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不规范引起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语言不规范引起关注专家学者如何看

有关专家就此发表不同见解

《文汇报》6月26日,在第8版刊出了《网络语言不规范引起关注》一文,在读者中引起了议论和探讨。尤其是爱好网络的年轻读者、网络专业工作者和语言专家,对这一话题表示了强烈的兴趣,并纷纷以各种方式,向《文汇报》递送了他们的观点。《文汇报》在27日和今天,分别刊出了部分专家学者和读者关于网络语言发展的一些见解。现我们把观点文章综合在一起,并附上《网络语言不规范引起关注》一文,也希望大家能共同思考这一问题。

网上词语的规范有待时日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戴耀晶:

语言是生动多样的,是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的。现在人类社会正在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时代不可避免地要出现一批网络词语,这些词语很可能会与现有的规范和观念产生摩擦和冲突,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形成新的规范。

例如,“fax”现在已逐渐被“传真”代替,然而在口语中仍然经常听到人们说“给他发一个fax”。“e-mail”虽然意译为“电子邮件”,但是说“伊妹儿”的也大有人在。在网民中经常流行这类的语言:告诉我你的伊妹儿。/你的猫速度怎么样?/小李的地址用的是雅虎吗?最近翻阅一本青年人喜爱的杂志,里面出现了不少网民中常用的词语:酷哥/我天才吧?/TDK/Q你/网姐/欢迎大家COPY,/帅呆了,/星闻报告。等等。

网上出现的词语有一部分看上去确实很怪,但是也很有表现力,很能反映一些网民的性格以及对新时代的敏感。至于这些词语今后能否被全民接受,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检验。在目前阶段,可以一边自由地应用,一边自由地发表各种不同看法,规范问题看来还有一段长长的路要走。

新的网络环境肯定会产生新的语言

《人民日报》网络版“强国论坛”版主钢铁:

语言是环境的产物,出现了新的网络环境,就肯定会产生新的网络语言,网络平台赋予的虚拟即时交流特性,显然不同于传统媒体,也不同于现实生活环境。如果我们承认生活中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因使用环境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是合理的,那么网络语言的存在为什么就没有了合理性呢?网络语言主要产生于虚拟的网络社区(如网络论坛、虚拟聊天室),网络社区的开放性和自由度界定了网络语言的便捷性、实时性、视觉显著性等种种新特点,因而这里的语言会越出书面语言的规范。

作为网络论坛的一名管理者,保持网络语言的规范纯洁也是工作内容之一,对不文明、粗俗的不规范语言当然要进行控制,而对于一些体现网民聪明才智、有创

造性、网友之间都能心领神会的特色语言,我觉得只要是文明得体的,不但不应禁止,还要鼓励其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汉语网络语言的发展,以此形成一个良好的、符合网络社区特定规律的语言环境。作为版主,我有时候也会说几句如“886”(再见)这样的网络通行语,风趣幽默的话对调剂网络气氛很有益。

强调规范,更要允许创新

奥美广告公司员工Christyle:

语言是发展性很强的东西,不宜太强调规范。报纸上不是一直也在强调创新吗?也许有人认为把“东西”说成“东东”、把“版主”说成“斑竹”是荒谬的,不可理解的;而对于我们来说,这种说法却是好玩的,有新意的。接受态度的不同决定了我们是年轻、有活力的一代,而有些人是保守的、甚至是僵化的。

对于年轻和喜欢上网的我而言,学习并使用新词汇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网络新词不仅代表了高效率(比如输入ASAP代表越快越好的意思),更有充满着一种求新求变、不断突破陈规的潮流感。这种充满活力的语言“创新”精神是“网化语”在年轻人之间广泛流传的重要原因。当然,你的语言创新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得被人接受,别人不理解,你的创新就是失败,就不会流传。

网络释放了人们改造汉语的冲动

作家陈村:

