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三篇已整理)

合集下载

佛教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佛教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摘要]佛教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两千年来,佛教在中国发展的同时,完全渗入到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它对中国人的思想形态、政治观念、人生态度、生活方式以及文学、美术、书法、音乐、建筑等各个领域都曾发生深远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浓重的一笔。

中国文化能不竭发展和繁荣,佛教功不成没。

本文通过有条理的分析和讨论,详细讲述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 佛教道家儒家文化佛学[正文]一:前言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拥有悠远而残暴的历史,中华自古以来,即是一个信奉佛、道的民族。

东汉永平年间,佛教经由丝绸之路从天竺传入中国,从此在中国扎根、发展,并迅速成为中国各阶层人民信仰的宗教,而且长盛不衰。

期间,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历代高僧对佛教的弘扬,王侯将相、鸿儒雅士们也逐渐受到熏陶,加入这一行列,终于使佛教深入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最终广大的贫苦苍生成为佛教最大的支持者,他们信仰佛教,终使佛教在中国成为常青之树。

因为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和政治支持,佛教在中国空前兴盛,到了唐宋时期,已经达到鼎盛时期。

两千年来,群众基础深厚的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中都发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佛教的许多佛理都与中华文化中的儒家、道家文化相似,在不竭地矛盾冲击和辩论结合下,佛教终于汇入了中华残暴文化的长河里,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之一。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之广,是无法估量的,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思想、文学、艺术、语言,都在分歧程度上受到佛教文化熏陶,有了积极的发展和进步。

二:佛教对中国思想的影响中国的哲学思想随着时代不竭变迁,而佛教介入其中,而且深深影响着中国的哲学思想。

中国哲学思想,萌芽于周朝,盛行于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百花怒放,中国哲学思想盛极一时。

到了汉朝,汉武帝免除百家、独尊儒术,致使儒学盛极,道教日衰。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而道教也开始中兴,佛、道经过冲突、论战、融合之后,中国哲学发生了新的景象:奉行老庄思想之士,开始取义于佛经;而佛学者,也经常引用老庄哲学思想和语句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doc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doc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佛教传入我国逐渐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汉传佛教,那么佛教对我国文化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一、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浩瀚的佛教经典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故事为文学作品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像文殊问疾,拈花微笑都成为了中国文学作品的素材。

而有的则成为现在耳熟能详的成语:聚沙成塔、刀头舐蜜等。

以题材而论,历代描写佛教的诗文不计其数,这些诗赞美佛寺风光,歌颂僧俗有宜,有不少写得相当精彩和生。

唐宋以来,名僧的社会地位很高,文人纷纷为他们树碑立传,留下许多渗透佛理的散文。

以艺术风格而论,般若和禅宗思想使文学界形成一种清淡悠远的艺术流派。

诗人王维、韦应物奉佛最盛,王维大约在四十岁以后就开始过着一种亦官亦隐的生活,最初隐居终南别业,后在宋之问的别墅,优闲自在,吃斋奉佛,更被最后世尊为“诗佛”。

以创作队伍而论,在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不少和尚诗人,史书上称作“诗僧”。

著名的如寒山、皎然、文莹、苏曼殊等等都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二、佛教对中国书法、绘画和雕塑的影响正如诗歌与佛教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样,中国古代的书法、绘画和雕刻艺术与佛教也有不解之缘。

历代书法家中,不少高手出自释门,如狂草怀素,“退笔成冢”的智永,唐草无出其右的怀仁,工草隶的贯休等;更有书法名家深受佛教影响,如王羲之等,单是佛理便对中国书法产生了深刻内在的影响。

人们知道,佛法虽广,其要者无出于戒、定、慧三学。

夫戒者,主要是收束身心;定者,则在专志凝神;而般若智慧,则使人穷妙极巧。

此三者均与书法之道相通。

其中,尤以禅定之功与书法之道最为密切。

“书圣”王羲之说:“夫欲书者,先凝神静思,预想字形,令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这般议论,正是深契佛家禅观之旨,可见佛理与书道实多有相通之处。

佛教传入中国后,印度以及西域的石窟艺术也跟着传入。

浅析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析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析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众所周知,在东方世界,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特别是佛教对中国人的语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古代乃至现代汉语里,有很多词汇、名称概念等都源自佛教经文。

比如:烦恼、利益、因缘、境界、实际、傲慢、执著、勇猛精进、极乐、慈悲、忏悔、不可思议等等词语均出自佛教经典。

包括现在的日常用语,如果脱离了佛教,简直就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说话了。

又比如,在文学艺术领域,佛教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

即使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内容源自佛教,如盂兰盆会、腊八粥等民俗活动,就直接源自佛教节日。

可以这样说,不理解佛教,我们就无法理解中国文化到底是什么?也正因为佛教有机的融入了中国文化,我们都通常依靠中国的语境来理解佛教,这反而让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了,从而导致很多不明究竟的人对佛教产生了很多的误解。

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佛教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在了伦理、哲学、文学和艺术等方面,另外还充实了思想,弥补了我国在精神世界某些方面存在的空白,并且起到了稳定社会的重要作用。

佛教善于以事物喻人的精神世界。

若以一条河流作为比喻,印度是佛教须弥山的左岸,中亚西域是佛教的中岸,中日韩是佛教的右岸。

要知道中国佛教是什么样,就必须回到源头中国的道教中去。

就像中国人千百年来锲而不舍寻找长江与黄河的源头一样。

佛教修行者都知道,东方人对佛陀所说“此岸”和“彼岸”的理解认知,并不是完全指一个地方、一种境界,也不是完全指人生最终的归宿,而更主要的是强调破除“执著”这个“此岸”之后所呈现出来的“无漏智慧”——解脱这个彼岸。

这样讲的意思是更进一步说明此岸不一定是原地,“彼岸”也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会心当处即是。

