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为什么会板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用化肥不会造成土壤板结

中化化肥农大研发中心高级顾问陈伦寿教授、专家提示:

施用磷酸钙在石灰性土壤上会形成硫酸钙,堵塞土壤孔隙,因而造成土壤板结,这是上世纪50年代的事实。

现在氮肥品种主要是尿素和碳铵,他们不含副成分不会使土壤板结。

只要实行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单产提高的同时也增加了根茬数量也不至于使土壤板结。

记者:陈教授,常常听说“连年施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板结”,这种说法对吗?

专家:这种说法在历史上是对的,现在再这么说大话就不对了。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化肥工业很不发达,当时用的氮肥是进口的硫酸铵,因为硫酸铵施到土壤里后,铵离子被作物吸收了,大部分硫酸根残留在土中,并且能与土壤中的碳酸钙起化学反应,生成一种叫做硫酸钙的沉淀,俗称“石膏”。硫酸钙沉淀会把土壤的小孔堵塞,从而造成土壤板结。所以说,“连年施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板结”是个历史事实,当时的农民深有体会。其中还有一个原因,施用化肥后会加快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使土壤更加板结。

记者:现在这种论调又为什么不对了呢?

专家:首先,现在氮肥品种有了很大变化,氮肥品种主要是尿素和碳铵,硫酸铵在市场上已经不多见了。尿素和碳铵施到土里后,氮素被作物吸收后,其余的部分变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没有其它成分,所以自然不会造成土壤板结。再说,我们提倡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有机肥料中含有有机质,有疏松土壤的作用,当然也不会造成土壤板结。

记者:请问陈教授,如果不施有机肥料,土壤会板结吗?

专家:这个问题农民自己就能回答。由于合理施用化肥,现在的作物单产越来越高。作物单产提高了,当然,根茬的数量也增多了。这样一来,还田的秸杆多了,加上根茬腐解后形成了腐殖质,它是改土的重要物质。因此,只要合理施用化肥,即使不施有机肥料,在提高作物单产的同时,土壤的性状也随之得到了改善,土壤怎么会板结呢?当然,我们是不赞成不施有机肥的。

记者:陈教授,为什么时隔50年,仍有部分农民认为化肥施多了土壤会板结呢?

专家:我闪为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农民对土壤板结印象太深了。有时候人家说化肥施多土壤会板结,他也跟着说,这是不对的。二是有些农田土壤质地较粘,雨后地表容易结皮,农民误认为这促结皮是连年施用化肥造成的,这是一种误解。

记者:经陈教授如此深入地分析,农民朋友一定有了新的认识。以后再不会会相信连年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的论调了。

专家:应该记住,只要能配合施用有机肥料,做到合理施肥,长年施用化肥是不会使土壤板结的。

土壤与土壤肥力

(一)土壤及其性状

1、土壤的概念:苏联土壤学家威廉斯指出:“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这个定义正确地表示了土壤的基本功能和特性。土壤之所以能生长绿色植物,是由于它具有一种独特的性质——肥力。土壤这种特殊本质,就是土壤区别于其它任何事物的依据。土壤肥力虽与土壤物质组成有联系,但主要受土壤性状的影响。

2、土壤的主要性状

(1)土壤质地:土壤的泥砂比例称为土壤质地。直径小于0.01毫米的土粒称泥;直径为1—0.01毫米的土粒称砂;直径大于1毫米的土粒称砾石。根据土壤质地不同将土壤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和壤质土。

①砂土:这类土壤含砂粒在80%以上,土粒间大孔隙多,土壤容积比重在1.4—1.7克/厘米3之间,因此,土壤昼夜温差大,通透性好,有机质矿质化快,易耕作,但保水保肥能力差,遇水易板结,肥力一般较低。种植作物要增施有机肥和少量多次地勤追化肥。

②粘土:这种土壤含泥粒在60%以上,土壤比重在2.6—2.7克/厘米3之间。土壤硬度大,粘着性、粘结性和可塑性都强,故适耕性差。土壤保水保肥力强,潜在肥力较高。但土紧难耕,土温低,肥效不易发挥。因此,水田要注意管水,提高泥温,多施腐熟性有机肥和热性化肥。

③壤土:这种土壤泥砂比例适中,一般砂粘占40—55%,粘(泥)粒占45—60%。土壤容重1.1—1.4克/厘米3之间。质地轻松,通气透水,保水保肥力强,耕作爽犁。因此,它是水、肥、气、热协调的优质土壤。

