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培育: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森林培育学:研究森林培育全过程的理论与实践的学科。

立地(site):泛指地球表面某一范围的地段的植被及其环境的总和,是自然地理发展的自然综合体。

森林立地: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综合,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

立地质量:是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

与树种相关联。

立地条件:在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立地质量评价: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力进行判断或预测。

立地指数(地位指数):某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

林种:森林的种类。

适地适树: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使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产水平。

林木群体结构:指林木群体的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式。

林分密度:单位面积林地上的林木的数量。

造林密度:人工林的初始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穴)数。

合理群体结构:这种群体结构能使个体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并使整个林分获得最高产量,从而达到速生、丰产、优质的目的。

种植点的配置:一定密度的植株在造林地上的分布形式(行状配置和群状配置两大类)。

群状配置:植株在造林地上呈不均匀的群丛状分布,群内植株密集形成一个植生组,间距小,而群与群之间的距离很大。

人工林的组成:是指构成林分的树种成分及所占的比例。

纯林:由一个树种组成的人工林。

混交林:由二个或二个以上树种组成的人工林。

个体生长:是指林木由于原生质的增加而引起的重量和体积的不可逆
的增加,以及新器官的形成和分化。

生长规律:任何单株林木或器官的生长都基本呈S 形曲线。

即呈慢-快-慢三个阶段的生长节律。

个体生长量:指一定间隔期内林木各种调查因子所发生的变化量。

林木个体发育:林木从种子萌发到新种子形成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质变现象。

林木生长的周期性:在自然条件下,林木或器官的生长速率随着昼夜或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生长的相关性:林木各器官生长存在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顶端优势:林木主茎顶芽生长快,抑制侧芽或侧枝生长的现象。

先端优势:指主茎顶芽不抑制侧枝生长,而是所有枝条的顶芽抑制本枝条下部芽生长的现象。

极性:林木个体或其离体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生理特性的现象 。

再生:是指林木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林木其他部分的能力,这是以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全信息性为基础的。

摘芽:整枝的另一种形式,即在侧芽膨大,芽尖呈绿色时,把芽摘掉,以省去以后整枝的一种方法。

抚育采伐(抚育间伐): 森林在未成熟之前,为了给保留木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而采伐部分林木的一种森林培育措施。

林木分化:在一个林分里面出现的林木高矮、粗细不均的现象。

直径离散度:林分平均直径与林分最大和最小直径的倍数之间的距离,即: 自然稀疏:在一定密度的林分内,随着年龄增长和森林的生长,而发生的株数不断减少的现象。

卫生伐:去除枯立木、风倒木、机械损伤的濒死木,改善森林卫生状况,减少病虫害与火灾的发生。

解放伐:在幼龄中,除去上层过熟木,使幼林不被压而得到自由生长发育。

抚育采伐强度:抚育采伐占林分蓄积量的比例。

抚育采伐总强度:各次采伐所得木材量之和与主伐时蓄积量的百分率。

间隔期:又称重复期,指相邻两次抚育间伐所间隔的年数。

max min D D D D
主导因子:对造林成活及林木生长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

森林培育的对象:天然林;人工林。

森林培育过程四阶段包括前期规划阶段、更新营造阶段、抚育管理阶段和收获利用阶段。

森林立地分类的依据:系统区划单位的划分依据:属区划单位的级别,以地貌、水热、岩性等的分异。

系统分类单位的划分依据:地形、土壤、植被、水文等立地因子的差异分类。

我国的林种按功能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5大林种。

四旁:路旁、水旁、村旁、宅旁。

行状配置通常又分为正方形、长方形、(品字形)和正三角形配置三种。

混交林中的树种分类:(1)主要树种;(2)伴生树种;(3)灌木树种。

从林木结实规律的角度出发,通常把林木个体发育分为4个时期。

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

林木群体生长发育都要经过幼苗阶段、幼树阶段、幼林龄阶段、中龄林阶段、成熟林阶段、过熟林阶段。

林木的自然整枝分3个阶段:枝条枯死;枝条脱落;死枝残桩为树干所包被。

抚育采伐的种类:透光伐、除伐、疏伐、生长伐。

除此之外,还有卫生伐、解放伐。

森林立地的基本构成(主要指与林木生长发育相关的立地因子):物理环境因子(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森林植被因子(植被类型、建群树种、指示植物种、优势木高度、生物量、收获量等):人为活动因子(土地利用(历史和现状)、环境污染(主要是大气和土壤)、整地、施肥、灌溉等各种经营活动等)。

