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导学案(全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导学案(全册)
第一单元小说
第1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学习目标:
1.能理清本文情节发展的脉络。

2.能深刻认识环境描写对塑造小说人物形象和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作用。

学习重点:能深刻认识环境描写对塑造小说人物形象和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作用。

学习难点:细节描写的作用。

学习课时:2学时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1.文体知识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必须具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这三个要素。

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

(1)人物描写:小说的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人物形象: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只有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3)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作品所描写的生活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

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部分;开端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发展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的命运和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的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励,最尖锐的阶段;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4)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也叫做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
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有些环境描写还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2.作家作品
施耐庵,时期的小说家。

其作品《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__________ 为题材的优秀长篇体小说。

这部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施耐庵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
而完成的。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
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
浒》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

《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
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
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
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

也可以说《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
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水浒》中英雄人物斗争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
中流传,有的至今还展现在舞台上,如“三打祝家庄”、“武松打虎”、“李逵下山”、“林冲发配”
等等。

3.课文助读:
林冲是《水浒》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
美满的小家庭。

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

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
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
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闯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
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

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


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

林冲和鲁智深分手
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

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
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

此后(课
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来到沧州,与差拨、管营合谋,必欲置林
冲于死地。

林冲被残酷的现实步步紧逼,虽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终于杀死仇敌,投奔梁山,走上
反抗的道路,成为宋江起义军中著名的首领之一。

林冲被“逼上梁山”具有典型意义。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是最精
彩的回目之一。

它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林冲
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走向反抗的道路。

预学导航:
1.注音
赍.发( ) 玷.辱( ) 迤逦..( )恁. ( ) 酒馔.
( ) 尴尬..( ) 彤.云( ) 仓廒.( )髭.须( ) 掇.
( ) 肐.察( ) 搠.倒( ) 央浼.( )剜.
( ) 2.组词识形 (1)⎩⎪⎨⎪⎧ 赍 赉 (2)⎩⎪⎨⎪⎧ 搠 溯 朔
3.选出对加点字词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好歹要结果..他性命(结束,了结) 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
陷害(惹事) B.我自来..又和你没甚冤仇(从来) 小二换了汤,添些下饭..
(就着菜把主食吃下) C.只见那个官人和管营、差拨两人讲了礼...(说明礼节) 送汤送水来营里与.
林冲吃(给) D.权.在营里开了个茶酒店(姑且) 多得..
林冲看顾(多亏) 4.下列句中的“将”与“只见林冲走将入店来”的“将”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宫使驱将惜不得。

(《卖炭翁》)
B.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

C.林冲钻将出来。

D.果品酒馍只顾将来。

5.下列的“与”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
A.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
林冲吃。

只见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与.
李小二道…… B.独卿与子敬与.
孤同。

进,与.
操遇于赤壁。

C.这人莫不与.
林教头身上有些干碍? 却不害我,倒与.
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 D.传令与.
诸将。

报与.
三藏。

第一学时
课堂学习:
一、新课导入,整体感知
1.文本理解:课文的标题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请将此标题加以扩展,写成一段话,概括出
本文的主要内容。

2.把握故事情节,理清线索:
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
二、课堂小结
三、布置作业
第二学时
课堂学习:
一、复习导入,合作探究
1.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
2.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

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3.陆虞侯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
4.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5.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二、拓展探究
1.自然环境描写
这篇小说的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景物描写主要是对“风雪”的描写,风雪的描写
主要起到推动情节发展
......的作用。

试从文中找几处描写风雪的句子,认真体会这些句子在推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

2.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的一种描写手法。

细节描写是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提问:本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学习反思:
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
学习目标:
1.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

2.会分析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学习重点: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

学习难点:会分析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学习课时:2学时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一、文体知识,小说分类:
就流派来分,有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表现主义小说、存在主义小说、新新闻主义小说、“垮掉的一代”小说等等。

就表现的方法分,有叙述体小说、散文体小说、诗体小说、生活意识流小说、纪实体小说等等。

就题材分,有儿童小说、武侠小说、侦探小说、历史小说、神话小说、言情小说、科幻小说
等等。

就雅俗分,有通俗小说、严肃小说等。

就篇幅长短分,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又称微型小说)四大类。

二、作者简介:
契诃夫(1860-1904)是19世纪末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剧作家,以短篇小说和莫泊桑齐名,他们和马克•吐温一起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他的作品揭露了沙皇政府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讽刺庸俗腐朽的市侩习气,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