所谓善恶一念间,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意即在此。

比如在《坛经》中,六祖惠能所讲之净地,并不是具有八万四千里之遥,而是当下便是,即:“前念迷是凡夫,后念悟是佛”。

从某种意义上讲,净土也是彼岸,除去心中烦恼达到内心宁静也是彼岸,又如《心经》中所讲之“波罗蜜”,也是“彼岸”之意。

佛教的传入与发展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的传入与发展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对文学艺术的影响:佛教的传入为中国的文学、绘画、雕塑等领域提供了新的创 作灵感和题材。
佛教对民俗信仰的影响: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 民俗信仰和民间传统。
佛教对道德伦理的影响:佛教提倡慈悲、宽容、忍耐等道德观念,对中国社会的道德 伦理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第五章
佛教在中国文化 中的地位
佛教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佛教对中国哲学思 想的影响,丰富了 中国的思想宝库。
佛教对中国文学艺 术的影响,促进了 中国文化艺术的发 展。
佛教对中国民俗文 化的影响,丰富了 中国的民俗文化。
佛教对中国社会生 活的影响,影响了 中国社会的方方面 面。
佛教在中国文化中的价值体现
佛教对道德伦理的影响
佛教倡导慈悲与 仁爱,强调对他 人的尊重和关心, 影响了中国文化
的道德观念。
佛教提倡因果报 应、轮回转世, 引导人们注重行 为准则和道德规 范,对中国传统 伦理思想产生深
远影响。
佛教强调内心修行 和自我超越,引导 人们追求道德完善 和精神升华,对中 国文化中的个人修 养和人格塑造产生
第三章
佛教对中国文化 的影响
佛教对哲学思想的影响
佛教的禅宗思想对宋明理学 的影响
佛教的因明学对逻辑学的影 响
佛教的传入促进了中国哲学 思想的多元化发展
佛教的慈悲与平等观念对社 会道德的影响
佛教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丰富了文学艺术的题材和表现手法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跨文化交流与融合 影响了文学艺术的审美观念和风格 为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灵感和素材
哲学思想:佛教 的哲学思想对中 国古代哲学体系 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如禅宗的兴
起和发展。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几乎体现在方方面面:从中国哲学史来看,自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始终贯穿着佛教的哲学思想;而宋明理学,基本骨架也都是佛教思想;一直到近代,维新代表人物梁启超、康有为、谭词同也还是秉承了佛教的思想理念来推广社会改良。

至于文学艺术领域,佛教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于兰盆会、吃腊八粥等民俗活动也是渊源于佛教,甚至我们的日常用语中,也不知不觉地使用了很多佛教的观念,如烦恼、世界、因缘。

而佛教的道德更对我们的人生有着相当的影响,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说,就是我们沿用至今的生活准则.如何看待宗教和文化的关系,这是每一个民族在发展文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

佛教对中国文化发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

例如,我国古代建筑保存最多的是佛教寺塔,现存的河南嵩岳寺砖塔,山西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的唐代木构建筑,应县大木塔,福建泉州开元寺的石造东西塔等,都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的宝贵实物。

许多佛教建筑已成为我国各地风景轮廓线突出的标志。

在一片郁郁葱葱之中,掩着红墙青瓦、宝殿琼阁。

精巧的佛教建筑为万里锦绣江山平添了无限春色。

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则作为古代雕刻美术的宝库举世闻名,它吸收了犍陀罗和印度的特点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造像艺术,是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

佛教还为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的意境,新的文体,新的命意遣词方法。

数千卷由梵文翻译过来的经典本身就是伟大富丽的文学作品。

马鸣的《佛所行赞》带来了长篇叙事诗的典范;《法华》、《维摩》、《百喻》诸经鼓舞了晋唐小说的创作;般若和禅宗思想影响了陶渊明、王维、白居易、苏轼的诗歌。

变文、俗讲和禅师的语录体都和中国俗文学有着很深的关系。

佛经中的动人故事常常成为艺术家们绘画的题材,曹不兴、顾恺之、张僧繇、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历代名画家皆以擅长佛画而传世。

中国画学中由王维一派的文人画而发展到宋元以后盛行的写意画,则与禅宗思想有关。

佛教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影响【佛教哲学蕴藏着极深的智慧,佛学和中国古典哲学的交互影响,推动了哲学提出新的命题和新的方法。

佛学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对概念的分析,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

在人生观上,佛教强调主体的自觉,并把一己的解脱与拯救人类联系起来。

它以独特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给予中国传统社会民众精神生活以新的启发。

佛教为中国文化、文学艺术带来了新的意境,新的文体,新的命意遣词方法。

数千卷由梵文翻译过来的经典本身就是伟大富丽的文学作品。

马鸣的《佛所行赞》带来了长篇叙事诗的典范;《法华》、《维摩》、《百喻》诸经鼓舞了晋唐小说的创作;般若和禅宗思想影响了陶渊明、王维、白居易、苏轼的诗歌。

变文、俗讲和禅师的语录体都和中国俗文学有着很深的关系。

佛教对中国音乐、绘画艺术所起的作用。

中国画学中由王维一派的文人画而发展到宋元以后盛行的写意画,则与禅宗思想有关。

在文学方面:由于佛典的翻译,刺激了中国文学的革命,从诗文的意境到文体的演变,在魏晋南北朝的时代,就已有了新的气象。

六朝时代,由于梵文的拼音——华严字母的翻译,启悟了中国文字的反切,由反切产生四声,由四声而把五言与七言诗改进为律绝。

中国人向来作文,都主张多读多看,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为中国是没有文法可言的国家,但在唐朝时代,却由印度佛典的大量翻译,也将印度的文法输入了中国。

唐代以后的文体,多能近于写实而顺畅,乃是受了佛教文学的感染;经隋唐而至宋代,“弹词小说”或“平话”的出现,那是受了佛教所用“变文”的影响。

唐代的禅宗诸大师,创用白话的语录体,说明佛法的要义,因此而有宋明理学家的语录出现,完全是学的禅宗的笔法。

明清的小说是由平话及拟平话而来,小说中“有诗为证”的风格。

由于佛典的翻译,也为中国增加了三万五千多个新语。

在艺术方面:魏晋的佛教建筑,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建筑形态,佛教的建筑,虽不如近世西洋的实用,但却由于佛经中叙述天宫及佛国净土的施设,力求艺术化,建筑物的布置、点缀、庄严、雄伟,都是原始印度佛教的特色;又如佛教输入的佛塔建筑,也为中国的建筑史,带进了一步,开拓了新的里程。

