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研室
2011年11月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快速发展,信息市场的不断完善,各行各业对信息分析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高素质的既懂得信息技术,又会管理、经济的信息化专业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以及国家、地方区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尤其对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
本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根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学科专业特征与性质、《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以及近几年来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并借鉴其它院校的成功经验,同时针对我们高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业务规格等方方面面情况,进行学科建设的研究规划与探索,提出并规划构建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体系。
第一部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我国于1978年率先由中国人民大学建立了对应的专业——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其后,差不多所有的财经院校以及具有经济管理优势的综合大学陆续建立起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
与此相应的,我国的大部分具有计算机及通讯技术优势的工科院校从80年代初开始陆续办起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
根据国家教育部1998年7月6日公布调整后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把原来的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林业信息管理等专业合并为管理学学科门类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一级学科)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专业代号为110102二级学科),使之在培养目标、内容和方向上均得到了进一步的凝练和提升,这对专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给专业的建设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
由于社会、经济信息化进程的加速,该专业得到了快速的催生和发展。
正式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我国大学中的设立才是近十年的事,而近几年来,该专业却是我国大学本科乃至专科专业发展和普及最快的专业之一。
它表明了一个重要事实:信息化在我国的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正在扮演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
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于既掌握信息技术,同时又拥有管理知识,能够运用信息技术于管理实践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正日益高涨。
据统计,目前在全国设立这个学科的高等学校已经达到501所,且已有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等多种层次。
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已是一个客观事实,这表明社会对这方面人才是迫切需要的。
可以预见,随着全球信息化建设热潮和知识经济的到来,这种需要还会不断增长,其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开办的历史较短,各高校教师所拥有知识结构的不同以及对该专业理解的不同,使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问题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而现行绝大部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人才培养都是由综合性大学或重点大学制定的,在全国的专业教学研讨会上也是这些高校的资深学者根据本校的情况而提出专业指导意见,而处于不同办学层次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也各不相同;再者在现行的招生制度下,不同招生批次的院校生源质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作为三表本科高校的专业,由于办学经验的不足,往往会照搬其它研究型高校人才培养计划,这就导致人才培养定位不准,培养计划难以消化等很多弊端,从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针对这一现实情况,作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大学,本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制定必须确立以下几个原则:
1、人才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
2、本高校在本区域众多高校中的办学定位;
3、本高校的招生批次及生源素质。
目前哈尔滨大部分本科高校都开设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在这些高校中,既有国家985重点建设的研究型高校,也有面向哈尔滨地方经济的应用型高校。
在哈尔滨众多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中,不同的高校分别有着不同行业背景的办学特色,而信息技术对不同行业的渗透促使这些行业发生一系列质的变化,对组织的变革产生深远的影响,促
使不同行业对信息人才提出新的需求,不仅要求毕业生能够熟练掌握信息应用技术,同时还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设置
根据市场需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设立了2个专业方向:
1.电子商务与信息资源管理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培养综合素质高,掌握现代信息管理理论和电子商务、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面向信息资源管理与电子商务应用技术开发领域,具备良好的电子商务系统策划、网站建设、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特色课程:电子商务原理与应用、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管理学、JSP网站开发、网页设计与制作、知识管理、信息管理导论、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及应用、信息战略管理、JAVA程序设计、组织行为学、信息存储与检索、ERP原理及应用、电子商务安全与支付、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
毕业去向:本专业方向毕业生就业面广泛,适合在政府机关、企事业、金融机构、行政与工商管理、各类IT公司等单位的信息中心、网络中心等信息管理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建设、开发运营管理、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网站建设与管理、项目管理等工作;从事电子商务开发与应用、信息化管理、教育等相关工作,通过认证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也可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2.ERP与商业自动化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掌握现代信息管理理论、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具备ERP及商业自动化等领域信息系统开发、设计、应用、管理的知识和能力,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ERP核心模块解决方案的开发、实施和应用的“强能力、高素质、具有科学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特色课程:ERP原理及应用、系统建模与仿真、信息系统工程、信息技术基础、SCM 原理与应用、信息分析与预测、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建设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JAVA程序设计、物流管理系统、SQLSERVER数据库、CIMS概论、系统开发工具、CRM原理与应用、管理应用软件等。
毕业去向:本专业方向毕业生就业面广泛,适合在政府机关、电力通信、财政金融、企事业、IT行业等领域,从事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实施与维护工作;从事信息系统等相关软件产品的应用维护、培训、操作工作;从事ERP开发、实施和咨询等工作;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系统集成工作,通过认证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也可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本专业方向尤其针对目前急需的国家装备制造业和商业自动化领域ERP人才的工作岗位。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近3年招生情况
