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顶层设计终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水利信息化资源梳理范围示意图
水利数据分析
水利对象及其属性
水利对象指客观存在的水利业务涉及的实体或概念,水利数据指描述水利对象的属性,包括空间、业务和关系等属性,以及其元数据。
(1)水利对象
水利对象划分为自然和非自然两个门类,其中自然类划分地表和地下两个大类,非自然类划分设施和非设施两个大类;地表与地下两个大类分别划分为集储水单元和输水通道两个中类,设施大类划分独立工程和组合工程两个中类,非设施类划分行为主体和行为客体两个中类;每个中类下划分1个以上的小类(即对象类),小类可根据需要无限制扩充。对象类共划分四个等级,其中2个大类、4个中类和8个小类实现了全覆盖,基础类可按照规则进行扩展,详见表所示。
水利信息化在积极推进的同时,受各项目投资来源不同、建设管理各异、运行维护分散等因素影响,仍存在着互联互通低效、信息共享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水利信息化整体效益的发挥,随着对水利信息化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水利应用的不断深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应用协同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水利部先后印发了《关于推进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的指导意见》、《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水利数据中心建设指导意见和基本技术要求》,对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和水利数据中心建设进行部署,取得了初步成效。
(4)基础设施整合共享
通过“云”技术应用及统筹改造对基础设施进行整合,充分利用已有、统筹安排在建、适当补充新建必要设备和运行环境,经虚拟化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形成集约建设的基础设施体系,并提供可靠的基础设施支撑。
(5)安全体系整合共享
在统一安全体系规划基础上,对政务内网和业务网进行科学定级,并按照内网分级保护、业务网等级保护的要求,通过系统的整合改造,完善安全管理、身份认证、安全防护、安全备份等内容,形成互补有效的安全体系,并提供可控的安全体系保障。
(5)《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部门信息共享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13]733号)
(6)《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水规计〔2012〕190号)
(7)《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水文〔2010〕100号文)
(8)《水利数据中心建设指导意见和基本技术要求》(水文〔2009〕192号)
4总体要求
——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各级水利单位开展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时,应根据广大用户特别是社会公众的迫切需求,本单位当前水利信息化突出矛盾,抓住重点,按照轻重缓急,首先解决急需解决之问题,有序推进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实现边整合、边共享,最大限度发挥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效率。
——健全机制,明确责任。各级水利单位开展内部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时,根据数据资源、业务应用和基础设施等相关工作特点,建立健全协作机制,明确综合部门、业务部门、信息化支撑部门各在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中的责任,切实做好整体工作计划、资源梳理、实施整合和运行维护等各阶段部门责任与机制建设,明确共建、共享各方的责任与义务。
对象级元数据描述具体的水利对象,每个对象有唯一的元数据,主要描述对象的产生、编辑、维护、评价等信息。
对象类级元数据描述同类水利对象的集合,主要描述对象类的覆盖范围、引用、管理者、对象数等描述性信息。
数据集级元数据宏观地描述数据集合的概括性信息,主要描述数据集的内容、维护更新、参照系等描述性信息。
数据库建设情况
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
顶层设计
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年10月
审定:
审核:
编写:
1引言
“十一五”以来,全国水利系统坚持“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积极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初步形成了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特别是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灌区信息化、水利电子政务等系统的相继建成和投入使用,提升了防汛抗旱整体水平,提高了水资源管理能力,改善了水土保持工作条件,增强了灌区管理和服务能力,促进了水利部门办公方式的转变,拓展了水利服务社会的手段,有力推进了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
水利信息化资源是指在水利工作中积累起来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集合,涵盖了数据资源、业务应用、基础设施、安全体系和技术保障条件等范畴。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党的十八大做出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实现重要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要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提出“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向全社会提供基础信息服务”,《“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重点部署了推进政务信息资源、信息共享等建设内容,并专门发文指导政务部门信息共享建设。

地下水水源地

取水口

排污口

取用水户

退排水户

主体功能区

取水许可证

……
基础数据还包括在水利对象在调查评价、设计、监测等环节产生的共用数据,调查评价阶段赋予的特征属性包括河流长度、汇水面积、河流比降、河流水能资源蕴藏量等数据,设计阶段赋予的特征属性包括水库特征水位、特征库容等数据,监测阶段的实时数据如水情、雨情、墒情、水质、流量、泥沙、冰情、潮位、工情等数据。
1级、2级、3级、4级、5级
淤地坝

