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儒家,佛学,道家思想对日本社会文化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儒家,佛学,道家思想对日本社会文化的影响
(一)儒家思想对日本社会文化的影响
儒家讲究仁义礼智信,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义,勇,仁,礼,诚,名,忠,克”,就是引用借鉴了中国的儒家思想文化;武士道的“为主尽忠,死而后已”,为主君毫无保留舍命献身的精神,则是对传统儒家“士道”的一种反动。
儒家的“士道”讲究君臣之义,有“君臣义合”、“父子天合”的人伦观念,但是日本“武士道”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
儒家的中庸思想、推崇“温、良、恭、俭、让”的处世哲学也对日本造成了广泛的影响。
日本社会文化中“没有绝对的是非”,日本人对一件事情的观点常常是暧昧不清的,不说明到底是对是错,自己究竟站在哪一立场上。
,“温、良、恭、俭、让”劝诫日本人相互之间和睦相处,相濡以沫,即使受到委屈,被人咒骂也不怨恨,不动怒。
日本民族把儒家“和为贵”的思想奉为民族精神的精髓,甚至把自己的民族称为“大和民族”;“和为贵”思想被日本企业界吸取并加以改造,提出“和谐高于一切”的口号,认为人与人之间应保持和谐关系。
日本企业认为管理人员与雇员之间、同事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决不是单纯的利益关系,更重要的是互相扶持、互相帮助。
(二)佛教思想对日本社会文化的影响
与儒家思想相反的,佛家思想在被日本人接受之前经历了较为波澜的过程,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渗透演变过程之后,禅宗思想得到了日本民众尤其是武士阶层的崇敬与欢迎。
人们信仰佛教超现实的神秘性, 尤其是传说在禅定修炼中能获得超凡的神异力量, 对以习武为业的日本武士们具有无比的诱惑力。
禅宗了悟生死的超脱态度符合日本武士的尽忠心理及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禅宗也宣扬生死轮回和灵魂不死的佛教教义, 禅宗主张在顿悟中, 参悟生死, 达到无生无死的涅槃境界。
佛教思想中的宿命论深深烙印在了日本人的精神世界里。
从日本的文学作品到影视动漫等,都可以看到宿命论的影子。
宿命论使得日本人对待现实世界的不公平和不满有了一种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宽容和忍耐,“今世的一切是前世注定的,很多不可改变的东西都是命中注定的”,“今生得不到的祈求来世能够得到”,等等这些思想,使得日本人对待生命和生活有了种超然度外的心态。
(三)道家思想对日本社会文化的影响
道家中的“虚无”思想:有与无、存在与非存在之间的界限无法分清,一切都是相对的。
日本大和民族在道家“虚无”影响下,形成了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思想——现在存在着的事物和生命不知何时就会化为乌有了,那么在现在可以享受的时候为什么不及时享乐呢?在享乐主义的欲望催生下,日本人就相对没有节操的观念,伦理道德也是可以颠覆的,因为伦理道德是阻碍人们尽情寻欢作乐的障碍之一。
为了更进一步地追求欢乐,传统意义上的美已经不能够满足他们的欲望了,所以各种反传统的美,新奇的,甚至是重口味的内容都被日本人拿来作为追求享乐的材料方式。
但是道家思想熏陶下,日本人也形成了精细主义,做事精细敏锐,精益求精。
日本社会文化的形成受到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以及佛学思想的影响,但是日本独有的大和民族文化不是对中国文化的简单继承,而是在吸收、借鉴中国文化的基础上融入本民族的思想文化精髓而形成的,这种文化是富有活力的,并且在不断变化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