佛教对中国文化和风俗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文化和风俗的影响

2010-12-20 10:18:28来自: iloverose文珠法师一、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不如一般人所想像的,只限于宗教,而是于宗教之外,如文学、思想、艺术等等,均有显著的影向,兹分述于后:(一)对思想界的影响中国哲学思想,萌芽于周,而盛于战国。

战国时代,诸子争鸣,各倡其说,使中国哲学思想,极盛一时。

汉朝,则唯有孔老,后因武帝斥百家而定儒为一尊,故道教日衰,及魏晋六朝,佛教盛行于世,而道教亦渐复兴,遂起冲突,因冲突而排斥,因排斥之接触而融和,后讲老庄者,多取义于佛经,而讲佛学者,亦多引用老庄。

至于儒家,亦因帝王及名儒,多转向佛,致使当时卫道者辟佛,但终因佛教思想之超越,翻译文学的优美,当时一流儒者,无不学佛,唐朝一般思想家,竟以佛教空有二门,及非空非有之中道义,作为调和甚至领导儒道之根据。

唐末宋初,唯有禅宗独盛,且操纵当时思想界。

因为禅宗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旨在参究人生根本原理,使人自己研究,有以发明--明心见性,方可论学。

当时学术界受禅宗影响的,如周濂溪、程明道等…。

例如:周命门人参究‘孔子颜回所乐为何事’?程亦命门人观察‘喜怒哀乐末发前之气象’而且主张半日读经,半日静坐,皆受佛教禅宗参究‘生从何来,死从何往?’或‘父母末生我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之思想所影飨。

至于宋之陆象山,更进而以‘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

’明之王阳明,亦取禅宗方法,为其提倡‘致良知’的根本。

总而言之,周程朱子等之理学,及陆象山、王阳明等之心学,无一不受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可以说,彼等本乎佛理,加以所学,而建立一套学术思想与理论,此即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宋明理学,凡研究中国哲学史者,想必有同感。

(二)对文学界的影响佛经翻译的中坚时代,是晚汉至盛唐六百年间,佛教大藏经中,五六千卷的经典,皆是此时的产品,宋元以后,虽间有所译,但已微不足道矣。

中国南北朝至惰唐之间,大师辈出,翻译的人物,不下数百,其中最杰出,而对中国文学贡献最大的,当推罗什与玄奘。

佛教语言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语言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佛教早在两汉时期从西域传入中国,至今已经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了.。

佛教宣扬众生要通过修持,以求从迷惑、烦恼、痛苦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进入大自由大自在的“涅”理想境界。

而这其中带有的人文关怀正与儒家的人本观念相契合,其中的“涅”的理想境界也带有道家顺应自然的理念的影子。

可以看出,佛教起初作为一种外来文化,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终于融入中华文化之中,成为其中一只不可或缺的脉络。

因此佛教语言的整个中华文化具有深刻的影响。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上,许多文人都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大诗人王维,就有“诗佛”的称号,他的诗中不乏佛家学派里禅宗的思想,如著名的《过香积寺》中就有“安禅制毒龙”一句,“毒龙”指妄心,“安禅”指一种修行手段,此二词都是佛家术语,用在此诗中却显得一气呵成,可以说诗为佛教留下了无限的空间,佛学也为美学开拓了巨大的疆域。

苏轼也与佛教文化有着紧密联系,他自号“东坡居士”,“居士”二字,本是佛门用语。

苏轼自青年时期就开始习佛,被贬黄州之后,更大量阅读佛家典籍,希望从中求得心灵的平静,也寻求一种更加平和的人生态度。

在贬谪这段时间内,他结识了名僧佛印。

佛印的思想对苏轼也有一定的影响,佛教语言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佛经里说“不离诸法而得涅槃”。

又因为诸法无边,顾求得解脱也无尽,由此推知涅槃之道在于表现一种轮回。

在《圆觉经》里有两段讲轮回。

“一切众生,有无始际,由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皆因淫欲而正性命。

当只轮回,爱为根本。

由有诸欲,助发爱性,且故能令生死相续。

皆因爱生,命因欲丧,众生爱命,还依欲本。

爱欲为因,爱命为果。

”“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而辨圆觉;彼园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

譬如动目,能摇浈水,又如定眼,犹回转火,云驶云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

”可见轮回的不只是人,整个世界都在轮回。

我们看不见云了,不表示云消失,是因为云离开了我们的视线;我们看不见月亮,不表示没有月亮,而是运行到地球背面去了;同样的,我们船一开动,两岸的风景也随着移动,世界的一切也一样。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摘要:佛教,其创始人为释迦摩尼,创建时间及地点为公元前6世纪晚期到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作为一个世界性宗教,它对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在各个时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而中国亦是一个佛教大国,自两千年前传入至今,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融合相互碰撞,使得其在中国拥有最多的信徒与最广泛的传播,这更促就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思想情操,亦或是名物名迹,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关键词:佛教,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正文]一.前言:佛教是世界四大宗教之一,拥有悠远灿烂的历史,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是一个信奉佛道两教的民族。

佛教中的许多佛理都与儒家,道家文化相思,在不断的矛盾冲击与辩论结合之下,佛教最终汇入了中华灿烂文化长河里,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其群众基础深厚,由古至今长盛不衰。

一.佛教的传入与教义1.关于佛教的传入时间,早期多认为是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其后,学术界经进一步考证,提出传入时间应为西汉哀帝元昭元年(公元前2年),这也是为目前教界一致公认的。

