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防洪抗旱减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防洪抗旱与减灾

[摘要]水旱灾害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影响最广泛和危害最大

的自然灾害。全球气候变暖,世界各国对水旱灾害管理越来越重视。

[关键词]防洪抗旱减灾

中图分类号:x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6-0164-01

洪水和干旱往往是由于降水偏离常态过多或过少引起的,全世界水旱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占全部灾害影响的80%以上。

中国水资源分布具有鲜明特点,水资源管理和防洪抗旱减灾存在诸多挑战,近年来以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统一综合管理为理念,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努力减轻水旱灾害损失,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下阶段的管理与减灾任务依然很重,需要大力推进的工作很多,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一、面临的挑战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东部地区受季风影响,水汽交换比较充足,湿润多雨,降水四季分明;西部地区受高山阻挡,水汽输送不够通畅,干旱少雨,内陆气候明显。水资源统一综合管理和防汛抗旱减灾工作面临诸多挑战。

1、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沿海地区超过1600毫米,西北内陆地区不足200毫米。大部地区年最大4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80%;年际间降水量的变

化也很大。

2、人均亩均水资源量偏少。中国人均水资源量约210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8%,由多到少排世界第125位;随着人口的增多,人均水资源量将进一步减少。耕地亩均水资源量约140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0%。

3、水与土资源空间分布不匹配。黄河、淮河、海河三个流域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500立方米左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耕地亩均水资源量不足400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30%;是中国水资源最为紧张的地区。

4、洪涝灾害严重。近20年来,中国平均每年因洪涝受灾农田1390多万公顷;因灾死亡2600多人,其中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2/3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约为当年gdp的0.6%~4%。

5、干旱灾害严重。近20年来,全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农田2400万公顷。全国60%以上的城市缺水,其中有110座城市严重缺水。东部一些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的埋深已由几十年前的3~4米,下降到了目前的十几米;一些河流已多年断流。

6、河湖污染和干旱洪涝新问题增多。中国很多河段和湖泊水体受到了不同程度污染,保持水体洁净和防污治污的任务很重。近年来受旱范围有向非传统干旱区扩展的趋势,2010年华南5省市出现严重干旱。突发强降雨经常造成城市内涝受淹,今年汛期有十多个城市突降暴雨,造成积水,交通受阻。

二、应对思路

1、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强重点涝区治理。大力实施灌区田间配套工程建设和末级渠系改造,进一步完善农田灌排设施体系,加快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要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结合重点水利枢纽建设,因地制宜新建一批灌区,努力扩大有效灌溉面积。

2、提高防洪保障能力。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的同时,加快推进防洪重点薄弱环节建设,继续推进主要江河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巩固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加快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从整体上提高抗御洪涝灾害能力和水平。

3、建设水资源配置工程。当前,应抓紧完成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建设,争取早日发挥效益,同时,应积极推进南水北调中东线后续工程和西线工程前期论证工作,深入研究有关重大技术问题,尽快形成国家水资源格局。

4、推进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维护河湖健康生态,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这既是一个明确的要求,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下定更大的决心,投入更多的力量,付出更扎实的努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相关部署,进一步加大水生态治理和水环境保护力度。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在中国政府的有效管理下,中国取得了应对特大洪涝、干旱、

低温雨雪冰冻和地震次生灾害的重大胜利,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

1、确保了防洪安全。中国依靠逐步完善的工程和非工程防洪体系,依靠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各级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成功应对了多次流域性大洪水,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洪涝灾害损失。1949年以来,全国防洪减灾直接经济效益达3.69万亿元人民币(约合5.4千亿美元),防洪减淹耕地1.60亿公顷,平均每年减淹耕地271万公顷。随着中国防洪体系的不断完善,每年因洪涝灾害死亡人数大幅度减少。

2、确保了供水安全。1991年以来,中国平均每年抗旱浇地0.31亿公顷,年均挽回粮食损失3941万吨,平均每年解决2436万人的临时饮水困难。今年春季,中国冬麦主产区发生严重干旱,中国政府及时启动抗旱ⅰ级应急响应,按照预案落实相应措施,科学调度水库等骨干工程,全力开展抗旱工作,仅黄河小浪底水库就累计下泄水量29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旱情。

3、确保了防台风安全。中国平均每年有7个台风在沿海登陆,最多年份可达12个。中国政府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防台减灾工作的首位,紧紧围绕”不死人、少伤人”的目标,突出抓好”防”、”避”、”救”三个重要环节,取得了巨大成效。2008年,中国先后有10个台风或热带风暴登陆,台风登陆时间早、个数多、强度大。中国政府周密部署,临时转移安置415万人次,组织船只回港避风65万艘次。台风灾害死亡人数比常年减少七成,受灾人

口减少两成,倒塌房屋减少六成,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4、确保了防凌安全。凌汛主要发生在中国北方的黄河、黑龙江、松花江等河流,其中黄河凌汛灾害最为严重。几十年来,通过统一指挥、科学调度、军民联防,黄河防凌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减轻了凌汛灾害损失。2007-2008年度,黄河流域遭遇了40年来最为严重的凌汛,中国通过科学调度上游水库泄水,合理利用两岸干渠引水,适时运用临时蓄滞洪区分水,及时破除拦河冰坝排水,以及加强堤防防守等综合措施,有效地减小了受灾范围和程度,实现了严重凌汛年份人员零伤亡的目标。

5、减轻了次生灾害。低温雨雪冰冻、地震等常常带来严重的次生灾害。去年汶川大地震造成全国2473座水库、1229公里堤防不同程度损毁,有822座水电站出现险情,因山体滑坡阻塞江河形成了105座堰塞湖。水利部紧急组织水利专家和勘测、设计、抢险技术人员赶赴灾区,紧急调运施工机械和抢险物资,会同灾区有关部门,对堰塞湖、震损水库、水电站、堤防进行现场勘查,逐一制定排险避险方案,及时进行应急处置,避免了地震次生灾害的发生,震损水库、水电站无一垮坝,震损堤防无一决口,堰塞湖排险零伤亡,创造了世界上处置大型堰塞湖的奇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