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度和平面度公差值

直线度和平面度公差值
直线度和平面度公差值

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粗糙度数值关系

一、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数值上的关系 1、形状公差与尺寸公差的数值关系 当尺寸公差精度确定后,形状公差有一个适当的数值相对应,即一般约以50%尺寸公差值作为形状公差值;仪表行业约20%尺寸公差值作为形状公差值;重型行业约以70%尺寸公差值作为形状公差值。由此可见.尺寸公差精度愈高,形状公差占尺寸公差比例愈小所以,在设计标注尺寸和形状公差要求时,除特殊情况外,当尺寸精度确定后,一般以50%尺寸公差值作为形状公差值,这既有利于制造也有利于确保质量。 2、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间的数值关系 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从误差的形成原因看,形状误差是由机床振动、刀具振动、主轴跳动等原因造成;而位置误差则是由于机床导轨的不平行,工具装夹不平行或不垂直、夹紧力作用等原因造成,再从公差带定义看,位置误差是含被测表面的形状误差的,如平行度误差中就含有平面度误差,故位置误差比形状误差要大得多。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在无进一步要求时,给了位置公差,就不再给形状公差。当有特殊要求时可同时标注形状和位置公差要求,但标注的形状公差值应小于所标注的位置公差值,否则,生产时无法按设计要求制造零件。 3、形状公差与表面粗糙度的关系 形状误差与表面粗糙度之间在数值和测量上尽管没有直接联系,但在一定的加工条件下两者也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据实验研究,在一般精度时,表面粗糙度占形状公差的1/5~1/4。由此可知,为确保形状公差,应适当限制相应的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的最大允许值。 在一般情况下,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公差值具有下述关系式:尺寸公差>位置公差>形状公差>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 从尺寸、形位与表面粗糙度的数值关系式不难看出,设计时要协调处理好三者的数值关系,在图样上标注公差值时应遵循:给定同一表面的粗糙度数值应小于其形状公差值;而形状公差值应小于其位置公差值;位置各差值应小于其尺寸公差值。否则,会给制造带来种种麻烦。可是设计工作中涉及最多的是如何处理尺寸公差与表面粗糙度的关系和各种配合精度与表面粗糙度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按以下关系确定: 1、形状公差为尺寸公差的60%(中等相对几何精度)时,Ra≤0.05IT; 2、形状公差为尺寸公差的40%(较高相对几何精度)时,Ra≤0.025IT; 3、形状公差为尺寸公差的25%(高相对几何精度)时,Ra≤0.012IT; 4、形状公差小于尺寸公差的25%(超高相对几何精度)时,Ra≤0.15Tf(形状

形位公差中的直线度

直线度(-)——是限制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直与不直的一项指标。 平面度——符号为一平行四边形,是限制实际平面对理想平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针对平面发生不平而提出的要求。 圆度(○)——是限制实际圆对理想圆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具有圆柱面(包括圆锥面、球面)的零件,在一正截面(与轴线垂直的面)内的圆形轮廓要求。 圆柱度(/○/)——是限制实际圆柱面对理想圆柱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控制了圆柱体横截面和轴截面内的各项形状误差,如圆度、素线直线度、轴线直线度等。圆柱度是圆柱体各项形状误差的综合指标。 线轮廓度(⌒)——是限制实际曲线对理想曲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非圆曲线的形状精度要求。 面轮廓度——符号是用一短线将线轮廓度的符号下面封闭,是限制实际曲面对理想曲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曲面的形状精度要求。 定向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向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 平行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等距。 垂直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9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90°。 倾斜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某一给定角度(0°~90°)的程度,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一定角度(除90°外)。 定位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位公差包括同轴度、对称度和位置度。 同轴度(◎)——用来控制理论上应该同轴的被测轴线与基准轴线的不同轴程度。 对称度——符号是中间一横长的三条横线,一般用来控制理论上要求共面的被测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与基准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的不重合程度。 位置度——符号是带互相垂直的两直线的圆,用来控制被测实际要素相对于其理想位置的变动量,其理想位置由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跳动公差——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 跳动公差包括圆跳动和全跳动。 圆跳动——符号为一带箭头的斜线,圆跳动是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一周中,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全跳动——符号为两带箭头的斜线,全跳动是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连续回转,同时指示器沿理想素线连续移动,由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回答人的补充2010-04-23 16:35先说尺寸公差,尺寸公差简称公差,是指最大极限尺寸减最小极限尺寸之差,或上偏差减下偏差之差。它是容许尺寸的变动量。尺寸公差是一个没有符号的绝对值。尺寸公差根据加工需要每个尺寸需要给出不同的精度等级,这样在加工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个尺寸合格范围。在每张图纸上面需要分已标尺寸公差和未标尺寸公差,已经标注的在图形中已经表示出来,未标注的如果有需要请在技术要求里面说明。《机械精度设计

