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词语句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通假字
怎样辨别通假字
在阅读古诗文过程中,如果发现 有个别字与语境完全不合,或由于个别字 的出现而使文意无法理解时。可依据通假 字音同或音近等特点去考虑通假现象。我 们知道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所以我 们用“形声辨义法”来辩别通假字。
一、通假字
形声辨义法
根据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 等特点,去寻找并理解本字的含义。一般有以下 1、“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几种: 例如: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代替“溟”,“溟”,水旁,是“海”的 意思。 又如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尊”代替形声字“樽”,“樽”,木旁, 是“酒杯”的意思。 如“从”代替“纵”,“取”代替“娶”, “当”通“挡”。
四、词类活用(名词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的常用翻译方法: A:名词前面加一个动词,变成动宾关系。 陈胜王 沛公军霸上 B:名词前面加一个介词,后面加一个动词。 蹄之 而后乃今图南 C: 换一个相应的动词。 汝幸而偶我
常见类型
• (wk.baidu.com)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和状态, 翻译的时候,需要在那个活用的名词 前加一“像”字。
三、古今异义
2、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一个双音节词拆成两个 单音词来理解。有些词语虽然是双音词,但只 有一个语素。如“琵琶”“可汗”“彷徨”等。 3、要注意对偏义复词的理解与积累。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二)古今异义
1.词义的扩大
“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 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
(三)表动作行为的频率,名词多为时间名词.可 加介词“每”,也可将那名词重叠后前边加“一”, 还可译为“一…比…”等。
• 日积月累 日新月异 •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 • 日割月削,以趋于亡 •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二、一词多义
(三)音不同,义不同。
此类叫多音多义词。如“属” 读shŭ,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读zhŭ,意思可以有: 衡少善属文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二、一词多义
(四)、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其词性 不同,词义也就不同。 例如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一、通假字
形声辨义法
2、“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例如: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是形声字,代替声旁字“才”
又如:卜者知其指意 “指”代替“旨”,“意图”的 意思。 这种情况在我们课文较少见。
3、同声旁的形声字的替代。 例如:距关,毋内诸侯 “距”代替本字“拒”,“把守”的意 思。 又如: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区别”的 意思。 还有“案”通“按”,“厝”通
4、浓,重。如:颜色太深 “深”的引申义和基本义的联 系是建立在相类似的基础上的
二、一词多义
(一)关于词的引申义
又如“负”,本义是背载物,载。引 申为承受、承担,支撑;再引申为抱有、享 有,又引申为依仗、凭借,进而引申为辜负、 对不起等。 1、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3、久负盛名 4、负势而上 5、誓天不相负
(四)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一般是指某个 季节、月份或一天中某个具体的时段,如春、夏、 秋、冬、旦、夕、朝、暮、夜等时间名词,可译 为在“在……”。
•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 朝而往,暮而归 • 朝歌夜弦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春华秋实 • 朝思暮想
(五)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工具与方 式,在翻译时,要在活用的那个名词前 加上一个介词“用”。
“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 一切美好的性质。“亲戚” 2.词义的缩小 丈人 山东 妻子
3.词义转移
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 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 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
“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 涕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暮去朝来颜色故。
4、感情色彩变化
“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而笼养之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辞楼下殿,辇来与秦
(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处所。一般由 方位名词和表示具体地点、场所的名词充当, 译为“在(从)……” “向”“到”或者“对” 一类介词。
• 狼吞虎咽 • 土崩瓦解 • 灰飞烟灭 蚕食鲸吞 星罗棋布 虎踞龙盘 风起云涌
• • • • • •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常以身翼蔽沛公
(二)表示对人的态度 。翻译时: “像对待……一样”。
•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 东向坐,西向对,师事之
四、词类活用(名词活用)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能愿动词“能、可、足、欲”等后面的 (1) 名词用作动词 左右欲刃相如 寡人欲相甘茂,可乎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观察这两个句子,能看出什么规律吗? 受副词“遂、弗、不、皆、已、未、莫、 (2) 没、必定”等修饰的名词用作动词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皆指目陈胜 二月草已芽
一词多义
关于词的引申义
词的引申义: 词的引申义是从本义发 展出来的,同基本义有相类似、 相对立或相关联的意义。
如:“深”的基本义是从表面到底部 或从外面到里面的距离大。 如:“这条河很深” “这个院子很深” “深山”“深耕”这几“深”用的 都是“深”的基本义。
二、一词多义
关于词的引申义
从“深”的基本义发展出来以下的 这些引申义: 1、深奥、深刻,深入。如: 道理很深 2、深厚。如:友谊很深 3、时间久。如:夜深人静
掌握词义的两种引申方式 2、辐射式。即词的引申义环绕一个中心,而 从不同的方面展开,如“节”的本义,由其 辐射产生的引申义有木节、关节、季节、节 操、节拍等。 盘根错节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清明时节雨纷纷 单于壮其节 钿头银蓖击节碎 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 一般。
二、一词多义
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
先帝不以臣卑鄙
“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
