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行为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非理性行为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非理性行为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非理性行为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非理性行为对投资决策的影响一、非理性行为对投资决策影响的表现

由于人们拥有着不同的情感、偏好和信念等心理因素,这些因素往往会对人的认知过程和选择产生影响。这就使非理性投资引入了资本市场。这种非理性通常表现为羊群效应、过度自信、心理账户等行为或心理状态。它们对市场经济行为主体的决策结果产生重要而直接的影响。

(一)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比喻人的從众心理。资本市场中的“羊群效应”是一种特殊的非理性行为,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而不考虑自己的信息。资本市场“羊群效应”的存在使得投资者个体和集体投资理性程度大大降低,对于某—个特定的事物做出同时买进或者卖出的决策。这种非理性投资行为直接导致资本市场上买卖活动的大规模的不规范和不规则,对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

PPG,2005年10月成立,以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现代物流技术等为一体,蕴涵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当时的PPG一度被誉为“服装业的戴尔”,创造了“轻公司的样板”的商业神话,于是顶尖风投蜂拥而至。

2008年,VANCL(凡客诚品)、优衫网、CARRIS等几十家模仿者

出现了,市场竞争的结果使PPG失去了行业领导者的地位。同时,诸如拖欠货款、货品质量投诉、官司缠身、高管流散围绕着PPG。2009年末,法院执行裁定书宣告了PPG的泡沫破碎了。PPG累计从TDF、JAFCO Asia、KPCB等多家知名VC/PE(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9处获得了近5000万美元的投资,彻底关门也意味着5,000万美金幻灭了。

从XPPG投资案的失败中,我们可以看出其投资过程显现出典型的联合投资的“羊群行为”。联合投资的财富效应受到市场巨大的挑战。项目投资的风险并不因有顶级的VC/PE投入而改变,“随大流”式的跟投本身是存在风险的。凯恩斯(1934)有过这样的评述:“投资收益日复一日的波动中,显然存在某种莫名其妙的群体偏执,甚至是一种荒谬的情绪在影响整个市场”。而羊群行为正是作为致使投资收益波动的一种因素。

(二)过度自信

由于受到诸如信念、情绪、偏见和感觉等主观心理因素的影响,人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在进行决策时高估决策成功的可能性,低估决策中相关的风险。Moore和Kim(2003)曾研究表明,人们过度自信倾向在高层管理者中表现尤为突出。在不受资本市场和企业管理机制约束的情况下,即使存在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与最佳的投资规模相比,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也会进行过度投资。而这种过度投资所代表的扩张战略将增大企业风险,加大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

2004年1月,前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因为看跌石油价格,抛售石油看涨期权,买入看跌期权。但世界石油价格反转上扬,使公司账面出现浮动亏损580万美元,公司决定延期交割合同,即买回期权以关闭原先盘位,同时出售期限更长、交易量更大的新期权。但随着油价持续升高,公司的账面亏损额增加到3000万美元。这种情况下管理者似乎应该反思决策的正确性。但2004年6月,公司仍然决定再延后到2005年和2006年才交割,期权交易量再次增加。2004年10月,油价再创新高,公司交易盘口达5200万桶石油,账面亏损进一步增大。一次次错误估计,一次次错误判断,使公司的亏损越来越大,直至公司因无法补加合同的保证金而遭到逼仓,终于在12月1日亏损值达5.5亿美元后,中航油宣布向法庭申请破产保护。

在中航油案例中,由于在2003年下半年对国际石油市场的正确判断,购买“看涨期权”,出售“看跌期权”,获得一定的利润。而且在1997年,前执行董事兼总裁陈久霖因为通过30万的启动资金,使临危的中航油公司跃居成为世界第八大航油供应商。这种成功,使得陈久霖更显现出过度自信的心理,从而在对2003年底至2004年对石油的价格走势中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当石油价格上升并且使得公司亏损580万美元时,还没有认识到自己判断和决策的失误,仍然相信自己对国际石油价格走势的判断。坚持着过分自信的心理态度,通过多次的延期交割合同的方法,使得亏损不断扩大。最终致使公司破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