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中医辨证论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心衰中医辨证论记
-----二里中心医院丁涛慢性心衰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其见于冠心病、高心病、肺心病、风心病、扩心病等多种心源性疾病中后期。临床以“呼吸困难、心悸、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西医以强心利尿、改善供血及原发病治疗为主,病程迁延,死亡率高。患者生活质量差。近年来本人运用中医理论,辨证论治此类疾病,取得了较好疗效。
慢性心衰中后期均出现不同程度全心衰的主要症状,而以水肿为最常见表现,中医无“心衰”病名,散见于“心悸、胸痹、水肿”等条目下,本文主要针对心衰水肿做以介绍。历代医家治疗此类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上溯至仲景《伤寒杂病论》,下延至近现代医疗名家论医集。中医理论认为,慢性心衰是“心脏”本系疾病,但根据五行理论,与肝、脾、肺、肾又密切相关,本人认为此类疾病系虚实夹杂,水瘀互结,以气虚、阳虚为主,但与痰湿、气滞、瘀血密不可分。临床表现多样化。据本人多年临床观察,将心衰水肿分为五型,即脾虚湿盛型,气虚水停型,气滞水停型,水瘀互结型,阳虚水泛型。采用汤、散、丸剂相结合办法,即水肿急性期以中药汤剂为主,缓解期以中药丸、散剂巩固,取得满意疗效。
脾虚湿盛型:素体脾胃虚弱,饮食失调,脾胃运化失常,证见:气短、咳喘、水肿伴食纳差,食后腹胀、心悸、疲乏,大便溏薄,小便清长或少,面黄脉细弱。治宜健脾利水,温运中焦,中运正常,精微四布,水液循其常到,肿满自消。方剂:六君子汤+实脾饮。
水瘀互结型:水停湿阻,气滞血瘀,三焦气化不利,证见:水肿延久不退,肿势轻重不一,皮肤瘀斑,口唇,甲床紫绀,肝、脾肿大,舌紫暗,苔白脉沉细涩。治宜活血化瘀,,化气行水。方剂:桃花四物汤+五芩散,益母草,泽兰
气虚水停型:平素体虚易感,肺气虚弱,宣发失常,通调不利,证见:动则气短、多汗、咳喘、肿势不甚或迁延,面色皖白,舌淡脉浮大无力,治宜益气固表,化气利水,方剂:防杞黄芪汤+人参、茯苓皮。
气滞水停型: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水饮内停,证见:胸肋胀满不疏,嗳气腹胀,或胸痛,走窜不定,伴咳喘、水肿或气肿,肿无定处,面色青灰,舌暗脉弦,治宜疏肝理气,调畅水道,方剂:柴胡疏肝散+五皮饮。
阳虚水泛型:久病及肾,命门火衰,气化蒸腾无力,水饮内停,症见腰酸冷痛,四肢不温,怯寒神疲,喘促难卧,心悸胸闷,腹大胀满,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治宜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方剂:真武汤+济生肾气丸。
以上分型临证时详加辨析,随症加减,待水肿消退后改为
丸、散剂善后。可用通用方:人参100g 黄芩80g 白术80g 桃仁60g 红花60g 三七50g 桂枝50g 附子60g 汉防杞60g 益母草60g 琥珀40g 茯苓80g 泽泻50g 酸枣仁60g 为基础方,气虚甚加紫河车;瘀血甚:加穿山甲、水蛭;肾阴虚:加二至丸;痰湿甚:加姜夏、莱菔子。研至细末,根据患者喜好,制成散剂或丸剂坚持服用,可明显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住院率,延长身存时间。对是否有心肌重塑作用尚待与同仁专家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