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林业有害生物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方案精选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方案精选1. 引言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森林生态系统或经济林木产生损害的昆虫、病害、鸟兽等生物。
它们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性作用不可忽视,给森林健康和经济效益带来巨大威胁。
为保护和恢复森林生态环境,提高木材产量和质量,必须采取有效的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些精选的方案,以指导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
2. 方案一: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捕食性、寄生性或病原性生物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的方法。
具体措施包括引进天敌、放飞天敌增加其种群数量、利用昆虫病毒或细菌来控制有害生物种群的繁殖等。
生物防治具有环境友好、无污染、可持续性等特点,在防治过程中不会破坏生态平衡。
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可以选择合适的生物防治方案,并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其有效性。
2.1 引进天敌引进天敌是一种常见的生物防治手段。
具体操作包括寻找和筛选适合的捕食性或寄生性生物,通过人工培育和放飞增加其数量,使其能迅速控制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
引进天敌的选择应根据当地有害生物种类和生态环境特点,确保其适应能力和对有害生物的控制效果。
2.2 利用昆虫病毒或细菌昆虫病毒和细菌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人工培养和制备昆虫病毒或细菌,可以实现对有害生物种群的控制。
这些病毒或细菌会感染有害生物体内,破坏其生理机能,最终导致其死亡,从而控制其种群数量。
3. 方案二: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杀灭或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
化学防治在防治效果和速度上具有一定优势,可以迅速减少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
然而,由于化学药剂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对非目标生物的危害,必须谨慎使用,避免滥用和过量施药。
3.1 选择合适的药剂在化学防治中,选择合适的药剂是非常重要的。
应根据有害生物种类、药剂的特性和作用方式来选择合适的药剂。
同时,要注意选用环境友好型的药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2 合理施药在化学防治中,施药的方式和时间也需要掌握。
应根据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种群情况和作物生长期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施药方法和时间。
林业病虫害防治措施

林业病虫害防治措施林业病虫害对林木生长有着极大的影响,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于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一、林业病虫害概述林业病虫害是指林木生长过程中受到有害生物的侵袭,导致林木生长受阻、产量下降、品质变差,甚至死亡。
这些有害生物包括各种病原菌、害虫、鼠类等。
林业病虫害具有传播快、危害大、防治难等特点,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
二、林业病虫害防治措施1、加强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是防止有害生物入侵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强对林木种苗、木材等林业产品的检疫,可以有效地防止有害生物的传播。
同时,对于已经发现的有害生物,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封锁和消灭,防止其扩散和蔓延。
2、营林技术措施营林技术措施是预防林业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选择适宜的树种、改善林木生长环境、加强抚育管理等措施,可以提高林木的抗病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同时,合理密植、修枝整形等营林技术措施也可以改善林木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3、生物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是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手段来控制林业病虫害的方法。
通过保护和利用天敌,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数量,减少其对林木的危害。
同时,利用微生物等生物制剂也可以对病原菌进行防治,减少其对林木的危害。
4、化学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是一种快捷、有效的防治方法。
通过使用化学药剂可以对病虫害进行迅速的控制和消灭。
但是,化学药剂的使用也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在使用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药剂、使用方法、使用量等。
5、加强监测预警监测预警是预防林业病虫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加强对林业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可以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建立健全监测网络体系,加强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为预防和控制林业病虫害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三、结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加强植物检疫、营林技术措施、生物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以及加强监测预警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森林病虫害防治员论文 浅析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措施及重要性