森林立地评价方法:1、直接评价法:直接利用林分的收获量和生长量评定立地质量。

(地位指数法;树种间地位指数比较法;生长截距法)
2、间接评价法:根据构成立地质量的因子特性或相关植被类型生长潜力评定立地质量。

(测树学法;指示植物法;地文学立地分类法;土壤-立地评价法;土壤调查法)
最常用:地位指数间接法
树种选择的原则:1. 经济学原则; 2. 生态学原则;3. 林学原则。

用材林树种的选择集中反映在速生、丰产、优质、稳定、可持续上,或者说生长快、产量高、材质好、干形通直、经济价值高的乔木(或灌木)树种。

经济林树种选择要求:早实性、丰产性、优质性,或者说结实早、产量高、品质好、经济效益高。

薪炭林和能源林树种选择 (1) 生长迅速,生物产量高;(2) 干枝的木材容量大,产热量高,且有易燃、火旺、烟少、不爆火花、无毒气体放出的特点; (3) 具有萌蘖更新的能力,便于衽短轮伐期经营制度;(4) 适应性强;(5) 能附带生产一些林副产品。

如饲料、小径材、编制材料等。

适地适树的标准(以用材林为例)
1、定性标准:成活、成林、成材,还要有一定的稳定性,即对间歇性的灾害因子有一定的抗性。

2、定量指标:①立地指数直观;树高与胸径和行数相关。

②平均材积生长量。

③立地期望值:在一定使用期限内立地的价值。

适地适树的途径:第一为选择即包括选地适树,又包括选树适地。

第二为改造,即改地适树,改树适地。

密度对林分蓄积量的作用:一般来说,在幼林时期,单位面积蓄积量随密度增大而成比例增加,因为幼林时期,单株材积随密度变化不大,故M决定于N。

在林分发育的后期,林分的平均单株林积的大小将起主导作用,密度对D起作用,较密林分的蓄积量反而少于稀疏的林分。

造林密度1、防护林(1)水土保持林应密植,在实际中栽植比较稀(2)农田防护根据结构确定,紧密结构(道路防护林、果园防护林)密,通风结构稀(3)防风固沙林受严酷的自然条件限制宜稀;2、经济林稀植;3、薪炭林密植;4、用材林
(1)大径级用材林宜稀(2)培育中小径材宜密。

(3)速生丰产林宜稀。

营造混交林的意义:(一)营养空间的利用;(二)立地条件的改善:(1)改善小气候(2)提高土壤肥力;(三)木材及其它林产品的产量质量;(四)防护效益的发挥;(五)抗御灾害的能力;(六)社会效益的发挥;(七)造林成功的可能性;(八)造林营林的难易
树种种间关系的作用方式:是指生长在一起的不同树种之间,通过怎样的途径产生影响的。

1、机械的作用方式;2、生物的作用方式;3、生物物理的关系;4、生物化学的作用;5、生理生态的作用方式
选择混交树种的原则:在本身适地适树的前提下,能够最大限度地使其发挥辅佐、护土和改土效能,给主要树种创造以某种有利作用为主的生长环境。

选择混交树种的具体条件:
①与主要树种具有不同的生态要求、不同的生长特点和不同的根系类型。

②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

③有较强的耐火和抗虫害的特性,尤其是不应与主要树种有共同的病虫害。

④与主要树种大体在预定期内同时成熟,以便合理地组织主伐更新,降低木材生产成本。

⑤最好是萌芽力强、繁殖容易的树种。

生长与发育的关系:联系:生长是发育的前提,没有一定量的生长,就没有质的发育,发育是在生长基础上进行的。

同时,整个发育过程中又包含生长。

区别:生长主要表现在原生质体的增加和林木细胞数量的增加,以量变为主要特征;发育表现在细胞生活物质内在变化上,是以质变为显著特征的变化过程。

提前整地:一般要求在造林前的半年或一年,最适宜季节为初夏,也就是雨季前。

优点:①利用雨季降水,蓄水保墒。

②有利于植物残体分解。

③便于安排林业生产。

因此造林整地必需要提前,特别在干旱地区特别重要。

整地的作用:(一)改善立地条件1、改善小气候 2、改善土壤水分 3、改善土壤养分
(二)保持水土;(三)便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四)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
造林方法:按造林所用材料分为植苗、直播、分殖造林三种。

植苗造林:以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方法
1、特点(1)优点①经过培育的健壮苗木,抵抗力强,适应性强,
适于多种立地条件。

②成活率高,初期生长快,郁闭早;③节约种子,特别是种源少,价格昂贵的珍稀树种造林。

(2)缺点:①造林后出现缓苗期;②育苗造林费工,技术复杂,造林成本高。

2、应用条件:适用于绝大多数树种和各种立地条件,尤其在立地条件比较差的情况下比播种造林更为可靠。

栽植技术:①栽植深度一般要求栽植深度以陪土到超过原土印2-3cm,栽植过浅,易受旱害;栽植过深影响根系呼吸。

②栽植位置一般放中央,根系舒展,有利于向四周伸展。

③施工要求栽植穴的宽度、深度,应大于苗木根幅和根长。

苗木要扶直栽正,深浅适宜,根系舒展,先填表土、湿土,后填心土、干土,分层复土踏实,最后上面复一层虚土。

直播造林(播种造林):是把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到造林地而培育森林的造林方法。