水井

塘坝

窖池

倒虹吸

渡槽

涵洞

……
组合工程
水库

灌区

引调水
等、 等、 等、 等
农村供水

……
非设施
行为主体
水利行业单位

……
行为客体
流域片区

水资源分区
一级水资源分区、二级水资源分区、三级水资源分区、……
水功能区划
一级水功能区划、二级水功能区划
地表水水源地
3规范性引用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 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
(3)《“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2011-2015)》(发改农经[2012]1618号)
(4)《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发改高技[2012]1202号)
工作任务
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工作任务主要包括:
(1)信息化资源梳理
通过对由数据资源、业务应用、基础设施、安全体系和支撑保障条件等构成的水利信息化体系的梳理,了解和掌握信息化资源现状,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支撑服务关系,通过科学规划、优化配置、统筹共建以及必要补充,明确构建水利信息化资源体系的途径和方法。
基本原则
在开展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工作中,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坚持水利现代化方向,紧密围绕事关民生水利的防灾减灾、水资源管理、农村水利管理、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移民管理等以及支撑上述业务的基础设施和保障措施的整合与共享问题,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水利中心工作。
——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水利信息化资源的共享不只是技术方面的问题,更存在着理念问题、管理问题和利益问题,因此,必须解放思想,加强对整合共享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从水利信息化发展的全局出发,统一规划各类信息化资源,编制资源整合共享顶层设计和实施方案,保障整合共享的技术实现。
——统一标准,各负其责。各级水利单位开展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时,应首先遵循国家信息化和水利行业信息化有关标准,确保经整合后的水利信息化资源能够切实达到上下左右可共享,不以各种借口独立实施应统筹推进的整合共享工作,避免造成新的信息孤岛。同时,各水利单位也要切实负担起应有的责任,做好本地区和本单位的具体工作,将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落到实处。
水利部和各流域机构结合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水利电子政务综合应用平台等重大项目,两次水资源调查评价、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等专项工作,以及各项日常业务工作,初步建设了一些数据库。
(2)数据资源整合共享
通过水利数据模型对各种水利数据资源进行整合,赋予各类水利对象统一的“身份标识”,经数据与对象以及对象间多方关联,形成有机联系的水利数据体系,并实现对水利数据资源的有序管理和灵活应用。
(3)业务应用整合共享
通过面向服务体系架构构建应用支撑平台,按照业务和政务应用流程及其最小工作环节,将系统分解为可以独立开展应用的服务,再根据不同业务和政务应用需要,构建形成相应的业务和政务应用系统,实现业务应用的整合、共享和协同。
为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国家信息化建设总体要求和水利现代化事业推进客观需要,推进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投资效益,强化履职能力,是促进水利事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
2适用范围
本顶层设计适用于水利部、流域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级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工作,涉及在水利工作中积累起来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集合,涵盖了数据资源、业务应用、基础设施、安全体系和技术保障条件等范畴。
(6)支撑保障条件完善
加强对信息整合共享工作的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水利信息化专业队伍建设,重点加强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有关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的制定,通过技术标准制定,重点解决整合过程中共享与协同的技术问题,通过管理办法制定,重点解决信息共享、应用协同过程中的管理问题。
指导思想
水Fra Baidu bibliotek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为动力,以需求为导向,以整合为手段,以应用为核心,通过机制体制创新和信息技术深入应用,实现水利信息化资源共享,业务应用协同。
表 水利对象分类表
大类
中类
小类
基础类
级别
自然
地表
集储水单元
流域
一级流域、二级流域、三级流域、四级流域、五级流域、六级流域、七级流域
湖泊

……
输水通道
河流(段)
未确定、干流、第1级支流、第2级支流、第3级支流、第4级支流、第5级支流、第6级支流、第7级支流、第8级支流
侵蚀沟道

……
地下
集储水单元
水文地质单元
(2)水利数据
水利数据包括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和政务数据,以及描述这些数据的元数据。基础数据指两项以上水利业务或政务应用需共用对象编码、名称、空间、时间以及其他属性;业务数据和政务数据,又称专题数据,指主要由某项水利业务或政务使用的数据。
基础数据主要在水利对象产生时相伴而生的编码、名称、空间、时间等特征,在对象存在的整个生命周期最为稳定。空间数据包括空间位置和空间形状,空间位置由对象代表点所在的经纬度描述,空间形状根据不同比例尺表现为点、线、面,由一个或多个经纬度坐标串描述。时间数据包括水利对象产生时间等。

……
输水通道
暗河

……
非自然
设施
独立工程
观测站

水库大坝
大(1)型、大(2)型、中型、
小(1)型、小(2)型
水闸
大(1)型、大(2)型、中型、
小(1)型、小(2)型
橡胶坝

水电站
大(1)型、大(2)型、中型、
小(1)型、小(2)型
泵站
大(1)型、大(2)型、中型、
小(1)型、小(2)型
渠道

堤防(段)
主要目标
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主要目标是在水利信息化资源梳理的基础上,通过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统筹共建以及必要补充,优化水利信息化资源配置,建成三级部署(水利部、流域机构、省级)、五级应用(水利部、流域机构、省级、市级、县级)的水利信息化体系,实现信息共享、应用协同、基础支撑和安全保障,并逐步过渡到集中部署、多级应用的水利信息化体系。
专题数据主要指不同水利业务或政务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专用数据,主要指防汛抗旱、水文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管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农村水利管理、安全生产监督、水库移民管理、水政执法管理等业务行为中产生且其他业务不需要共享的数据,专题数据主要是面向过程和事件。
(3)元数据
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数据,在水利数据采集、生产、存储过程中产生,描述数据内容、质量、状况等信息。元数据包括对象、对象类和数据集等三个级别,上一级别元数据主要从其所包含的下级元数据中通过萃取、追加等方式产生。
5主要工作内容
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首先应该了解现有水利信息化资源,分析需求并进行规划,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实现资源共享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从而保障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目标的实现。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总体框架如图所示。
图 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总体框架示意图
信息化资源梳理
为保障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需要对当前水利信息化资源进行梳理,包括数据资源、业务应用、基础设施、安全体系、支撑保障条件等方面,做到摸清家底、统筹规划。水利信息化资源梳理主要范围如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