~广区间SES节点图4

图8 达~广区间通风计算结果4

为避免通风设备过多,增加通风空调系统控制难度,降低通风空调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放弃了继续增设射流风机的方案。通过与土建专业配合保留了达~广区间结构施工竖井并在后期改造为区间风井。图7为设置了区间风井后的SES节点图,图8为其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区间风速为2.6m/s,满足规范要求。

5结论

地铁系统较为复杂,而区间火灾工况通风系统设置又是地铁设计的重点、难点问题,火灾工况下区间内空气流动受区间结构特点、线路特点、火源强度等因素影响,常规计算方法难以预测通风系统合理的合理性。本文通过SES仿真软件对北京地铁7号线达官营站~广安门内站长区间火灾工况下不同通风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通过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对于达~广区间,只依靠区间相邻车站开启隧道风机或者在区间内增设射流风机难以满足火灾工况下的通风排烟需求,通过将区间结构施工竖井改为通风竖井后,区间排烟风速为2.6m/s,可以有效控制烟气流动、引导乘客撤离。

6参考文献

[1] 崔泽艳.城市地铁火灾的特点及防护措施[J]. 公共安全,2007,9(03):18–20

[2] 任明亮,陈超.地铁活塞风的分析计算与有效利用[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8:1376-1391

[3] GB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S]

[4] SES Users Manual V4.1[CP],2001

[5] 史聪灵,钟茂华.深埋地铁车站火灾试验与数值分析[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6] SUBWAY ENVIRONMENTAL DESIGN HANDBOOK VolumeⅠ[CP],1997:2-27

典型地铁事故案例汇编

序言 安全是地铁科学发展之本,是地铁和谐发展之基,是地铁运营效益之道,是地铁员工幸福之源,是地铁的生命线,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认真总结研究地铁典型事故案例,是预防发生类似事故的重要措施,从中可以汲取经验教训,发人深思、令人警醒,进一步提升安全技术和管理水平,营造地铁安全发展的环境和氛围。 本次地铁事故汇报收集了地铁运营发生的14起典型事故案例。每个案例都详细记载了事故的经过、事故原因、事故处理和整改措施4个方面的内容,内容具体,资料翔实,能够客观全面反映事故发生的整个过程。特别是事故的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能够让全体员工结合身边发生的具体案例,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在日常工作中高度重视,遵章守纪,不要存在侥幸心理,避免类似事故再发生。 这些事故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人和事,事故的责任者、受害者、当事者往往仅仅是因为一次小小的疏忽、一个简单的错误、一处不当的行为,就酿成一起事故,而每一起事故都有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设备的损坏,或者不同程度的伤害,教训之深刻,后果之惨重,令人久久难以释怀。 希望全体员工在阅读和学习典型地铁事故案例汇编的每一个事故案例,不仅要搞清每一起事故的来龙去脉,还要将自己置身于事故的背景之中,换位思考:当处在当事者的情形下,会怎么做,是否会

犯同样的错误。要努力从每一起事故中吸取教训,纠正自己的一些不良工作行为或习惯,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地遵章守纪,并且主动关心他人的安全,形成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为建设“平安型地铁”努力奋斗,为畅通北京提速。

目录 一、运营事故案例 案例一:“9.22”西单电梯事故 案例二:“1.17”5号线列车救援 案例三:“1.18”1号线列车救援 案例四:“2.3”机场线列车救援 案例五:“2.17”房山线列车救援 案例六:“3.5”5号线列车救援 案例七:“3.15”1号线列车救援 案例八:“5.18”公主坟道岔故障 二、火灾事故案例 案例九:“2.29”知春路站电梯冒烟事故 案例十:“10.14”四惠站线路管理用房起火事件三、工伤事故案例 案例十一“6.23”四惠车辆段坠车工伤事故四、施工安全事故案例 案例十二:“2.27”10号线接触轨断电事故 案例十三:“1.4”房山线接地线未拆除事故 案例十四:“4.8”苹果园站列车剐蹭光缆事故

(完整版)地铁事故案例汇编(终)

地铁建设事故案例汇编 (内部资料) 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安全质量监督处 二OO九年十一月六日

目录 引言 (2) 【地面沉陷篇】 (3) 【管线断裂篇】 (10) 【涌水坍塌篇】 (14) 【气体爆燃篇】 (32) 【高空坠物篇】 (38) 【机械侧翻篇】 (40) 【意外伤亡篇】 (44)

引言 地铁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建设期的风险管理尤为重中之重。近年来,全球地铁事故不断发生,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京等城市先后发生了不少事故。收集地铁建设事故案例,分析地铁建设过程中突发意外事故的影响因素,对于制定预防事故相关对策以及突发事故后的救援措施,确保地铁建设的顺利进行、预防和减少事故、降低事故损失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次地铁建设事故案例汇编主要收集了国内地铁建设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故,其内容包括地面沉陷、管线断裂、涌水坍塌、气体爆燃、高空坠物、机械侧翻、意外伤亡。文字及照片均来自相关报道和有关资料,基本保留原文,以资借鉴。

【地面沉陷篇】 案例一、广州地铁海珠区二、八号线地陷导致居民楼倾斜 1.事故经过 2009年1月4日上午10时许,海珠区东晓南路瑞宝村一幢木桩结构的六层楼房突然发生倾斜,附近的地面也发生沉降,涉及沉降的房屋有三幢。事故原因与地铁施工有关,相关部门对五幢楼的群众进行了疏散并安置。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截至当日中午12时监测到的数据表明,房屋的沉降趋于稳定,暂无倒塌危险。相关部门成立了专家组,对现场情况进行论证,对沉降房屋进行妥善处理。 2.事故原因 事故现场离正在施工的地铁东晓南站约100米,而发生倾斜的楼房正是位于地铁二、八号线(即二号线、八号线的并行路段)东晓南隧道上方。地铁该项目负责人表示,在盾构机通过之前,施工单位已做了准备。而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 首先是该路段地质情况复杂; 2) 其次是倾斜的房屋是木桩结构; 3) 最后是地基稳定性较差。 3.事故图片

