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老龄产业发展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老龄产业发展浅析
吴方
老龄化一般是指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7%。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老年人口增长的同时,14岁以下少儿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迅速下降,预计2030年全球老年人口将超过少儿人口,2050年将接近少儿人口一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社会生产水平、经济尚不发达的背景下迎来了人口的老龄化,必将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变化。大力发展老龄产业是应对、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保持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是以人为本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发达国家老龄产业的现状
随着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类的预期寿命大大延长、婴儿出生率急剧下降,发达国家首先迎来了人类史无前例的老龄化社会形态。
(一)老龄产业范围广泛、老龄产品种类齐全
发达国家的老龄产业,经过数十或近百年的发展,其产品种类日益增多、产业领域日益加宽,现在基本上己经发展成为覆盖面几乎涉及老人一切需求领域的产业体系。
在美国,老人玩具公司、老人旅游公司、老年教育中心、老年康乐组织相继出现。美国的一些老年杂志,如《黄金岁月》、《年过半百》、《现代老年》等应运而生;兜售健康保险的电视广告直接对准老人;许多老年中心和退休社区通过组织跳舞、游戏和手艺活动等让老人获取交流的机会;高校也开始为老年人提供了特殊培训项目,并积极招收老年学生,建造老年生活社区,提供终生学习项目。
在日本,20世纪八九十年代,民间人士和企业界进入老龄产业领域,并兴起了许多老龄新行业,东京城内兴起了一个建造收容瘫痪老人的“特殊照顾老人之家”的热潮;专门负责接送瘫痪老人到老人之家医院的汽车公司成立;有些公司专门接送瘫痪老人进浴室还有专门为老人烘干被褥的公司;以吸引中老年顾客在一些大城市,出现了所谓的“家庭租赁公司’,即这些公司向顾客主要对象是老年人出租“家庭”,通过“家庭”,公司可为老人有偿提供所期望的家庭结构、家庭成员和家庭生活环境等。
(二)开展“社区照顾”
“社区照顾”首先在英国应运而生。社区照顾是“社区内照顾”和“社区照顾”两方面的结合。它即包括由政府、社区甚至市场化的企业等各种非营利和营利的社会服务机构提供的专业服务,也包括由社区内的居民提供的非正式服务。社区照顾旨在通过充分发挥社区照顾中的决定性因素—家庭成员、亲朋好友、邻居及志愿者等“非正规照顾”资源的积极性,再由“正规照顾”资源中的专业人员通过多样化的服务方案形成对“非正规照顾”的必要补充和支持,从而最终达到老年人社区照顾的目的—“正常化”和积极的老年生活,使受照顾者的权利和尊严得到体现,需求得到满足,价值和人格得到尊重。
(三)老年护理保险制度
老年护理保险又称长期护理保险,是一种健康保险制度。通过合同约定,当被保险人疾病或衰老而生活无法自理时,入住康复中心或在家接受他人护理时的有关费用由保险人提供补偿。美国、奥地利、德国、日本等国也相继建立了完全独立的法定的保险制度。根据实施主体的不同,老年护理保险可分为社会保险制和商业保险制两大类。前者由政府强制实施,以德国、日本等国为典型代表,后者由商业保险公司自愿办理,以美国为典型代表。
二、老龄产业的发展条件分析
(一)产业政策环境
国家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是带动老龄产业发展的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这是因为,老龄产业的正的外部性、非盈利性与市场性并举的特点,决定了政府在老龄产业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政府的作用和功能就是处理老龄产业中的市场化原则与非盈利性、微利性的矛盾,老龄产业的正的外部性和福利性又决定了政府必须直接增加供给或间接刺激供给。因此在老龄产业发展中,政府一直作为投资主体之一,只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其作为直接投资主体的地位逐渐为间接主体所代替,但对于一些特殊行业,如民办老人院的政府“公助”模式,有政府出面,再加上慈善机构和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委员会等经过调查后资助那些有需要而没有能力的老人进入老人院,资助的方式可以用社会救助方式。
(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长期以来支撑社会保障的政府财政,现在再也无力承担面临大规模扩张的老年保障支出。以90年代中期开始建立的、由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构筑的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为例,目前已经入不敷出,2000年的基金缺口约为357亿;个人养老保险基金空帐已达1990亿元。本已捉襟见肘的政府财政还需每年多支出千亿元以上的财政资金,以弥补养老保险基金的不足。因此,再依靠政府财力扩大对老龄产业的投入,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样,发展以养老为重要内容的老龄产业,使部分养老功能社会化、产业化,有利于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同时这也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不断满足养老需求的多样化。
(三)家庭结构的变化
在传统社会里,老人的抚养是子女应尽的责任。但在现代社会里,随着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婚育年龄,“一一”的家庭模式即将到来。我国传统的以家
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正受到明显的冲击。另一方面,目前空巢家庭越来越多,许多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子女赡养老人往往“有心无力”,需要更多的社会服务机构来代替子女为老人提供生活服务,以及适当的精神照料。然而,社会上的安养和护老设施都十分有限,无法满足老人和老人家庭的需求,所以必须由企业提供。
(四)非公有制养老机构运作情况优于国营
由于投资主体不同,经营者承受的经济压力不同,经营管理方式、效果也不同,老年人得到的实惠、服务质量也不尽相同。总体上看,国营、集体办的养老机构一般条件较好,但由于经营者经济压力较小,因而竞争意识不强,发展空间不大,有的不仅不能维持自收自支,还要靠政府补贴。而非公有制机构则不同,不少投资者都是倾尽所有,甚至是巨额贷款兴办的,一般服务质量较好,竞争力较强。有些私营的养老机构虽然条件不如国营的好,但收费较低,社会反映好,入住率高,经济效益也不错,一般都能做到收支平衡
三、中国老龄产业的现状
在我国,据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截止到2000年11月1日,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为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另据有关统计资料,来自全国老龄协会最新的一份调查显示,200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达到1.45亿,占总人口11%的。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在新世纪一开始,就已进入到了老龄化社会,成为老年型国家。而且根据预测,我国在未来二三十年里,60岁及以上人口将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到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4亿以上,约占总人口的14%以上。与世界其他老年型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来势猛、增速快,老年人口数量大、比重高,老龄化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