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庄子典故释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庄子典故释解
一是庄周化蝶。
出自《庄子、齐物论》,原文如下: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译文】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活生生的飞着的一只蝴蝶,自己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
突然间醒起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是我庄周。
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
【原意】比喻人生变幻无常、不可捉摸。
二是濠粱观鱼。
出自《庄子、秋水篇》,原文如下: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
【译文】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
【原意】比喻别有会心、自得其乐的境界。
三是涸辙之鲋。
出自《庄子、外物》,原文如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
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
【译文】庄周家境贫寒,于是向监河侯借粮。
监河侯说:“行,我即将收取封邑之地的税金,打算借给你三百金,好吗?”庄周听了脸色骤变忿忿地说:“我昨天来的时候,有谁在半道上呼唤我。
我回头看看路上车轮辗过的小坑洼处,有条鲫鱼在那里挣扎。
我问它:‘鲫鱼,你干什么呢?’鲫鱼回答:‘我是东海水族中的一员。
你也许能用斗升之水使我活下来吧。
’我对它说:‘行啊,我将到南方去游说吴王越王,引发西江之水来迎候你,可以吗?’鲫鱼变了脸色生气地说:‘我失去我经常生活的环境,没有安身之处。
眼下我能得到斗升那样多的水就活下来了,而你竟说出这样的话,还不如早点到干鱼店里找我!’”
【原意】比喻陷于困境、需要能解燃眉之急的救助的人,讽刺达官贵人漠视穷人的苦难见死不救。
四是鼓盆之戚。
出自《庄子·至乐》,原文如下: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
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
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
今又变而之死。
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
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
【译文】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去吊唁,庄子却正岔开脚坐着敲打瓦盆唱歌。
惠子说:“(您的妻子)和你做了一世的夫妻,养大了孩子自己年老过世,人死了你不哭也就罢了,还敲打瓦盆唱歌,不是太过分了吗!”庄子说:“不是这样的。
这是她刚刚死了,我难道能不为此而感叹吗!推究起来,人最初本来没有生命,不仅仅没有生命而且没有形体,不仅仅没有形体而且没有元气。
她混杂在无可捉摸之间,变得有元气,有元气又变得有形体,有形体然后有生命,现今又变而为死,这就和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
她将要安然歇息于天地之间了,而我却要凄凄徨徨地守着她哭,我认为不合乎常理的(不通达天命的),所以(我)没有哭哭啼啼。
”
【原意】人的生和死是道的一种变化,死不过是复归于自然的现象。
五是秋水时至。
出自《庄子·秋水》,原文如下: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译文】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
于是乎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
顺着流水往东走,到了渤海,脸朝东望去,看不到水边。
【原意】描写秋水时至、黄河汪洋浩大的情景,引出河泊望洋兴叹的故事。
再说说“仓颉造字”传闻。
传说如下: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
那时,当官的可并不显威风,和平常人一样,只是分工不同。
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
仓颉这人挺聪明,做事又尽力尽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里都有了谱,难得出差错。
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
当时又没有文字,更没有纸和笔。
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每个数目。
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
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
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
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
这法子顶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
仓颉又犯悉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
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
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
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
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
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
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
就这么,形成了文字。
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
仓颉头脑就有点发热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头顶心里去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马虎起来。
这话传到黄帝耳朵里,黄帝很恼火。
他眼里容不得一个臣子变坏。
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黄帝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
这老人长长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个结,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
老人沉吟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了。
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的人识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和别人一样认真地听着。
仓颉讲完,别人都散去了,唯独这老人不走,还坐在老地方。
仓颉有点好奇,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
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
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
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自己原先造“鱼”字时,是写成“牛”样的,造“牛”字时,是写成“鱼”样的。
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颠倒了。
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
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
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
”
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
这些字已经教给各个部落,传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
他连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
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挚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
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
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行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
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
【原意】
仓颉悔过自新,认真造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