短篇小说有《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篇小说有《第六病室》,戏剧有《樱桃园》《万尼亚舅舅》《海鸥》。

三、写作背景:
契诃夫的这篇小说发表于1898年,它通过别里科夫这个文学形象反映了19世纪末期俄国的社会生活。

19世纪末期,在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

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

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

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

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上,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

小说里的别里科夫正反映了这些人的灵魂。

预学导航:
1.字音
暖和.( ) 胆怯.
( ) 憎.恶( ) 降.服( ) 辖.制( ) 撮.
合( ) 怂恿..( ) 歹.毒( ) 讥诮.( ) 谗.言( ) 滑稽.( ) 安然无恙.
( ) 2.组词识形
(1)⎩⎪⎨⎪⎧ 消 销 (2)⎩
⎪⎨⎪⎧ 砭 贬
(3)⎩⎪⎨⎪⎧ 籍 藉 (4)⎩
⎪⎨⎪⎧ 叠 迭 3.下列句子与人物a .外貌描写;b .心理描写;c .语言描写;d .动作描写;e .环境描写对应正确的选项是 ( )
①他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

②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
一个小套子里的。

③他总是心慌得很,一个劲地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④“我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忠告您,密哈益•沙维奇。


A.①e ②a ③c ④c B.①e ②d ③b ④c
C.①e ②a ③b ④c D.①d ②b ③c ④c
第一学时
课堂学习:
一、激趣导入,
二、阅读文本,整体感知:
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第二学时
课堂学习:
一、提问导入,合作探究:
1.别里科夫在生活和思想方面都有哪些“套子”?他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
2.那么,他的这些“套子”套住的难道只有他自己吗?
3.为什么他能管制全城呢?
4.从别里科夫的“恋爱”动机来看,他与华连卡是否有真正的“爱情”?
5.别里科夫是怎么死的?他的死说明了什么?
6.别里科夫死后,大家有什么反应?可是为什么一个礼拜没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呢?课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二、拓展探究:
讽刺艺术是文学的一种表现手法。

用讽刺和嘲讽的笔法描写敌对的和落后的事物,有时用夸
张的手法加以暴露,已达到贬斥、否定的效果。

一般采用对比、语言、动作及漫画的方式来写。

请结合本文谈谈讽刺手法的运用。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学习反思:
第3课边城
学习目标
1.分析小说所描写的“边城”的风土人情,体会沈从文乡土小说的风格。

2.分析翠翠等主要人物的形象。

3.赏析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

学习重点: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
学习难点: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
学习课时:2学时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1.作家与作品
(1)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汉族,但有部分苗血统,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至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

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从作品到理论,沈从文后来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
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

“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

2.创作背景
《边城》完成于1934年4月19日,是作者的代表作。

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作者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助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全篇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情美和人性美。

3.课文助读:
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一户人家。

独门独院里,只有爷爷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

这一老一小便在渡船上悠然度日。

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是个洒脱大方,喜欢交朋结友,且慷慨助人的人。

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像他一样豪放豁达,不拘俗套小节。

老二的气质则有些像他的母亲,不爱说话,秀拔出群,叫傩送。

小城里的人提起他们三人的名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傩送,傩送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巧的是,傩送的兄长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先傩送一步托媒人提了亲。

兄弟两人都决定把话挑明了,于是老大就把心事全告诉了弟弟,说这爱是两年前就已经植下根苗的。

弟弟微笑着把话听下去,且告诉哥哥,他爱翠翠是三年前的事,做哥哥的也着实吃了一惊……
然而此时,当地的团总以新磨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配给傩送。

而傩送宁肯继承一条破船也要与翠翠成婚。

爷爷自然是晓得孙女的心事,却让她自己做主。

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

傩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

碧溪边只听过一夜弟弟傩送的歌声,后来,歌却再没有响起来。

老船夫忍不住去问,本以为是大老唱的,大老讲实情讲出后便去做生意,几天后他听说大老坐下水船出了事,淹死了……码头的船总顺顺也忘不了儿子死的原因,所以对老船夫变得冷淡。

老船夫操心着孙女的心事,后终于耐不住去问,傩送却因天保的死十分怪责老船夫,自己下桃源去了。

船总顺顺也不愿意翠翠再做傩送的媳妇,毕竟天保是因她而死。

老船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