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概念与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这个游戏同可持续发展结合
起来,您联想到了什么?


如果豆子代表资源,要使资源可持
续下去,需要哪些信息?
要wenku.baidu.com信息用于实践还需要什么?


如果所有的组都从一个组的豆
子中取豆,情形将会怎样呢?
需要做什么?如何做?
怎么管理全球的资源?



现在用这个游戏来比喻地球大气 汽车和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碳使大气升 温,改变了地球的生态平衡。
活动:不可持续的事

介绍自己来自何地(家乡)?


试举家乡发展中的一件不可持续事件。
最后介绍自己的姓名与专业,让同伴们 通过“家乡——事例——姓名”来记住
源开发耗尽,人类生产和消费所排出的废物最 终使飞船完全被污染,这最终会导致人类社会 的崩溃。
《人口爆炸》

1968年,保罗· 艾里奇(Paul· Ehrlich)发 表了《人口爆炸》。

认为人口增长如不加以控制,大约900年 以后,地球陆地表面每平方米将挤满100 人,地球将人满为患,人们将无立足之 地。
当发展能够保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 不应使后代人的福利减少。 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 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 限度。 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自然资源基 础的经济发展。

以上是从经济学角度的理解观点
世界资源研究所等机构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 术,即可能接近“零排放”、“密闭循环 式”的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它 自然资源的消耗。 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 物工艺或技术系统。认为污染并非是工业 生产不可避免的结果,而是技术差、效益 低的表现。

马尔萨斯与李嘉图

如果说马尔萨斯是“资源绝对稀缺论”者的话, 那么李嘉图则提出了“资源相对稀缺论”的观点。 他在1848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 不同意马尔萨斯的绝对稀缺论,但又坚决反对无 止境地开发自然资源,因为自然资源实际上存在 着一个极限。


他认为自然环境、人口和财富应保持在一个静止 稳定的水平,而且这一水平要远离自然资源的极 限,以防止出现食物缺乏和自然美的大量消失。
第七章 目标的达成:价值观 第八章 绿色学校的创建
第一章 :可持续发展思想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兴起缘由 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活动:捡豆
可持续发展思想兴起缘由
1798:马尔萨斯《人口原理》——提出地 球上的有限资源是否能够养活不断增长的 人口? 人口有几何增长的趋势,而食物供应只有 算术增长的趋势。任何技术进展也不能改 变这种趋势,因为食品供应增加必然要受 到限制。 大多数人注定要在贫困中和在饥饿的边缘 上生活。表现了对人口无限制增长的忧虑。

“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与更新能力”,即 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的再生能力的发 展。 寻求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以支持生态的完整 性和人类愿望的实现,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以 延续。


以上是从自然属性角度的理解观点。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 界野生动物基金会
(1991:保护地球 — 可持续生存战略)



她的著作被认为是最早出现“持续性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一词的文献。
《来自地球宇宙飞船的经济学》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K· E· Baulding)
发表了《来自地球宇宙飞船的经济学》。

他把地球比作茫茫太空中的一艘宇宙飞船,人
口和经济的不断增长,将会使飞船内有限的资
以上是从伦理道德角度的理解观点
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理解

可持续发展是在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 能力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发展。(1987, 布伦特兰) 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该建立在生态可持 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的积极参与之基础上。


追求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 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 对后代的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


在生存与不超过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情况下, 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强调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类社会,即 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创造美好的生活或环境。 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改善人类生活质量,获得 必需的资源途径,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 由、人权的环境。

以上是从社会属性角度的理解观点
英国学者皮尔斯、爱得华等的观点
可持续发展教育
本课程内容简介


第一章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兴起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对教育的挑战 ������ ������ ������ 第三章 教育的回应:??? 第四章 重要方法:探究式学习 第五章 目标的达成:知识


������
������ ������
第六章 目标的达成:技能

布伦特兰(G· H· Brundland)

1983年,联合国本着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 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 保全球发展的宗旨,成立了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 ( G· H· Brundland)任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WCED)。 1987年,该委员会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了研究报告《我 们共同的未来》。报告鲜明、创新的科学观点,把人 们从单纯考虑环境保护引导到把环境保护与人类发展 切实结合起来,实现了人类有关环境与发展思想的重 要飞跃。

《我们共同的未来》

报告分为“共同的问题”、“共同的挑战”和“共同 的努力”三大部分。报告将注意力集中于人口、粮食、 物种和遗传资源、能源、工业和人类居住等方面。在 系统探讨了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 问题之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报告指出:我们需要有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 不是一条仅能在若干年内、在若干地方支持人类进步 的道路,而是一直到遥远的未来都能支持全球人类进 步的道路。这就是《寂静的春天》预感到,但没有提 供答案的路。


实事表明:一个由少数科学家不断呼吁、警告,到多数人 开始逐渐理解和响应的人类环境危机的整体意识,和寻求 从根本上摆脱这一危机的努力,终于走上全球议程,成为 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看看
我们走过的道路
③↘
②↗ ①↗ ⑥↘
⑤↗ ④↗
活动规则:

活动:大家来捡豆
每六人为一组,选一人为记录员,每组会派 发一定数量的豆子。 每一轮游戏取出16粒豆子作为集体财产。 每个小组成员从中自由获取豆子,但至少要 取1粒豆子才能存活下去。 组员依次取完豆子后,记录员数一数剩余的 数量,并补充到原来的数量(16粒)。 记录员负责记录每一轮游戏中各小组成员取 豆和剩余的数量。 每一轮游戏后,若发现有成员不能成活即终 止活动,否则继续进行下一轮。
《生存之路》