1).直线度和平面度

机 械 加 工 检 验 标 准 及 方 法.目的: .范围: 三.规范性引用文件 四.尺寸检验原则 1.基本原则: 2.最小变形原则: 3.最短尺寸链原则: 4.封闭原则: 5.基准统一原则: 6.其他规定 五.检验对环境的要求 1.温度 2.湿度 3.清洁度 4.振动 5.电压 六.外观检验 1.检验方法

2.检验目距 3.检测光源 4.检测时间 5.倒角、倒圆 7.伤痕 9.凹坑、凸起、缺料、多料、台阶10.污渍11.砂孔、杂物、裂纹12.防护包装

七.表面粗糙度的检验 1.基本要求 2.检验方法: 3.测量方向 4.测量部位 5.取样长度 八.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公差要求 1.基本要求2线性尺寸未注公差 九.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检验 1.基本要求3.检测方法十?螺纹的检验 1.使用螺纹量规检验螺纹制件 2.单项检验 1^一 .外协加工件的检验规定 1.来料检验 2.成品检验计划十二.判定规则附注: 1.泰勒原则

.目的: 为了明确公司金属切削加工检验标准,使检验作业有所遵循,特制定本标准。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切削加工(包括外协、制程、出货过程)各检验特性的检验。在本标准中, 切削加工指的是:车削加工、铣削加工、磨削加工、镗削加工、刨削加工、孔加工、拉削加 工和钳工作业等。本标准规定了尺寸检验的基本原则、对环境的要求、外观检验标准、线性 尺寸公差要求、形位公差要求、表面粗糙度的检验、螺纹的检验和判定准则。 注:本标准不适用于铸造、锻造、钣金、冲压、焊接加工后的检验,其检验标准另行制 定。本标准不拟对长度、角度、锥度的测量方法进行描述 ,可参看相关技术手册;形位公差 的测量可参看GB/T1958-1980;齿轮、蜗杆的检验可参看相关技术手册。 三.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 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 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 本适用于本 标准 计数抽样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 )检索的 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1958-1980 形状和位置公差 检测规定 GB/T 1957-1981 光滑极限量规 Q/HXB 3000.1抽样检查作业指导书 Q/HXB 2005.1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Q/HXB 2005.15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GB/T 2828.1-2003 (ISO 2859-1:1989) GB/T 1804- 2000 (ISO2768-1:104989)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 1184 - 1996(ISO2768-2:1989)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1).直线度和平面度

. 机械加工检验标准及方法 一. 目的: 二. 范围: 三. 规范性引用文件 四. 尺寸检验原则 1.基本原则: 2.最小变形原则: 3.最短尺寸链原则: 4.封闭原则: 5.基准统一原则: 6.其他规定 五. 检验对环境的要求 1.温度 2.湿度 3.清洁度 4.振动 5.电压 六. 外观检验 1.检验方法 2.检验目距 3.检测光源 4.检测时间 5.倒角、倒圆 6.批锋、毛刺 7.伤痕 8.刀纹、振纹 9.凹坑、凸起、缺料、多料、台阶 10.污渍 11.砂孔、杂物、裂纹 12.防护包装

. 七. 表面粗糙度的检验 1.基本要求 2.检验方法: 3.测量方向 4.测量部位 5.取样长度 八. 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公差要求 1.基本要求 2 线性尺寸未注公差 九.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检验 1.基本要求 3.检测方法 十.螺纹的检验 1.使用螺纹量规检验螺纹制件 2.单项检验 十一.外协加工件的检验规定 1.来料检验 2. 成品检验计划 十二.判定规则 附注: 1.泰勒原则