语言总是要发展的,我们今天所用的很多字和词,就不是它本来的意义,而是引申义、转义。例如:气,本指云气,后来泛指一切气体,甚至造出“脚气”这样的词。在这变化的过程中,肯定有很多不习惯,不适应,以至敌视。一切的创造发明或变革都是对原先的歪曲修正。如果不发展,我们只有甲骨文上的几个字可以使用,甚至连甲骨文都没有。语言不会因为有人不喜欢而不变化,它只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

在网络上更复杂一些。很难用行政命令来规范用语。网络基本上没有编辑,没有校对,除了惯性,一切的规则只有“约定俗成”四个字。被传统媒体压抑已久的改造汉语的冲动,突然释放出来,一时令人无所适从。如果我们今天在电脑上不是打字而是写字,天知道还会有多少字会被写成什么模样。

因为今天占主流地位还是传统媒体,我们似乎可以不急于扫荡对汉语的创造性应用。网络兴起的时间还很短,等一等看一看是不是更好一些。有些新的词和用法会自然消亡,有些则会固定下来,成为经典语言。自从有了电脑,人们看到多媒体的好处,在文字中也会夹杂着一些符号来表意。这仿佛回到我们祖先创造中文这种象形文字最初的情形。“祖先造得,俺就造不得?”且让他们先造着玩玩吧。

游戏心态创造不出优美的网络语言

人民日报网络版编辑张爱敬:

在这场讨论最初的文章里,有混淆网络语言“规范”和“文明”这2个不同概念的倾向。规范的语言不一定文明,不文明的语言不一定不规范。在网络里使用诸如tmd 一类的脏话,肯定是不文明的,但以它的构成看,倒没什么太大的不规范。因此,要把网络语言的规范化和文明化分开来讨论。

我曾从事了1年的版主工作,似乎能体味出为什么会有不少人认为网络语言很不规范的原因,这是由于为数不少的年轻网友网上语言不太文明所致。他们认为网络是虚拟的,谁也不知道谁,于是不需要认真,不需要严肃,不需要尊重和起码的礼貌,发明了许多虽符合网络规律,却很不文明的语言。还有一些网络语言,没什么不文明,却很苍白或欠雅,如100(你很完美)、恐龙(丑女)等。这种基于游戏心态创造出来的网络语言,扫荡了网上的文化气息,阻碍了网上语言的健康发展,留下了“不规范”的痕迹。而这些,会从文化意义上摧毁我们的网络家园。

当然,确有一部分现时的网上语言,既不文明也不规范,如“米国”、“倭国”之类,必须坚决驱除。

艺术性的语言追求独创性

网络作家Sieg:

网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可以自由创作,可以发挥个人想象力,这是最吸引人的地方,赢得了无数人的青睐。我认为具有艺术性的语言应该要有独创性,鲜活的、有个性的语言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使用“网络词语”,对于我们这些老在网上的人来说已经是一种习惯,一开始,我在聊天室里都和用纸笔写作一样,一丝不苟,很少看到“错别字”、缩略语或符号代码,网友们都笑我太正经。时间稍微长了点,自己就不自觉地用起这些“东东”来,现在觉得就像平时说话一样,是件很正常的事,敲起来很方便,也很有人情味。比方说,把邮件称为“妹儿”,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亲切多了,这让遥远、冷漠的网络多了一份温情。

大家可以想象,如果网上的文字都像正式文件那样,这就可怕了。

附:女孩称“美眉”“斑竹”即版主网络语言不规范引起关注

新近尝试上网的大学教师、文学博士刁先生向记者感叹:“原以为自己很能接受新鲜事物,到了网上,尤其进了聊天室,才发觉自己像个隔世的老古董,网上流行的一些词语和对话都怪怪的,很难搞清楚什么意思。”据了解,与刁先生有着同样感触的人为数不少。的确,在虚拟的网上社区,新词新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频频诞生或迅速消亡,给人的印象便是,网络语言存在着不少所谓的“黑话”和“土著语”。一位知名女作家就此感叹道:“网络是对语言进行肢解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