(2)土壤结构:土壤形成团聚体的性能,称为土壤的结构性。凡土粒胶结成直径为1—10毫米的团粒状土壤结构,称为团粒结构。这是土壤结构中最好的一种。其形成条件有两个:一是胶结物质。土壤中的胶结物质最主要是粘粒,新形成的腐殖质和微生物的菌丝及分泌物。这些物质与钙胶结在一起,就形成了具有多孔性和养分丰富、不易被水泡散的水稳性团粒状土壤结构。因此,增施钙质肥料(石灰、石膏)有利团粒结构形成。二是外力挤压作用。凡是作物根系穿插、干湿交替、冻融交替和耕作都对粘聚起来的土粒产生一定的外力挤压作用,使之散碎成一定大小的团粒。深耕、免耕、滴灌、水旱轮作,都有利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团粒结构优越性的具体表现:其一,能协调土壤水分和空气的矛盾。由于团粒间存在大孔隙,团粒内又有毛细管孔隙,这就有利于水分、养分、空气三者间的同时存在。从而土壤水、肥、

气、热状况协调。其二,具有良好的养分状况。随着水、气矛盾的解决,也解决了水分与养分的矛盾。因团粒表面常为好气分解,团粒内部又为嫌气分解,前者有利于土壤养分释放给作物吸收,后者有利土壤腐殖质累积,养分保蓄。矛盾协调后的水分与养分就能同时而不断地供给作物需要。其三,使土壤松软适度。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疏松多孔,犁耕阻力小,耕作省力,耕翻质量好;土壤细碎而均匀,既不紧硬,又不起浆浮泥;干燥不开大坼,泡田渗漏损失也小。

(3)土壤吸收性能。土壤有吸收固体、液体和气体的能力。其吸收方式分为五种。

①机械吸收作用:这是指土壤将大于土壤孔隙而悬浮于溶液中(如骨粉、饼肥、磷矿粉及粪便残渣等)的微细颗粒机械地阻留下来,使之不随土壤中渗水而流走的一种作用。由于土壤颗粒愈小,排列愈紧密,土壤孔隙愈细,因此机械吸收作用就越强,则土壤保肥性能就好。这种作用对新改稻田、新水库、塘坝有利增强保水蓄水的功能。

②物理吸收作用:它是指土壤胶体依靠其表面能将分子态养分吸附在表面上,而胶体与被吸附物不起任何化学反应的一种作用。这种作用,由于对分子态养分有保持能力,因此,土壤中的氨气、尿素、氨基酸等分子态氮就会减少挥发损失。平常在施用易挥发的铵态氮肥时要求复好土就是这个道理。

③化学吸收作用:这是指土壤中可溶性养分(如某些离子与带不同电荷的离子发生化学作用),由纯化学作用产生不溶性沉淀而固定在土壤内的作用。这种作用,虽然有减少可溶性养分的流失,但被固定下来的养分就难以再被作物吸收利用,故降低了养分的利用率。因此,把磷肥集中施或与有机肥混和施,制成颗粒球肥施和根外喷施,就是避免化学吸收作用的发生,减少土壤对磷酸的固定。

④代换吸收作用:这又叫物理化学吸收作用。它是指土壤胶体表面吸着许多与它带相反电荷离子的同时,其表面上又有等当量的同电荷的其它离子被代换出来的作用。其实质是一种离子(阳离子或阴离子)代换过程,是土壤胶体所吸收的离子和土壤溶液中的离子在相互代换。所以这种作用是可逆的,即胶体所吸收的离子,又能重新被其它离子代换到溶液中去。从而,这种作用在调节土壤中可溶性养分的保蓄和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⑤生物吸收作用:这是指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及作物根系和动物等,吸收养分构成有机体而保留在土壤中的一种性能。由于生物是根据自身需要,从土壤溶液中选择吸收各种可溶性养分,形成有机体。当它们死亡后,有机残体又逐渐分解,把营养物质释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利用。所以生物吸收作用,能保持养分,积累养分,提高土壤肥力。

(4)土壤酸碱度。土壤酸碱度是指土壤溶液中存在的H+和OHˉ的量。通常用PH值表示。PH=7时是中性反应,这时溶液中H+和OHˉ数量相等;PH小于7表示是酸性反应,这时H+多于OHˉ;PH大于7表示是碱性反应,这时H+少于OHˉ。土壤酸碱度按其PH值的大小分为七级:

PH<4.5强酸性

PH4.5—5.5酸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