一. 目的: 为了明确公司金属切削加工检验标准,使检验作业有所遵循,特制定本标准。 二.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切削加工(包括外协、制程、出货过程)各检验特性的检验。在本标准中,切削加工指的是:车削加工、铣削加工、磨削加工、镗削加工、刨削加工、孔加工、拉削加工和钳工作业等。本标准规定了尺寸检验的基本原则、对环境的要求、外观检验标准、线性尺寸公差要求、形位公差要求、表面粗糙度的检验、螺纹的检验和判定准则。 注:本标准不适用于铸造、锻造、钣金、冲压、焊接加工后的检验,其检验标准另行制定。本标准不拟对长度、角度、锥度的测量方法进行描述,可参看相关技术手册;形位公差的测量可参看GB/T1958-1980;齿轮、蜗杆的检验可参看相关技术手册。 三.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828.1-2003 (ISO 2859-1:1989)计数抽样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1804- 2000 (ISO2768-1:104989)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 1184 - 1996(ISO2768-2:1989)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 1958-1980 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 GB/T 1957-1981 光滑极限量规 Q/HXB 3000.1抽样检查作业指导书 Q/HXB 2005.1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Q/HXB 2005.15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共面度和平面度.

目录 一﹑提高认识﹐达成统一 二﹑公差基础知识 三﹑位置度的定义﹑标注及测量 四﹑平面度的定义﹑设计﹑检测及制程分析 一﹑提高认识﹐达成统一 在连接器中﹐位置度﹑平面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目前D/T工程部﹑品保部以及台北就位置度﹑平面度的标注与测量尚未达成统一认识。以MINI PCI 4.0H 客户图为例﹐从8月9日至8月29日﹐D/T与台北来回发了十多次电子邮件﹐其中讨论的一个重点就是位置度的标注。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现制作此报告﹐希望能有助于提高大家对位置度﹑平面度的理解。 二﹑公差基础知识 (一) 公差﹕实际尺寸相对理论尺寸的允许变化范围。当用实际尺寸减去理论尺寸时﹐如果所得差值在公差允许范围之内﹐则该尺寸合格。例如﹕30.00±0.05﹐如果实际测得尺寸为30.03﹐则30.03-30.00=0.03在-0.05~0.05范围之内﹐故该尺寸合格。公差定义是公差标注和测量的依据。

3﹑位置公差﹕包括定位公差(位置度﹑对称度﹑同心度)﹑定向公差(倾斜度﹑平行度﹑垂直度)﹑跳动公差(圆跳动﹑全跳动) (四)公差带﹕限制实际要素变动的区域。公差带采用图解的方式形象地描述公差。 (五)公差原则﹕定义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的关系 1.独立原则﹕图样上给定的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无关﹐分别满足功能要求的公差原则。此原则是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2.相关原则﹕ 2-1.最大实体原则﹕测量时取被测要素的最大实体的公差原则﹐如下图所示﹐左图为尺寸标注﹐右图为实际测量时的取值﹔

由端子的尺寸公差和位置度公差可知﹐端子允许的变动范围是以其理论位置为

最新形位公差中的直线度

形位公差中的直线度

直线度(-)——是限制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直与不直的一项指标。 平面度——符号为一平行四边形,是限制实际平面对理想平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针对平面发生不平而提出的要求。 圆度(○)——是限制实际圆对理想圆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具有圆柱面(包括圆锥面、球面)的零件,在一正截面(与轴线垂直的面)内的圆形轮廓要求。 圆柱度(/○/)——是限制实际圆柱面对理想圆柱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控制了圆柱体横截面和轴截面内的各项形状误差,如圆度、素线直线度、轴线直线度等。圆柱度是圆柱体各项形状误差的综合指标。 线轮廓度(⌒)——是限制实际曲线对理想曲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非圆曲线的形状精度要求。 面轮廓度——符号是用一短线将线轮廓度的符号下面封闭,是限制实际曲面对理想曲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曲面的形状精度要求。 定向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向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 平行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等距。 垂直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9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90°。 倾斜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某一给定角度(0°~90°)的程度,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一定角度(除90°外)。