佛教初入中国时,人们将其视作一种类似于黄帝炎帝的神灵,以求庇佑。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东晋“佛儒合明”,北朝的“洞窑佛光”,唐代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佛教在中国的鼎盛时期也在于隋唐,及至宋代,佛家世俗化加剧,在思想上体现为“三教合一”思想以及对君主权威的信奉,庙宇管理上体现为“五山十刹”的划分。

在金,元两代藏传佛教盛行,元太祖鉴于元朝崇奉喇嘛教的流弊,转而支持汉地传统佛教,因此喇嘛教在内地渐衰,但随着满清入关,藏传佛教再度盛行。

2.佛教的意义及其最高真理是指“四谛”,谛就是真理的意思。

四谛即苦,集,灭,道。

苦谛是说世间所存在的一切皆是种种痛苦的表现;集谛是说明痛苦的原因或根据;灭谛则是指出消灭痛苦的方向是超脱生死轮回;道谛标明消灭痛苦,超脱轮回,证得的途径或方法。

二.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不如一般人所想像的,只限于宗教,而是于宗教之外,如文学、思想、艺术等等,均有显著的影向,兹分述于后:(一).佛教与哲学思想中国哲学思想,萌芽于周,而盛于战国,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各倡其说,使中国哲学思想极盛一时。

佛教在中国的历史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历史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历史影响佛教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受到佛教的法师和传教士的影响,中国的文化和社会风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佛教引入中国的过程中,融合了中国文化的特点,形成了中国佛教的独特面貌。

佛教的传播,对中国文化、哲学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社会带来了许多启示和启迪。

佛教的传播与融合佛教传入中国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

当时,汉武帝派遣了一队使者前往西域(古代指青海一带),希望以联合丝绸之路的途径与西域各国进行贸易。

这些使者中有一些人就带回了佛教的教义和文化。

从此,佛教开始在中国传播,从初始的外来文化,逐渐融入当地文化中。

佛教的传播并不是一帆风顺。

在东汉时期,由于佛教的异端教义和邪教行径,曾经受到过政府的镇压和迫害。

文化和舆论的认同是佛教能够在中国传播开来的重要条件。

唐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流传。

当时的诗歌、歌赋、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都出现了佛教主题的涌现,反映佛教在社会各阶层的影响。

到了明清时期,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相互融合。

佛教的诗词、艺术、思想和文化,与汉文化、道教和儒家思想交相辉映,形成了一片富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土壤。

佛教的影响与贡献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融合,为中国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佛教文化。

这个文化涵盖了佛教哲学、世界观、社会伦理、道德观和审美观等方面。

佛教的影响贯穿了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时期,尤其是在中国的思想和文化领域,有很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哲学领域,佛教的影响尤为明显。

佛教的禅、空、中道、缘起、六度、般若等理论,都为中国哲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理念。

佛教的禅学,为中国哲学注入了禅悟、涵泳、寂静、修行等概念。

在其代表人物达摩大师的指导下,佛教的禅思想在中国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

在文化领域,佛教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佛教的流传和传播,推动了诗歌、歌赋、戏曲、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的繁荣和发展。

唐朝时期,著名的画家王维,就是著名的佛教信徒,他的作品充分反映了佛教文化对艺术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摘要:佛教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宗教, 它的存在与发展对整个人类精神和气质以及对整个人类文化都产生了长远而巨大的影响,显示了其文化学意义的广度和深度。

就中国而言, 佛教传入近两千年以来, 它对中国人的思想形态、政治经济、人生观念、生活方式、语言习惯以及文学、美术、书法、音乐、建筑等各个领域都曾产生深远影响。

正是这些影响, 构成了中华民族集儒、佛、道为一体的精神气质, 它是我国社会变化发展的重要根源所在, 也是东方文化独具魅力的重要根源所在。

关键词:宗教、中国文化、精神气质、影响一、对思想的影响中国哲学思想, 萌芽于周朝, 盛行于战国。

战国时代, 诸子争鸣、各倡其说, 使中国哲学思想盛极一时。

汉朝, 则唯有孔老, 后因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所以, 道教日衰。

及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盛行于世, 而道教也渐渐复兴, 二者起了冲突, 因冲突而产生排斥, 又因双方论战而产生融合。

之后, 凡讲老庄思想的人, 大多取义于佛经, 而讲佛学者, 也经常引用老庄哲学思想和语句来阐明自己的观点。

至于儒家, 也因为帝王及名儒都对佛教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兴趣, 所以, 当时卫道者终因佛教思想之超越、翻译文学之优美, 凡一流儒者无不学佛。

佛教在哲学上与中国固有哲学的渗透与融合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是佛教哲学中国化的第一阶段。

南北朝时期, 出现了神不灭论与神灭论的争论。

隋唐时期经济的繁荣, 为佛教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同时也使佛教哲学在中国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中国各大佛教宗派的建立,在佛学义理上,以华严宗创立的华严哲学体系为中国佛教哲学发展的高峰;在佛教实践上,以禅宗创立的禅学体系为中国佛教实践哲学发展的高峰。

佛教哲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所完成的中国化的自我选择,为中国固有哲学出现高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传统哲学的顶峰时期是儒、释、道三种哲学的合流,这种格局的出现是中国固有哲学对佛教哲学的回应,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哲学起到了推动与催化的作用。

浅谈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谈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谈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08******* 陈*摘要: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内地,在两千多年中,对中国的学术、艺术、思想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思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关键词:佛教中国文化影响佛教是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

它于公元前六世纪晚期产生于古印度,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内地,至今已有两千余年。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与中国本土文化相接触,由依附、冲突逐渐到融合协调,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不仅对中国古代学术、艺术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思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本文拟从思想、文学、艺术、风俗四个方面,浅谈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对思想界的影响佛教各宗派学说,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广泛的弘扬,对中国思想界曾起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举宋明理学为例,很明显,它是在很大程度上受了华严、禅宗和另一部分佛教理论的刺激和影响而产生的,这是思想界公认的历史事实。

在晚清时期,中国知识界研究佛学成为一时普遍的风气。

一些民主思想启蒙运动者,如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等学术名流,都采取了佛教中一部分教理来作为他们的思想武器。

