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浙江省海洋与渔业信息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海洋与渔业信息化
"十二五"规划


浙江是海洋与渔业大省,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之一,未来五年,是浙江渔业传统产业升级实现新的突破、海洋经济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增长点的关键时期,为加快构建开放、高效、便捷、安全的信息网络,提升我省海洋与渔业信息化水平,提高海洋与渔业管理与服务能力,打造全省先进的、统一的信息化网络平台,根据《浙江省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浙江省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浙江省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省海洋与渔业系统信息化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建设重点,对指导全省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工作,推动海洋事业发展,促进渔业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规划期限为2011年至2015年。
一、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十一五"主要成绩
"十一五"期间,浙江省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为"十二五"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1、"数字海洋"引领海洋信息化发展
在国家"数字海洋"的总体框架指引下,我省充分利用国家908专项等有利条件,初步建立了覆盖省、市、县三级的海域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海域使用权审批和项目申报的网上办理,为海域使用管理、海洋开发与保护等海洋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手段,提高了海域管理效率和海洋综合管理水平。
2、渔业信息化水平进步明显
在渔业信息化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建成了多个信息系统,在渔业发展、渔业安全生产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全省渔船防碰撞能力和救助水平。系统自2009年底运行以来,有效地防范了海上船只碰撞事故,及时组织渔船防台避风和自救互救,积极为海上渔民提供了灾害预警、政策信息等服务。
3、公共服务信息化效果良好
依托现有渔技服务体系和通讯设施,通过外网门户、"浙江农民信箱"平台,加强了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渔业百宝箱"、"渔技110"咨询、渔业企业及产品展示、水产品销售买卖信息发布等一系列网上渔业信息服务。实现了在第一时间发布台风、海雾、寒潮等海上自然灾害信息,降低灾害损失。公共服务信息化的深入开展,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4、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度日益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省加大了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全省为各应用系统的运行配备相关硬件设施,加强数据安全保护,部署日志审计服务器和数据备份服务器,确保了各服务器

、各应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度日益提高,为全省海洋与渔业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5、信息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
我省对海洋与渔业信息安全尤为重视,建立了海洋与渔业信息化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机制,完善了网络管理技术规范与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配备了网络安全系统,为信息化提供了安全保障。开展了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测评工作,修订完成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报告》,对进一步规范海洋与渔业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开展信息系统建设、整改和测评,提升系统防护能力和保障信息安全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十一五"期间我省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面临着问题与挑战。
1、标准规范不统一
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尚处于建设阶段,没有形成统一的信息表达和交换标准,对现有资源缺乏整合和共享利用,阻碍了部门间的信息交互,现有信息系统不能互联互通,数据资源不能有效共享和利用。
2、基础设施不完备
部分基础设施建设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自动监测监控体系建设尚不完善,监控中心、数据中心尚未建立,贯通省市县三级海洋与渔业部门的网络没有形成。
3、应用系统不完善
未形成统一的综合管理平台支撑海洋与渔业系统管理,未建成完善的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公共信息服务,多个系统目前仅处于规划阶段。各部门建设的信息系统彼此独立,"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深层次的数据应用不充分。
4、管控体系不健全
全省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职能分工尚需明确。市、县海洋与渔业信息化机构不健全,部分县未设立专门的信息职能部门。综合协调机制缺乏,高水平专业信息化人才不足等问题同样制约着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5、安全保障不严密
我省海洋与渔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在制度、灾备、应急等方面与国内海洋渔业发达省市仍有差距,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各种风险评估和等级保护制度不完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预案未建立,建设强大的安全保障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6、区域发展不平衡
信息化建设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各市、县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参差不齐,落后地区和先进地区存在较大差距。省级基本实现信息化管理,除个别市级信息化发展处于全省领先地位外,一部分市级仍然依靠传统方式管理,信息化支撑能力不足。
(三)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随着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深入,海洋经济综合竞争