浅析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措施及重要性森林是国家的宝贵资源,木材及林产品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关系到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还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多种生态社会效益,但是森林病虫害促使森林生态环境恶化,制约我国森林可持续发展,严重威胁我国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因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森林病虫害防治重要性一、造成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1、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中国现有森林面积约13370万hm2,其中天然林约8725万hm2,占65%,人工林约4645万hm2,占35%。
近几十年中国森林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工林面积迅速扩大。
自1950年代起至1980年代,中国的人工林面积增加近50%。
与此同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也增加了将近40%,两者基本上呈同步增长的趋势。
由于所建立的人工林多为单一树种、单一结构的纯林,这样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非常脆弱。
因此,有害生物一旦传人发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造成大面积的暴发流行,从而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2、天然林长期超负荷砍伐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林业经济产业,造成了天然林长期超负荷采伐,致使天然林的数量和质量下降,森林生物多样性、林分原始结构以及天然林特有的森林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导致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
3、国内、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危险性病虫杂草长距离的人为传播加剧松材线虫、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松针褐斑病等重大病虫害的流行,最初均是由于有害生物从国外随林产品进口而传入的。
在国内,许多重大病虫害疫区的迅速扩大也是由于人为活动的结果。
4、长期不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病虫害暴发后,一味依赖化学农药,不仅杀伤大量天敌,使病虫产生抗药性,而且造成森林生态环境恶化。
另外,防治手段不能适应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客观要求,缺少符合林业特点的防治药剂和药械,防治效率低。
5、防治工作始终处于被动救灾的状态我国几十年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大多数是围绕救灾而展开的,病虫害一旦发生,“人往灾区跑,钱往灾区投”。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形势与对策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形势与对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指对危害林木、林地和林产品的昆虫、病原体、杂草等进行防治和管理的工作。
在林业生产中,有害生物是造成林木生长受阻、病虫害发生、森林生态系统破坏和林产品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效地进行有害生物防治对于维护和发展林业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形势较为严峻。
一方面,随着气候变暖、生态环境破坏等原因,许多有害生物的数量和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对林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农药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导致了有害生物的抗药性增强和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
加强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建立健全有害生物的监测网络,定期对林地进行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有害生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建立预警机制和预警系统,及时发布有害生物的预警信息,引导林农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推广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菌等天然生物控制有害生物的一种有效方式。
通过引入适应性强、捕食能力强的天敌,可以有效地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
利用病原菌等微生物来控制有害生物的繁殖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加强农药管理。
农药是防治有害生物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滥用和不合理使用会导致药害和环境污染问题。
加强农药的管理和指导,推广绿色、低毒、高效的农药,并合理控制使用量和使用频次,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关键。
第四,加强林业灾害防控体系建设。
林业灾害是有害生物防治的重要环节之一。
建立起完善的林业灾害防控体系,包括灾害预警系统、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和灾害防控技术研究等,能够在灾害发生时迅速采取措施防止灾害蔓延和扩大。
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提高林业从业人员和农民的防治意识和技术水平,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推广先进的防治技术和方法,增强人们对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形势严峻,但通过加强监测预警、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加强农药管理、加强林业灾害防控体系建设和加强宣传教育等多种对策,可以有效地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减少林业生产损失,保护好我国的林业资源。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现状及防控对策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现状及防控对策随着林业的发展,各种有害生物也开始威胁着森林的健康,对生态环境和经济产业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针对这些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已经成为林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介绍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现状及防控对策。