现在表示坏人的帮凶,贬义词。
通假字的成因
1、古人造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 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哪个意思还在形成过 程中,有时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 的字表示那个意思。 2、古人在做记录时,一时想不出本 字而用了别字代替,后人都这样效仿以后, 便成了合法的“通假”字了。
四、词类活用(名词活用)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3) “所”字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
置人所罾鱼腹中
食吾之所耕而衣吾之所蚕 (苏洵《易论》) 孤山有陈时柏二株,其一为人所薪 苏轼 (4)名词用在代词“之、尔、我、汝、其”等前面用
作动词。
一狼洞其中 驴不胜怒,蹄之 孟尝君客我 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
四、词类活用(名词活用)
“措”。
一、通假字
小结
文言文中的通假涉及面 广,但中学课文所涉及的并不多, 充其量就是一百几十个,如果依 据通假字的有关规律去归类整理, 平时多识记一些常见的通假字, 这对文言文阅读大有帮助。
通假,基本是同音通假。主要有四种情况:
1、同音通假 终老不复取 2、双声通假(声母相同) 莫春者,春服既成 3、叠韵通假(韵母相同) 举酒属客 4、形近通假(声母相同) 将军身被坚执锐
(一)、掌握什么是词的本义、引申义、 比喻义。
本义是指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 引申义是指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
比喻义是指用打比方而形成的新的意义。
二、 一词多义
关于词的本义
词的本义有两种解释: 一种理解是就词的来源说的, 即该词最初的意义,如“向”的最初意 义是朝北的窗户,“兵”最初意义是兵 器,“走”的最初意义为跑等。把这 “最初意义”叫作本义,这是词的本义。
“于”是“吁”的借字,“说”是 “脱”的借字。
一、通假字
通假,基本是同音通假。主要有四种情 况:
1、同音通假 蒲苇纫(纫,通“韧”)如丝 终老不复取(取,通“娶”)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倍,通“背”)
德也 2、“双声”通假(声母相同) 则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矣
一、通假字
3、“叠韵”通假(韵母相同) 扁鹊望桓侯而还(还,通 “旋”) 举酒属(属,通“嘱”)客 4、“形近”通假(声旁相同) 将军身被(被,通“披”) 坚执锐
以上例子说明,必须根据上下文去选择多义词 在句中的正确义项。其次要养成平时多积累的 习惯,只有储存的词汇丰富了,才能在运用中 熟能生巧。
(三)古今异义
随着语言的演变,有些词语的古今意义 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古今异义现 象。
①因词义扩大而形成的古今异义
②因词义缩小而形成的古今异义
③由词义转移而形成的古今异义 ④词的感情色彩的变化
通假字有“约定俗成”的规律,不能 认为凡是同音字都可以通假。
由于历史音变,有些通假字和本 字的读音相差甚远。 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 替代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 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本 字的音。
一、通假字
例如: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诗经•氓》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诗经•氓》
3、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影响,古书被 烧,凭记忆背诵。
(三)通假字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通假字, 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1、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 为长期工。如苏东坡《石钟山记》中的“莫”, 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 “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又如, “反”和“返”。 2、异体字:同样意思,不同写法。“峯” 是“峰”的异体字。 3、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 字只作临时工。如“蚤”与“早”。特点是“因
词性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数词 量词 代词
副词
介词
连词
助词
实词 叹词 拟声词 虚词
高考文言文18个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 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一)一词多义

存亡不可知。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亡羊补牢 歧路亡羊。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河曲智叟亡以应。
一词多义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5) 两个名词连用,组成动宾关系或主谓关 系,有一个名词用作动词。
刑人如恐不胜
籍吏民、封府库
吾师道也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 (6)名词后面有介词短语作补语,这个名 词活用做动词。 • 晋师军于庐柳 (表处所)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表对象)
• (7)两个名词用“而”连接时,后一个名 词活用作动词。 • 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 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 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二、一词多义 关于词的本义
词的本义有两种解释: 另一种理解是就词的应用说 的,把该词常用的那个意义算作词的 本义,也叫“基本意义”。如“兵” 的基本意义是“士兵”,“走”的基 本意义是“步行”。
如:“深”的基本义是从表面到底部 或从外面到里面的距离大。
如:“这条河很深” “这个院子很深” “深山”“深耕”这几“深”用的都是 “深”的基本义。
二、一词多义
掌握词义的两种引申方式 1、连锁式。即本义和引申义环环相扣,逐 步延伸开来。如“寒”本义是冷, 引申为 寒冷季节,再引申为缺乏冬衣或受冻,又 引申为贫寒,进而引申为恐惧、害怕。例 如: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大渡桥横铁索寒 (战栗 恐惧)
二、一词多义
(三)古今异义
⑤注意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词。这类词古今外形 相同,但意义不同。
• 要准确理解,必须注意以下方面:1、不要 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看成一个双音 节词。这两个词在现代语中变成一个词, 词义也由原来的两个变成一个。例如: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铁骑突出刀枪鸣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腹犹果然
(二)关于词的比喻义
词的比喻义: 词的比喻义也是一种引申义。但因为它使 用比喻的手段,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 所以把它独立出来和引申义并列,成为转义的 一种形式。它使由本义通过打比方而产生的新 义。如: 地下工作——“地下”比喻隐藏在敌人的势力范围内 点滴经验——“点滴”比喻零星的、微小的 冻结资金——“冻结”比喻阻止流动或变动 乱扣帽子——“帽子”比喻罪名或坏名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