根据近3年招生情况可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招生人数较为稳定,一直在2个自然班的规模,11年出现了略有增长趋势。
(三)课程与教材建设情况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研室成功开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划中所有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部分选修课。
主要包括:电子商务原理与应用、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动态商务网站开发、网页设计与制作、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信息战略管理、信息存储与检索、ERP原理及应用、信息系统工程、SCM原理与应用、信息分析与预测、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开发工具、CRM原理与应用、数据库系统及应用等。
专业教研室先后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等出版了《管理信息系统入门与提高》、《数字逻辑》等4部教材。
(六)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方面
1、年龄和职称结构不完全合理,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和高职称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略显
不足。
2、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能满足专业改革的需求,而且大部分教师所掌握的实用技能与岗位需要尚存在较大差距。
(2)基础设施方面
1、专业实验室规模还不够大,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
2、实训基地建设刚刚起步,尚不能提供系统的大型项目实训任务,如ERP应用等。
3、资金投入不够充裕。
4、设备单一,主要就是计算机,配套设施不够齐备。
第二部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规划方案论证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科性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具有时代特色的交叉性边缘学科,其培养目标与学科性质决定了该专业必然会涉及到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问题。
一个学科能否健康成长,取决于它是否有明确的立身之本,是否有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学科生长点等。
从专业培养目标以及专业的历史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具有如下学科特征。
1、跨学科性。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与多门学科存在密切联系,比如: 管理学、经济学、信息管理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及通信科学等多学科领域, 同时, 相关学科还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发生变化。
2、应用性。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为各类信息部门培养具备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组织, 并提供信息服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时代性。
信息技术与社会信息需求的发展直接推动了该专业的学科发展, 这一点可从专业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各个方面得以体现。
众所周知,在企业和业务部门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搞信息技术的不太懂业务,而搞业务的又不太懂技术。
所以在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设计时,信息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往往沟通困难,在对同一问题的描述上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效率不高,系统目标难以尽如人意。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的人才就是要充当信息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维护过程中起着组织、协调、沟通等核心作用。
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在专业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上予以保证。
管理和技术,这当今企业发展的两大关键。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为现代企业培养高级信息管理人才(即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这一基点上,即培养“管理+技术”的管理者。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门具有交叉性的复合型学科,它融合了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管理学、经济学、系统科学、运筹学等学科的知识,它强调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手段,深入研究并解决各类社会系统中的信息管理问题。
该专业直接以满足信息化建设人才与新型复合型管理人才的需求为目标,培养具有现代管理科学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运用能力的,适合在经济管理部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以及从事相应科学研究等工作的综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但是我们作为民办本科普通高校,不能完全照搬公办一表、二表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要充分考虑到我校的具体情况,结合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组织系、教研室有关教师,在充分讨论和酝酿的基础上,并参考借鉴兄弟院校同类学科专业建设的成功经验,进行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共同推动这个年轻学科的发展。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科建设原则
建设这样一个新学科, 需要长期的、艰苦的努力。
正确的方向与原则是学科健康发展的关键。
根据10年来的办学体会, 我们认为以下几点原则是至关重要的。
1、坚持以社会需求为驱动力量。
作为一个应用型的专业, 必须紧密与社会实践相联系, 在课程设置、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上都要体现这一基本原则。
2、以核心课程建设为中心。
尽量避免形成所谓的“拼盘式”的教学方案。
一定要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 建设起教学大纲、教材、软件、实验指导相配套的骨干课程体系。
3、加强实践环节, 培养掌握先进技术的, 具有管理和系统分析能力的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人才。
必须通过课程内、外各种渠道, 教育与引导学生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4、有步骤地逐步推进学科建设, 由于师资设备等原因, 学科建设必须分步骤地逐步进行, 而不能指望一刀切, 或急于求成。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无论是承担专业课, 还是专业基础课, 现有师资队伍中恐怕有不少人的认识与知识结构都难以适应。
因此, 结合课程与实验室建设, 有意识地努力培养师资队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6、教材建设。
这是一个十分庞大、十分艰巨的任务, 需要全面规划, 有步骤有计划地抓紧进行。
适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材很少, 如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教材基本上都是采用计算机专业的,而管理方面的教材基本上都是采用工商管理等专业的。
7、重视实验室建设。
学生应当在四年学习期间, 不断地通过上机与实习, 学习有关知识。
上机不应间断, 而且不是一般地上机, 而是学习、使用、开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程序。
因此, 按设想要求, 需要大量的设备与软件。
没有相应的实验室建设, 这个专业的健康发展是不可能的。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由于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引起了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新的企业和产业不断兴起,决定知识及其有效的运用将发挥第一生产力作用,从而将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高等教育必须担负起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具有对21世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切实有用的知识和技能的工作者的任务,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这一社会需求,从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探索。