佛教的慈悲、平等、无常、无我的思想,在当时的知识界中起了启发和鼓舞的作用。

二、对文学界的影响佛教的输入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与贡献,我想先引用梁启超先辈的话来说明。

梁启超认为佛教对中国文学有五项影响:(一)国语实质的扩大:因佛典的翻译,我国语汇即增加了三万五千多个。

(二)语法及文体的变化:佛典的科判疏钞之学,是组织的解剖的文体首次在中国的出现。

而禅宗的语录,更是中国文学的一大革命。

(三)文学情趣的发展:我们近代的纯文学,像小说歌曲等,皆与佛典之翻译有密切关系。

《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长篇叙事诗的产生,大概就是受东晋昙无谶所译《马鸣佛所行赞》的影响。

又大乘经典,皆以极壮阔之文澜,演绎极微妙之教理,增进了中国人的想象力,革新了中国人的全写法,宋元以后章回小说受其影响不少。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摘要:伴随佛教而来的还有天文、医药等科学技术。

唐代高僧一行创《大衍历》和测定子午线,对天文学作出了卓越贡献。

隋唐史书上记载由印度翻译过来的医书和药方就有十余种,藏语系佛教中并且有医方明之学。

佛教的刻经促进了我国印刷术的发展,至今被保存下来的世界上最古的版刻印本,几乎都是佛教经书图像。

所以,佛教是历史上一种文化思想革命的产品,而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既深且巨,中国化的佛教已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佛教;宗教一、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起源于印度。

佛教虽为宗教,但具有很强的思辨性,是多种文化艺术哲学成分的集合。

其博大精深的思想是人类文化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从古至今都对人类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生活都起着重要作用。

关于佛教最初传入中国的时间,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根据一般传说,也是被学佛者所公认的,是汉明帝遣使西域求佛之说。

也有文献记载,是秦始皇与印度阿育王同的时代。

实则,佛教之传入中国,应始于秦而盛行于汉,至隋唐间,更日趋兴盛,及玄奘义净由印度归国,大事翻译,尽量介绍印度文化,致使佛教传入中国。

二、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宗教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发展影响很大,特别是佛教。

佛教使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很多典故、成语,中国的民间传统风俗都打上了佛教的印记。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诗歌、小说、书法、绘画、音乐、建筑、石窟等,所以说佛教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对中国文学界的影响(1)国语内容的扩大中国自汉朝后,学者唯古是尚,不敢稍有创作,虽然有新观念,但都只有古词,使学术毫无生趣。

佛经刚开始被翻译时,除固有名词对音转译外,其相象语者亦袭古,后来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感觉旧语与新义,很难配合在一起,若一直保持使用古语常常是词不达意,所以要创造新语,这无形中促进国语内容日趋扩大,现在的佛学大辞典,虽然未能搜尽佛经所有新名词,但看后足以使人叹为观止。

(2)语法及文体的变化佛经的文体与普通书籍有所不同,其中最显著的是佛经既不用之、乎、者、也、矣等字,也不用绮丽的词句,同时佛经中不仅倒装文法很多,而且形容词,重叠语和同格的词句也不少,尤其在一篇中,散文与诗歌交错,不管是诗体的偈颂,或散文式的长行,内容或说理、或述事、或问答皆兼有之。

佛教文化在中国古代的影响

佛教文化在中国古代的影响

佛教文化在中国古代的影响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文化流派和思想体系,其中佛教文化是其中之一。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不仅影响着中国的宗教信仰,也对中国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佛教文化在中国古代的影响。

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其传入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世纪。

佛教文化的传入让中国社会的思想和文化发生了重大转变,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佛教文化对中国的哲学思想产生了影响。

佛教不仅是一种宗教,还是一种哲学和思想体系。

佛教的“无我”、空性思想在中国影响了后来的儒家、道家、墨家等诸多思想体系,甚至包括中医学。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这里所谓“不惑”,是指通过学习来除去对世界的偏见和主观感受,接近事物本身的本质,以达到“知天命”,而佛家的无我思想也是去除主观视角,追求客观真理的思想体系之一。

对此,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在《论语》中也有相似的说法:“君子不器。

”可以看出佛教文化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其次,佛教文化对中国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拥有一个庞大而独特的文学体系,其中包括经典、论述、传记、诗歌、小说等各类文体。

佛教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不仅带给了中国一种新的文化和艺术形式,也为中国的文学艺术提供了创新的思路和取材的来源,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文学和艺术的内涵。

佛教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最为显著的是诗歌和小说。

在佛教流传的经典中,有许多诗歌作品,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这样优美的诗句,开创了佛教诗歌的先河。

而佛教小说则有《佛本生故事》和《西游记》等经典,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精品之一。

此外,佛教文化也对中国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舍利子”思想,是一种不求有功利目的,以个人的精神追求为主要特点的奉献精神,对中国的社会风尚和社会道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佛教对文化的影响

佛教对文化的影响

佛教对文化的影响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摘要: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不断与中国本土文化摩擦、融合,在对中国文化产生巨大影响和作用的同时,也为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的意境,新的生机,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篇章。

关键词:佛教;中国文化;影响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于公元前六世纪晚期产生于古印度,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内地。

佛教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中国化,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佛教对中国文化发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为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的意境,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

现存的古代典籍中,佛教经典无疑是有独特艺术魅力的一类;现存的古代建筑中,佛教寺塔占据了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各地景点的突出代表,更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的宝贵实物;佛教哲学思想和艺术形式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有别于印度佛教文化的中国佛教文化,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这也是人所共知的历史事实。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证明:一、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浩瀚的佛教经典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故事为文学作品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像文殊问疾,拈花微笑都成为了中国文学作品的素材。

