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政府时期的近代中国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世凱成立新內閣,制 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 造“宋案”實行專制統治
袁世凱解散國民黨 和國會,廢《臨時 約法》,恢復帝制
張勳扶植溥儀, 復辟帝制 段祺瑞拒絕恢《臨時 約法》和國會,並要 “武力統一”
孫中山發動護國運動, 恢復中華民國 孫中山討伐張勳, 再造共和
孫中山發動護法運動
袁世凱死後出現的軍閥割據和混戰
〔三〕教育救國的道路
張謇
蔡元培
胡適
陶行知
以胡適、蔡元培為代表的教育救國 論者認為,中國被動挨打,貧窮愚昧 的根源,就是因為教育太落後,廣大 民眾沒有受教育的機會,如果充分發 展教育,就可以提高人民的整體素質, 國家也就會強大起來。
張謇首創了師範學校、紡織學校、盲啞學校、 博物館、刺繡藝術館、新式劇院等在公益慈善活 動中,他開拓和推進了體育場、公園、幼稚園、 養老院等設施。
簽訂《中俄聲明》 沙俄控制外蒙
派兵進藏, 拒絕西姆拉會議 接受日本提出的 “二十一條”
北洋政府拒簽和約
思考 北洋政府弱勢外交的主要原因
〔1〕中外綜合國力對比,中國處於弱勢。 在国际社会关系中,弱國無外交。 〔2〕北洋政府和北洋各派軍閥,企圖出賣
國家主權,對列強妥協,以換取列強的支援 〔3〕辛亥革命結束後,革命勢力處於低潮, 不可能組織起來抵制列強侵華的野心。
1918--1922
1923-1924
1924--1926
〔執政〕
1927-1928
(大元帅)
民國初期的中國地圖
二、救國和強國仍然是近代中國社會的主題
北洋政府統治時期,由於北洋軍閥是中國封建勢 力的代表。他們一方面不斷企圖恢復封建君主專制制 度,另方面為達此目的,更瘋狂出賣國家的主權和利 益,進一步與列強相勾結,使中國仍然面臨嚴重的危 機。救國強國仍然是當時社會生活的主題。 當時人們為實現救國強國,進行的鬥爭: 〔1〕政治上反專制、反復辟,維護民主共和;
孫中山派蔡元培、汪精衛到北京,迎袁世凱南下就職
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第二屆 臨時大總統
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在故宮太和殿門外升起五色旗
袁世凱組成以唐紹儀為總理的內閣
袁 世
黎 元
馮 國 璋
徐 世
凱
洪
昌
1912--1916
曹 锟
1916—1917
段 祺 瑞
1917-1918
張 作 霖
1921年,孫中山在廣州任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
孫中山在護法戰爭失敗後,尋求同共產黨合作。 1924年初,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開始第一次國共合作,為實現民主共和,堅持鬥爭。
張 作 霖
吴 佩 孚
孫 傳 芳
張作霖北洋軍 閥奉系首領。 1926年冬,自 稱安國軍總司令, 入京,自稱大元 帥,掌握北方政 權。
四、北洋政府的覆灭
中 國 共 產 黨 的 成 立
國 共 合 作 的 實 現
孙 中 山 晚 年 的 斗 争
黃 埔 軍 校 的 建 立
北 伐 戰 爭
北 洋 政 權 覆 滅
蔡元培是20世紀初中國資本主義教育制度的創 造者。倡導以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為急務, 任北京大學校長時,他提倡學術自由,科學民主, “思想自由,相容並包”的主張,使北大成為新 文化運動的發祥地。 陶行知在南京創辦曉莊師範,創造了“生活教 育理論”。他開展了平民教育、幼稚教育、普及 科學教育、創設工學團。
材料三
(北洋軍閥政府時期)由官吏、鄉紳、買 辦商人、華僑、資本家等開辦的墾殖公司 的勃興,是這一時期農業資本主義經濟發 展的特徵之一。據統計,1912年,全國各 地農村成立的墾殖公司71家,資金635萬元。 1922年,僅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 南、山西、察哈爾八省統計墾殖公司由59 家擴增到100家,資金達到1245萬元。
〔1〕五四以後,李大釗首先把馬克思主義傳入 中國,宣傳馬克思主義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流。
〔2〕隨著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人們開始找到一 條新的救國強國的道路,即十月革命的道路。
〔3〕五四以後,前期的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出 現分化,陳獨秀、李大釗成為早期的共產主義者。
三、北洋政府的外交
袁世凱統治時期 大量舉借外債 軍閥割據時期 列強分別操控 各自的軍閥集團 宣佈對德宣戰 默許日本強佔山東 出席巴黎和會, 拒簽和約
思想解放的新文化運動
新文化運動的結果 在新文化運動中,運動的發起人和積極參與 者高舉民主的大旗,對封建主義進行大批判, 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同時又宣揚了科學思想, 推動人們勇敢去探索,找尋一條真正能救國 的道路。此時,經李大釗和陳獨秀的努力, 馬克思主義開始傳入中國。
思考 五四以後,新文化運動有什麼新發展?