力和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对海洋公共服务能力和海洋综合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现代渔业向生态高效、高新技术集成应用的方向发展,为渔业信息化带来全新发展机遇;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为全省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我省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开展时间尚短,信息化水平距离"十二五"时期海洋事业发展与渔业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海洋与渔业事业发展,推动海洋与渔业"十二五"各项目标的实现,面临着严峻挑战。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省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工作全局,围绕全省海洋与渔业发展与改革的目标,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积极应用高新信息技术,大力推进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和全面共享,全面提升浙江省海洋与渔业行业管理、服务与科学决策水平。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构建开放、高效、便捷、安全的信息网络平台,应用先进信息技术,全面推进海洋与渔业信息化水平。打造全省统一的综合管理平台,明显提高信息化对海洋事业管理的支撑能力,全面提升海洋与渔业公共信息服务能力。建成省、市、县海洋与渔业监测监控和应急指挥体系,提高自动监测监控能力、应急指挥和决策支持能力。
1、提高海洋灾害实时观测和自动预报预警能力
形成稳定的海洋灾害综合观测网,实现海洋观测站(点)覆盖85%沿海县(市、区),全面、实时、准确掌握全省海洋观测信息。依托信息化基本形成省、市二级为主体的海洋预报机构体系,提高预警报的精细度、时效性和准确率。
2、提高海洋环境和污染自动监测能力
基本建成有效覆盖全省重要海洋功能区、重点港湾和生态敏感海域,运行较稳定、能实时地或准实时地,长期、连续、准确地提供监测数据的实时监测网,实现海洋环境监测由瞬时监测向过程监测,由定期监测到动态监测的跨越。在水产养殖中大力推广应用物联网技术,将水质监测、自动化控制、现代通信等集成于一体,强化信息化技术对养殖池塘、养殖园区的支撑作用,便于养殖户管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3、加强重点海域、无居民海岛、渔港和渔船实时监控能力
建设雷达站点实现对重点海域全面监控,应用先进技术完成对重点无居民海岛的实时监控;建设8个自动化海洋水文观测站、31个自动化海洋气象观测点、53个渔港港区监控系统、53个渔

港综合信息接收发布系统、一个全省标准渔港观测、监控和预警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全省60马力以上海洋捕捞渔船联网实时监管率达到100%;显著增加60马力以下渔船实时监控覆盖率。完成沿海市、县短波通讯网络化改造。
4、提升信息化对协同管理的支撑能力
整合现有海洋与渔业办公及业务系统,建成综合管理平台,实现海洋与渔业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实时共享,为海洋与渔业管理一体化提供技术支撑。
5、增强应急指挥和决策支持能力
建立分层级的省、市、县海洋灾害和安全事故应急指挥系统、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实现重要区域的应急响应指挥功能和决策分析功能。
6、提高公共信息服务能力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覆盖重点区域的海洋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分发系统,实现海洋灾害预警报产品1小时内快速分发。建立综合服务平台为海洋事业和渔业产业提供及时的公共服务,实现100%政府可公开信息网上查询,100%申报审批业务网上办理。
三、主要任务
(一)标准体系建设
制定并实施海洋与渔业信息分类、采集、存储、交换和服务等一系列技术标准与规范,以实现信息共享、保证系统扩展性和开放性为核心,为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业务应用建设的设计、实施提供保障;制定海洋与渔业信息化管理、功能扩展、交换目录、运行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性能和风险测评规范以及技术准入规章,逐步建成海洋与渔业信息化技术标准规范体系。
(二)运行体系建设
整合完善现有各类监测监控设施,通过视频、AIS、卫星终端、雷达、自动监测等手段建设覆盖全省重点海域、渔港、无居民海岛和水产养殖排放区域的海洋与渔业立体监测监控体系;对全省海洋与渔业短波通讯设施进行专项规划,制定详细方案并完成网络化改造;建立由海洋与渔业专网和互联网两部分组成的全省海洋与渔业网络,实现省、市、县三级海洋与渔业部门互连互通;建成浙江省海洋与渔业数据中心,实现对各类海洋与渔业数据的统一管理、数据共享和深入应用。
(三)应用体系建设
应用体系的建设包括综合管理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两大平台。
1、综合管理平台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监测监控、协同办公管理、海域海岛管理、渔业资源管理、水产养殖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船员管理、渔船检验信息管理平台、行政执法管理、防灾减灾管理、应急指挥管理和决策支持管理等核心应用系统,实现信息化对海洋与渔业主要业务、主要流程的全覆盖。
2、公共服务平台
在现有门户网站的

