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美术教育的改革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高校美术教育的改革

[摘要]教育对策与培养目标的调整,是高等美术教育改革的核心。严峻的就业形势,给高校美术专业的毕业生带来了种种挑战。因此,美术专业要有针对性地拓宽就业渠道、改革专业设置、创新教学内容,从而扩大毕业生的就业面,提高他们的择业竞争力。

[关键词]高校美术专业教学改革

我国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期,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高校美术本科教育已从培养高精尖的美术创作人才转为培养具有实践性和适应性的人才。尽管如此,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依然日益突出。一方面,社会吸纳就业的能力在下降;另一方面,国家培养的学生人数在迅猛增长。这种人才的社会需求与供给之间的逆向发展,将会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较大冲击。因此,我们必须研究美术教学改革措施,扩大毕业生的择业面,使他们能顺利就业。

一、我国美术专业人才的就业状况

由于我国高等学校招生连年增加,到2006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13万人,比上年增长22%。而全国对高校毕业生需求仅为166.5万人,比上年实际就业减少22%。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为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少毕业生在走向社会或在人才市场求职过程中遇到挫折,深感所学不足或学非所用。社会需要的是集知识、能力、管理、创新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那些传统模式培养下的专业面狭窄、知识与能力结构单一、学历层次偏低且缺乏开拓创新精神的大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也会面临种种困难。

高校教育应努力做好各方面工作为毕业生赢得更多就业机会。对美术专业来说,虽然纯艺术人才的需求已经饱和,但其他领域对美术人才的需求还未能满足,尤其是对有新技术含量的人才的需求,正伴随着新技术的开发、运用与普及而呈上升的势头。由于社会所需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与传统型美术人才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科学地确定与调整美术人才的培养目标,这是我国高等美术教育改革的核心。

二、改革我国高校美术教学的主要措施

1.调整专业课程设置。高等院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课程设置,重新把握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在专业课程设置调整的过程中,高等院校首先要加强对市场变化的调研工作,了解我国现有与美术有关专业技术人才在各产业中的分布情况及实有数量,预测未来有关美术人才的需求数量和质量,然后根据高等院校所具专业设置,确定调整专业的方向。

在课程结构上,要创设一种新型的美术教育体系,根据社会对多层次、多类型教育与建设人才的需求,创设新兴的、综合的、交叉的学科,适时调整专业、学科和课程结构,增加一些职业技能、应用技术方面及自然科学、技术学科、人文和社会学科诸多教学领域。专业课程设置要以培养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为中心;要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专业能力进行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要尽可能主动地深入社会,深入用人单位,实地掌握第一手资料;要根据各行业在设计思维、表现手法和工具使用及各自特点设置课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改变只重技术训练的传统观念,把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落实到专业教学之中。

具体的专业课程设置大致可以分为造型基础、设计基础、专业设计、设计理论四大块。另外,还应根据社会需求及本校师资情况,增加人文、社会学科等课程,开设广告设计、影视动画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产品包装及造型设计等专业。我们的新专业、新学科以及相关的教学,不能按传统的模式去生搬硬套,既要训练表现能力,又要培养审美评判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各专业的教学课程配置,除了必备的基础课和实践课外,都要加大学习美术软件的力度。事实证明,有坚实的美术造型功底和应用各种工艺的技能,并能熟练地操作美术辅助软件的毕业生,将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越是偏向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越是要花时间、花精力来学习各类软件。同时,还要强调造型基础的训练。对于美术专业的各个分支来说,造型基础是必需的,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作为一个美术工作者,造型基础会使其受益终身,软件的熟练操作能使其在求职应聘中处于主动地位。

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还要对一些传统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如平面构成和图案课,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可以考虑整合为一门课。这样既可取长补短、避免重复,又可缩短教学课时数,避免过分的专业细分。要吸取国际上先进的设计教育观念和方法,结合我国的实际,开设一些既具有民族精神又符合设计发展规律的课程,如民间艺术研究、中国传统装饰等。

2.改革教育内容。人才培养质量优先,教育教学应由“以教为本”转向“以人为本”;教育的视角应从单纯教育转向注重市场导向;教学内容应由注重纯理论、基本技能教学转向注重实践教学,由知识的积累转向知识的创新。为了适应高科技材料的大量涌现,我们必须更新教学内容、增加新知识、采用新技术,这样才

能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要与美术院校传统的教学拉开距离,要通过基础训练认识和理解设计的相关领域,使学生对材料、工艺、制作技法、空间、形态、色彩诸方面有清醒的认识,为创意打好基础。要使学生能厚积薄发、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实现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挥。

培养学生适应新技术的能力,鼓励学生自修某项或某几项新技术,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条件。例如,摄影艺术作为现代化的传媒表现手段,具有实效性、艺术性,可以介入新闻、艺术、风光、人像、社会性商业广告等领域,而摄影的很多理论是从绘画派生出来,并有它自身的艺术语言和技术。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拍摄技能,让他们从拍摄、用光、构图、瞬间抓取和冲洗、放大制作等过程中掌握技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广告摄影和图片设计能力。要使高、精、新知识的传输成为当前课程教学内容的主流。

3.加强学科间的融合,创设新学科、新专业。促进学科渗透,拓宽专业口径,培养跨领域、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新思想、新知识、新技艺、新技能、新意识的美术人才。因此,对专业应做相应的调整,对划分过细的弊端进行改革。面向未来的美术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必须打破专业界限,把细分的专业统合起来,在一定的学科范围内,进行不同专业方向的系统化、多元化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各个不同专业方向的训练,为将来成为复合型的设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理论课方面,应该开设与专业方向相关的人文和自然科学交叉课程。同时,要加强交叉学科之间的交流和教研话动。

美术专业教学知识与实践并重,必须加强基础造型教育与材料研究及工艺技能训练课程的融合,以此为基础增设新的学科,如与美术相关的数字软件、信息传媒、新工艺材料、新绘制技术、新设计观察方法等,都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路,为学生们开阔视野。

4.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需求的教学体系,重点是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拓展专业素质。实行开门办学,积极探索适合人才市场要求、提高学生实战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入“生产流程”概念,将“流程”纳入教学。探索与企业接轨的实践教学新途径,改变教学安排全程化模式;打破传统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尝试课堂教学与工作室专业训练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尝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让学生走出校门;对设计研发的各个环节进行调研和实践,创立面向市场经济的专业教学模式,实现由课堂教学向工作室、实验室教学转化,由单科独进向多课题并行教学转化,由讲授式向启发、咨询式教学转化。课程选题应注意兴趣性、参与性、研讨性,要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和创造性。要使学生通过考察、定位、设计、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对必须掌握的技能和素质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然后让其主动地选择相关课程,最后完成课题的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充实了课堂的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设计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