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通史复习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确立意义:奠定了政治建设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 关系; 昭示了权力属于人民. 4、正确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主权论”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基础; 2)选民民主选举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前提; 3)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的全部国家机构是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 4)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 键; 5)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 原则. 四、民族问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背景: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 荣;我国的国情决定;民主革命过程中形成的休戚与共的 亲密关系。
儿女的支持; C、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中共和各民主党派逐渐 形成了团结合作的亲密关系。 二、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体系: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 政治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特色:人民当 家作主 2、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①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 本的政治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 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3、教育:建立新的教育管理制度,向工农和 工农子女“开门”,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 质。 4、科技:中国科学院成立,编制《十二年科 技发展远景规划》
[知识整合] 一、 政治: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新政协会议和《共同纲领》 (2)开国大典和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2.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 (1)一届人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民主党派和人民政协职能的变化 (3)《共同纲领》和《五四宪法》对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的规定
内容: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 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意义: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 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三、思想 毛泽东从理论上和实践上 解决了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 度的许多重要问题
[知识整合] 生活 1.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 (1)物质生活: 国家实行粮食、食用油、棉花、棉布等物资的统购 统销 (2)习俗变迁: 取缔社会丑恶现象,荡涤封建糟粕 制定《婚姻法》,废除封建婚姻制度 社会风气发生根本的改变 2.交通工具:修建了宝成铁路 3.大众传媒: 《人民日报》等党报党刊 《光明日报》内容比较丰富
[知识整合] 二、 经济 1.一五计划 (1)过渡时期总路线 情况:1953年毛泽东提出 意义: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党创造性地提出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一五计划 情况:1953-1957年 意义: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由此起步; 为 社会主 义工业 化奠定 了初步基础 2.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公 有制的建立 时间:1953-1956年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重要的政治制度
3、中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 派参政。 ②各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亲密友党和政 党,而不是反对党或者在野党。 ③各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 领导人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 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历程:①1954年《宪法》确立 ②1957—1976年因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与文革遭破坏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完善,加强立法。 2、基本特点:①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是人民管理国家的 基本形式; ②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1、思想:建国后,毛泽东思想从理论和实践 上解决了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提出 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理论。 毛泽东在各时期的军事、政治、文化、外交、 党建、统战等方面均有创见。其思想精髓是实 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文化
2、文艺:“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的口 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中国现代史通史复习—— 1949.10.1——至今
中国现代史历史分期
Ⅰ、过渡时期(1949-1956)
Ⅱ、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 Ⅱ、探索、曲折、发展时期:(1956——
1976) )
Ⅲ、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6)
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至今)
1.时间: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10.1)至今
②经济: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为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
会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 提; ③思想文化:确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 温故知新: 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并谈谈你的认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 一次国共合作,掀起国民革命运动——武装起义,开辟 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国共第 二次合作,领导开展全民抗战,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领导解放战争,结束国民党反动统治。 认识: 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的选择;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各族
一、过渡时期(1949-1956)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 的建立与初步发展。 2、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生产资料所有 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且初步建立社会 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两大阵营对峙 2、朝鲜战争 3、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总的特征
国际背景
[阶段特征]
过渡时期
1.历史阶段:1949-1956年 1949-1952年: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政权 195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建设 起步;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2.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 (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9 政治上: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经济上: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考点突破:
一、新中国的成立
背景:
1 前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 筹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成立(标志):开国大典 意义: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 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为现代化开辟 了广阔的道路。 ①政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进入了人民民主的 新时代,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
2.一条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两条基本线索:
1)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 Ⅰ、过渡时期(1949-1956) 阶段特征:处于过渡时期,即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 义过渡。新中国成立后,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民主制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 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五计 划的开展,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起步。
内容:
1、1949年10月----1952年底 (国民经济的恢复)
①原因:新中国成立初,国民经济全面崩溃,人民生活 十分贫困。 ②措施: a、首先是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b、打击投机倒把,加强市场管理,稳定市场物价; c、统一财政经济,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 d、合理调整工商业,发展生产。 ③成就:a、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b、 1952年底,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④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1953年-----1956年底 (三大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 建设时期)
公有制”的革命。 新中国建立后,属于这一革命的有:建立各级地方 人民政权、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建立社会主义 民主和法制、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政治) 没收帝国主义在华财产、没收国民政府财产、没收 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具有民主革 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经济)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新的斗争任务, 并非凡是反帝就是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军事) 取缔社会丑恶现象,废除封建婚姻制度。有些现象 并非封建主义社会所特有,这是人性的阴暗面,人类社 会的丑恶现象,是超时代超阶级的。(社会习俗)
3.含义: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生产资料公有制过渡 4.实质和方向:社会主义社会 5.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 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7.主要矛盾: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8.实质问题:解决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 9.主要任务: 政治—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 经济—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 所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知识整合] 外交 1.新中国初期外交 (1)原则: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2)方针:“一边倒”、“另起炉灶” 、 “打扫 干净屋子再请客” (3)成就: 第一次建交高潮,《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 2.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 (1)1953年提出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 (2)1954年以五大国身 份出席日内瓦会议 (3)1955年万隆会议提 出“求同存异”
2、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3、民族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实践: 1965年全国已有五个自治区、一百多个自治县 (旗)。 措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法律依据:《共同纲领》——产生; 1954年宪法——正 式确认 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 等,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五、过渡时期的经济 性质:新民主主义经济(1949---1956年) 主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 并存,具体包括: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 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难点解疑] 1、民主革命 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并建立民主制 度的革命。通常由资产阶级领导,故又称资产阶级革命或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性 质仍然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民 主革命,但目的不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而是建 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 合专政的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建立初期,属于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历史 内容有:土地改革、没收官僚资本、追歼国民党残军、剿 匪、镇压反革命、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等。 2、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是指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 社会革命.具体是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和“确立社会
3、个体农民经常会出现贫富分化,使剥削关系重新 出现。我党要领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实现共同富裕。
[重点分析]
为什么要对资产阶级采取“赎买”政策?这一政策 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 原因:①和平赎买是马、恩思想的重要方面; ②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和妥协两面性; ③民族资本主义本身有利于国计民生; ④国营经济成为经济主体,有利于和平赎买。 ⑤中共党对马列主义原理进行了创造性的运用; ⑥有利于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和缓解矛盾。 作用:①标志着我国已经基本上消灭了剥削制度和资 产阶级,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②证明党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理论和政策是正 确的; ③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个创举,也是毛泽东 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一个重要发展。
经济Biblioteka 政治1、经济: ①49~52年:没收官僚资本、帝国主义在华企 业、海关主权,建立国营经济;土地改革;国 民经济恢复工作。 ②53~56年: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 2、社会生活:取缔丑恶现象,颁布《婚姻 法》,社会风气根本改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抗美援朝、第一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 立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2、 “一边倒”、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 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 “求同存 异”的方针。
[重点分析]
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必将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不能离开农业合作化而孤立地去进行 的。个体农业难于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农业合作化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促进对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巩固工农联盟,就必须引导农民走 合作化的道路,共同富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