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管理学课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D格式整理版
农业机械化管理学
(备课本)
吴劲锋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2008年7月
优质.参考.资料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农业机械化概论
一、农业机械化的几个基本概念
1、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类机器和机具的总成。人畜力劳动逐步被农业机械所代替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农业机械拥有量是农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但不是衡量农业生产力的唯一标准)。
2、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是一个过程,其含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劳动者素质的改变,二是对农业生产工具的改变,三是对农业生产工艺的改变。分狭义和广义农业机械化两种。
狭义农业机械化:运用各种动力机械和配套的作业机具代替人、畜力和传统农具进行农业机械化生产作业。
广义农业机械化:是指农林牧副渔各生产部门的生产实现机械化作业的过程。
3、农业机械化技术:
农业机械化技术是把农业生物技术、机械技术和管理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综合技术体系。是硬件和软件的有机结合。
4、农业现代化:
表述1:农业现代化是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装备农业,用现代管理科学来组织管理农业生产过程,将落后的农业改造成具有现代水
平的农业。
表述2:所谓现代农业,实质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管理技术、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其营销为基础,产供销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高效率与高效益的新型农业。
现代农业的标志: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和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具有高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产品的商品率,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
二、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综观发达国家建设现代农业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历程,虽然各国在建设现代农业的道路和技术路线的选择上有所不同,但都无一例外的先实现农业机械化,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
关系:
1.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
2.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
3.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
4.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柱。
第二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模式及特点
一、国外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及特点
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在20 世纪60 年代先后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继而相继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些国家在建设现代农业道路的选择上大致可分
为3 类:
1.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凭借发达的现代工业和低价能源的优势,大力发展农业机械,以机器取代人力和畜力,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农作物的总产量,这类国家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标;
2.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的国家,如日本、荷兰等,把科技进步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改良农作物品种,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发展农用工业,提高化肥与农药施用水平,致力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类国家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主要目标;
3.土地、劳动力比较适中,如法国、德国等,既重视现代工业装备农业,又重视现代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推广,这类国家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并重为主要目标。
二、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概况
1.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回顾建国以来,党和国家一直把实现农业机械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回顾新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史,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行政推动阶段、机制转换阶段和市场导向阶段。
行政推动阶段(1949 -1980 年)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机械作为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实行国家、集体投资,国家、集体所有,国家、集体经营,不允许个人所有的政策。农业机械的生产计划由国家下达,产品由国家统一调拨,农机产品价格和农机化服务价格由国家统一制订。国家通过行政命令和各种优惠政策,推动农业
机械化事业的发展。
机制转换阶段(1981-1994 年)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增强,国家用于农业机械化的直接投入逐步减少,对农机工业的计划管制日益放松,允许农民自主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多种经营形式并存。
市场导向阶段(1995 年以后)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国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出台的农机化优惠政策全部取消,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阶段。在国家相应法规和政策措施的保护和引导下,农业机械化的市场化进程加速,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加快。
2.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成就与经验成就: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建立了相当规模的农机工业体系;健全了农机化机构,培训了农机化人才;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3.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
(1)劳动力密集程度;
(2)工业发展水平;
(3)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4.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机械化发展已严重滞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农业机械化投入不足,农机品种、质量、农机作业项目和农业机械化服务不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需要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人口过多和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农业机械化落后已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主要症结,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
(2)农业机械化水平很低,与农业大国的地位及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很不相称,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现代农业的战略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3)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适应农业参与国际竞争。
三、发展农业机械化应注意的问题
1.农业机械化项目的选择要因地制宜;
2.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要与生物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密切配合;
3.发展农业机械化要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并重为主要目标;
4.做好劳动力的转移与再就业;
5.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原则
6.农机化的管理要科学化、法制化。
第三节农业机械化管理学的目的与任务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农业机械化管理学》属专业课,在已学课程的基础
上,分析研
究如何管好用好农业机械装备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优质、高效、低耗、安全”地进行农业机械化生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通过《农业机械化管理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农机化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机械化生产工艺设计及试验鉴定、选型配套、使用维修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政策以及国内外农业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动态,具备农机经营和管理的实际技能,为成为合格的农业工程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奠定必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