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平衡能力训练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即在任一体位采用加负载的方法刺激姿势反射 。
– 可先从比较稳定的体位开始,然后转至不稳定 体位。
– 大致顺序为:前臂支撑俯卧位、前臂支撑俯卧 跪位、前倾跪位、跪坐位、半跪位、坐位、站 立位(扶平衡杠站、独立站、单腿站)。
2020/12/2
.
27
• 动态平衡训练法:
– 在支撑面由大到小、重心由低到高的各种体位 下,逐步施加外力完成。
2020/12/2
.
5
3、平衡障碍的病因
• 任何破坏上述条件的因素,均可导致平衡 障碍:
– 神经系统疾病 – 肌肉/骨关节系统疾病 – ………
2020/12/2
.
6
4、生物力学因素
• 支撑面 • 身体重心 • 稳定极限 • 摆动频率
2020/12/2
.
7
5、影响平衡训练的因素
• 站、坐的支撑面积 • 体位
2020/12/2
.
24
• 5)平衡训练首先应保持头和躯干的稳定。
• 6)动态平衡训练时,他人施加的外力不应 过强,仅需诱发姿势反射即可。
• 7)若训练中发生头晕、头痛或恶心症状时 ,应减少运动量或暂停训练。
2020/12/2
.
25
四、平衡训练分类
.
1、根据状态进行的平衡训练
• 静态平衡训练法:
.
2
一、概述
.
1、定义
• 平衡:是不同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直立 姿势的能力。
• 平衡训练:针对患者平衡障碍的关键因素 ,提高患者坐、站和行动时平衡能力的锻 炼方法。
2020/12/2
.
4
2、平衡维持的条件
• 视觉 • 前庭功能 • 本体感受效率 • 触觉的输入和敏感度 •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 视觉及空间感知能力 • 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协调功能 • 肌力与耐力 • 关节的灵活度和软组织的柔韧度
• 逐步缩减人体支撑面积 • 逐步提高身体重心 • 在保持稳定性的前提下逐步增加头颈和躯干运动 • 从睁眼训练逐步过渡到闭眼训练。 • 从自我保持平衡至破坏平衡时维持平衡 • 在注意下保持平衡和在不注意下保持平衡
2020/12/2
.
11
二、适应证/禁忌证
.
1、适应证
• 中枢性瘫痪或其他神经疾患所致感觉、运 动功能受损或前庭器官病变引起的平衡功 能障碍。
– 由比较稳定至不稳定的体位顺序为
• 前臂支撑俯卧位、前臂支撑俯卧跪位、前倾跪位、 跪坐位、半跪位、坐位、站立位(扶平衡杠站、独 立站、单腿站等)。
• 状态:选择静态或动态训练。
2020/12/2
.
8
• 移动方式 • 附加的运动模式或动作 • 对平衡干扰的预知性 • 干扰的力量:应考虑干扰力量的大小、速
2020/12/2
.
22
• 3)对于由于肌肉骨骼损害或神经肌肉损害所致的 平衡功能障碍,应注意加强损害水平的康复治疗 。如:肌肉骨骼损害应采用温热疗法、超声波、 按摩、生物反馈、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等方法改 善关节活动度和肌肉柔韧性。神经肌肉损害应采 用渐进抗阻训练、等速训练、PNF技术等增强肌 力;感觉刺激技术、按摩颤震器、PNF技术等改 善肌张力。结合这些治疗,才可能获得真正的平 衡功能效果。
度、方向及作用位置。
2020/12/2
.
9
• 感官刺激的传入途径:
– 有视觉、前庭、本体感受器、触觉等。不同的 传入途径可改变平衡训练的难度。
• 感觉刺激传入:
– 可以是一致的、削弱的或矛盾的。
• 运动对策:
– 有踝对策、髋对策、跨步对策、保护性抓握等 。
2020/12/2
.
10
6、基本原则
• 从静态平衡(I级平衡)训练开始,过渡到自动动 态平衡(II级平衡),再过渡到他动动态平衡(III 级平衡)。
• 提供专门平衡训练的设备:静态、动态平 衡训练仪等 。
2020/12/2
.
19
五、注意事项
.
• 1)平衡训练前,要求患者学会放松,减少 紧张或恐惧心理;若存在肌肉痉挛问题, 应先设法缓解肌肉痉挛。
2020/12/2
.