基础上,以阳光权力运行为核心,实现信息公开、信息发布、交流互动、在线服务、申报审批、投诉处理反馈等重要功能,建成多渠道、多方式、多样化的公共服务平台。
(四)保障体系建设
加强基础安全保障设施建设,制定安全管理策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建设应急响应与灾备体系,全面提供网络、数据和应用等多层次安全保障,逐步建成海洋与渔业信息安全体系,达到国家和省政府的相关安全要求,保障各类系统正常运行。
(五)管控体系建设
根据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建设信息化管控体系,实现全省海洋与渔业信息化从立项决策、项目建设到运行维护管理的全方位、规范化管理体系;制定并实施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与运行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建立信息化决策与评估体系;制定人才需求分析与规划,采取在职培训与人才引进等多种方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保障信息化建设、运行、管理、控制和维护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高效性,降低信息化建设风险,提高信息化建设效率。
四、重点工程
(一)海洋信息化基础设施工程
数据中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成先进实用、安全可靠,集信息资源采集、传输、存储、共享与交换、发布、应用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浙江省海洋与渔业数据中心,形成持续稳定的数据汇集、管理、维护的运行机制,具备为浙江省海洋与渔业业务应用提供综合信息共享和应用支撑服务的能力。通过对已有数据的整理和标准化过程,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唯一性和延续性;对应用数据进行深入挖掘,为领导提供各类相关业务报表、统计分析查询、对比分析、趋势分析,以及预警预报、防灾减灾、应急指挥和科学决策依据。建成的浙江省海洋与渔业数据中心由省级数据中心、市级数据分中心和县级共享数据库共同构成,是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在海洋与渔业信息汇集、存储、处理和服务的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是构成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部分。
基础网络。为保障全省海洋与渔业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提升全省范围内数据实时交互能力和数据传输效率,节约网络运维费用,增强系统运行保障能力,需建设连通省市县三级的基础网络。在充分考虑全省海洋与渔业扩容需求,各种应用系统不断投入运行,网络承载的信息流量不断增加的基础上,采用先进成熟的网络技术,满足信息系统各种实时业务数据、非实时业务数据的传输需要。通过集中式负载均衡系统,协同全省整体网络架构,实现设备同网络的无缝连接, 极大