定位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位公差包括同轴度、对称度和位置度。 同轴度(◎)——用来控制理论上应该同轴的被测轴线与基准轴线的不同轴程度。 对称度——符号是中间一横长的三条横线,一般用来控制理论上要求共面的被测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与基准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的不重合程度。 位置度——符号是带互相垂直的两直线的圆,用来控制被测实际要素相对于其理想位置的变动量,其理想位置由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跳动公差——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 跳动公差包括圆跳动和全跳动。 圆跳动——符号为一带箭头的斜线,圆跳动是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一周中,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全跳动——符号为两带箭头的斜线,全跳动是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连续回转,同时指示器沿理想素线连续移动,由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回答人的补充 2010-04-23 16:35先说尺寸公差,尺寸公差简称公差,是指最大极限尺寸减最小极限尺寸之差,或上偏差减下偏差之差。它是容许尺寸的变动量。尺寸公差是一个没有符号的绝对值。尺寸公差根据加工需要每个尺寸需要给出不

直线度、平面度、平行度的测量

https://www.360docs.net/doc/d610929034.html,/gckj/text/jiaoxuedagang.htm 形位误差的测量 直线度误差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的方法及数据处理。 2.加深对直线度误差含义的理解。 3.掌握直线度误差的评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 用合象或框式水平仪按节距法测量导轨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并判断其合格性。(三)实验器具: 1.合象水平仪或框式水平仪 2.桥板 (四)测量原理及器具介绍 为了控制机床、仪器导轨及长轴的直线度误差,常在给定平面(垂直平面或水平平面)内进行检测,常用的测量器具有框式水平仪、合象水平仪、电子水平仪和自准直仪等测定微小角度变化的精密量仪。 由于被测表面存在直线度误差,测量器具置于不同的被测部位上时,其倾斜角将发生变化,若节距(相邻两点的距离)一经确定,这个微小倾角与被测两点的高度差就有明确的函数关系,通过逐个节距的测量,得出每一变化的倾斜度,经过作图或计算,即可求出被测表面的直线度误差值。合象水平仪因具有测量准确、效率高、价格便宜、携带方便等特点,在直线度误差的检测工作中得到广泛采用。 合象水平仪的结构,主要由微动螺杆、螺母、底盘水准仪、棱镜、放大镜、杠杆以及具有平面和V形工作面和底座等组成。 合象水平仪是利用棱镜将水准器中的气泡像复合放大,以提高读数时的对准精度,利用杠杆和微动螺杆传动机构来提高读的精度和灵敏度,其工作原理见本指导书第二篇。合象水平仪置于被测工件表面上,若被测两点相对自然水平线不等高时,将引起两端的气泡像不重合,转动度盘使气泡像重合,此时合象水平仪的读数值即为该两点相对自然水平面的高度差,刻度盘读数与桥板跨距L之间的关系为: h=i·L·a 框式水平仪是一种测量偏离水平面的微小角度变化量的常用量仪,它的主要工作部分是水准器。水准器是一个封闭的玻璃管,内表面的纵剖面具有一定的曲率半径,管内装乙醚或酒精,并留有一定长度的气泡。由于地心引力作用,玻璃管内的液面总是保持水平,即气泡总是在圆弧玻璃管的最上方。当水准器的下平面处于水平时,气泡处于玻璃管外壁刻度的正中间,若水准器倾斜一个角度α,则气泡就要偏离最高点,移动的格数与倾斜的角度α成正比。由此,可根据气泡偏离中间位置的大小来确定水准器下平面偏离水平的角度。 框式水平仪的分度值有0.1mm/m,0.05mm/m,0.02mm/m三种。如果水平仪分度值为

机械制图公差符号

标注符号 直线度(-)——是限制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直与不直的一项指标。 平面度——符号为一平行四边形,是限制实际平面对理想平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针对平面发生不平而提出的要求。 圆度(○)——是限制实际圆对理想圆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具有圆柱面(包括圆锥面、球面)的零件,在一正截面(与轴线垂直的面)内的圆形轮廓要求。 圆柱度(/○/)——是限制实际圆柱面对理想圆柱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控制了圆柱体横截面和轴截面内的各项形状误差,如圆度、素线直线度、轴线直线度等。圆柱度是圆柱体各项形状误差的综合指标。 线轮廓度(⌒)——是限制实际曲线对理想曲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非圆曲线的形状精度要求。 面轮廓度——符号是用一短线将线轮廓度的符号下面封闭,是限制实际曲面对理想曲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曲面的形状精度要求。 定向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向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 平行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等距。 垂直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9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90°。 倾斜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某一给定角度(0°~90°)的程度,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一定角度(除90°外)。 定位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位公差包括同轴度、对称度和位置度。 同轴度(◎)——用来控制理论上应该同轴的被测轴线与基准轴线的不同轴程度。 对称度——符号是中间一横长的三条横线,一般用来控制理论上要求共面的被测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与基准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的不重合程度。 位置度——符号是带互相垂直的两直线的圆,用来控制被测实际要素相对于其理想位置的变动量,其理想位置由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整理)形状公差值选用

