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信息化成果技术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
综合研究
信息化成果技术要求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信息化成果技术要求
目录
一、空间数据库建设 (1)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
2.引用标准及规定 (1)
3.基本术语 (1)
3.1图元 (1)
3.2 图素 (2)
3.3 图层 (2)
3.4 图类 (2)
3.5 数据项 (2)
3.6 数据类型 (2)
3.7 属性表 (2)
3.8 空间图形库 (2)
3.9 地质灾害数据库 (2)
3.10 多媒体文档 (2)
4.空间图形库技术要求 (3)
4.1 基本技术要求 (3)
4.2 图层命名规则 (3)
4.3 ‘统一编号’规则 (5)
4.4 空间图层划分 (6)
4.4.1 图层划分原则 (6)
4.4.2 地质灾害图图层划分 (6)
4.5 图层内部属性表 (8)
5.地质灾害数据库 (19)
6. MapGIS工程文件命名规则 (20)
二、输出图形建设 (21)
1.基本技术要求 (21)
2.专题图层编制要求 (21)
三、信息化工作文档编写 (22)
1.信息化工作文档内容 (22)
2.信息化工作文档编写要求 (22)
四、信息化成果存储 (29)
1.标准文件夹结构 (29)
2. DataBase文件夹 (31)
2.1 易发分区图 (31)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综合研究与信息系统建设培训班资料
2.2 防治区划图 (31)
2.3 实际材料图 (31)
3.输出图形 (32)
4.项目成果报告 (32)
5.信息化工作文档 (32)
6.照片 (32)
五、备注 (33)
附件1:空间数据库图式图例 (34)
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信息化成果技术要求
一、空间数据库建设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空间数据库系统》所包含的内容,并对空间图形库、数据格式、图层、视图工程文件的命名及图元编号的结构等做了规定。
该要求适用于1:500000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地质灾害信息采集及空间数据库建设。
也可供其它比例尺地质灾害数字化图件编制参考。
2. 引用标准及规定
为保证数字化成果的共享,本技术要求的编写引用了部分标准和技术规定构成为本要求的条文,引用标准及规定为:
GB/T2260-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13923-92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GB/T2808-81 全数字式日期表示法
GB12328-90 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
DZ/T0197-1997 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修订稿)》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技术要求》3. 基本术语
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
3.1图元
图面上表示空间信息特征的基本单位,分为点、线、面三种类型。
1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综合研究与信息系统建设培训班资料
3.2图素
空间信息中的各种实体类型,由代表各类实体的若干图元构成。
3.3图层
为了有效的管理和利用空间数据,将一类图素或性质相近的一组图素的空间数据放在一个要素层(图层)中,同一图层具有相同的属性结构。
每个不同的要素层分别存放在不同的文件中,一幅地图往往由若干个图层组成。
为便于区分,我们将具有相同属性结构的一个图形文件要素层称为‘图层’(或称‘物理图层’);将在同一要素层中细分的层称为‘内部图层’(或称‘逻辑图层’)。
3.4图类
地质灾害图内信息的专业分类。
3.5数据项
属性数据和数据库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单元。
3.6数据类型
定义数据项所表现的数据属性,如:字符型C,数值型N等。
3.7属性表
描述空间实体基本属性的数据集合。
3.8空间图形库
由描述不同要素空间分布特征的数据(点、线、面),以不同的数据结构,构成空间图形库。
3.9地质灾害数据库
由描述崩塌、滑坡、泥石流、塌陷、地裂缝及斜坡变形体特征的关系数据表构成。
3.10多媒体文档
由描述地质灾害特征的图片、录象、说明文档、电子表格等多种媒体资料组成。
2
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信息化成果技术要求
3
4. 空间图形库技术要求
4.1 基本技术要求
图幅组织形式:以省(区、市)行政区划范围为基本单位 坐标系类型:投影平面直角 投影类型:兰伯特等角圆锥投影 坐标单位:米
比例尺:一般采用1:500000
4.2 图层命名规则
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综合研究中地质灾害以省(区、市)行政区划为单位进行管理,划分的图层在不同省(区、市)的数字化图中都是一致的。
为保证不同省(区、市)图形信息及相应属性信息的独立性,防止图层名重复出现,图层名编码结构如下:
行政代码。