案例解析1-规划项目融资案例解析分析一北京地铁四号线

(一)案例背景 作为“PPP”模式在轨道交通领域一个新的尝试和探索,“京港地铁”是一个重要实践。地铁4号线的线路自马草河北岸起偏向东,之后线路向西转向北,经由北京南站后,偏西北方向行进,逐步转向北,进入菜市口大街至陶然亭站,向北沿菜市口大街、宣武门外大街、宣武门内大街、西单北大街、西四南大街、西四北大街、新街口南大街至新街口;转向西,沿西直门内大街、西直门外大街至首都体育馆后转向北,沿中关村大街至清华西门,向西经圆明园、颐和园、北宫门后向北至龙背村。正线长度28.65公里,共设地铁车站24座,线路穿越丰台、宣武、西城、海淀4个行政区。是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中的骨干线路和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地铁4号线项目总投资额为153亿元人民币。 (二)PPP方案基本结构 根据北京地铁4号线初步设计概算,北京地铁4号线项目总投资约153亿元。按建设责任主体,将北京地铁4号线全部建设内容划分为A、B两部分:A部分主要为土建工程部分,投资额约为107亿元,占4号线项目总投资的70%,由已成立的4号线公司即政府负责投资建设;B部分主要包括车辆、信号、自动售检票系统等机电设备,投资额约为46亿元,占4号线项目总投资的30%,由社会投资者组建的北京地铁4号线特许经营公司(以下简称“特许公司”)负责投资建设。4号线项目竣工验收后,特许公司根据与4号线公司签订的《资产租赁协议》,取得A部分资产的使用权。特许公司负责地铁4号线的运营管理、全部设施(包括A和B两部分)的维护和除洞体外的资产更新,以及站内的商业经营,通过地铁票款收入及站内商业经营收入回收投资。特许经营期结束后,特许公司将B 部分项目设施完好、无偿地移交给市政府指定部门,将A部分项目设施归还给4号线公司。 (三)PPP项目基本经济技术指标

地铁运营事故案例修订稿

地铁运营事故案例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一、运营事故案例 案例一:“”西单电梯事故 发生时间:2011年9月22日18时11分 发生地点:三西单站站台3号电梯 事故类型:违章违纪 事故影响:导致乘客在电梯上头部拥堵、挤伤 事故经过 2011年9月22日11时55分,西单站带班值班站长在站台巡视时发现西单站站台3号电梯故障,有异响,立即停梯,关闭电梯上下围栏,并挂故障牌;同时报机电人员维修,写报修记录。12时00分机电第二项目部电

梯维修中心主任唐某某、维修员南某某接到西单站客运人员报修电话,于12时20分到达西单站。机电维修人员到达现场后,根据车站工作人员的描述,对地铁故障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在电梯头部疏齿板处有3个小锣钉,进行了清除处理,开启扶梯试运转,看到扶梯运转正常,便向车站工作人员报告修复完成。此时机电工作人员在未打开该电梯上方护栏门的情况下,打开了该电梯下方的护栏门,且该电梯处于运行状态。恰好有列车进站,乘客乘坐3#扶梯,由于该扶梯上头部护拦门未完全打开,形成拥堵,发生乘客挤伤。 事故原因分析 经过对现场勘查、现场人员问询,并查看录像,调查判断,得出结论如下: (一)事故发生直接原因:电梯上头部护栏门没有打开是造成乘客拥堵、挤伤的直接原因。 (二)间接原因:机电维修人员对扶梯故障处理后,没有按照电梯维修规定进行全面运转检查,也没有按照电梯运行规定与客运人员进行交接;同

时也反应出机电公司在人员管理、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缺失以及维修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整改措施 1. 进一步加强全体员工教育培训力度,尤其对相关规章制度的掌握和执行落实。 2.加强运营分公司与设备分公司故障处理应急演练,优化并做好应急处置工作,提高现场应急处置水平。 3.立即对各线扶梯进出口护拦进行全面检查,统计汇总单向门位置数量,制定双向开启方案后,全面进行整改。 4.将所有运行扶梯护拦门置于开启状态,进行临时邦固。 5.将此次事件制作成案例,对全员进行一次教育,在全公司范围开展“举一反三查隐患”活动。

北京地铁5号线23座车站乘坐手册

1、天通苑北站 A西出口:东三旗。 B东出口:新亚市。 提示A、B口处均有电梯,可在售票处及问讯处买票,免费厕所位于站台东南侧,站台两侧各设有触摸信息屏和信息显示屏。 2、天通苑站 A北出口:汤立路、航空医院门诊部。 B南出口:汤立路、太平庄。 提示检票大厅位于地面,南端有公安办事处,中间有免费公厕。 3、天通苑南站 检票大厅位于地面,只有一个向南开的A出口:汤立路、亚美医院、天通苑五区、西单商场天通苑购物中心。 提示检票大厅北端有免费公厕。地上一层候车大厅东部中间和西部中间有触摸屏,两侧候车区域有盲道。候车大厅内分别悬挂着4对、8个显示屏,东、西每侧各2对、4个。 4、立水桥站(与13号线换乘) A西北出口:汤立路、东小口镇、祥和宏兴商品市场。 B东出口:安立路、北方明珠大厦、中石化党校。 提示B出口又分为B1东北出口、B2东南出口,均有电梯。