形状公差值选用 总的原则是:在满足零件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考虑工艺经济性和检测条件,选择最经济的公差值。 根据零件的功能要求,结构,刚性和加工经济性等条件,采用类比法,按公差表中数系确定要素的公差值,并应考虑公差值之间的协调关系: (1)同一要素上给定的形状公差值应小于位置公差值。如同一平面上,平面度公差值应小于该平面对基准的平行度公差值。 (2)圆柱形零件的形状公差值,一般情况下应小于其尺寸公差。圆度、圆柱度公差值小于同级的尺寸公差值的1/3 ,因而可按同级选取。如尺寸公差为IT6 ,则圆度、圆柱度公差通常也选为6 级。 (3)对于下列情况,考虑到加工难易程度和除主要参数外其他参数的影响,在满足零件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降低1~2 级。孔相对于轴; 细长的轴和孔,; 距离较大的轴和孔,; 宽度较大( 一般小于1/2 长度) 的零件表面,线对线和线对面相对于面对面的平行度、垂直度公差。 (4)选用形状公差等级时,还应注意协调形状公差与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关系。通常情况下,表面粗糙度的数值约占形状误差值的20%~25%。 (5)在通常情况下,零件被测要素的形状误差比位置误差小得多,因此给定平行度或垂直度公差的两个平面,其平面度公差等级,应不低于平行度或垂直度的公差等级;同一圆柱面的圆度公差等级应不低于其径向圆跳动公差等级。 直线度,平面度公差(μm) 直线度,平面度公差(μm).jpg 主参数L(mm) 精度等级 2589101112

1 3 4 6 7 ≤100.20.40.8 1.2235812203060 >10~160.250.51 1.5 2.5461015254080 >16~250.30.6 1.2235812203050100 >25~400.40.8 1.5 2.5461015254060120 >40~630.5123581220305080150 >63~1000.6 1.2 2.5461015254060100200 >100~ 0.8 1.53581220305080120250 160 >160~ 12461015254060100150300 250 >250~ 1.2 2.5581220305080120200400 400 >400~ 1.5361015254060100150250500 630 >630~ 2481220305080120200300600 1000 >1000~ 2.551015254060100150250400800 1600 >1600~ 3612203050801202003005001000 2500 >2500~ 48152540601001502504006001200 4000 >4000~ 510203050801202003005008001500 6300 >6300~ 61225406010015025040060010002000 10000 圆度,圆柱度公差(μm) 圆度,圆柱度公差(μm).jpg

平面度(测量与评定)-形位公差之二

平面度(测量与评定)-形位公差之二

二)、平面度误差的测量和评定方法 1、平面度公差: 被测平面对理想平面的允许变动量。 2、平面度公差带:距离为公差值t 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3、平面度误差的测量方法 1)直接方法 (1)间隙法 :刀口尺、平尺等 (2)指示表法 : 调整被测表面与平板平行(即确定理想平面的位置),一般有两种方法: A 、对角线法(四点法): 调整支撑使被测表面两端点等高,即1点与2点等高,3点与4 点等高(结果唯一但是不符合最小条件). B 、三点法: 调整支撑使被测表面最远三点等高(结果不唯一且不符合最小条 件,实测结果偏大) 1 4 2 3

按一定的布点测量被测表面,同时记录数值,一般可用指示表的最 大读数与最小读数之差近似地做为被测平面的平面度误差。必要时可根据记录的示值用计算法(图解法)按最小条件计算平面度误差。 (3)光轴法 :自准直仪 将反射镜放在被测表面上,并把自准值仪调整到与被测表面平行, 沿对角线按一定布点测量、重复上述方法分别测量另一条对角线和被测表面上其他各直线上的各布点。把各点示值换算成线值,记录在图表上,通过中心点建立参考平面,由计算法(图解法)按对角线法计算平面度误差。必要时按最小条件计算平面度误差。标准27页 (4)干涉法 :平晶 将平晶放在被测表面上,观测它们之间的干涉条纹。平面度误差为: 对于封闭环形:平面度误差等于干涉条纹数×光波波 长之半(图a ), 即 2 f n λ =? 对于不封闭图形:平面度误差等于条纹的 弯曲度与相邻两条纹间距之比再乘以光波波 长之半(图b )2 v f λ ω = ? 2)间接方法 (1)布点形式