而有的则成为现在耳熟能详的成语:聚沙成塔、刀头舐蜜等。

以题材而论,历代描写佛教的诗文不计其数,这些诗赞美佛寺风光,歌颂僧俗有宜,有不少写得相当精彩和生。

唐宋以来,名僧的社会地位很高,文人纷纷为他们树碑立传,留下许多渗透佛理的散文。

以艺术风格而论,般若和禅宗思想使文学界形成一种清淡悠远的艺术流派。

诗人王维、韦应物奉佛最盛,王维大约在四十岁以后就开始过着一种亦官亦隐的生活,最初隐居终南别业,后在宋之问的别墅,优闲自在,吃斋奉佛,更被最后世尊为“诗佛”。

以创作队伍而论,在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不少和尚诗人,史书上称作“诗僧”。

论佛教传入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论佛教传入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论佛教传入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从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到唐朝玄奘苦心取经,再到近代鸿一法师宣扬佛教,佛教在这片神州大地上演绎了一段段历史,创造了一个个奇迹,而它对中国的影响更是深远而巨大的。

自从中国有了佛教之后,中国的宗教、哲学、伦理、建筑雕刻、语言文学以及生活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的丰富了中国文化。

我不是专业研究佛学的人,我只能用我自己的话,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佛教传入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在哲学方面,佛教哲学的基本点是否认现实世界的存在而设想出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西方极乐世界”。

佛教各派都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证据来论证客观世界的虚幻性,同时又千方百计地论证主观精神世界的绝对性,因此佛教哲学属于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

它对于“我”、“心”、“性”、“气”等关于人的自我意识,人的认识过程与主观能动作用等方面的思辨,对哲学思想的发展曾起过很大的作用。

这一种唯心哲学对我国原有的哲学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宋朝时期的朱熹把这一理论渗入到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之中。

正如马克思在批判机械唯物主义的同时,对唯心主义思想在历史上的作用也作了评价。

他指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活动本身的”,“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

佛教中关于“空有”、“生灭”“轮回”等都是辩证法中的宝贵遗产。

在中外盛称的魏晋六朝、隋唐文化中,佛学成为我国该时期哲学主要思想潮流之一。

佛教思想被儒家和道家吸收后形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三教合一”的局面,以后又进一步促进了宋明理学的兴盛。

二、在宗教方面,佛教输入了新的观念、新的教义,形成了新的教派,而且对道教和儒教也有重大的影响。

佛教作为外来的宗教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受到儒、道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本土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与儒、道的交融互动中,最终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化佛教。

佛教以其特有的教义教导人们要空灵、空寂、空无,不要怨怨相报,忍耐人间百般苦,以求西登极乐世界。

另外,佛教以其浩如烟海的宗教文献和其宇宙论及其精密的宗教仪规,大大地扩展了中国人的精神领域。

佛教对中国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艾光明宗教是各民族都有的普遍现象。

宗教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发展影响很大。

特别是佛教对中国的影响较大。

佛教在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就如同那些典故、成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的民间传统风俗,很多都打上了佛教的印记。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诗歌、小说、书法、绘画、音乐、建筑、石窟等,所以说佛教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从文学、艺术、风俗三个方面说说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对文学的影响自东晋起佛经在中国翻译流传后,中国文学的内容形式和思维理念受到了深远的影响。

佛经中丰富的譬喻故事令中国文士大开眼界,而主要是佛教思想特别是唐以后兴起的禅宗思想开拓了文学家们的视野和思想境界。

禅宗的语录(宋代程朱语录之模范)及宋代兴起的以说唱、诗歌合体的佛经变文(“唱导”)实为明清白话小说的形式奠定了基础。

在诗歌方面,首先受印度声明的影响,导致了中国汉语言四声的发明及诗歌格律上“八病”的制定。

南齐?沈约“八病”之说,指诗歌韵律的八种禁忌: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基于此理论的诗歌被称为“永明体诗”或“新体诗”。

因当时皇室推崇,而成文坛主流,以致陈隋嗣其余风,演为唐骈文及三唐诗体。

到唐代,禅宗盛行。

诗人受禅宗的影响,开始追求高远的意境,以情入景的诗风开始流行。

初唐、中唐、至宋代,诗风发展为融景入理。

诸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佳句,意境高妙,令人回味无穷。

另一方面,因佛经或是五言、七言诗体,或是长行,长行之中亦有述事、问答,乃至譬喻等,不象早期中国文学作品所具的单一性,所以唐以后中国文学作品出现的多元化趋势,实是受佛经的启发。

更为重要的是佛教苦空无常和因果轮回的思想一直贯穿于宋以后的诗词、戏曲、小说之中。

宋词中当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代表。

元曲中,《西厢记》以一场惊梦终结,《桃花扇》以“猛抬头,秣陵重到,残车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

最新整理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以及对外交际者的基本素养.docx

最新整理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以及对外交际者的基本素养.docx

最新整理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以及对外交际者的基本素养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以及对外交际者的基本素养一、早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最初曾有过“白马东来的”的传说,早有记载:明帝遣使赴天竺(古印度)求佛,由白马负经而回,并在洛阳建造寺院将佛经藏于其中。

佛教由两汉之际传入我国,由此佛教在中华大地上传播开来,印度佛教流入到这片华夏沃土,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受到中国文化,思想,制度的冲击,形成各种大小的漩涡,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佛教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印度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分为四个阶段:东汉,三国时期的佛教,属于佛,道融合时期,依附于方术。

其次是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属于佛玄融合时期,它依附于玄学传播。

再次,隋唐时期的佛教是鼎盛时期,在此期间佛教逐步走向成熟,这时出现了佛教诸宗派;最后,则是佛教为中文化所吸收,融合于中国文化中,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二、中国的佛教文化据佛书中言,给孤独长者,以其善事功德,后世得上生到六欲天中最美妙的兜率天宫,享受上妙快乐。

以佛陀的言教为依据,历代佛教信众们都非常乐意于修建寺塔和开凿石窟等功德壮举,传播佛教。

敦煌,云冈,龙门石窟作为雕刻美术的宝库举世闻名,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建筑吸收了键陀罗和印度的特点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传统民族风格的造像艺术,它是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