1. 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增多随着全球化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对林木及其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2019年,我国林业部门共发现有害生物4.39万个,其中有害昆虫3.64万个、有害真菌714个、有害细菌115个,增长了20%以上。
2.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存在一定困难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存在一些难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害生物种类繁多,生命力强,侵袭速度快。
(2)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需要专业技能和专业设备。
(4)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需要多部门合作,而各责任单位之间协调困难。
1. 加强预防为主的措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重要思路,主要措施包括:(1)加强管理,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减少人为干扰。
(2)加强检疫,控制有害生物的输入。
(3)采用抗病、抗虫、抗逆性强的品种。
(4)增加森林生态的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
2. 引入天敌控制生物引入可控的外来物种,以消灭有害生物。
比如美洲蜥蜴、发酵细菌、苏丹过瘤蜂等生物能够有效控制害虫的发生。
3. 使用化学药物防控使用化学药物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重要手段。
但是,使用化学药物也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必须选择低毒、高效的化学药品。
(2)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并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3)加强化学药品使用后的监测。
(4)注意生态、环保、食品安全等因素。
4. 推广生物无害化施药技术生物无害化施药是利用生物制剂,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和繁殖,达到防治效果,同时可以保护和维护森林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
5. 加强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信息安全加大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研究和科学创新的投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信息化平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有效控制有害生物对林业生态环境和经济产业的影响。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现状及防控对策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现状及防控对策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是维护森林健康、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工作。
有害生物对森林的危害主要包括病害、虫害、鼠害等,它们影响了森林的生长发育和保护,造成了林业资源的巨大损失。
随着气候变化和全球化的影响,有害生物的传播和侵袭范围也日益扩大,对林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
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中,及时有效地采取对策,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
一、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现状1. 有害生物侵袭情况日趋严重随着全球变暖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森林有害生物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一些外来有害生物对我国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危害。
松毛虫、松小蠹、松树鳞虫等虫害已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和林业资源造成了巨大损失。
2. 防控手段有待提高传统的有害生物防控手段主要依靠化学农药和高压灭菌,但这些手段对环境和生态健康带来不小影响,农药滥用还容易造成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而且,有害生物的数量和类型复杂多变,单一的防控手段已经难以满足需求。
3. 缺乏有效的监测和预警机制目前,国内对于森林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预警工作还比较薄弱,很多有害生物的侵袭都是事后发现,预防和及时应对的效果并不理想。
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对策1. 增加科学研究力度加强对有害生物的生态学和遗传学研究,提前掌握有害生物的发展规律,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2. 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目前非常被看好的一种防治手段,可以使用天然的寄生虫、天敌等对抗有害生物,有效地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防治技术对有害生物的侵袭有较好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3. 提高文化防治意识林业从业人员和农民应提高对森林有害生物的防治意识,建立健全的宣传教育机制,推广科学技术知识,提高保护森林资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 加强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有害生物监测和预警体系,开展对有害生物的持续监测和研究,及时发现有害生物的侵袭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5. 提倡综合防治构建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体系,结合生物、物理和化学手段,采取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浅谈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

刘 宝华
( 州县林业总站 , 肇 黑龙 江 肇 州 1 6o ) 6 4 o
摘 要: 国林业生态建设正在快速发展 , 我 森林资源得 到有效恢复和增加。森林 面积增 大, 加之 气候等 多种原 因, 森林病 虫害的发生呈上升趋 势, 为了保护我 国林业建设成果得 以健康发展 , 森林病 虫防治工作显得极 为重要 。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 发生原因; 防治 ; 措施
