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考研马哲版02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至多是考察了杰出人物、领袖人物或其 它个别重要人物在历史变迁中的作用,而 没有考察和揭示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及其 意义。
唯心史观产生的根源
(1)认识根源 (2)社会历史根源 (3)阶级根源
第一节 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二、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
三、唯物史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唯物史观
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精神生活
创造物质资 料的实践
创立社会关 系的实践
创造精神文 化的实践
社会的实践本质
(4)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 人的物质实践活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
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等为物质基础。 (2)社会意识的内容归根到底来源于社会存
在。 (3)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唯物史观在方法论上的重要意义
(1)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历史观及其方 法论上的根本转变。
(2)唯物史观的创立,揭示了社会历史运动 的辩证法。
(3)唯物史观的创立,科学地阐释了社会历 史运动的主体,即人的自觉能动性、人的 社会意识和精神生产活动的历史意义以及 历史本体与历史主体的辩证关系。
人类的实践活动 动物的本能活动
人类活动具有自己的 历史性
动物活动没有自己的 历史性
社会的实践本质
(2)实践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物质的社会关系 思想的社会关系
自然界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 人与其意识的关系
生产实践
人类
社会的实践本质
(3)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经济结构
政治结构
观念结构
➢ 主观唯心主义历史观: 把人们的主观思想动机,特别 是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 思想动机看成是推动历史发展 的最终决定力量。
唯心史观
➢ 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 把在社会历史之外的某种神秘的、虚 幻的精神力量,如“天命”、“神”、 “绝对精神”看成是历史发展的最终 决定力量。
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
(1)至多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 而没有揭示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 即社会的经济根源,没有揭示社会现象背 后的客观规律。
第五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第一节 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第二节 社会的实践本质 第三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第四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 第五节 社会的观念结构
第一节 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历史观:就是人们在认识社会历史现象、 解决社会问题时所持的根本观点。本 节讲三个问题: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二、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 三、唯物史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并不 是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简单地、 直接地引伸出来的。
➢ 在自然观上主张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 家,在历史观上却不一定能够坚持社 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
社会存在
即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是人们的 物质活动及社会物质生活要素和条件的总 和,其中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 生产方式。 ➢ 物质生产方式是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内 在结构,是物质生产活动的构成方式,它 体现了物质生产活动的本质。
➢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 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 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 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 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 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唯物史观
为什么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是因为: (1)社会意识的产生和存在要以地理环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的关系问题。
➢ 唯物史观:即认为社会存在是社会历史发 展中第一性的决定性的因素,社会意识是 社会存在的反映并且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 唯心史观:即认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历史中 第一性的决定性因素,而社会物质生活则 是被决定或附属物。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与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
第二节 社会的本质
一、社会的实践本质
二、社会有机体及其结构
社会的实践本质
➢ 社会的本质问题是历史观的核心问题,也 是各派历史哲学争论的一个焦点。
➢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有三种历史观: (1)神学历史观。把人类社会神秘化,认为
社会本质上是“神定的一种秩序”,“上 帝”是主宰国家兴亡、民族盛衰的最高力 量。
第五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 从本章开始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 ➢ 历史唯物主义,也称唯物主义历史观,
简称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社会的本 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第五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本章重点问题:
1、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2、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最终决定作用。 3、生产关系在社会结构中的基础地位。 4、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核心。 5、社会的观念结构以及文化的本质和功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有三种历史观: (3)自然主义历史观。把人类社会本质自然
化,把社会的本质和发展动力归结于地理 环境或人口因素。
“自然主义的历史观……是 片面的,它认为只是自然界作 用于人,只是自然条件到处决 定人的历史发展,它忘记了人 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 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
社会的实践本质
社会意识
即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指全部社 会精神现象的总和,其中包括社会的政治 法律意识、哲学、道德、艺术、科学、宗 教等意识形式,以及风俗、习惯等社会心 理现象。
第一节 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二、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
三、唯物史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唯心史观
➢ 亦称历史唯心主义,或唯心主义历史观。 有主观唯心史观和客观唯心史观两种基本 形式。
社会的实践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有三种历史观: (2)唯心主义历史观。包括主观唯心主义的
历史唯意志论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历史宿命 论两种基本形式。
前者夸大人的主观意志对于社会发展 的作用,把少数历史人物的主观意志看作 社会变化的根源。
后者把社会发展归因于某种超自然的 精神实体或力量。
社会的实践本质
上述三种历史观的共同错误在于: 不懂得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 是实践的。”
社会的实践本质
实践之所以是社会的本质,理由有三: (1)实践是构成社会特殊运动形式的基础。
社会发展史 自然发展史
活动主体
人类 动物
构成发展演化的基础 活动主体的本质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