随着佛教在汉地的传播,佛教寺庙建筑艺术,也从印度传入汉地,古印度的原型也逐渐汉化,发展出了宫塔式,塔楼式,殿宇式,单院或多院的廊院式,天井式,散点式,集锦式等多种类型,并充分汲取了中国汉地传统宫殿建筑和园林建筑等的精华,例如,现存的xxxx崇山崇岳寺砖塔,xxxx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这些精巧的佛院给中华文明增添了又一笔宝贵的财富。

佛教还为中国文化带来新的语境,新的文体,新的遣词方法。

例如“涅槃”意为“灭度”,“寂灭”,“熄灭一切烦恼后的状态”从梵文parinivana 意为“圆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一)在哲学领域、中国古代哲学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其先作为佛教般若学传播的媒介,其后与般若学交融汇合,最终为般若学所取代。

隋唐二代,虽说儒释道齐头并进,但佛教毕竟是最强大的思想潮流,甚至成为思想界的骄子。

至于宋明理学,?ldquo;理一分殊”的本体论建构方式?ldquo;明心见?rdquo;的修行方式等方面,都明显吸收了佛教的思维成果。

可以说,不懂得佛教哲学,就很难理解魏晋以后中国哲学的具体形态。

当然,佛教是唯心主义的宗教体系,但它用分析感觉、概念、物质属性等手法?ldquo;论证”其宗教唯心主义观点,便包涵不少精微、思辩的内容,蕴含大量的逻辑分析方法和辩证法观点,这一切都丰富和深化了中国古代哲学。

另外,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无神论总是在同唯心主义有神论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佛教在这方面也确实发挥了反面教员的作用?/font>在文学领域,佛教留下的印痕更显深刻。

许多汉译佛经文笔畅达,词句典雅,善用譬喻,所以学者们普遍认为?ldquo;为文学计,《法华经》、《华严经》不可不读?rdquo;随着佛经的流传,许多佛教用语演化成为汉语的日常用语,大大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

佛教对于中国诗歌的影响极大:一方面是伴随佛教而传入印?ldquo;声明?rdquo;(语言学中的音韵学、训诂学),导致南朝音韵学上四声的发明和诗歌格律的制定,从而促进了魏晋玄言诗、南北朝的山水诗的发展,并推动了唐以来格律诗新体裁的开创。

另一方面是佛教思想,尤其是般若空观和禅宗禅理,给诗歌内容以强烈的刺激、渗透,开拓了诗歌的意境,使诗歌的面貌更为绚烂多彩。

佛教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也起到推动作用。

魏晋南北朝以来,在佛教传播过程中,说唱佛经故事的说唱形?mdash;—“变文”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变文”的内容不断发展,由说唱佛教故事扩展到说唱中国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由此推动六朝小说的发达。

此后,中国小说的发展和变迁,形式和内容,取材和观念,也都深蒙佛教的影响。

在文学批评方面,如果离开佛教理论,则中国文人发明?ldquo;妙悟”说?ldquo;境界”说?ldquo;禅机”说,都不能得到深入的阐发?/font>在艺术领域,佛教的广泛传播给中国古代绘画、建筑、雕塑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据历史记载,佛教绘画、塑像、建筑是和佛教经典一并传入中国的。

汉明帝时,从印度带来的佛像置于洛阳白马寺中,并在佛寺画千乘万骑绕塔三匝图于壁,标志着我国佛像、佛寺、壁画三大艺术的肇始。

此后经数代传衍流变,至盛唐时,终使三大艺术达到灿烂辉煌、登峰造极的程度,至今仍属于中华文化中的瑰宝?(二)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佛教在中国的流传,当然毒害了人民的思想,消耗了社会的财富,从而阻碍了社会进步与历史发展,起了消极的作用,这是为历史所证明了的事实。

正如列宁在《论工人政策对宗教的态度》中所说:“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马克思的这一名言是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的全部世界观的基石。

”但是也必须看到,佛教的流传也影响了中国文化,它的哲学思想和艺术形式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有别于印度佛教文化的中国佛教文化,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这也是人所共知的历史事实。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为例可以证明:一、佛教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中国哲学从它产生以后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无神论和有神论相互斗争的历史。

但从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这两种认识论和思想体系的斗争就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局面。

佛教哲学的基本点是否认现实世界的存在而设想出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西方极乐世界”。

佛教各派都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证据来论证客观世界的虚幻性,同时又千方百计地论证主观精神世界的绝对性,因此佛教哲学属于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

只不过禅宗所主张的“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是进一步否定了佛教所设想的“西方极乐世界”,只承认主观精神世界的绝对存在罢了。

这样,禅宗就把佛教哲学的客观唯心主义转化为主观唯心主义。

在这个过程中,儒`佛`道三家,互相排斥又互相影响,互相斗争又互相吸收,在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中结为一体。

宋明理学,在思维模式、修行方法等方面,受到佛教的影响十分明显,宋代以来的唯心主义思想几乎都从佛教哲学中吸取营养。

程颐`朱熹的程朱理学借用了华严宗的某些命题,陆九渊和王守仁的陆王心学则吸收了禅宗的某些思想,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懂得佛教的本体论思维模式和“明心见性”的修行方法,对于理学就如同隔岸观火。

而无神论和唯物主义思想也是在批判佛教哲学的斗争中不断成长和发展起来,到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发展到较高的水平。

我们说汉唐以后的中国哲学史,根本就离不开佛教思想史,而且成为中国哲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二、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以题材而论,历代描写佛教的诗文不计其数。

从全唐诗来看,共唐诗约五万首,其中与佛教有关的诗占了近十分之一。

这些诗,赞美佛寺风光,歌颂僧俗有宜,有不少写得相当精彩和生。

唐宋以来,名僧的社会地位很高,文人纷纷为他们树碑立传,留下许多渗透佛理的散文。

其次,以艺术风格而论,由于佛教追求自我解脱,主张离尘出世,至禅宗而而宣扬心中求佛,使文学界形成一种清淡悠远的艺术流派。

如唐代诗人王维、韦应物奉佛最盛,如王维大约在四十岁以后就开始过着一种亦官亦隐的生活,最初隐居终南别业,后在宋之问的别墅,优闲自在,吃斋奉佛,(2)“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3)这种风格也体现得最盛,即使是其他流派的的作家,其世界观和创作实践都不同程度地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如唐代白居易、宋代的苏轼等。