的松毛虫 、杨扇舟蛾 、天牛类等至今未得 到较好 的控制 ,有的在局部 高林 木的保护性 能,达 到控制病虫的 目的 。封 山育林是减少人 、畜对 地 区年年发生 。 甚至造成严重损失 。全省每年 因林 木病 虫害造 成木材 森林植被破坏的重要手段 。 减产 7 多万立方米 ,直接经济损失达 2 多元 , 0 亿 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 3 加强育苗消毒处理 . 3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上要 从生态学观点 出发 ,在管理上要创造不利 的 ,病虫害 一旦 发生 , “ 人往 灾区跑 ,钱往 灾区投” 。只在救灾上重 于病虫害发生 的条件 。减少或不用化学农药 ,保护天敌 ,提高 自然的 视 ,没在防灾控灾上下功夫 。 控制能力 ,保持园林生态的稳定。因此 ,在现阶段制定森林病虫害治 3 森林病虫害的预防措施 理对策时 ,应全面考虑生态平衡 、社会安全 、防治效果和经 济效益 , 3 着重抓好森林植物检疫和监测预报 . 1 放宽防治指标 ,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可允许为害范围之 内。基于此 ,我 植物检疫是预防森林植物免受某些危险性病虫害的重要措施 。对 们的植保 工作必须以搞好植物检疫为前提 ,养护管理为基础 ,积极开 发生植物检疫对象地 区,应划 为疫区进行封锁 ;对种籽、苗木 、其他 展生物 、物理防治 。 合理使用 化学农药 ,协调各种防治方法 。 繁殖材料及木材的调运加强管理 。 取严格的检疫措施 ,确保营造健 采 1 现阶段林业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康森林 ,减少病虫害发生 。同时要 用科学的方法 ,侦察病 虫发生 、发 1 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 ,防治难度大 。随着人工造林 面积 展动态 ,并把侦察 的材料结合 当地气候条件 、林木状况 ,正确推断病 . 1 的增加 ,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 的增加 ,病虫危害加剧 ,加 之近几 年连 虫害 的发生 、发展趋势 , 并及 时通报。快速掌握病虫发生情况,避免 续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 ,害虫越冬死亡率低 ,发生面积又有所上升。 错过防治 的有利时机。 l 成灾病虫种类增 多,危害损失严重。 目 ,全 省发生 严重能 够成 3 因地制宜的搞好封 山育林 。 2 前 . 2 灾 的病虫已由 2 世 纪 9 年代初的 2 种增加到 4 种左右 ,其 中有些 O O 5 O 封山育林应适地适树地通过各种选育措施 ,选择抗病虫力强的树 是 由外地陆续传人的,有 的是我省从 未发 现过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 种 。同时应进行 必要混交 ,这样能完善生物群落 ,增加天敌数量 ,提
简析自然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的特点及防控措施

L i n y e y u a n y i自然保护区是对珍稀生物,包括林木进行保护与管理的特定区域。
自然保护区通常比较脆弱,有害生物的存在对保护区内珍贵的林业资源形成了较大威胁,对林木的正常生长及生态环境都可能造成严重破坏。
做好自然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有利于保护区的建设与发展,而且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围绕自然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的特点及防控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自然保护区中林业有害生物的特点1、各区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在我国的不同地区,分布着具有明显个性化特征的各类生物。
各区域存在着种类较多、差异性较大的有害生物,因此,在防控有害生物时,应针对其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遵循各区域不同的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对防控的重点工作进行落实。
另外,在进行有害生物治理时,还应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适配不同的防控技术。
2、传播性和持续性较强在自然保护区中,大部分的林业有害生物都具有较强的传播性,因有害生物种类及林木的结构不同,有害生物的传播方式也各不相同。
有的以群体迁移的方式传播,有的通过动物携带传播,有的是在进行植物移栽时导致的传播,尤其是有害生物被传播进没有天敌的区域时,可能会导致此区域有害生物的集中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进行了有效的治理,也难免会在以后的时间里继续发生,有害生物的危害具有较强的持续性。
3、有害生物种群会发展变化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自然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会出现不同的发展和变化,其数量及发生的区域会发生改变。
在其产生影响的众多因素中,人类活动是重要的因素。
人类活动的加剧,将可能导致有害生物发生变异或新生,并大范围的迁移等。
因此,在对有害生物进行治理时,其发展变化会对治理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二、自然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措施1、加强对有害生物的监测在自然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中,应树立防控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确保防控的质量,有效提升有害生物的治理水平。
做好防控工作应首先加强对有害生物的监测,建立起严密的有害生物监测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发表时间:
2018-12-02T12:40:38.8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 作者: 唐泽炜
[导读]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的国家”是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问题,而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营造林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广州市黄埔区植物检疫站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的国家”是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问题,而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营造林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而现实营造
林工程中,却面临着有害生物侵袭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森林生态。因此,本文就如何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的侵害进行深入分析,以供日后借
鉴。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产生原因;防治措施
1.
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的意义分析与必要性