其中,图类代码为相关专业术语的汉语拼音的首字母,如D :地质,L :地理,Z :地质灾害,G :工程地质,S :水文地质。
本要求将主要图类及相应图层编码规定如下:
表1 主要图类及相应图层编码表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综合研究与信息系统建设培训班资料
备注:滑坡崩塌易发区程度分区、泥石流易发程度分区、地面塌陷易发程度分区和地裂缝易发程度分区编制参考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编制要求,不需要出图,仅作为空间图层保存在“DateBase->易发分区图”文件夹下。
※图层代码由首码和尾码共同构成。
尾码根据图元类型确定:点文件=0;线文件=1;区文件=2。
行政代码详见表2:《全国省级行政区划国标代码表》。
示例:湖北省专题图层图类泥石流易发程度分区图层命名
TC042 (泥石流易发程度分区点文件)
TC142 (泥石流易发程度分区线文件)
TC242 (泥石流易发程度分区区文件)
4
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信息化成果技术要求 5
表2 全国省级行政区划国标代码与表
(注:不含台湾、香港和澳门。
)
4.3 ‘统一编号’规则
4.3.1地质灾害‘统一编号’规则
保留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时的“统一编号”不变。
其编码结构如下:
□□□□□□ 灾害点顺序编号。
灾害类型编码。
01-滑坡,02-崩塌,03-泥石流,04-岩溶塌陷, 05-采空塌陷,06-地裂缝,00-斜坡变形
行政区划代码,依次为省、地区、县三级共六位。
示例:湖北省巴东县(行政区划代码:422823)灾害点图元编码 422823010016 (灾害类型:滑坡,野外顺序编号=0016) 422823020053 (灾害类型:崩塌,野外顺序编号=0053)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综合研究与信息系统建设培训班资料
6
4.3.2其它图类‘统一编号’规则
图元顺序编号。
图层代码。
示例:湖北省(行政代码:42)地形地貌图层图元编码
42F10001 (地形等高线,图元类型:线,图元顺序编号=0001) 说明:当顺序号不足四位应在前面加0,补足4位。
4.4 空间图层划分
4.4.1
图层划分原则 ◆ 按需求将地质灾害图素内容划分成为若干个图层。
◆ 相同逻辑内容的空间信息一般放在一个图层之中。
◆
图层划分要适应GIS 软件功能特点,相同的图层、图元类型将拥有且只可能拥有相同的属性表和属性结构。
4.4.2
地质灾害图图层划分
地质灾害图内容包括地理要素、工程地质要素和地质灾害要素三大部分,根据需要,将三者分别划分如下图层:
4.4.2.1 基本信息图层
数字地质灾害图的总体描述,内容包括比例尺、调查单位及编制日期等。
4.4.2.2 水系图层
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沟渠等。
4.4.2.3 交通图层
包括铁路、公路及其类别和名称。
4.4.2.4 居民地图层
包括乡镇以上政府驻地及村组以上的居民地及其名称。
4.4.2.5 境界图层
包括乡镇以上各级行政区划线和其它特殊地区、自然保护区界线等。
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信息化成果技术要求4.4.2.6 地形等高线图层
包括地形等高线、各类测量控制点、山峰高程点等。
4.4.2.7 气象图层
包括降雨量分布等值线,降雨量分布等值区等。
4.4.2.8 植被图层
包括植被发育密度及类型分布。
4.4.2.9 重要工程图层
包括重要电站、水坝、桥梁及矿山等。
4.4.2.10 水文地质图层
包括各类泉点、暗河,各类水文地质界线等。
4.4.2.11 工程地质岩组图层
包括工程地质岩组分布及界线、标注等。
4.4.2.12 地层岩性图层
各类地层界线及其主要特征。
4.4.2.13 地质构造图层
包括各类断裂及其主要特征。
4.4.2.14 地层产状图层
包括各类产状符号及注记。
4.4.2.15 滑坡图层
包括各类滑坡灾害及其特征。
4.4.2.16崩塌图层
包括各类崩塌灾害及其特征。
4.4.2.17 泥石流图层
包括各类泥石流灾害及其特征。
4.4.2.18 地面塌陷图层
包括各类塌陷灾害及其特征。
7
4.4.2.19 地裂缝图层
包括各类地裂缝灾害及其特征。
4.4.2.20 不稳定斜坡图层
包括各类不稳定斜坡及其特征。
4.4.2.21 其它灾害图层
其它灾害及其特征。
4.4.2.22 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措施图层
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其防治措施。
4.4.2.23 易发程度分区图层
包括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及其特征。
4.4.2.24 防治规划图层
包括重点防治区划及其特征。
说明:图层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部分图层内容可以缺省。
应用中应视具体情况,在遵循图层划分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灵活掌握。
4.5图层内部属性表
考虑到空间数据的应用和相互转换,每一图层均应建立相应的内部属性表,属性表必须包含以下基本字段内容。
根据具体任务的不同,用户可灵活扩充内部属性表字段内容。
4.5.1 基本信息图层
线图元基本信息属性表
图元代码说明:
1001,经度线;1002,纬度线;1003,内图框线;1004,外图框线;1000,其它修饰线。
点图元基本信息属性表
图元代码说明:
1011,经纬度坐标;1012,图名;1013,比例尺;1014,责任签;1010,其它注记说明。
4.5.2 水系图层
