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校长管理论文
“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教学仅仅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往往很难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运用一些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灵活、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律动式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快速调动起课堂气氛,也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符合小学生爱动、好玩的个性。

律动式教学法是唱与动的有机结合,具有较高的自娱性和游戏性,能够全面激发出小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采用固定律动与即兴律动有机结合的方式
固定律动是指固定在课堂中的某一时间段,进行一些常规的律动,这样做不仅可以缓解学生的疲劳状态,也可使课堂气氛得到有效的改善。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进行长时间的学习,这会让他们产生心理的疲倦感。

尤其是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在上新课之前,或者课堂的中间安排一些音乐律动。

律动的方式可以是与节奏有关的游戏,也可以是结合音乐拍子的动作。

在进行固定律动的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状态,运用即时、有效的即兴律动来提高学生的主动意识。

即兴律动是指教师可以根据音乐的内容、旋律或节奏等,来即兴创作一些律动活动,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来自己创作。

这样也可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发现,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歌曲时,很难做到安静地去听音乐,他们有时自己会情不自禁地加入一些动作,这说明儿童也会对音乐做出一些情感上的表达。

所以教师应该很好地利用这点,对学生们进行正确的引导,积极地鼓励学生去主动创编一些与歌曲内容相符的律动方式,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思维。

二、结合音乐特点创编律动方式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音乐的节奏、拍子来创编相应的律动动作。

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通常以二拍子和三拍子为主。

如,三年级学习的歌曲《嘀哩嘀哩》《剪羊毛》《全都认识我》等都是二拍子或三拍子的歌曲。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根据歌曲的节拍,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做出各种各样的二拍子或三拍子律动。

音乐教师也可以结合歌曲的歌词内容来进行律动动作的创编,在教学《国旗国旗多美丽》时,我们就可以根据歌词内容来创编运用。

让学生一边唱着“国旗国旗真美丽,金星金星照大地……”一边做着各种自己所想到的动作,使小学生的音乐热情得到全面激发。

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音乐的情景来进行律动动作的创编,可以让学生听着优美的音乐旋律,发挥自己的想象,然后创编一些符合音乐意境的舞蹈动作。

三、结合实际选择合理的律动素材
律动素材主要是在音乐的引导下小学生进行学习的几种基本步伐、动作、组合动作等一系列的活动。

一般情况下,音乐律动大多是模仿动作的组合。

想要对音乐中的各种形象来进行模仿,从而选择合理的律动素材,就要求教师对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征具备深刻的认识,只有对学生的了解程度提高了,才能够使律动素材与教材所反映出来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的积极情绪得到有效培养。

四、教师要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
教师在音乐课堂上的情绪很容易影响到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

当教师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用积极、热情、愉悦的情绪去教学或进行律动时,整个教室就会充满融洽、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学生的积极情绪也自然会得到良好
的激发。

教师在进行律动教学时,必须始终保持热情、激情与真情的积极情绪。

教师应该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具有感染力的鼓励话语、具有暗示性的肢体动作来提高课堂律动的教学效果。

小学音乐教学的律动必须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时的、科学的、合理的律动形式,从而使小学生能够在音乐这门艺术学科的熏陶和感染下,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和思想素质。

(作者单位:四川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