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石器的生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石器的生产

二、石器的生产过程

石器生产是通过选择原料、修整、剥片石片坯材与工具的修理加工等系列的工艺流程来完成。

20C80S 法国学者开创操作链(Chaines operatoires)的研究模式

同时期北美及中国学者提出动态类型学的概念

(一)选料与整形

打制石器的原料一般是选用卵石或石块。卵石或石块在地质学上称之为岩石或矿石。选用的岩石或矿石要求具有一定硬度、质地均匀、易于剥片且成贝壳断口的岩石,满足这些才是旧石器时代人类经常使用的石器原料。

石器原料硬度一般在6-7度。太硬不易加工成型,太软不适用,容易损坏。质地均匀和断口呈贝壳状的原料,容易剥下符合要求的石片。所以原料一般选用石英(硬度7)、石英岩(硬度7左右)、角页岩(硬度6-7)等。

在加工石器或者剥取石片坯材之前,首先要对石料进行加工处理,将其修整成一定的形状,即称之为整形。整形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直接打击技术,包括硬锤和软锤。

(二)剥片

A、简单剥片

简单剥片是指在剥片之前没有对石核进行任何修整。石器生产者按照石核的形态来选择剥片的位置并完成剥片。

优点:简单、方便,不需要特别训练和学习。

泥河湾盆地的马圈沟遗址,距今150万年或更早,是中国于东亚地区最早的旧石器发现地之一。

B、预制剥片

预制剥片是在盘状石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盘状石核是在简单剥片和预制剥片之间的过渡,特点是石核轮廓一般呈圆形,剖面为两面不对称凸起。许家窑遗址出土大量盘状石核。)预制剥片一般是采用勒瓦娄哇、昆比瓦等技法来产生石核。

(1)勒瓦娄哇技法

19世纪中期发现于法国巴黎郊区。

20世纪初,被认识;20世纪60年代,Bordes 将其定义为:通过在剥片之前对石核进行特别修理来决定石片形状的技术。这种技法采用的是硬锤直接打击技术,主要步骤:

A、选料:选取合适的砾石或石块为原料

B、整形:将砾石或石块初步修成龟背状

C、打片修理:

1、向心打片,控制预剥取的勒瓦娄哇石片的形状

2、修理台面

D、剥取勒瓦娄哇石片

勒瓦娄哇技法还可以通过一个勒瓦娄哇的剥片面多次剥取勒瓦娄哇石片的方法,这叫做复式勒瓦娄哇技法。采用勒瓦娄哇技法进行预制剥片,是远古人类心智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2)双阳面技法

双阳面技法又称为昆比瓦技法(Kombewa method),来源于非洲。

王建先生等根据这种方法剥取石片两面都带有破裂面的特点,将其称为双阳面石片方法。在中国的山西襄汾的丁村遗址有典型的标本。

主要是选择石核的凸起面,来剥下一个规则的圆形、半圆形或椭圆形石片。新产生的厚石片的破裂面一般带有宽厚规则的凸起。将这个厚石片作为石核,并将凸面作为剥片面进行继续剥片,再次剥下的石片就带有两个破裂面,其形状和厚度就可以控制。

大型双阳面石片在非洲阿舍利工业中主要用于制作薄刃斧(Cleaver)。

(3)石叶技法

石叶和细石叶是长度至少等于它们的宽度两倍以上,两边平行或者近平行的特殊石片。宽度在12毫米,长度在50毫米以上者为石叶,反之则应属于细石叶。

注:石叶和细石叶的差别?

外表主要表现为大小尺寸问题,但实质是石器时代生产者采用的技法不同。石叶和细石叶都是经过预先设计的石核上剥取众多石叶或细石叶的剥片方法。它

们可以通过硬锤或者软锤直接打击产生,也可以使用间接打击或压制等技术来剥片。

(三)修整

修整是石器生产操作链上另一个重要的环节。修整或称修理是指通过打制等方法来加工工具或对工具再修理的剥片活动。

目的与方法:为了砍伐树木或敲骨吸髓,早期人类利用石片作为工具。最常见的是石锤直接打击方法,其修理的工具特点是:有明显的打击痕迹,容易留下较深的疤痕,形成凹口,不易修成很平齐的刃口。除此之外,石器修理还用到软锤技术(用鹿角、动物长骨或硬木棒进行打击)、压制技术。(压制技术不同于打击技术,它是采用鹿角等坚硬材料,将一端修成尖状,另一端用手直接持握,或加柄依靠手臂部或胸部的压力来产生巨大的压强,直接作用于被加工的石核或石片上,进行剥片或修整。)

影响修理特点的因素:加工方向、位置、分布形式、刃缘形状、伸展状况、角度和疤痕形状。

(1)修理方向

修理方向是指修理时打击的方向。有以下几类:

A、正向加工。正向加工或修理,是指由片状坯材的腹部想背面方向打击加工方式,对于砾石或石块材料来说,则是指有较大而平坦的面向较小的面的加工。由于石片腹面大而平坦,从石片腹面向背面以及砾石、石块较大而平坦的面较小面打击,都更为简单易行,修出的刃口也更整齐。

B、反向加工。反向加工或修理,与正向加工正好相反,是由石片背面向腹面或砾石与石块较小的面向较大的面的修理方法。一般是云贵高原地区旧时代时期晚期一些以零台面技术为特点的石器工业中。

C、转向加工。转向加工或修理是指坯材的同一边,一部分为正向,另一部分为反向的修理方法。

D、错向加工。当坯材相对的两边分别朝向两个方向,即为错向加工。

E、同向加工。同向加工是指两刃或两刃以上石器,刃缘加工方向相同者。

F、异向加工。两刃或两刃以上者,各刃加工方向不同。错向加工也属于此类。

以上加工方法所出的石器虽然加工方法不同,但在同一段刃缘上,是朝向一面加工的,统称为单面加工。

G、两面加工。两面加工是指同一刃缘朝向两个方向进行打片,在坯材的腹、背两面均留下修理疤痕的修理方式。如100多万年前的东非奥杜威工业两面加工的砍砸器、阿舍利工业的手斧等。

H、交互加工。交互加工是指坯材的同一边向两个方向交替打击的加工方法。修理的刃口承“S”形。

(2)加工部位与刃缘形态

加工部位可以分为:远端、中端、近端、左侧、右侧等。

刃缘形态可分为:直刃、凹刃、凸刃、凹缺、锯齿、肩状、舌状、尖状等。

刃角可以划分成5级:直:大于85度;陡:71-85度;中等:46-70度;斜:25-45度;平:小于25度。

(3)修理痕迹的特点

主要有加工距离、疤痕分布的状态、疤痕的形态、疤痕的大小等各项。

A、长短(加工距离)

近:不及石器宽十分之一

远:等于或超过石器宽三分之一

中:两者间

B、疤痕分布状态

连续:修理疤连续分布

断续:修理疤断续分布

部分:修理疤痕仅占刃缘的一部分

C、疤痕形态

普通状:修理疤长大于宽或宽大于长,远端的形状亦无一定的规则,分布无层次结构。

叠层状:有层次结构,距离较近,修理疤款大于长,远端较平整。

阶状:分布有层次结构,距离中等至远,修理疤长于宽或宽大于长,远端多成阶状。

平行于亚平行:修理疤长大于宽,呈平行或近平性状态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