形位公差定义及其符号

要素——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 要素可从不同的角度分类: (1)按存在的状态可分为理想要素和实际要素 理想要素——具有几何意义的要素,设计者在图样上给出的均为理想要素,它没有形位误差。 实际要素——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测量时由测得的要素来代替,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实际要素并非要素的真实状况。 (2)按在形位公差中所处的地位可分为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 被测要素——在图样上给出了形状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 基准要素——用来确定被测要素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 被测要素按其功能关系又可分为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 单一要素——仅给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要素。 关联要素——对其它要素有功能关系的要素。 (3)按要素的几何特征可分为轮廓要素(如圆柱面、圆锥面、平面、素线、曲线、曲面等)和中心要素(如轴线、球心、圆心、两平行平面的中心平面等)。 形状公差——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形状公差包括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和面轮廓度。 直线度-——是限制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针对直线发生不直而提出的要求。 平面度——是限制实际平面对理想平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针对平面发生不平而提出的要求。 圆度○——是限制实际圆对理想圆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具有圆柱面(包括圆锥面、球面)的零件,在一正截面(与轴线垂直的面)内的圆形轮廓要求。 圆柱度/○/——是限制实际圆柱面对理想圆柱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控制了圆柱体横截面和轴截面内的各项形状误差,如圆度、素线直线度、轴线直线度等。圆柱度是圆柱体各项形状误差的综合指标。 线轮廓度⌒——是限制实际曲线对理想曲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非圆曲线的形状精度要求。 面轮廓度——是限制实际曲面对理想曲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曲面的 形状精度要求。

直线度、平面度公差等级选用

1、公差等级为1、2时: 用于精密量具、测量仪器以及精度要求极高的精密机械零件,如0级样板、平尺、0级宽平尺、工具显微镜等精密测量仪器的导轨面,喷油嘴针阀体端面平面度,油泵柱塞套端面的平面度等。 2、公差等级为3时: 用于0级及1级宽平尺工作面,1级样板平尺的工作面、测量仪器圆弧导轨的直线度、测量仪器的测杆等。 3、公差等级为4时:用于量具、测量仪器和机床导轨,如1级宽平尺、0级平板、测量仪器的V形导轨、高精度平面磨床的V形导轨和滚动导轨、轴承磨床及平面磨床床身直线度等。 3、公差等级为5时: 用于1级平板、2级宽平尺、平面磨床的纵导轨、垂直导轨、立柱导轨和平面磨床的工作台,液压龙门刨床导轨面、六角车床床身导轨面、柴油机进排气门导杆等。 4、公差等级为6时: 用于1级平板、普通车床床身导轨面、龙门刨床导轨面、滚齿机立柱导轨、床身导轨及工作台、自动车床床身导轨、平面磨床垂直导轨、卧式镗床、铣床工作台以及机床主轴箱导轨、柴油机进排气门导杆直线度、柴油机机体上部结合面等。 5、公差等级为7时: 用于2级平板、0.02游标卡尺尺身的直线度、机床床头箱体、滚齿机床身导轨的直线度、镗床工作台、摇臂钻底座工作台、柴油机气门导杆、液压泵盖的平面度,压力机导轨及滑块。 6、公差等级为8时: 用于2级平板、车床溜板箱体、机床主轴箱体、机床传动箱体、自动车床底座的直线度,气缸盖结合面、气缸座、内燃机连杆分离面的平面度,减速器壳体的结合面。 7、公差等级为9时: 用于3级平板、机床溜板箱、立钻工作台、螺纹磨床的挂轮架、金相显微镜的载物台、柴油机气缸体、连杆的分离面、缸盖的结合面、阀片的平面度、空气压缩机的汽缸体、柴油机缸孔环面的平面度以及液压管件和法兰的连接面等。 8、公差等级为10时: 用于3级平板、自动车床床身底面的平面度,车床挂轮架的平面度,柴油机汽缸体、摩托车的曲轴箱体、汽车变速箱的壳体、汽车发动机缸盖结合面、阀片的平面度,以及辅助机构及手动机械的支承面。 9、公差等级为11、12时: 用于易变形的薄片、薄壳零件,如离合器的摩擦片、汽车发动机缸盖的结合面、手动机械支架、机床法兰等。 铸铁平板(HT200-300)是用于工件检测或划线的平面基准器具。铸铁平板用途比较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化工、五金、航空航天、石油、汽车制造、仪器仪表制造等行业。铸铁平板:主要用于检验工件误差的基准,检验平板/检验平台在机械制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每个工件出厂前检验的最基本基准工具。