21
• 2)加强安全措施。应选择与患者平衡功能 水平相当的训练,一般初始时应选择相对 较低水平的训练,逐渐从简单向复杂过渡 。训练环境中应去除障碍物和提供附加稳 定的措施(步态皮带、治疗师的辅助、平 行杠等)。加强患者安全教育,特别要注 意患者穿软底、平跟、合脚的鞋。
2020/12/2
.Leabharlann Baidu
23
• 4)有认知损害的患者应对平衡训练方法进行改良 。方法有:将训练目的改变为患者可以理解的; 调整训练方法使之更符合患者现状,且治疗更具 目的性;鼓励患者完成连续的训练;应用简洁的 、清晰的指导提示;改善患者注意力,减少周围 环境的非相关刺激,尽量使患者注意力集中;加 强训练中的安全防护和监督,尤其在训练的早期 ;训练难度的进展宜慢,并在进展过程中逐渐增 强患者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供坐位平衡训练的设备:坐椅、治疗台 和治疗球等。
• 提供站立位及行走平衡训练的设备:平行 杠、平衡板、体重秤等。
2020/12/2
.
16
2020/12/2
.
17
2020/12/2
.
18
• 提供视觉反馈改变的设备:面罩、眼镜和 镜子等。
• 提供较大难度的平衡训练设备:滑板、踩 踏板、水疗泳池等。
• 下肢骨折、软组织损伤或手术后有平衡功 能障碍的患者。
2020/12/2
.
13
2、禁忌证
• 严重认知损害不能理解训练目的和技能者 。
• 骨折、关节脱位未愈者。 • 严重疼痛或肌力、肌张力异常而不能维持
特定级别平衡者。
2020/12/2
.
14
三、仪器设备
.
• 提供支持面不稳定的设备:训练球、泡沫 筒等。
– 具体可通过摇晃平衡板、圆棍(上铺塑料布) 及大小不同的充气球进行。
2020/12/2
.
28
2、根据体位进行的平衡训练
• 坐位平衡
– 长坐位平衡 – 端坐位平衡
• 手膝位平衡 • 跪位平衡 • 站立平衡
2020/12/2
.
29
(1)坐位平衡训练
• I级平衡训练:
– 指不受外力和无身体动作的前提下保持独立坐 位姿势的训练,患者通过协调躯干肌肉以保持 身体直立。
康复治疗学精品课程系列之
Physical Therapy 物理治疗学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Dept of Rehab Therapeutics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
主要内容
• 概述 • 仪器设备 • 适应证/禁忌证 • 平衡训练方法 • 注意事项
2020/12/2
– 可先从比较稳定的体位开始,然后转至不稳定 体位。
– 大致顺序为:前臂支撑俯卧位、前臂支撑俯卧 跪位、前倾跪位、跪坐位、半跪位、坐位、站 立位(扶平衡杠站、独立站、单腿站)。
2020/12/2
.
27
• 动态平衡训练法:
– 在支撑面由大到小、重心由低到高的各种体位 下,逐步施加外力完成。
2020/12/2
.
5
3、平衡障碍的病因
• 任何破坏上述条件的因素,均可导致平衡 障碍:
– 神经系统疾病 – 肌肉/骨关节系统疾病 – ………
2020/12/2
.
6
4、生物力学因素
• 支撑面 • 身体重心 • 稳定极限 • 摆动频率
2020/12/2
.
7
5、影响平衡训练的因素
• 站、坐的支撑面积 • 体位
2020/12/2
.
24
• 5)平衡训练首先应保持头和躯干的稳定。
• 6)动态平衡训练时,他人施加的外力不应 过强,仅需诱发姿势反射即可。
• 7)若训练中发生头晕、头痛或恶心症状时 ,应减少运动量或暂停训练。
2020/12/2
.
25
四、平衡训练分类
.
1、根据状态进行的平衡训练
• 静态平衡训练法:
.
2
一、概述
.
1、定义
• 平衡:是不同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直立 姿势的能力。
• 平衡训练:针对患者平衡障碍的关键因素 ,提高患者坐、站和行动时平衡能力的锻 炼方法。
2020/12/2
.
4
2、平衡维持的条件
• 视觉 • 前庭功能 • 本体感受效率 • 触觉的输入和敏感度 •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 视觉及空间感知能力 • 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协调功能 • 肌力与耐力 • 关节的灵活度和软组织的柔韧度
• 逐步缩减人体支撑面积 • 逐步提高身体重心 • 在保持稳定性的前提下逐步增加头颈和躯干运动 • 从睁眼训练逐步过渡到闭眼训练。 • 从自我保持平衡至破坏平衡时维持平衡 • 在注意下保持平衡和在不注意下保持平衡
2020/12/2
.
11
二、适应证/禁忌证
.