从民办本科普通高校建立和发展的初衷来看,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当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和推进社会文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提供专业技术人才,从而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因此,民办高校对人才培养理所当然应符合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不同规格,不同类型专业人才的客观需求。
我们是省属三表本科院校,招收的学生无论在入学成绩上,还是在综合素质上与一表和二表高校招收的学生相比,差距较大,两极分化也比较严重,原依托普通高校母体而确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很难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信息化领域对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的需求
信息化的迅速发展表明,信息已经成为重要资源,任何组织都要使用现代化信息手段从
事管理和经营。
信息管理专业人力资源将成为社会需求热点。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现状是信息系统的网络平台已经普及,大量单一信息系统已经运用,但系统集成太少,缺乏在客户关系、供应链、人力资源等管理及决策层上的应用。
同时,引进的ERP软件,由于对其管理思想的消化不足以及与生产力水平不相对应等原因,成功的案例较少。
企业决策层对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巨大潜能理解不够,缺乏内在的需求动力,软件开发商中缺乏通晓现代企业管理思想
的人员,还不能够将业务流程、管理层及决策层的单项应用进行有机融合。
广泛的信息需求和落后的信息服务这一矛盾反映出在这一领域缺乏既懂信息管理业务,又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能敏锐把握信息的竞争价值的专业管理人才,对信息人才的需求由单一的技术支持型转化为复合型。
其具体需求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层次:系统集成和开发人员;系统维护及二次开发人员;信息资源管理的系统分析员;信息经理(CIO);信息化管理咨询人员。
以上职务对管理知识和技术能力的要求都较高,其中系统分析员更侧重于技术管理,对信息技术上的掌握要求更高;而CIO侧重于业务管理,应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和个性特征,应是一位技术通才;信息化管理咨询人员,应兼具系统分析员和信息经理的知识和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可由技术咨询和管理咨询两类人员合作完成。
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科研究与实践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坚持“突出重点、增强实力、提高质量、办出特色”;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线,立足区域和行业、面向全国,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适应21世纪科
学与技术的进步对本专业人才培养层次、类型及规格的要求为基准,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信息管理学科专业发展规划。
2、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发展,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专业方向上均得到了进一步的凝练和提升,培养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信息管理人才,并且由于社会信息化、经济信息化进程的加速,特别是在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鲜明地提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崭新命题,赋予了我国信息化全新的历史使命,根据新世纪新阶段的时代要求,对我国信息化人才培养、发展赋予了新的重任。
但是由于该专业真正办学历史较短,加之各学校的专业背景差别很大,并且作为一门具有交叉性的复合型学科,对该专业的内涵、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等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对该专业的建设就成为了各高校研究的重点。
信管专业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为适应信息管理研究发展的需要,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而发展起来的培养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专业,要求全面均衡的IT知识结构,具有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科学知识、信息科学知识以及系统思想理论知识等。
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对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对他们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提高。
人才培养目标即业务培养目标,是指高等院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它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首要问题,专业的知识体系、能力结构、教学单元以及课程体系都是围绕培养目标展开的,特别强调的是在21世纪信息时代的特定社会需求之下的人才培养目标。
针对信管专业的学科特点以及民办高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具体描述如下:本专业培养在信息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够用、专业知识实用、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适合地方区域信息化建设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分别在各级各类信息中心、信息门户网站、政府、企事业信息管理部门、图书馆、信息咨询机构、信息系统开发机构等部门从事信息系统建设、管理与维护、信息搜集与加工、信息处理与分析、信息咨询、信息服务、信息产品推广、电子商务、办公自动化、网站建设等实际工作。
3、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
人才培养规格即业务培养要求或业务质量规格,是指人才培养目标细化后特指到特定专业,并体现其专业特征的人才培养的具体标准。
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是高等学校专业培养目标在业务质量方面的具体化,它规定了高校按各个层次的各种专业在校学生应当掌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及毕业以后他们应当达到的业务质量标准。
业务质量规格是高校对所培养的人才的整体要求,它既是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又是制订教学计划、设置课程、教学大纲、选择培养模式,采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主要依据。
人才培养规格是对保障培养目标实施的具体要求。
虽然各专业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不同,但总体来说主要表现为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
不过,民办三表本科在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上,相对普通二表本科而言有一定的差别。
具体体现为:在知识结构上,对基础知识、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和相邻学科知识的理论方面要求宽而不深。
所谓不深,即深度适当,以便开拓视野,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而对于专业知识,应掌握较为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具有一定的创新与技术革新的理论能力;在能力结构上,着重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业务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突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方面实际应用能力和业务操作能力,强化基本能力的培养,即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在素质(狭义)培养要求上,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全部教学过程中,注意人文精神的教育,要求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高度的敬业精神、高尚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精神及良好的沟通能力。
根据科学的质量观和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思想构建我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业务规格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