A口设有售票处及问讯处,B出口设有免费公厕,站台两侧有触摸信息屏和信息显示屏。 该站为五号线唯一的地面换乘车站,从A口走出约两分钟,可到达13号线立水桥站换乘。 5、立水桥南站 A西北出口:北苑路、花卉市场、黄金苑。 B东北出口:暂时还不能通行,桥体位置刚刚打好施工用的脚手架,混凝土桥体尚未浇灌。开通后B口周围将封闭起来继续施工。 C东南出口:春化路、中国环境研究院。 D西南出口:北苑路、清阳湖公园、乐驰汽车精品超市。 提示A口只有台阶通往地面。C、D口为台阶和上行自动扶梯。 地面到地上一层,有3个进出口,地上一层检票大厅南北相连,北端有公安办事处、免费公厕。整个售票大厅都有盲道通往地上和地下二层的候车站台。 地上二层为候车大厅,东北角和西南角有触摸屏。候车大厅内分别悬挂着4对、8个显示屏。东、西每侧各2对、4个。 6、北苑路北站 A西出口:北苑路、拂林园、傲城北辰家园、北辰绿色家园。 分为西南方A1出口,西北方A2出口(暂定)。 B东出口:北苑路、航空工业中心医院、北京航空研究院,分为东北方B1出口,东南方B2出口(暂定)。

地铁运营事故案例

一、运营事故案例 案例一:“9、22”西单电梯事故 发生时间:2011年9月22日18时11分 发生地点:三西单站站台3号电梯 事故类型:违章违纪 事故影响:导致乘客在电梯上头部拥堵、挤伤 事故经过 2011年9月22日11时55分,西单站带班值班站长在站台巡视时发现西单站站台3号电梯故障,有异响,立即停梯,关闭电梯上下围栏,并挂故障牌;同时报机电人员维修,写报修记录。12时00分机电第二项目部电梯维修中心主任唐某某、维修员南某某接到西单站客运人员报修电话,于12时20分到达西单站。机电维修人员到达现场后,根据车站工作人员的描述,对地铁故障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在电梯头部疏齿板处有3个小锣钉,进行了清除处理,开启扶梯试运转,瞧到扶梯运转正常,便向车站工作人员报告修复完成。此时机电工作人员在未打开该电梯上方护栏门的情况下,打开了该电梯下方的护栏门,且该电梯处于运行状态。恰好有列车进站,乘客乘坐3#扶梯,由于该扶梯上头部护拦门未完全打开,形成拥堵,发生乘客挤伤。 事故原因分析 经过对现场勘查、现场人员问询,并查瞧录像,调查判断,得出结论如下: (一)事故发生直接原因:电梯上头部护栏门没有打开就是造成乘客拥堵、挤伤的直接原因。 (二)间接原因:机电维修人员对扶梯故障处理后,没有按照电梯维修规定进行全面运转检查,也没有按照电梯运行规定与客运人员进行交接;同时也反应出机电公司在人员管理、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缺失以及维修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整改措施 1、进一步加强全体员工教育培训力度,尤其对相关规章制度的掌握与执行落实。 2、加强运营分公司与设备分公司故障处理应急演练,优化并做好应急处置工作,提高现场应急处置水平。 3、立即对各线扶梯进出口护拦进行全面检查,统计汇总单向门位置数量,制定双向开启方案后,全面进行整改。 4、将所有运行扶梯护拦门置于开启状态,进行临时邦固。 5、将此次事件制作成案例,对全员进行一次教育,在全公司范围开展“举一反三查隐患”活动。

北京地铁5号线设计技术创新

do:i 10.3969/.j issn .1672-6073.2010.03.004 都市快轨交通#第23卷第3期2010年6 月 快轨论坛 北京地铁5号线设计技术创新 张继菁 张 磊 刘 明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037) 摘 要 北京地铁5号线充分体现轨道交通/以人为本、科技创新0的设计理念,采用多项新技术、新工艺,展现全新的轨道交通形象,在设计、施工及管理等很多方面都开创了北京乃至全国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的第一,如:开创在地铁开通运行之初就实现高密度4m i n 间隔的新记录;在国内首次实施了AFC 网络清算中心(ACC )、采用全高和半高安全门(PSD );首次系统解决了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形式的衔接问题;在国际轨道交通工程中首次设计了曲线梁斜拉桥、首次全面开展北京地区特有地层条件下地铁盾构隧道设计施工技术研究并成功应用;在国内外暗挖地铁建设中首次设计和实施了22.6m 大跨度单拱单柱双层岛式暗挖结构;在国内首次提出并成功实施的轨道交通路网指挥中心(TCC ),使轨道交通网络线路间的指挥协调以及轨道交通与城市防灾系统的联动成为现实,为网络化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提供了保证。 关键词 北京地铁5号线 以人为本 技术创新 绿色环保 中图分类号 U 23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6073(2010)03-0023-05 1 北京地铁5号线概述 北京地铁5号线是奥运承诺工程之一,线路全长27.6km,车站23座,于2002年底开工建设,2007年10月通车试运行。通车2年多来,运行状况良好,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北京地铁5号线是北京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时期的首条线路,工程的设计始终贯彻/以人为本、技术创新、绿色环保、安全可靠、经济实用、设备国产化0等原则,并得以实现。 5号线(见图1)沿线环境、地质条件复杂、管线与 收稿日期:2009-01-05 修回日期:2010-01-08 作者简介:张继菁,女,工程硕士,主要从事轨道交通车站设计与研 究,996315@s i na.c om 图1 北京地铁5号线 建(构)筑物众多,全线 与已建或规划的10条轨道交通交叉、换乘;线路穿越5条河流,结构形式与施工方法多样,几乎采用了国内所有的辅助施工工法。线路分别下穿了2号线崇文门区间、上跨1号线王府井)东单区间、下穿2号线雍和宫站,距离地铁1号线东单站顶部仅0.5m,这也是迄今为止北京地铁隧道建设中与原建筑物最近的距离。沿线还经过了天坛、雍和 宫、地坛等世界文化遗产和重点文物古迹,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优化设计,很好地保护了沿线的文物。 2007年10月7日,北京地铁5号线实现了高水平开通,国内首次在开通之日即实现了全线全部系统的开通,并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开通即达到高峰时间4m i n 的行车间隔。经过2年多的运营,线路结构稳定,设备运行良好,满足设计及使用功能,质量总评为优良。 北京地铁5号线在北京乃至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史上有着其重要的地位,是一条具有示范效应的典范工程,及重要的里程碑;是首条贯通北京南北的地下交通大动脉,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大缩短了沿线居民的出行时间,减轻了地面交通的压力,节约了能源,同时极大地促进了沿线经济发展,显示出令人惊叹的/地铁效应0。该线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新技术时代建设的地下轨道交通,对北京乃至全国的地下轨道交通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 23