1、适应证
• 中枢性瘫痪或其他神经疾患所致感觉、运 动功能受损或前庭器官病变引起的平衡功 能障碍。
– 由比较稳定至不稳定的体位顺序为
• 前臂支撑俯卧位、前臂支撑俯卧跪位、前倾跪位、 跪坐位、半跪位、坐位、站立位(扶平衡杠站、独 立站、单腿站等)。
• 状态:选择静态或动态训练。
2020/12/2
.
8
• 移动方式 • 附加的运动模式或动作 • 对平衡干扰的预知性 • 干扰的力量:应考虑干扰力量的大小、速
2020/12/2
.
22
• 3)对于由于肌肉骨骼损害或神经肌肉损害所致的 平衡功能障碍,应注意加强损害水平的康复治疗 。如:肌肉骨骼损害应采用温热疗法、超声波、 按摩、生物反馈、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等方法改 善关节活动度和肌肉柔韧性。神经肌肉损害应采 用渐进抗阻训练、等速训练、PNF技术等增强肌 力;感觉刺激技术、按摩颤震器、PNF技术等改 善肌张力。结合这些治疗,才可能获得真正的平 衡功能效果。
度、方向及作用位置。
2020/12/2
.
9
• 感官刺激的传入途径:
– 有视觉、前庭、本体感受器、触觉等。不同的 传入途径可改变平衡训练的难度。
• 感觉刺激传入:
– 可以是一致的、削弱的或矛盾的。
• 运动对策:
– 有踝对策、髋对策、跨步对策、保护性抓握等 。
2020/12/2
.
10
6、基本原则
• 从静态平衡(I级平衡)训练开始,过渡到自动动 态平衡(II级平衡),再过渡到他动动态平衡(III 级平衡)。
• 提供专门平衡训练的设备:静态、动态平 衡训练仪等 。
2020/12/2
.
19
五、注意事项
.
• 1)平衡训练前,要求患者学会放松,减少 紧张或恐惧心理;若存在肌肉痉挛问题, 应先设法缓解肌肉痉挛。
2020/12/2
.
21
• 2)加强安全措施。应选择与患者平衡功能 水平相当的训练,一般初始时应选择相对 较低水平的训练,逐渐从简单向复杂过渡 。训练环境中应去除障碍物和提供附加稳 定的措施(步态皮带、治疗师的辅助、平 行杠等)。加强患者安全教育,特别要注 意患者穿软底、平跟、合脚的鞋。
2020/12/2
.Leabharlann Baidu
23
• 4)有认知损害的患者应对平衡训练方法进行改良 。方法有:将训练目的改变为患者可以理解的; 调整训练方法使之更符合患者现状,且治疗更具 目的性;鼓励患者完成连续的训练;应用简洁的 、清晰的指导提示;改善患者注意力,减少周围 环境的非相关刺激,尽量使患者注意力集中;加 强训练中的安全防护和监督,尤其在训练的早期 ;训练难度的进展宜慢,并在进展过程中逐渐增 强患者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供坐位平衡训练的设备:坐椅、治疗台 和治疗球等。
• 提供站立位及行走平衡训练的设备:平行 杠、平衡板、体重秤等。
2020/12/2
.
16
2020/12/2
.
17
2020/12/2
.
18
• 提供视觉反馈改变的设备:面罩、眼镜和 镜子等。
• 提供较大难度的平衡训练设备:滑板、踩 踏板、水疗泳池等。
• 下肢骨折、软组织损伤或手术后有平衡功 能障碍的患者。
2020/12/2
.
13
2、禁忌证
• 严重认知损害不能理解训练目的和技能者 。
• 骨折、关节脱位未愈者。 • 严重疼痛或肌力、肌张力异常而不能维持
特定级别平衡者。
2020/12/2
.
14
三、仪器设备
.
• 提供支持面不稳定的设备:训练球、泡沫 筒等。
– 具体可通过摇晃平衡板、圆棍(上铺塑料布) 及大小不同的充气球进行。
2020/12/2
.
28
2、根据体位进行的平衡训练
• 坐位平衡
– 长坐位平衡 – 端坐位平衡
• 手膝位平衡 • 跪位平衡 • 站立平衡
2020/12/2
.
29
(1)坐位平衡训练
• I级平衡训练:
– 指不受外力和无身体动作的前提下保持独立坐 位姿势的训练,患者通过协调躯干肌肉以保持 身体直立。
康复治疗学精品课程系列之
Physical Therapy 物理治疗学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Dept of Rehab Therapeutics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
主要内容
• 概述 • 仪器设备 • 适应证/禁忌证 • 平衡训练方法 • 注意事项
20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