图元代码说明:
21011,单线河流;22010,运河;22020,主要渠道;22030,一般渠道;22040,废弃渠道;22050,干沟;22090,沟堑。
水系区图元属性表
图元代码说明:
21000,河流;22010,运河;23011,淡水湖泊;23012,咸水湖泊;85020,淡水沼泽。
21020,时令河;23020,时令湖;22401,水库;21010,常年河;21030,消失河段。
4.5.3 交通图层
交通线图元属性表
图元代码说明:
41011,电气化复线铁路;41012,电气化单线铁路;41021,普通复线铁路;41022,普
通单线铁路;42010,高速公路;42011,建筑中的;42012,规划的;42020,一级公路;42021,建筑中的;42022,规划的;42030,二级公路;42031,建筑中的;42040,三级公路;42041,建筑中的;42050,四级公路;42051,建筑中的;42080,简易公路。
推荐公路采用代码:4001,国道;4002,省道;4003,县道;4004,羊肠小道。
4.5.4 居民地图层
居民地点图元属性表
图元代码说明:
31010,首都;31020,省、自治区;31030,省辖市(地级市)政府驻地;31040,地区、自治州、盟政府驻地;31050,市辖区、地辖市(县级市)政府驻地;31060,县、自治县、旗政府驻地;31070,省直辖行政单位政府驻地;31080,镇政府驻地;31090,乡政府驻地;31091,乡级以下居民地。
居民地区图元属性表
图元代码说明:
4011,住宅区;4012,商业区;4013,机关;4014,工厂;95010,学校;4010,其它。
4.5.5 境界图层
境界线图元属性表
图元代码说明:
61000,行政区划界;61010,国界;62000,其他界线;62010,特殊地区界;62020,自然保护区界。
境界区图元属性表
图元代码说明:
61030,省、自治区、直辖市;61040,地区、地级市、自治州;61050,县、县级市;61060,乡镇。
4.5.6 地形等高线图层
地形高程线图元属性表
图元代码说明:
6001,首曲线;6002,计曲线;6003,间曲线;6004,助曲线;6005,陡崖。
说明:当为陡崖时,高程值项可填写陡崖高度。
地形高程点图元属性表
图元代码说明:
11020,三角点;12000,高程控制点;12010,水准原点;12020,水准点;12021,一
等;12022,二等;12023,三等;12024,四等;72000,高程;72010,高程点;72020,特殊高程点;72021,最大洪水位高程点;72022,最大潮位高程点;72023,溢洪道口底面高程点;72024,坝顶高程点;72025,堤顶高程点;72026,井口高程点;72027,水位点。
4.5.7 地貌图层
地貌线图元属性表
图元代码说明:
预留代码6101—6150,可视需要自定义扩充。
地貌区图元属性表
图元代码说明:
预留代码6151—6200,可视需要自定义扩充。
4.5.8 工程地质岩组图层
工程地质岩组线图元属性表
图元代码说明:
7001,工程地质岩组界线;7002,工程地质岩组不整合接触界线;可自定义扩充至7050。
工程地质岩组区图元属性表
特别说明:
工程地质岩组图元属性应当包含丰富的内容。
作为技术要求很难给出全国范围的统一标准。
实际操作中可根据当地的地质灾害发生发育特点,合理划分工程地质岩组类型,增加与地质灾害发育密切相关的字段内容,以便于GIS空间分析应用。
4.5.9 地质构造图层
地质构造线图元属性表
图元代码说明:
8001,区域性大断裂;8002,区域性深断裂;8003,挽近活动断裂;8004,现今活动断裂。
8005,隐伏活动断裂;8006,正断层;8007,逆断层;8008,逆掩断层;8009,平推断层;8010,性质不明断层。
4.5.10 地层产状图层
地层产状点图元属性表
图元代码说明:
9001,正常地层产状;9002,倒转地层产状;9003,水平地层产状;9004,直立地层产状。
9005,片理产状;9006,片麻理产状;9007,劈理产状。
4.5.11 水文地质图层
水文地质线图元属性表
图元代码说明:
视不同地区,水文地质界线内容可能简单或丰富,用户可自定义扩充,1100—1200。
水文地质点图元属性表
图元代码说明:
1001,下降泉;1002,上升泉;1003,下降泉群;1004,上升泉群; 1006,热泉;1007,暗河入口;1008,暗河出口;25010,泉;25011,矿泉;25012,温泉;25013,毒泉;25014,间歇泉。
4.5.12 滑坡图层
滑坡点属性表
滑坡区属性表
4.5.13崩塌图层
崩塌点属性表
崩塌区属性表
4.5.14 泥石流图层
泥石流点属性表
泥石流区属性表
4.5.15 塌陷图层
塌陷点属性表
4.5.16 地裂缝图层
地裂缝点属性表
地裂缝线属性表
4.5.17 不稳定斜坡图层
不稳定斜点属性表
不稳定斜坡区属性表
4.5.18 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措施图层
地质灾害隐患点属性表
说明:4.5.12—4.5.18灾害点及隐患点图层,因建有专门数据库,故对其内部属性表字段内容可以简化,只保留‘统一编号’;但在实际建设中,用户可利用外部数据库将感兴趣的字段输入内部属性库,以便于分析和数据转换。
4.5.19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层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区图元属性表
分区代码说明:
1101,高易发区;1102,中易发区;1103,低易发区;1104,不易发区。
4.5.20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层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区图元属性表
分区代码说明:4401,重点防治区。
4.5.21 属性表补充说明
