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美学课件)美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达.芬奇(L.da Vinci,1452~1519年)、荷 加斯(William Hogarth,1697~1764年),都 认为美在于事物的形式上的“适应”,在于比 例、对称和多样统一等客观因素;
• 3,贝尔(Clive Bell,1881~1964年)认为视 觉艺术的根本在于它们都是“有意味的形式” (significant form)。
• 2,休谟(David Hume,1711~1776年)认为: “趣味无可争辩”,人人都可各美其美,美得其 所;
• 3,克罗齐(Benedetto Croce,1886~1952年) 说美就是直觉,直觉就是表现,美与自然属性和 形式无关,纯粹是心灵的产物。
吕荧和高尔泰的观点
• 1,吕荧说:“美,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对于 美的看法,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相同的。同一个东 西,有的人会认为美,有的人却认为不美;甚至 于同一个人,他对美的看法在生活过程中也会发 生变化” [1];
走过你的窗下时 每夜我怎么想 如
• 那时人们都在眺望 • 我在厕所里 • 时间很长 • 现在这时间属于我 • 我等了一天一夜
果你是树 我就是土壤 想这样
• 只一泡尿功夫
提醒你 然而我不敢
• 黄河已经流远
美学的学科建立
• 按照伊格尔顿的看法,“美学”是一个 矛盾的概念。一方面扮演着解放主体的 角色,为中产阶级提供了政治理想的通 用模式,起到调整社会关系的作用;另 一方面,又是一种统治的方式,把“社 会统治更深地置于被征服者的肉体之中 。”(《美学意识形态》第16页。)
子 放得多么慢 如果你是火 我愿 是炭 想这样安慰你 然而我不敢
• 我为你举手加额 为你窗扉上闪熠
• 我 应该坐在窗前 • 或站在车门旁边 • 左手叉腰 • 右手作眉檐
的午夜灯光 为你在书柜前弯身的 • 眺望 象个伟人
形象 当你向我袒露你的觉醒 说春 洪又漫过了 你的堤岸 你没有问问
• • •
至少象个诗人 想点河上的事情 或历史的陈帐
蔡仪的看法
• 在《新美学》,他提出: “美是客观的, 不是主观的,美的事物之所以美,是在 于这事物本身,不在于我们的意识作 用”;“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 就是个别之中显现着种类的一般”[1]。
[1] 蔡仪:《美学论著初编》,上册,237页,238页,上海,上 海文艺出版社,1982。
• 也许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真地包含一点儿“女性 微笑之美的质素”,成为女性微笑的“典型”。 后来很多女人的“微笑”都在复制这个动作。
这个苍蝇很典型:一只美丽的“苍蝇”?!
“美离不开人的感觉和精神 ”
• 从主观精神或主观感受出发去探 求美的本质,是美学史上的另一 传统。人们认为美的根源在于个 人的感觉、趣味和鉴赏力,因而 美在心灵。
几个这样的看法:
• 1,英国贝克莱(George Berkeley,1685~1753年)断言:“存在就是被 感知”;
• 历来美的问题争论无外乎在这几个方面:1, 客观论;2,主观论;3,主客观统一论4, 社会论;5,语言论。
“美存在于客观的世界”
• 人们相信,“美”是一种客观条件或 者客观质素,只要满足这个条件或者 存在这个质素,“美”就会出现。所 谓的“美在客观”正是这个意思。
列举几个观点
• 1,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公元前580~公元 前500年)认为,美在合理的数量关系;
“美”的含义
一、文艺美学是干什么的? 二、历来关于美的问题的探讨 三、美的基本内涵
“文艺美学”? 是干什么的?
这两部作品美在哪里?
• 车过黄河 • 我为你扼腕可惜 在月光流荡的舷
边 在那细雨霏霏的路上 你拱着肩 ,袖着手 怕冷似地 深藏着你的思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列车正经过黄河 我正在厕所小便
想 你没有觉察到 我在你身边的步 • 我深知这不该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鸟的飞翔与飞翔的鸟
• 我们们常常认为“美”是一种凭着我们的 感知就可以领悟的东西。因此,我们对美 的追问常常发生一个逻辑上的颠覆。即— —
• 美是一种事实还是一种被认定的事实?
美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
• 什么是美的?这个问题似乎不难回答;但 是,美是什么?这个问题就很难找到答案 了。人们总是相信一个问题的背后总是存 在一个“本质”的解释,或者否定,或者 肯定,这就有了美的问题的争论。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美在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 似乎是为了摆脱客观论和主观论的片面性, 一些美学家认为美既不在客观自然属性, 也不在主体的精神和感受,而是在主体和 客体的关系中。
狄德罗和杜夫海纳
• 1,法国的狄德罗(D.Diderot,1713~1784年)提出“关
• 2,高尔泰明确地提出美是主观的:“美,只要 你感受到它,它就存在,不被感受到,它就不存 在”[2]
[1] 《吕荧文艺美学论集》,416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4。[2] 见《美学问题讨论集》,第2集,134页,北京,作家 出版社1959。
一剪梅
•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系”产生美的效果。所谓“关系”:一是指外在于主体的事物本 身含有某种因素,这些因素唤起我们心中的“关系”概念;二是 指事物本身能唤起“关系”的一切,即相关于我们的一切。这就 是说,客观存在的“美”并非脱离主观体验而存在,而是与主观 体验构成统一的关系。(他认为有两种“美”:一种叫“实在的 美”,即客观对象自身的秩序、对称、比例和变化等形式因素的 内在关系,另一种叫“相对的美”,即主体把客观对象与其他事 物相比较而构成的关系。)[1]。
历来关于美的问题的探讨
柏拉图的论辩
• 哲学家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将 美的现象与“美本身”区别开来,认为在美的 现象背后存在着一个终极的美的本质――“美本 身”。
• “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 事物成其为美,不管它是一块石头,一块木头, 一个人,一个神,一个动作,还是一门学 问。”[1] [1] 【古希腊】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188页,北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