促进森林生态的恢复建设,不仅要不断储备林业资源,还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森林资源。根据现阶段的林业发展现状,要重点加强对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科学预防有害生物滋生是防治工作的关键举措。根据有害生物的特性及衍生规律,通过检疫、检测等人工干预
的手段,加之有效的防治技术,为森林提供生命保障,具有现实深远的意义。松材线虫病、薇甘菊都是目前世界上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之
一,也是目前我国最具危险性的森林病害。其发生特点一是发病速度快,二是传播蔓延迅速,一片松树林从发病到毁灭只需要
5年的时间,
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林业生产的安全和国土生态安全。阻止松材线虫病、薇甘菊向更多林区发展,为广东省乃至全国森林资源的保护有着
深远的影响,因此,开展防治工作是十分有必要。
2.
林业有害生物的产生原因
2.1
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
外来有害生物伴随着我国的林业生产引进而来,不同的生长环境会造成外来有害生物在我国林业区域的快速繁殖。外来有害生物一般
都具有较强的入侵性,对林业会造成长期的持久性危害。松材线虫病原产于美国,
1982年入侵我国南京,它不仅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
失,也破坏了自然景观及生态环境,对中国丰富的松林资源构成严重威胁。薇甘菊原产于南美洲和中美洲,被称为
“植物杀手”的藤本植
物,大约在
1919年薇甘菊作为杂草在中国香港出现,1984年在深圳发现,2008年来已广泛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该种已列入世界上最有
害的
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也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对本地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
2.2
气候环境对有害生物的影响
我国林业区域所处的地理环境一般都是气候温和并且潮湿的区域,这样良好的环境不仅对林业的生长有着良性作用,同时也是有害生
物较为适宜的繁殖环境。松材线虫引发松材线虫病(又叫松树萎蔫病)的发生与寄主树种、环境条件、媒介昆虫密切相关,在中国传播松
材线虫的媒介昆虫主要是松褐天牛,干旱气候环境可加速病害的流行。薇甘菊主要分布在年平均气温
>1℃,平均风速>2m/s,有霜日数
<5d
,日最低气温≤5℃的日数在10d以内,寒潮较轻、寒露风较轻的地区,因此,在北纬24°以南地区均可能生存。
2.3
林业防护措施和有害生物防控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的林业治理还较为落后,多为人工治理。同时有害生物的预防体系不完善,大多数时候有害生物已经造成危害,林业管
理人员才发现,不能做到及时预防。林业防护工作由于开展缓慢,未能建立数据化的林业资源管理系统。
3.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
3.1
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措施
3.1.1
疫情监测
疫情监测普查以地面人工调查为主。根据森林资源小班分布情况,以小班为单位,防治单位应至少两个月对防治范围内的小班进行全
面普查。用目测方法或借用望远镜查找有无枯死树,或针叶褪色,或针叶黄化,或针叶枯萎,或针叶呈红褐色等症状的松树,并记录调查
情况。
3.1.2
疫木除治
根据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规范要求,由外向内将防治作业区域内的所有病死木、枯死木全部进行砍伐、清理及除害处理,并应在当年
9-10
月内完成。注意事项:松材线虫病有潜伏期,导致出现除治疫木后又爆发的现象,因此在次年1月前,防治单位应对防治作业区出现的
枯死松树再清理一次。
3.1.3
诱捕器防治
诱捕器按所购产品说明书完成各部件组装,垂直悬挂在非松树的树枝上,悬挂高度以集虫罐基部离地面1.3m为宜,将200ml的松墨天牛
引诱剂加到集虫罐中。挂设位置:根据林相、立地条件、气候因子,选择地势较高、通风较好、便于作业的位置(如林道边、山脊等)挂
设诱捕器。挂设时间:在当年越冬代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始期至当年末代松褐天牛羽化末期。挂设密度:每
50-100 亩挂设一个诱捕器,诱捕
器之间间隔
150m以上。
3.2
薇甘菊防治技术措施
3.2.1
药剂选择与施药量
选购的药物要求有农药三证(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农药企业标准证),此外,从安全、成本、防治效果等方面考虑使用。
薇甘菊防治可采用国家及林业有关部门推荐的紫薇清药剂。根据森防总站关于印发《应用紫薇清防除薇甘菊技术方案》的通知,施药量根
据薇甘菊生长时间、危害程度等特征来确定,按
0.2ml/m2用量。11月前以紫薇清兑水2000倍为宜,11月后以紫薇清兑水1500倍为宜。施药
时应根据地势、林地状况及薇甘菊生长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3.2.2
施药次数及时间
以广东省为例,施药次数以3次为宜,在8-9月进行第一次普遍喷药,10-11月(第一次喷药60天后)对第一次漏喷的地方补喷,次年5月
前根据前两次喷药效果,对薇甘菊复生严重区域进行补喷。
3.2.3
施药工具
常用施药工具有3种:动力高压喷雾机、机动担架式喷雾机、背负式喷雾机。
3.2.4
施药技术
施药时应保持喷雾器的喷头上有雾状,对不同群落类型采用不同的喷药方法。对覆盖其它植物或与其它植物混合生长的薇甘菊,应采
用定向喷雾法,只对薇甘菊的茎、叶均匀喷雾至药液微流淌。对攀援在乔木或灌木上的薇甘菊,宜采用定向喷雾法,只对攀援树干离地面
3m
以下的薇甘菊茎、叶均匀喷雾至药液微流淌。对攀上高大乔木或灌木的薇甘菊,采用根部施药法,可在地面上寻找根茎部,对其均匀喷
雾至药液微流淌,也可对薇甘菊根部土壤均匀喷雾至土壤表面湿润。在不适宜喷雾的地区,可采用对薇甘菊根部土壤撒施紫薇清颗粒剂的
方法进行防除。
3.2.5
施药注意事项
药剂防治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溪沟、小溪流等区域一般不宜使用紫薇清喷雾防除。(2)农田、菜地、花卉基地、香蕉树
及其附近
2km范围内,应采用定向喷雾法或根部施药法进行防除。(3)施药时应避免药液直接喷洒或漂移至非靶标植物叶片和叶梢。紫薇
清对一些植物也会产生一定药害,如不适用于当年生桉树苗的薇甘菊防除。应细心观察和发现易感植物,并注意施药,避免产生药害。
(
4)施药后,应对药物包装袋集中销毁,对接触过药液的用具、容器及其清洗水应集中处理,严禁乱扔、乱倒。(5)切忌使用草甘膦、
百草枯等类似药物。草甘膦是一种非选择性、无残留灭生性除草剂,能普遍杀灭生根杂草。百草枯是一种快速灭生性除草剂,具有触杀作
用和一定内吸作用,能迅速被植物绿色组织吸收,使其枯死,但对植物非绿色组织没有作用,不能有效杀灭薇甘菊根系。
4.
结束语
林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的绿色城市建设和生态家园建设等都有着极大的作用,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对于林业防护工作,应该具
体工作、合理分工,建立科学的防控体系,强化各个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有效地保障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从峰.松材线虫病的危害与防治方法[J].安徽林业科技,2014,(3):78-80.
[2]
昝启杰,李鸣光.薇甘菊防治实用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
董雪梅.浅谈林业有害生物的成因与对策[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07):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