地铁运营事故统计分析

地铁运营事故统计分析 一、运营事故分类 地铁事故多种多样,地铁领域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专门的学科领域并以专业、复杂而著称。不同的划分也会产生不同的事故类型。 以事故的自身特点来划分,事故一般有以下几类: (1)根据国家标准《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GB/T 50438-2007)我国事故伤害的评 定依据是:是否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伤害,是否造成了经济损失和是否在运行时发生。按照这三个依据由轻到重分为一般事故、险性事故、大事故等五个层级。 (2)按事故类型划分地铁事故的种类不同,但失事的原因主要有不可抗拒力、人为过 失、管理不善、设备出现问题等。而地基塌陷、地铁车辆本身的原因、线路偏移、城市建设、停电等都会导致设备出现问题从而出现事故。这些原因是笔者在研究国内外的事故情况和基 于地铁自身特性和事故特性得出的. 二、基础数据调查与统计 近一个世纪以来发生在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法国巴黎等地的地铁事故和21世纪初以来我国北上广等地的1825 起铁路事故都成了笔者的研究对象,其中近95%的研究案例都是中国的案例。研究后发现,国外和国内的地铁事故引发的原因是不同的。 国外的地铁事故多是由外因导致的,像投放炸药等恐怖活动、失火、乘客不小心掉出车外等常见的导致地铁事故的原因占到了总的事故原因的80%以上。与此不同,中国国内的 事故多是由地铁车辆自身的原因、地铁部门的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的。这些原因都是属于地铁管理的内部原因,在总的事故原因中所占的比率偏大,竟然占了70%以上。 笔者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调查了我国国内的地铁事故: (1)实地调研。 (2)参考文献及研究报告。 (3)网络搜索途径。 三、运营事故发生规律 3.1事故类型分布 1.国外运营事故类型统计分析通过总结资料整理得到的一百多起国外地铁事故,得出了发生地铁事故的12 种不同的原因,包括:火灾;毒气;爆炸;异物入侵;地震等。其中,因脱 轨导致的事故比例高达20.95%,总共21 起,是所有因素中发生事故最多的;恐怖事件及 供电发生故障导致的事故发生次数排在第二位,各有17 次,占了16.67%;由于故障导致的事故发生了12 次,相撞导致的事故有11 起,火灾10起,跳下站台导致的9 次,其余剩余的均只发生了一次。 2.国内事故统计分析 依据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对于发生故障的原因统计,同时针对资料上我国1723 次事故,得出以下分类:贻误运营时间超过五分钟的被称为运营事故,在以上一千多起事故中,运营事故占了510 次。总的来说,这510 次中还分了9 个大的方面,53 个小的方面。从大方向来看,靠前的事故原因有车辆、乘客、通号等,各有142、97、145 次,这些事故原因导致的事故在总事故中占了将近70%。 将国内、国外的事故原因进行对照研究发现:在国外,发生事故的原因有供电发生问题、恐 怖袭击、列车脱轨,在所有事故中占了一大半;而在中国,发生事故的原因有很多,但多为 如信号、车辆、车门等发生问题或者乘客跳下站台等这类质量或意识上的原因,这类原因导致的事故在所有事故中占了49.61%的比重,导致这些原因存在区别的主要因素是:

北京地铁五号线出入口及站外广场设计

北京地铁五号线 北京规划在今后的十年中建设400多公里的地铁线网,中心城区将基本达到发达国家城市的地铁覆盖率,以解决目前日益增加的路面交通负担。在新一轮的 地铁线网建设中,五号线是最先启动并开通的线路。 5号线是继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建造的l、2号线之后的第三条穿越北京老城区的地铁线,南起宋家庄,北至天通苑北,全长27.6公里,在城市中轴线的东侧贯通城区南北。16个地下站中有9个位于老城区内,如位于古都风貌保护区的东四站、张自忠站、北新桥站、雍和宫站。同时经过3个国家级、市级重点文物所在地:天坛、雍和官和段祺瑞府。 5号线的通车改善了北京南北城连通不畅问题使 北部最大的天通苑居住区近20万人的出行更为方便,使天坛、雍和官、东单、东四等名胜古迹和著名商业街更加有效的发挥作用,丰富都市生活。 都市回廊——五号线出人口的设计构思 5号线的站点大多位于城市的交叉路口,为满足不同方向的人流,一般四个街角各有一个出入口,全线共有近60个出入口建筑。 出入口建筑的功能单一,体量小、数量多,又位于城市的不同环境中,设计构思的出发点变得很关键。随着思考的深入,关注点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场所与人的行为特征 地铁在街道上唯一可见的便是地面出入口。出入口是人们行走和穿越的场所,匆匆而过,不需要停留。因此,地铁口只是起连接作用的媒介,不是目的性空间,这与一般建筑不同。 室外自然光从白天到夜晚,一年四季不断的变化,而地下空间的人工光环境基本均质,没有变化。地铁出人口正是地下与地表、自然光与人工照明变化的分界点。 人们通过地铁口只需一两分钟,而且大多在上下楼梯,注意力在脚下。视觉在游弋,身体在移动,所有的要素都是在运动中感受的,因此,地铁出入口给人们留下的不是空间形象而是移动中的瞬间记忆。 出人口与街道环境 位于街头的地铁出入口离不开城市背景环境,5号线由于跨越北京城市的南北,并且穿过老城区,因此,沿线的街道环境丰富多样,折射出北京由历史到现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特征及矛盾,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 视堕鎏《一