(1)图元代码原则上按照GB/T《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标准执行。
空缺部分暂自定义。
(2)4.5.1—4.5.20图层属性表内容均未包括GIS软件对不同图元类型的缺省属性字段。
(3)每一省(区、市)均应建立《空间图形库元数据说明表》,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以省(区、市)为单位的图幅元数据文件
②标准图幅元数据文件
③相对各图层的元数据文件
④相对属性的元数据文件说明
⑤自定义图元代码说明
5. 地质灾害数据库
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利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汇总程序”进行
集成,汇总全省各调查县(市)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不稳定斜坡和地面沉降等灾害点信息。
数据库设计沿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录入系统(2.0版)标准数据库结构,遵从关系数据库建设基本原则,根据不同灾害的特点将包含重复数据的表拆分成若干个没有重复的表,建立表与表之间的关系,通过一对多的关系,实现记录查询检索。
6. MapGIS工程文件命名规则
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在编制综合图件时,省级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工程文件命名为:易发分区图.mpj;省级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图工程文件命名为:防治区划图.mpj。
二、输出图形建设
1. 基本技术要求
图幅组织形式:以省(区、市)行政区划范围为基本单位
坐标系类型:投影平面直角
投影类型:兰伯特等角圆锥投影
坐标单位:米
比例尺:一般采用1:500000,根据出图需要可以采用其他合适的比例尺。
2. 专题图层编制要求
输出图形编制过程中,为了出图需要可以缩小图面中地质灾害点或地质灾害隐患点子图的大小,或者按一定原则(在信息化工作文档中说明即可)对地质灾害点或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删减。
在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区图编制过程中,要求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不稳定斜坡及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等专题信息单独建立MapGis图层,并按照空间数据库系统建设技术要求填写内部属性。
在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图编制过程中,要求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措施和地质灾害防治区划等专题信息单独建立MapGis图层,并按照空间数据库系统建设技术要求填写内部属性。
专题图层命名规则如下:
三、信息化工作文档编写
1. 信息化工作文档内容
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项目信息化工作文档内容包括:
2. 信息化工作文档编写要求
(1)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报告
“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报告”是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说明文件,其应该详细描述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工作方法和流程。
报告编写提纲如下:
(2)元数据
元数据(metadata),是关于数据说明信息的集合,用以描述数据集或数据库的内容,数据的组织形式,数据存取方式等。
元数据的内容包括数据质量和转换的相关信息。
元数据有三种用途,一是作为数据的目录,提供数据集内容的摘要。
二是有助于数据共享,提供数据集或数据库转换和使用所需要的数据内容、形式、质量方面的信息。
三是内部文件记录,用以记录数据集或数据库的内容、组织形式、维护和更新等情况。
因此,元数据是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项目的元数据,需依照有关的标准填写,具体内容参照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元数据内容与结构标准”(本标准可以在获得)执行。
其中:数据集的编码按照如下规定编制:10位信息编码,前4位是分类码,“3502”地质灾害;后6位是行政区划码到县级。
(3)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日志
在信息系统建立的工作过程中,为了保证数据质量,加强数据的管理,需要建立工作管理记录。
下表为具体模式。
(4)信息化建设质量检查表
在建立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等工作时,要在不同的工作阶段进行质量检查,在汇交成果时要将检查的记录清单,作为工作报告的附件一同提交。
下表式需按照不同检查阶段和检查方式分别填列。
(5)信息化建设补充说明
由于在实际工作的项目中会存在许多“建库”标准中没有包括的内容,允许在实际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结合本工作区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扩展,但是补充和扩展的原则要以“标准”规定的原则进行,同时要将新的内容详细记录和说明,说明的内容参考下列模式。