直线度和平面度的测量

直线度和平面度的测量 一、直线度的测量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直尺法、准直法、重力法和直线法等; 直尺法常用直尺、平尺等以光隙法和指示表法等进行测量。它以石英直尺、平尺的测量面作为已知平面与被测直线比较,通过电学式长度传感器或测高仪或量表记录被测直线与基准的比较值来测量直线度 光学自准直法用自准直仪测量。将被测全长分成若干段,测出各段的倾斜角。通过作图或计算求出直线度。 重力法利用液体自动保持水平或重物自动保持铅直的重力现象测量直线度。常用的量仪是水平仪,也有利用液体的水平面作为测量面与被测面比较来测量直线度误差的。 直线法利用钢丝和激光束等测量直线度。 此外,还可以利用平晶、激光干涉仪及其直线度测量附件测量直线度误差,测量精确度很高。 ..1、自准直原理简介: 自准直仪将一个刻线的图像以平行光束(准直光)的形式投射到反射镜上,该反射镜将其光束反射回自准直仪。这就是自准直图像。如果反射镜与光轴垂直,则光束将反射回其自身。 如果反射镜倾斜一个角度α,则其反射光将以角度 2α反射回来。根据反射光的倾斜程度,自准直图像会以更大或更小的角度发生位移。 通过测量自准直图像在X轴及Y轴上的位移可以测得反射镜的角度变化。

2、准直仪的应用 (1)使用前的准备 自准直仪放置一定要稳固可靠、位置合适,跟被测物尽量在一直线上;反射镜也应该尽量与被测直线垂直, 反射面应保持清洁;选择合适的桥板,一般选择桥板的长度为200mm;当被测直线太长时可以增大桥板长度; 反射镜在近距离时,先调整准直仪左右上下找到反射回来的分划板光斑;然后将反射镜往远处缓慢移动,分划板光斑肯定会左右上下移动,调节准直仪,尽量使光斑在中心。当分划板图像模糊、淡化到将要看不清时,停止反射镜的移动,调节反射镜左右上下角度,使光斑清晰后,继续移动,直到到达被测直线最远端光斑清晰为止; (2)直线度的测量 反射镜调整好后,开始直线度的测量了。将反射镜移动到离准直仪最近端,读得准直仪的读数,并记录;再移动反射镜桥板的长度后,停下再读数再记录,直到反射镜到达最远端为止;例如记录数据为:15′30″,15′36″,15′40″,15′27″,15′24″.设第一个数据为0点,数据依次为:0″,6″,10″,-3″,-6″;记录的数据是角度需转化为距离; H=tgɑ*L ɑ=1″L=桥板长度 桥板长度就定为200mm; H=tg(1/3600×π/180)*200=200π/648000=0.001 数据依次为:0μm,6μm,10μm,-3μm,-6μm 若桥板长度为400mm;则 ɑ=1″时H=0.002数据依次为:0μm,12μm,20μm,-6μm,-12μm 若桥板长度为100mm;则 ɑ=1″时H=0.0005数据依次为:0μm,3μm,5μm,-1.5μm,-3μm 即H=桥板长度/200*ɑ(ɑ单位为秒) (3)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有1)图解法2)旋转法3)列表计算法4)解析法 我公司现使用的是图解法,下面讲述图解法的详细运用 以桥板200为例,数据为0μm,6μm,10μm,-3μm,-6μm;然后累加得: 0μm,6μm,16μm,13μm,7μm 以横坐标X表示测量间距,纵坐标表示量值。将测量间隔和相应测点的量值分别按一定比例标在座标纸上。然后把各测点用线段连成一条误差折线,然后再作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