20世纪中叶,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 开始凸现,耕地减少、环境公害等问题日趋 加重,环境问题频频困扰人类。
1949年,英国学者福格特(W· voget)出版了 《生存之路》。 从人口与土地的关系出发,探讨了土地的人口 承载力等问题,提出世界人口增长已超过土地 和自然资源的承载力,人类正面临灭顶之灾, 生存之路在于控制人口增长,恢复并保持人口、 土地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平衡。
《寂静的春天》

1962年,美国学者蕾切尔· 卡逊(Rachel Karson)在潜心 研究美国使用杀虫剂所产生的种种危害之后,发表了科普 著作《寂静的春天》。被认为是对传统行为和观念的早期 反思。 作者描绘了一幅由于农药污染所带来的环境破坏的可怕景 象,警告人们将会失去“明媚的春天”。在世界范围内引 发了人们对资源环境危机和发展观念的讨论。 她向世人呼吁我们长期以来行进的道路,容易被误认为是 一条可以高速前进的平坦、舒适的大道,但实际上这条路 的终点却潜伏着灾难,而另外的道路则为我们提供了保护 地球的最后惟一的机会。



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 来自世界11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汇聚一堂,共同 讨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问题。 这是人类第一次将环境问题纳入世界各国政府和 国际政治的事务议程。大会通过的《人类环境宣 言》宣布了3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 宣言向全球呼吁:现在已经到达历史上一个关键 时刻,我们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我们的决定对环 境产生的后果。由于无知或不关心,我们可能给 生活和幸福所依靠的地球环境造成巨大的无法换 回的损失。

怎样对大气进行管理?列出的建议在 这种情况下有用吗?

的例子吗?

现实生活中,还有其它资源问题
这个游戏还可以用来比喻什么现
实?
讨论: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从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技术 的、伦理道德的多种角度

让大家普遍接受的是什么?
“国际生态学联合会”与“国际生物学 联合会”的定义(1991)
罗马俱乐部



1968年,由意大利奥莱里欧•佩切依博士召集,来自西方10 个国家的科学、教育、经济学、人类学专家和实业家30多 人,在罗马共同探讨了关系全人类发展前途的人口、资源、 粮食和生态环境等一系列的根本性问题,并对当时的经济 发展模式提出了质疑 。 随后成立了“罗马俱乐部”,它的目的是促进对构成我们 生活在其中的全球系统的多样但相互依赖的各个部分的认 识,促使全世界制定政策的人们和公众都来关注这种新的 认识,并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具有首创精神的新政策和新 行动的出现。 俱乐部认为:人类面临的根本问题是这个世界能在物质上 支撑现在的人口增长率和资本增长率吗?这个地球能供养 多少人?在什么财富水平上供养?能供养多久?
《增长的极限》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震撼世界的著名研究报告 《增长的极限》。 报告认为:由于世界的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发展、 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五项基本因素的运行方式是非线性 的指数增长,全球的增长将会因为粮食短缺和环境破坏于 下世纪某个时段内达到极限。 就是说,地球的支撑力将会达到极限,经济增长将发生不 可控制的衰退。因此,要避免因超越地球资源极限而导致 世界崩溃的最好方法是限制增长,即“零增长”。 报告表现出的对人类前途的“严肃的忧虑”意识,唤起人 类自身的觉醒。它所阐述的“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 为孕育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萌芽提供了土壤。

《新人口论》




1957年,我国学者马寅初发表了《新人口论》。 他估计我国当时人口增殖率在千分之二十以上,以6亿 为基数,每年以千分之二十的速度增长,一切有识之士, 不能不认为这样增长下去是太快了。 认为为了要扩大再生产,加速资金积累,加速工业化的 进程,应该降低消费比例,这就必须把人口控制起来。 为了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扩大轻工业原料的来源,提 高粮食的消费水平,以及为促进科学研究事业,他认为 “亦非控制人口不可”。 提出“人口的增殖,就是积累的减少,也就是工业化的 推迟”。但当时这一观点不仅没有得到认同,反而受到 了批判。

以上是从技术属性角度的理解观点
《保护地球》(1991年)的观点

我们有义务关心现在和将来的其他人,和其
它生命。发展不应当以损害其他团体或后代的利 益为代价。

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所带来的收益和支付的
代价应该在不同的社会团体和利益集团之间,在 穷人和富人之间,在我们这一代和后代之间共同 分享。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1992年,在巴西· 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 会,有183个国家的代表团和70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 会议,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到会讲话。会议通过了 《地球宪章》和《21世纪议程》。 大会标志着人类对环境与发展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 阶段。大会为人类高举可持续发展旗帜,走可持续发展之 路发出了总动员,可持续发展得到世界最广泛和最高级别 的政治承诺。会议为人类的环境与发展矗立了一座重要的 里程碑。
唤起共同的觉醒和关注

因此,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 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是全世界各 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也是人类 的紧迫目标。 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的意义在于唤起了各国政府 共同对环境问题的觉醒和关注。尽管大会对解决 环境问题的途径尚未确定,尤其是没能找出问题 的根源和责任。但是,它正式吹响了人类共同向 环境问题挑战的进军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