两起事故案例(伦敦和南京地铁)

[图文]近期国内外地铁事故情况汇总 [日期: 2007-07-09]来源:安全技术部作者:collin 7月5日伦敦地铁脱轨基本情况 一、发生时间:当地时间7月5日上午9时4分(北京时间16时4分) 二、发生地点:东西向中轴线(红线)地铁城东Mile End与Bethnal Green (伯斯纳尔格林)车站之间 三、事故概况:一列车的6节车厢脱轨 四、对乘客的影响: 1、37名乘客受轻伤,其中11人被送往医院,事发后,有关部门第一时间疏散了大约700名乘客,有数百名乘客前后两个小时被困在隧道中。 2、除出轨地铁外,还有一班地铁被堵在隧道中,数以百计的乘客被迫下车徒步沿铁轨走到下一站站台,才得以逃脱困境。 五、乘客表现: 一位脱险的乘客表示,人们最初以为地铁遭到了恐怖袭击或者发生了爆炸,因此很多人非常紧张;也有一些乘客在惊恐中开始哭泣,甚至变得有点行为失控。 多亏当时也在车厢内的一位地铁工作人员及时出来解释,认为好像是发生了出轨事故,才让惊慌不定的乘客镇静了下来。 六、事故初步原因: 伦敦交通管理当局TFL说,有初期证据显示,铁轨上可能有障碍物。 七、事故造成的影响:

横贯伦敦大市区东西向的中轴线地铁目前大段瘫痪,从城东金融中心的利物浦街站(Liverpool Street)到东郊雷顿斯顿(Leytonstone)一段已经完全关闭。Mile End,Bethnal Green,Bow Road等车站部分或全部关闭。 八、救援情况: 伦敦消防大队共调动十四台各类大型器械前往事发现场,包括四台特别市政救援车辆。 1[字体:大中小]9月7日南京地铁供电设施被雷击基本情况 一、发生时间:9月7日上午8时32分(北京时间16时4分) 二、发生地点:地铁小行站附近地面段的供电设备 三、事故概况:强雷电击中位于地铁小行站附近地面段的供电设备,造成了中胜至安德门区间接触网断电。 四、事故造成的影响: 1、中断运营1小时37分钟,于10:09′恢复运营。 2、对受影响的乘客,根据乘客需要,为521人办理了免费退票。 五、乘客表现: 大多数乘客急着赶时间,耐不住长久等待,在大厅退票窗口处排起了长长的退票队伍。 由于地铁站外雨横风狂,一些乘客不愿再冒风雨前往公交站台,只好站在刷卡口,耐心等待地铁方面临时抽调的20分钟一班的应急列车。而伴随应急列车呼啸声中进站,刷卡口的众乘客也一起涌上。 六、事故初步原因: 雷击造成该故障区段接触网补偿磁瓶破裂、坠砣补偿绳断裂,致使维持运营的接触网短路而断电。

北京地铁五号线工程建设

北京地铁五号线工程建设 1 概述 北京地铁5号线是2008年奥运会的重点工程之一,是北京市TRANBBS规划轨道TRANBBS交通线网中一条重要的南北干线,工程已于2002年12月动工修建。 地铁5号线全长27.6km,设车站22座,其中地下线16.9km,占全线长度的61%,地下车站16座,地面及高架线lO.7km,占全线长度的39%,高架车站5座,地面车站1座。全线设车辆段一座,停车场一座。 2 工程建设的特点 (1)线路长,线路型式多:全长27.6km,有地下、地面和高架线。 (2)车站型式及TRANBBS施工方法多:车站型式有岛式、侧式、分离式;单层、双层;地下站、高架站和地面站。全线地下工程采用了明挖法、盖挖法、暗挖法以及多种非凡方法施工。 (3)交叉换乘多:本线与规划线网中10条线路有交叉换乘关系。 (4)过河多:本线路通过5条河流。 (5)沿线及四周文物保护单位多:共13处。 3 线路 线路TRANBBS设计的主要TRANBBS技术标准为: (1)正线:双线; (2)最小曲线半径:区间正线为300m,困难情况下为250m;辅助线为200m,困难情况下为150m;车站线为1 000m,困难情况下为800m。 (3)线路坡度:区间正线最大坡度为24‰,困难情况下 30‰; 辅助线最大坡度为30‰,困难情况下40‰;

地下区间最小坡度为3‰; 地下车站坡度一般为3‰,最小坡度为2‰; 折返线坡度为2‰; 高架线路及车站可为平坡。 (4)竖曲线半径:正线为5 000m,困难情况下为3 000m; 辅助线为3 000m,困难情况下为2 000m。 (5)坡段长度:最小坡段长度不小于150m。 地铁5号线全线车站分布城区较密,郊区较稀。在南三环路至北三环路间,平均站间距离为961m,最小站间距离为780m(在城区中心)。北三环路以北平均站间距离为1 420m,最大站间距离达1 780m(北部)。地下线路埋深一般在20m以内,深者23m,浅者9m。线路纵断面.起伏不大,坡度一般在10‰以内,全线最大线路坡度为24‰,出现在地下向地面的过渡段。 地铁5号线车站站位的选择尽量配合地面开发及规划道路红线的实施,其施工方法尽可能采用较经济、快捷的明挖法或盖挖法,以减少土建工程造价,并使地铁与地面开发、管线拆改和房屋拆迁的综合费用较低。全线车站型式的选择,也尽量以满足地铁车站的交通功能为主,同时考虑其它各方面的要求。 4 结构型式和施工方法 根据地质情况、线路条件,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工期及对四周环境的影响等因素,地下结构施工分别采用了明挖法、盖挖法、矿山法及盾构法。当地面条件答应时,为减少土建工程造价,地下车站宜尽量采用明挖或盖挖法施工。而车站暗挖施工由于其造价高、施工进度慢、安全性较明挖及盖挖法差、工程防水轻易出现问题等,仅用于受地面条件限制或受地下构筑物制约,无法采用其它方法施工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地下区间采用矿山法施工,部分地段采用盾构法施工,当埋深较浅或有非凡要求时,则采用明挖法施工。

