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色彩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动物色 与植物色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动物界虫鱼鸟兽蕴藏着绚丽多彩、千变万化 的色彩。
三、非生物色 非生物界那五彩缤纷的颜色则是大自然的造化。由于地质构造上的差异性, 大理石、青石、寿山石、鸡血石和雨花石便形成了不同的颜色和纹理。石材 为人们提供建筑、装饰与雕刻的材料,尤其像钻石、蓝宝石、祖母绿、紫水 晶、玛瑙、黄玉、翡翠和珊瑚等玉石,自古便用于装饰品、日常生活用品设 计。至于各种黑色金属如铁、铬、锰,有色金属如铝、铜、铅、锡、金、银、 铯和钛以及高分子矿材如沥青等众多元素,存在于岩石的结晶之中,经提炼、 加工后便幻化出众多色泽变化。
(6)安全色与编码色——用于安全、警告、警惕和编码等各类标识的色彩数量 要尽量少,即感觉强烈而不易混淆的颜色。 (7)保护色的应用——利用杂乱的自然环境颜色降低识别性,躲开敌人的注意。
第三节 设计色彩与自然色彩
一、植物色 自然色以花叶最为艳丽。
植物色对于设计的意义还在于:利用诸如红木、 紫檀、白榆和黄榆等自然色泽制成的木制品,能 给人们带来温馨感和人情味;竹、草、柳、藤、 棕、葵、麦秸和棉、麻等制品,其朴素色泽富有 民间艺术那种特有的乡土气息。
(3)材料配置——利用色彩使材质、构造、形态更好地协调。反之,合理搭配 材质、构造、形态也能帮助色彩更加调和。
(4)能见度与注目性——黑和白或黑和黄组合以其最大限度的对比而最具可读 性,然而,有所侧重地强调或减弱色相、明度和纯度。可体现新颖别致的趣味 性。
(5)文化因素——民族传统对个人色彩喜好的影响还表现在民族特有色的象征、 用色习惯等。此外,年龄、性别、宗教信仰、教育、收入等因素同样微妙地影 响着人的色彩嗜好。
(6) 间色法 在多色相强对比组合的情况下,为使其达到协 调统一,可把邻近的两色互相透叠,透叠后所 产生的间色能起到协调补充画面的作用。
(7) 形态调整法 通过调整色彩的形态、面积来改变色彩的对 比度。
(8) 无彩色介入法
2、其它因素对设计色彩的影响
(1)环境因素——色彩配置必须融入其周围环境之中,当然并非完全一致, 它可以主动参与组成环境、塑造环境,反映出这些不同环境、地域特征和情调 以及“绿色设计”理念。 (2)企业形象色因素——为了竞争的需要,增强企业识别性,企业往往大量 重复运用某一或一组色彩作为其文化象征,给人以鲜明印象。
四、气象色 作为地球终极光源,太阳本身所发出的光色变化微乎甚微,但由于入射地球角度、 距离不同,尤其是受到地表大气、尘埃和水珠等诸多媒质的影响,阳光普照大地 时会出现折射、衍射和透射现象,因而天色变亮并产生各异的色彩,这种因气象、 气候因素致使天空乃至整个地面变幻色彩倾向的现象不妨称其为“气象色”。
(2) 秩序产生和谐 自然界景物的明暗、光影、强弱、冷暖、灰艳、色相等色彩的变化和相互关系 都有一定的“自然秩序”,即色彩的自然规律。其变化是有秩序、有节奏,非 常和谐。人们常会在不知不觉中运用自然界的色彩秩序去判断色彩艺术所表现 出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2、色彩调和基本方法 色彩调和需要在色彩对比的变化统一中体现出来。不协调的对比色,可通过 增强统一的方法来调和,而单调的色彩,则要运用增强对比的方法来调和。 (1) 加强与削弱法 使原本色相对比太弱或太强的色彩组合,从明度和纯度两方面拉开或拉近距 离,以此来增强画面的调和感。
一、色彩搭配的规律与方法 (一)色彩调和 调和,从美学角度讲,就是多样的统一。而色彩的调和,则不仅仅是 指色彩的类似、统一和单调的一致,还关系到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 成部分:色彩对比。 1、一般原理 (1) 对比产生和谐 从色彩视觉的生理角度上看,互补色的配 置是调和的。人在看某一色彩时,总会欲 求与此相对应的补色来取得生理上的平衡。
第三章 设计色彩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设计色彩的概念及原则
一、设计色彩的概念 “设计色彩”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 相对图形设计而言,指的是包装、广告和影视媒体 等视觉传达的色彩设计; 针对环境设计而言,指的是户外景观、建筑和室内 空间的色彩设计; 针对产品设计而言,则是指构成产品外观立体表面 效果计学科的一个分支,设计色彩归纳起来可 以分为三个方面: 功能色彩——作为实用物品的色彩可用性; 市场色彩——针对企业和商品的色彩推销术; 构成色彩——作为设计作品的色彩表现力。
二、设计色彩的原则 色彩总是由于某种适当的原因和需要而被使用的,除了必须考虑的其它物理功 能外,色彩应用的基本动机之一便是为了吸引注意力。高能见度的原色是注意力最 佳获得者;而在一定时期内,其深浅变化则应根据流行趋势等一些色彩属性形成色 彩系列以增加特殊的情感吸引力;当确定了色彩基本规格之后,将这些色相组成统 一的设计作品,就要遵循色彩组合形式法则,从而在视觉冲击力、感情吸引力以及 注意持久力三者间求得平衡,所以,功能色彩、市场色彩和构成色彩这三个方面均 不可偏颇。根据上述内容总结概括可以得出,设计色彩的原则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设计色彩要满足色彩作为实用物品应用时的使用功能性。 2、设计色彩要满足市场需要,顺应流行趋势,适应市场变化。 3、设计色彩要遵循形式美法则,能够取得美的效果。
第四节 设计色彩与绘画色彩
绘画色彩和设计色彩总体看来,都是针对色彩来进行研究和探讨,两者相辅相成 、互相作用。设计色彩的学习,首先必须进行绘画色彩的练习,绘画色彩是学习 设计色彩的必经之路。它们之间的差异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观察方式不同 绘画色彩写生更多的是关注对自然物象的直观感受,尽情描绘对象的结构、比例、 透视、空间、虚实。它研究物体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的变化规律,逼真地再 现物象。而设计色彩更多的是关注对客观物象本身形与色的主观处理和形式变化, 进行提炼、分析、概括,运用一些艺术表现手法进行重新分析,甚至加入主观色, 是对客观物体进行一种新的诠释。 二、创作理念不同 绘画色彩写生,主张描绘自然景物必须忠实地用色彩描绘所见之物,不加自我主 观意识和个性情感。而设计色彩要求在自然色彩的基础上通过主观设色造型来设 计作品,从根本上讲不属于自我。因为一件成功的设计作品,还要考虑到是否与 消费人群相吻合,这一点至关重要。
(2) 序列法 运用等色阶过渡的办法,对于能产生强烈对比关系的色彩进行有秩序地组合。
(3) 支配法 在多种色相或多种强烈色彩进行对比组 合的情况下,为使其达到整体统一、和 谐协调的目的,往往加入同一色彩去统 一色调,这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强行划 一的调和法,称之为色彩支配。
(4) 反复法
(5) 隔离法 隔离法,也称为色彩间隔法、 分离法等。隔离法分为:强对比 阻隔和弱对比阻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