四、信息化成果存储
1. 标准文件夹结构
根据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信息化成果提交要求和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信息管理系统的要求,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信息化集成成果应按下图所示文件夹格式存储。
图1 标准文件夹结构图
其中,一级目录文件夹名可以随意命名;二级目录文件夹名为“全国”;三级目录文件夹名为省(区、市)名全称;四级目录中包含一个省名全称文件夹和众多县名全称文件夹,分别用于存放省级综合研究信息化成果和各县地质灾害调查信息化成果;五级目录中包括“DataBase”、“输出图形”、“项目成果报告”、“信息化工作文档”和“照片”5个文件夹;六级目录中包括“易发分区图”、“防治区划图”和“实际材料图”。
省名全称和县名全称命名标准参照《县及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及名称》中的名称(登陆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专题栏目中下载)。
2. DataBase文件夹
DataBase文件夹根目录中存放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数据库,要求是以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录入系统2.0版升级或创建的Access数据库,或者由各调查县(市)汇总集成的省级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
数据库的以省名全称或县名全称为命名,如:湖南省.mdb,华容县.mdb。
2.1易发分区图
存放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区图工程文件及相应图层。
工程文件必需命名为:易发分区图.mpj,图层编制严格按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空间数据库系统建设技术要求》和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空间数据库系统建设》的相关标准。
2.2防治区划图
存放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图工程文件及相应图层。
工程文件必需命名为:防治区划图.mpj,图层编制严格按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空间数据库系统建设技术要求》和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空间数据库系统建设》的相关标准。
2.3实际材料图
存放实际材料图工程文件及相应图层。
工程文件必需命名为:实际材料图.mpj,图层编制严格按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空
间数据库系统建设技术要求》和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空间数据库系统建设》的相关标准。
3. 输出图形
存放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及县(市)地质灾害调查输出图形工程文件及相应图层文件。
4. 项目成果报告
存放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及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提交的各类项目成果报告。
5. 信息化工作文档
存放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及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提交的各类信息化工作文档。
6. 照片
对于省(区、市)文件夹中的照片文件夹,要求在该文件夹中以县名全称为名建立各调查县(市)文件夹,分别存放各调查县(市)地质灾害数据库在利用地质灾害调查汇总程序集成时分离出来的图片。
(注:利用县市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在省级地质灾害数据库中浏览灾害点信息时,灾害点平面图、剖面图、照片等多媒体数据调用该处相应县名全称文件夹下的对应文件,如果为空则不显示!)
对于各县(市)文件夹中的照片文件夹,可以为空;也可以存放汇总程序集成时分离出来的图片,或者野外调查时的工作照等。
五、备注
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项目信息化成果涵盖了全省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的全部工作内容。
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输出图形和项目成果报告分别从不同方面记录和表现了县(市)地质灾害调查的成果,既相互区别又互相关联。
例如:地质灾害数据库中记录了灾害点的数量、类型、规模等级、稳定性、方向等信息,空间数据库、输出图形及项目成果报告中同样会记录或表达此类信息。
因此,在信息化成果编制过程中要确保彼此表达信息的一致性。
附件1:空间数据库图式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