第三,以诗歌理论而言,唐宋以后,主张“以禅论诗”,讲究诗歌创作要“物象超然”、“意境空蒙”,认为“说禅作诗,本无差别”。

最后,以创作队伍而论,在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不少和尚诗人,史书上称作“诗僧”。

著名的如唐代诗僧寒山、皎然、齐己、贯休,都有诗集留传后世。

宋朝重显、文莹、祖可及至清代八指头陀、近代苏曼殊等等都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三、佛教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尤其是绘画和雕塑更能显示出佛教的影响。

佛教传入中国,印度以及西域的石窟艺术也跟着传入。

人们知道,古印度的佛教佛教艺术主要就是石窟壁画和雕塑,以犍陀罗(今巴基斯坦白沙瓦一带)和阿旃陀(在今印度德干高原)石窟艺术为代表,均为公元前一世纪的作品,前者以雕塑著称,后者以壁画闻名。

中国的石窟艺术是它们的继承和发展。

其影响路线,就是我们常说的“丝绸之路”。

但中原地区的石窟雕塑,则逐渐吸收和融合中国艺术的风格,造象也模拟了中国人的形象,当然也保留了印度雕塑世艺术的某些特点。

以佛教为内容的宗教壁画大大发达起来,出现了象吴道子著名的宗教画家。

在表现手法上,释迦牟尼在印度的生活,加入了中国传统的亭台楼阁下,使中国人在感觉上更为接近和亲切。

四、佛教对中国语言的影响。

佛教的流传,使佛语、佛教、佛偈大量渗入社会生活并失去了佛教含义而具有了社会含义,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俗语、谚语和惯用语。

如“一尘不染”,佛家把色、声、香、味、触、法叫做“六尘”。

如果在修行时能摈除一切杂念,佛语就叫“一尘不染”,变为社会语言以后,是非常清洁的意思。

又如“当头一棒”、“五体投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头头是道”、“心心相印”、“清规戒律”、“想入非非”、“现身说法”、“恍然大悟”、“火烧眉头”、“菩萨心肠”等等都来自佛经、佛语、和佛教故事,至于从佛教生活衍化出来的语言就更多了,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无事不登三宝殿“、“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庙小菩萨大”、“临时抱佛脚”、“不见真佛不烧香”等等。

五、佛教文物和佛教胜迹的影响。

佛教主张离尘出世,因而寺庙建筑大多在幽深的山林里,形成了“天下名山僧占多”的局面。

千百年来,各阶层的人们,为了信佛、拜佛、敬佛和护佛的需要,花费大量的资财,人工建造了无数的石窟、佛像、佛塔和佛寺,留下许多有价值的佛教文物和佛教胜迹,有的甚至堪称世界奇迹。

国内现存最多的文物古迹就是佛教的,概括起来有:A.佛教四大名山即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和浙江普陀山。

B.佛教四在禅林,指山东省长清县灵岩寺、浙江省天台县国清寺、湖北省当阳市玉泉寺和南京市栖霞寺。

C.三大石窟艺术,指云冈、敦煌、龙门三处规模最大的石窟。

D.十大坐佛,这里指单独营造的石刻大佛,位于石窟中的不计在内,这类大佛多依山而凿。

E.四大卧佛,多为岩石开凿,也有木胎泥塑。

F.两大木佛,一般取站立姿势。

G.两大铜像,一是西藏喀则市扎什布寺未来佛,二是河北正定县隆兴寺铜菩萨,为千眼千手观音菩萨。

H.一部金版《大藏经》。

I.一处石经山,这又是一处国宝,在北京市房山区云居寺,以石刻佛经闻名于世,故名“石经山”J.一枚佛指灵骨,1987年6月在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塔是地宫内发现,这是世界佛教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这些佛教文物和佛教胜迹均集雕刻、绘画、书法、建筑、图案艺术之大成,都打上了那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烙印。

综上所述,证明佛教对中国文化有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中国化的佛教已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三)宗教是各民族都有的普遍现象。

宗教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发展影响很大。

特别是佛教对中国的影响较大。

佛教在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就如同那些典故、成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的民间传统风俗,很多都打上了佛教的印记。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诗歌、小说、书法、绘画、音乐、建筑、石窟等,所以说佛教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从文学、艺术、风俗三个方面说说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对文学的影响自东晋起佛经在中国翻译流传后,中国文学的内容形式和思维理念受到了深远的影响。

佛经中丰富的譬喻故事令中国文士大开眼界,而主要是佛教思想特别是唐以后兴起的禅宗思想开拓了文学家们的视野和思想境界。

禅宗的语录(宋代程朱语录之模范)及宋代兴起的以说唱、诗歌合体的佛经变文(“唱导”)实为明清白话小说的形式奠定了基础。

在诗歌方面,首先受印度声明的影响,导致了中国汉语言四声的发明及诗歌格律上“八病”的制定。

南齐?沈约“八病”之说,指诗歌韵律的八种禁忌: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基于此理论的诗歌被称为“永明体诗”或“新体诗”。

因当时皇室推崇,而成文坛主流,以致陈隋嗣其余风,演为唐骈文及三唐诗体。

到唐代,禅宗盛行。

诗人受禅宗的影响,开始追求高远的意境,以情入景的诗风开始流行。

初唐、中唐、至宋代,诗风发展为融景入理。

诸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佳句,意境高妙,令人回味无穷。

另一方面,因佛经或是五言、七言诗体,或是长行,长行之中亦有述事、问答,乃至譬喻等,不象早期中国文学作品所具的单一性,所以唐以后中国文学作品出现的多元化趋势,实是受佛经的启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