1、辛亥革命後,由於張謇等有識之士大力倡導, 民主共和、實業救國成為重要的社會思潮。在愛 國心的驅使和企業利潤的刺激下,民族資產階級 積極投資新式工業。
2、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 期間,西方列強忙於戰爭,封建勢力和外資勢力 對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束縛有所減弱; 3、南京臨時政府和北洋政府推行有利於民族工業 發展的措施。
1894年,慈禧六十歲生 日,特設恩科會試。41歲 赴京應試,中一甲第一名, 獲狀元稱號 在國家、民族面臨嚴重危機 之時,他認為國家要強大, 必須先要富起來。為了救國 濟民,在摘取狀元桂冠之後, 決然棄官從商,力圖走“實 業救國”之路,成為中國最 早的儒商,為改變千年沿襲 的重官輕商舊觀念開風氣之 先。
1912—1928年
1901年,袁世凱任 北洋大臣時統領清政 府在天津的一支“新 建陸軍”,被稱為北 洋軍。
辛亥革命爆發後, 袁世凱任清朝內閣總 理大臣,掌握了清朝 的全部統治大權。把 北洋軍發展為以袁世 凱為頭目的軍閥集團, 所以,北洋軍閥是一 個封建軍閥集團。
1912年1月1日
一、北洋政府的建立
張謇
早在1895年,他就在為張之洞代擬的《條陳 立國自強疏》中,比較系統地闡明 了如下的觀點:
“天下之大本在農,今日之先務在商,不商則農無輸之功”; “我國家欲求商業之發達,必先求商品之增加;
欲求商品之增加,必求原料之充足”;
“農產品為多種製造品之原料,不有以增殖之,則工商業 之發展永無可望”。 提出把棉紡織業和礦冶業作為重點和突破產業的“棉鐵主 義”的主張。
思考 孫中山一生追求的民主共和實現了嗎? 孫中山始終未能實現民主共和的主要原因:
〔1〕中國數千年的封建傳統,有相當穩定的 統治制度、因循守舊的思想傳統、強大的封建 頑固勢力。 〔2〕列強並不希望中國走強,因而大力推行 “以華治華”的政策,挑動軍閥混戰,造成中 國社會長期動蕩。 〔3〕中國資本主義經濟和民族資產階級都極 為弱小,不具備實現真正民主共和的經濟基礎 和政治條件。
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
胡适
陳獨秀
李大釗
鲁迅
〔四〕走科學救國之路
近代歐洲之所以優越他族者。科學之興。其功不 在人權說下。若舟車之有兩輪焉。今且日新月異。 舉凡一事之興。 一物之細。罔不訴之科學法則。 陳獨秀《新青年》《敬告青年》
西洋人因為擁護德、賽兩先生,鬧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 德( Democracy)、賽( Science)兩先生才漸漸從黑 暗中把他們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 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 黑暗。若因為擁護這兩位先生,一 切政府的壓迫,社會 的攻擊笑駡,就是斷頭流血,都不推辭。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
袁世凱宣稱:“營業自由,載在國憲,尤應尊重。”並表 示: “民國成立,宜以實業為急務,故分農林、工商兩部,以盡 協 助提倡之義。” 袁世凱任命張謇出任農林、工商兩部總長,後農林、工商 北洋政府為了更有效地保護公司、股東、債權人的利益, 兩部合併為農商部,仍由他擔任總長。 保證公司生產經營正常有序地進行,在修訂清末公司法規的
〔2〕經濟上大辦新式工業,進行實業救國;
〔3〕文化上創辦鄉村學校,實行教育救國。 〔4〕思想上提倡民主、科學,實行科學救國。
〔一〕孫中山反專制、反復辟,堅持民主共和
創 于 民 國 元 年 的 宣 傳 畫
孫中山所倡導的“民主共和”是 西方資本主義的社會政治學說,在辛 亥革命後逐漸深入人心,但民主共和 制度要在中國確立,還需要經過多年 反復的鬥爭。
2000万吨
186万吨 新增42家
材料二
著名的企業
榮氏企業集團是中國近代最大的無限責任公 司,它是由榮宗敬、榮德生兄弟創辦的。這一集 團包括茂新麵粉公司、福新麵粉公司和申新紡織 公司三個系統共20多個企業,遍及上海、無錫、 濟南、漢口、成都、廣州、寶雞等地,在中國民 族資本企業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榮氏兄弟也 成了近代實業巨子,被譽為“棉紗大王”、“麵 粉大王”。 張謇成功地創辦了南通大生紗廠,從而刷 新和推進了中國近代企業的股份制,被譽為民 族工商業的楷模。
思考 張謇所倡導的實業救國取得成功嗎? 實業救國行不通的主要原因:
1、民族工業的發展主要在輕工業,重工業基礎極 其薄弱,沒有形成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 2、民族資本與外國資本、封建經濟相比,力量十分 薄弱。民族工業的發展受到極大的束縛; 3、由於軍閥割據混戰,沈重的苛捐雜稅,相互間 的燒殺搶掠和破壞,嚴重阻礙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
袁世凱死後出現的軍閥割據和混戰
1917年,張 勳利用黎元 洪與段祺瑞 的矛盾率領 “辮子軍” 控制北京, 擁立溥儀復 辟,但僅12 天便失敗。
張勳復辟失敗後,馮國璋〔右〕代行總統, 段祺瑞任國務總理,控制北京政府實權
孫中山提出打倒假共和,建設新共和的“護法運動”。1917 年,在廣州召開國會非常會議,通過《中華民國軍政府大 綱》,選舉孫中山為海陸軍大元帥。
〔二〕大辦新式工業,走實業救國的道路
北洋政府時期,中國的資本主義經濟有 著較大的發展,無論是官僚資本,還是民 族資本,在這一時期都出現了一個欣欣向 榮的好勢頭。因此,史學界往往把這一時 期,稱之為中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黃 金時代”。從此,中國在近代 化的道路上 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實業救國思潮的產生
基礎上,頒佈了以《公司條例》為核心的一系列公司法規,
這些法規的頒佈,促進了民國初年中國公司經濟的發展,直 接影響到公司的宏觀管理和微觀經營運作。
材料一
工業發展狀況
1913年
231家 资本:3254万元
191Baidu Nhomakorabea年
1920年
475家 资本:8275万元
紡織業
煤產量
鐵砂礦 新式銀行
1337万吨
95万吨 全國共有1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