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便利性和安全性。
(二)综合办公系统工程
"十二五"期间,按照协同办公、提升管理的要求,集中力量建设有利于提高全省海洋与渔业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办公系统;重点建设实施协同办公和协同通信子系统,通过协同办公子系统的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及时有效的办公信息共享与处理,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摒弃纸质传递信息的运行方式,具备移动办公、活动安排、会议管理、报告管理、考勤考核、电子邮件等功能,实现电子化、无纸化、网络化、协同化,支持多种移动终端、兼容主流操作系统。协同通信子系统,可提供更方便的沟通方式,增强信息共享和沟通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文本会话、语音/视频交流、手机短信、文件传输等功能,营造一种新型的沟通文化,进一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三)监测监控工程
"十二五"期间开展"浙江省近岸海域浮标实时监测系统" 建设。到2015年,基本建成能覆盖浙江省近岸海域的运行较稳定、功能较齐全、可提供有效服务的浮标实时监测系统,初步实现对浙江省近岸海域赤潮高发区、重点养殖区和海洋保护区等重要海洋功能区、重点港湾和生态敏感海域水质状况多参数连续、自动监测与动态评价,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减灾防灾提供决策支撑服务。建设内容包括海上自动监测浮标系统、数字化监控平台、近岸海域实时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和系统运行管理等四部分。到2015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互补、设施完备、服务完善、可持续发展的渔港、无居民海岛、海域监控体系,并且能够为海域使用管理、海洋环境保护、海洋防灾减灾、海洋执法监察等方面提供便捷实用的支持。
(四)安全救助信息系统提升工程
在全省60马力以下海洋渔船安装专用通讯设备,并在现有的浙江省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基础上完善功能,扩大信息系统覆盖面,实现全省所有渔船的实时监控。补助更新渔船信息终端设备,增强小型渔船在海上的通信和求救能力,以防范极端气象和突发事件对沿海小型渔船和人员造成损害。同时,有利于提高各级政府应对海上渔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便于及时组织海上渔船互救,充分保障广大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按照国家短波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全省海洋与渔业工作实际,"十二五"期间,完善和加强无线电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无线电监测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为作业渔船、特定人群提供指挥调度派遣信息。改善现有单个频率的通讯方式,利用成熟的信道编码技术,提高通

信频段的频谱资源利用率,保证系统传输的稳定性、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全省海洋与渔业无线电通信质量。
(五)应急指挥决策工程
以信息化为支撑,完善我省海洋灾害应急机制,到2015年基本建成浙江省应急联动指挥决策中心,形成政府机构领导、海洋主管部门牵头、各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重点建设实时监控中心、防灾减灾系统和应急指挥系统。建成集在线监测、自动监控和应急指挥决策于一体的省、市、县市三级监控中心和海洋与渔业突发事件的应急调度指挥中心。与气象、海事、环保、水利局共同建设信息共享系统,及时获取各种检测信息、准备提供各种日常预报及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对海上突发事件提供动态预报保障;对已有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逐步实现自动预警预报,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防灾减灾决策依据和支撑。在现有浙江省渔业船舶安全救助信息系统基础上,建设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形成渔船安全救助、监控、应急指挥、辅助决策体系,实现对海上渔船的日常监控和应急管理;为重、特大渔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撑和指挥决策平台。同时,为提高远程指挥能力,加强各部门联动,建设覆盖省、市、县三级的高品质视频指挥系统,提高应急救援的反应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与管理
充分认识信息化规划对全省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的引领指导作用,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注重与部门的协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上下一心、密切配合、共同发展的有利局面。各级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要完善信息化组织机构和职责,制定相关制度,为规划实施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通过媒体、网络、移动终端等手段,广泛宣传规划内容和实施效果,积极鼓励公众参与和监督,提高海洋与渔业各主体参与规划实施的积极性,积极推进各项信息化工程建设,确保"十二五"规划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加大财政投入,注重效率与效益
进一步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提高海洋与渔业工程项目中信息化投入的比重,统筹资金运用,确保重点工程建设。支持和鼓励地方政府加大海洋与渔业信息化投入,切实保障规划的实施。严守政府采购规定,探索集约型的信息化建设模式,以节约成本和降低风险,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投资项目严格按基建程序报批,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严格资金管理,充分发挥资金效益。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素质与水平
加强

信息化队伍建设,不断充实队伍,着力提高队伍的管理能力、执行能力和技术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有高度责任感、强烈事业心和专业化技能,能为海洋与渔业信息化提供全方位服务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化信息化队伍。高度重视信息化人才引进培养工作,积极培养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和专业化人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高度重视"走出去,引进来"工作,建立多层次、分类别、多形式、重实效的信息化人力资源培养机制,加大基层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与其他行业和领域的专业人才交流与合作;创新完善激励机制,切实提高整个队伍的素质与水平,保障队伍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 2 -


-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