北京地铁四号线PPP案例内容提炼分析

北京地铁四号线(京港地铁)PPP案例分析 一、积极意义: 北京地铁4号线项目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第一个正式批复实施的特许经营项目,也是国内第一个运用PPP模式、引入市场部门运作的地铁项目。4号线项目运用PPP模式进行融资,有效缓解了当时北京市政府的资金压力,实现了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投资、运营主体的多元化,通过引入市场部门的参与,促进了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服务水平的提升。北京4号线项目在研究PPP模式上具有典型意义,集中体现了PPP模式在打破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困境的创新价值,使政府部门和市场部门的力量形成一股合力,对于在现有预算框架下缓解地方债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乃至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项目基本情况 北京地铁4号线南起丰台区南四环公益西桥,途经宣武区和西城区,北至海淀区安河桥北,是贯穿北京城区南北的轨道交通主干线之一。线路全长28.2公里,含车站24座,换乘站10座,全程运行时间48分钟,最小运行间隔时间为3分钟。4号线工程概算总投资153亿元,于2004年8月正式开工,2009年9月28日通车并开始试运营,目前日均客流量达到70万人次。 根据北京地铁4号线的项目设计概算,工程投资建设总体划分为A、B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其中A部分主要为土建工程部分,投资额约为107亿元,占4号线项目总投资的70%。A部分由已成立的

4号线公司负责投资建设;B部分主要包括车辆、信号、自动售检票系统等机电设备,投资额约为46亿元,占4号线项目总投资的30%,由通过市场化方法组建的特许经营公司负责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实施特许经营。 三、北京地铁四号线PPP模式结构图。 投 资建 设 无 偿 移 交 结构分析: (一)PPP公司(特许经营公司)股东及组织结构: 1、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BIIC京投公司):北京市 国有独资公司,代表北京市政府承担北京市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融资和资本运营,拥有或通过控股公司拥有北京市全部地铁运营线路,目前总里程为228公里,2015年将达到561公里。京投公司在PPP公司中持股2%。

北京地铁终极规划图、看完以后我崩溃了

北京地铁终极规划图,看完以后我崩溃了北京地铁终极规划图,看完以后我崩溃了 1号线(一线) 线路标识色:正红色 北京地铁1号线北京地铁1号线,又称一线,全长30.44千米,设53#站(101)、52#站(102)、苹果园站(103)、古城站(104)、八角游乐园站(105)、八宝山站(106)、玉泉路站(107)、五棵松站(108)、万寿路站(109)、公主坟站(110)、军事博物馆站(111)、木樨地站(112)、南礼士路站(113)、复兴门站(114)、西单站(115)、天安门西站(116)、天安门东站(117)、王府井站(118)、东单站(119)、建国门站(120)、永安里站(121)、国贸站(122)、大望路站(123)、四惠站(124)、四惠东站(125)共25座车站。(52#、53#站不运营)。地铁1号线和地铁八通线顺利贯通后,这条轨道线路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城市铁道。 1号线未开放车站 黑石头站(54#站)、高井站(53#站,101)、福寿岭站(52#站,102)作为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就已建成的车站,自建成日起至今尚未对公众开放。 福寿岭站(地铁技校站)编号为52#,102。其中102为地

铁系统的编号,52#是军用铁路系统编号(一说地铁修建时期的旧编号)。由于正式名称未对公众公布,也有人将这站称为地铁技校站。位于苹果园站西北方向福寿岭村,与地铁技校临接。本站作为地铁技校通勤车的停靠站,每个工作日早晚各有一班通勤车停靠。车站构造与古城站和苹果园站基本相同,目前地面出入口仅有一个尚可使用,其他三个入口中有两个被水泥和各种杂物封死,另外一个被从内部锁住。站内墙壁留下了很多地铁技校学生的涂鸦。入口处虽固定着非工作人员严禁入内的警示牌,但除学生外,时常有以城市冒险为目的的组织或个人进入,目前尚未有因该行为违法而被处罚的实例。 高井站(北京军区站)编号为53#,101。由于该站的正式名称尚未公布,因此也有人将此车站臆称为北京军区站。本站坐落于西山中,一说已属于北京军区的管辖区内。由于进入的方法复杂并且较为危险,目前仅能从几张照片来了解站内设施及构造。该站与客运站的构造完全不同。站台比较狭窄,站内墙壁上涂抹白灰,顶部较低矮,照明设施也较为简陋。 黑石头站编号为54#。在地铁系统中没有编号,因此也被认为不包含在北京的地铁系统之内。本站为一地上车站,位于北京西山中的黑石头村附近,因此被大多数人称为黑石头站。1号线现有换乘车站:

地铁火灾事故分析解析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地铁作为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是,地铁火灾的发生率及严重的损失同样令人担忧。 地铁火灾事故的发生不但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而且还会造成城市的大面积交通堵塞,因此对地铁火灾事故的分析及预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详细分析国内外地铁火灾案例的基础上,从扑救难度大、疏散难度大、火灾烟雾中的潜在危险性三大方面剖析了地铁火灾特点,从地铁管理、列车材料等方面分析了地铁火灾的成因。通过对国外预防地铁火灾措施的学习,再针对我国地铁现今存在的消防问题,从控制可燃材料、加强消防设施、保证火灾时地铁的通风以及地铁火灾预案的设计、地铁管理制度等方面对我国地铁预防火灾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地铁火灾;事故分析;预防对策地铁火灾事故分析Abstract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increase, the MTR as a means of transport people to the importance of travel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 people. However, the incidence of subway fire and severe loss of the same cause for concern. Subway fire accident will not only result in a large number of casualties, but also resulted in large cities, traffic congestion, subway fires and therefore the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of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subway fire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subway fire from three

地铁事故案例分析

地铁事故案例分析 地铁事故案例分析引发地铁事故因素分析我个人认为引发地铁事故的因素可以分为三种:第一:人为因素第二:设备因素第三:天气因素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又可以分为一下几种情况:违章作业;业务不精;人为因素又可以分为一下几种情况:判断失误;身体因素;人为因素又可以分为一下几种情况:地外人员对地铁设备不了解;人群密集、客流量大;故意破坏、恐怖袭击。设备因素设备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设备故障;新设备状态不稳定;设备潜在的安全隐患。天气因素天气因素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风、雨、雷、电、雾的影响;气温和湿度的影响。人为原因引起的地铁事故一、南京地铁列车连挂车钩发生碰撞事故时间地点时间:2005年12月1日6 时55分。地点:小行—安德门上行区间,距安德门站约300米处。事故后果此次事故造成2526车A端的防爬器轻微擦伤,2526车A端车头右侧的导流罩损坏。事故经过7:40,行调指令基地内1314车出库连挂故障车2526车;8:05,1314车出库,采用洗车模式与2526车连挂时,因列车处于小半径曲线位置,车钩对位不正,连挂失败,车钩发生碰撞。事故原因分析本案例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编制技术文本时,考虑的不够充分,没有将“小曲率半径连挂作业要求”进行明确;当时车辆连挂时线路半径为150米,根据《南京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车辆合同文件附件1》中对车钩连挂的规定,是不允许进行自动连挂的,合同中明确要求列车自动连挂时最小半径不得小于300米。同时也反应出调度人员和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经验不足,缺乏处理特殊情况的应变能力。事故原因分析(续) 经过此事故后,南京地铁在2007版《小行基地运作规则》中规定:小行基地内道岔区段及其它300 米以下曲线半径线路原则上不得进行电客车连挂作业。特殊情况下须进行连挂作业时,须确认车钩位置,如果车钩自动对中不能达到对中范围的要求,须进行手动调整。150米曲线半径的线路上进行连挂作业时,由车辆系统派专业人员进行现

地铁安全事故案例分析_地铁运营事故案例分析

地铁安全事故案例分析_地铁运营事故案 例分析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地铁安全事故案例分析_地铁运营事故案例分析》的内容,具体内容:中国城市地铁建设正逐步进入稳步、有序和快速的发展阶段,各种类型的地铁事故也频繁发生。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地铁安全事故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地铁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篇1: (二)安全质量管理部作为车辆技术、质量和维检修管理的主责部门对此次事故的发生应负同等管理责任。按照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对安全质量管理部主要领导、主管副部长及相关管理人员进行考核; (三)生产调度室作为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对此次事故的发生应承担相应管理责任。按照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对生产调度室主要领导、主管副主任进行考核。 整改措施 1.主管领导带队,成立技术攻关小组,组织人员认真排查隐患,分析查找故障根源,确定整改方案和计划并监督指导落实。 2.完善机场线车辆维修维护规程和标准,落实检修工艺标准,加强日常检查、测试等工作。 3.加快完成直线电机、APU防雨雪措施的落实工作。 4.以此次事故为案例开展安全大讨论。各级管理人员要查找自身管理不足之处,要深抓思想根源,坚持深入基层、真抓实干,深入开展"向管理

者不作为、管理不到位宣战"、"向违章违纪宣战"和"向漏检漏修和维修不到位宣战"活动,努力提高员工安全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技术业务水平,稳定安全运营。 地铁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篇2:"1.17"5号线列车救援 发生时间:2013年1月17日7时53分 发生地点:北苑路北站 事故类型:列车救援 事故定性:B类一般事故 事故影响:造成停运20列,到晚5分以上34列,中途清人折返5列,通过1列,加开临客1列,调表43个。 事故经过 2013年1月17日,2033次TP401车担当运营任务。列车运行至北苑路北站TMS显示时间7时53分,距离停车标约30厘米时,起紧急制动。司机试验RM模式、EUM模式推牵引,均显示EB紧急制动不缓解。断开ATP 保险1、2,ATO保险5秒后闭合。再次试验RM模式、EUM模式仍显示EB 紧急制动不缓解。 7时54分,与行调联系说明情况,处理故障,同时打开车门让乘客乘降。 7时55分,司机接行调预清人命令。接到预令后司机先查看紧急按钮、查看风压表均显示正常。使用ATP切除仍不缓解,牵引制动控制保险断开后重新闭合仍不缓解。闭合ESS闸刀试验,仍显示EB紧急制动不缓解。闭合关门旁路、常用制动不缓解保险、开门旁路、带铅封闸刀破铅封后试验故障依然存在。 7时58分TP401车2033次司机接行调命令TP401车在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阶段事故案例统计、汇编_2019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事故统计及分析 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快报信息系统统计,结果表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试运营及正式运营过程中坍塌事故所占比例较大,往往造成群死群伤和重大经济损失,社会影响严重,必须重点防。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安全不仅涉及到人、车辆、轨道、列车运行相关设备(信号系统、供电系统)等主要因素,还受到社会、环境、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将按照通过事故产生的主要因素进行分类统计,回顾一下世界城市轨道交通主要的事故。见下表。 典型事故统计 1、近二十年国外地铁运营事故统计情况: (1) 火灾事故 1971 年12 月加拿大蒙特尔火车与隧道端头相撞引起电路短路,造成座椅起火,36 辆车被毁,司机死亡。 1972 年10 月德国东柏林车站和4 辆车被毁。 1973 年3 月法国巴黎人为纵火,车辆被毁,2 人死亡。 1975 年7 月美国波士顿隧道照明线路被拉断,引发大火。 1976 年5 月葡萄牙里斯本火车头牵引失败,引发火灾,毁车4 辆。 1976 年10 月加拿大多伦多人为纵火,4 辆车被毁。 1977 年3 月法国巴黎天花板坠落引发火灾。 1978 年10 月德国科隆丢弃的未熄灭烟头引起火灾,8 人伤。 1979 年1 月美国旧金山电路短路引发大火,1 人死亡,56 人伤。 1979 年3 月法国巴黎车厢电路短路引发大火,26 人伤。 1979 年9 月美国费城变压器火灾引起爆炸,178 人伤。 1979 年9 月美国纽约烟头引燃油箱,2 辆车燃烧,4 名乘客受伤。 1980 年4 月德国汉堡车箱座位着火,2 辆车被毁,4 人伤。 1980 年6 月英国伦敦烟头引发大火,1 人死亡。 1980~1981 年美国纽约共发生8 次火灾,50 人重伤,53 人死亡。 1981 年6 月俄罗斯莫斯科电路引起火灾,7 人死亡。 1981 年9 月德国波恩操作失误火灾,无人员伤亡,但车辆报废。