1、特点:(1)优点:①根系自然完整,不受起苗、包装、运输等过程中引起的根系伤害。

②播入的大量种子,长出的幼苗形成的小群体,有利于增强林分稳定性。

③保留了优良单株,促进了林木良种化。

④技术简便、节约开支。

(2)缺点:①对立地条件有比较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对土壤湿度有一定的要求;②初期生长慢,抚育管护的时间长;③用种量大,种源短缺,价格贵的种子不易采用;④播种后易遭受鸟兽鼠危害,牲畜践踏和人为破坏。

2、应用条件:(1)立地条件较好的造林地:土壤湿润疏松、灌木、杂草较低少的造林地;鸟兽、人畜危害轻的地方;
(2)树种种子:发芽迅速,生根较快,适应性强的中小粒种子;种子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分殖造林: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作为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

1、特点
(1)优点技术简单、造林省工、成本低,能保持母体优良性状,初期生长快。

(2)缺点某些树种因多代无性繁殖,造成林木生长衰退。

要求较好的立地条件。

2、技术要点:①选取插穗②苗木处理栽前可在水中浸泡1-2天。

③插条深度和技术、深埋少露或不露,以防风蚀、干旱。

林木修枝意义:(1)林木修枝可以提高木材的材质;(2)修枝可增加树干的圆满度;(3)对林木修枝可提高林木生长量;(4)能改善林内通风透光状况及林木生长条件;(5)能提供燃料、饲料、肥料,增加收益。

林木修枝技术:(一) 修枝林分和林木的选择: 1、林分的选择(1)有价值的和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分;(2)幼龄林和干材林林分;(3)自然整枝性能不良的林分。

2、林木的选择:生长旺盛,树干和树冠没有缺陷,有培育希望的林木。

(二)修枝的开始年龄、间隔期和修枝高度;
(三)修枝的季节:(1)一般都是在晚秋或早春进行整枝(2)对于那些萌芽力很强的树种刺槐、杨树、喜树等,宜在生长季节整枝。

(3)对于容易产生伤流的阔叶树种,如枫杨、核桃等,选择在生长季节整枝,伤流会很快停止。

(四) 修枝的强度;(五) 修枝切口的愈合。

抚育间伐与主伐更新的关系:
抚育间伐:目的在于培育森林,要在未成熟的森林中进行,有严格的选木要求;不存在更新问题。

主伐:目的在于取得木材,采伐成熟木;必须考虑森林更新。

抚育间伐的目的:1、清除劣质林木,提高林分质量;2、调节林分组成,防止逆行演替;3、促进生长,缩短培育周期;4、实现早期利用,提高木材总利用量;5、改善卫生状况,提高林木抗性;6、形成适宜林分结构,发挥多种森林功能。

林木分级:(1)克拉夫特生长分级法:分级依据:树高、树冠。

此法主要应用于壮龄以后的同龄针叶纯林。

幼龄林因为林木分化不明显,不能分级。

此分级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可用来作为控制采伐强度的依据;缺点在于主要依据林木的生长势和林冠的形态分级,没有照顾到树干形质的缺陷。

(2)寺崎林木分级法:分级依据:树高、树冠+树干形态。

适用于:同龄针叶纯林。

在同龄阔叶林或阔叶混交林中不能应用。

(3)霍莱林木分级法:划分依据:树冠;适用于:同龄阔叶林;(4)Dunning分级法:分级的依据:个体的生长势和活力。

应用于异龄针叶混交林。

疏伐(生长抚育)包括下层抚育法(下层疏伐法)和上层抚育法(上层疏伐法),综合抚育法。

下层抚育法:优点:有利于保护林地,抵抗风倒,提高林分稳定性,简便易行,林冠不会形成很大空隙,砍除枯立木,濒死木,减少了病虫害,利用林木分级即能控制合理的采伐强度,易于选木。

缺点:间伐材小,经济价值不高。

上层抚育法:优点:比下层疏伐运用灵活,且能充分利用光照,明显促进全林分的生长;
缺点:技术要求高,抚育后林相变化较剧烈,易受风,雪害。

综合抚育法:灵活性大,技术要求高(选木时要求较熟练技术和对群落特点认识),抚育后效果经常不理想,在针叶林中易加剧风雪害。

优点:能从林分的生物学特性考虑,采伐后能使林分品质不同程度得到改善;
缺点:花费较大的人力进行选木挂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