(完整版)北京地铁盾构隧道设计施工之要点

北京地铁盾构隧道设计施工之要点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 杨秀仁 摘要:北京地铁五号线首次在北京地区采用盾构法修建地铁隧道,盾构试验段工程已经取得成功。 鉴于盾构隧道设计和施工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于地质条件,而北京与上海和广州的地质条件差异很大,无法照搬其经验,因此,通过盾构试验段工程对设计和施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本文以这些设计和施工研究的成果为基础,对设计和施工要点进行阐述,供今后的工程参考和借鉴。 一、工程背景及盾构隧道基本情况 1、地铁五号线概况 北京地铁五号线南起丰台区的宋家庄,北至昌平区的太平庄。 线路全长27.6Km,在四环路南北分别采用了地下和地面、高架线路型式,南段的地下线长16.9km,北部的地面和高架线10.7km。 全线共设22座车站,其中地下站16座,高架和地面站6座。 图1为地铁五号线工程线路示意图。 在地铁五号线工程地下线路段,部分线路在现状宽广的道路下方通过,地面限制条件少,采用技术较为成熟的矿山法施工;而部分线路受环境条件限制,隧道基本在现状低矮破旧的建筑物下通过,对地面沉降的要求较高,加上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面无条件降水,推荐采用盾构法施工。 采用盾构法施工的区段为宋家庄~刘家窑地段、东单~和平里北街地段。 2、盾构试验段概况 由于北京以往没有采用盾构法施工地铁隧道的工程经验,且本地区的地质条件与国内其他采用过盾构法施工的城市有比较大的区别,为了确保地铁五号线正式施工能够顺利进行,首先选择正线典型的地段开展试验段施工,以 摸索和把握北京地区特有条件下的盾构隧道设计、施工技术。 盾构试验段选在北新桥站~雍和宫站区间线路的左线(西侧),试验段隧道长度约688m。 试验段线路平面见图2,由图上可以看出,试验段隧道基本在现状建筑物下方穿过。

地铁事故案例汇编(终)

地铁建设事故案例汇编 (内部资料) 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安全质量监督处

二OO九年十一月六日

目录 引言 (4) 【地面沉陷篇】 (5) 【管线断裂篇】 (12) 【涌水坍塌篇】 (16) 【气体爆燃篇】 (34) 【高空坠物篇】 (40) 【机械侧翻篇】 (42) 【意外伤亡篇】 (46)

引言 地铁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建设期的风险管理尤为重中之重。近年来,全球地铁事故不断发生,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京等城市先后发生了不少事故。收集地铁建设事故案例,分析地铁建设过程中突发意外事故的影响因素,对于制定预防事故相关对策以及突发事故后的救援措施,确保地铁建设的顺利进行、预防和减少事故、降低事故损失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次地铁建设事故案例汇编主要收集了国内地铁建设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故,其内容包括地面沉陷、管线断裂、涌水坍塌、气体爆燃、高空坠物、机械侧翻、意外伤亡。文字及照片均来自相关报道和有关资料,基本保留原文,以资借鉴。

【地面沉陷篇】 案例一、广州地铁海珠区二、八号线地陷导致居民楼倾斜 1.事故经过 2009年1月4日上午10时许,海珠区东晓南路瑞宝村一幢木桩结构的六层楼房突然发生倾斜,附近的地面也发生沉降,涉及沉降的房屋有三幢。事故原因与地铁施工有关,相关部门对五幢楼的群众进行了疏散并安置。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截至当日中午12时监测到的数据表明,房屋的沉降趋于稳定,暂无倒塌危险。相关部门成立了专家组,对现场情况进行论证,对沉降房屋进行妥善处理。 2.事故原因 事故现场离正在施工的地铁东晓南站约100米,而发生倾斜的楼房正是位于地铁二、八号线(即二号线、八号线的并行路段)东晓南隧道上方。地铁该项目负责人表示,在盾构机通过之前,施工单位已做了准备。而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 首先是该路段地质情况复杂; 2) 其次是倾斜的房屋是木桩结构; 3) 最后是地基稳定性较差。 3.事故图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