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在追溯本族来源时夏、商、周总是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是中华一家。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
B.宗族观念逐渐形成
C.黄帝地位在中华大地至高无上
D.血缘制度不断延续
25“乐府双璧”之一《木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描绘了北朝时期商业活动场景;但发展到隋唐时期流通货币仍是钱绢并行。这主要反映了A.魏晋隋唐时期长安是当时商业最繁华的城市
B.魏晋隋唐时期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水平
C.魏晋隋唐时期市坊布局分明、商业管理规范的特点
D.魏晋隋唐时期商业活动存在时间地点的限制
26.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自元代始,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这种现象说明
A.元朝地域辽阔,实现了国家统一
B.出于加强军事控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D.受蒙古族管理传统的影响
27.17世纪以后,号称“苏湖熟,天下足”的江浙地区因“地利树桑,人多习蚕务者”成为北方商品粮的主要输入地,闽广等地也因弃稻种植经济农作物,造成粮食供应紧张。
另一方面至18世纪也因此促成如苏州等城市成为全国性的粮米贸易中心。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非农业人口比重的提高抑制了消费市场的扩大
B.民间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明清时期农业的衰退
C.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阻碍明清长途贸易的发展
D.明清经济的发展是人口压力下的一种经济变动
28.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先后派遣4批幼童共120人赴美留学。下表是对他们归国后就业
情况的不完全统计。该现象
A.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B.打破了西方技术垄断
C.导致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有助于近代化的发展
29.下图为近代中国1860-1921年出口贸易变动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保持顺差
B.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根深蒂固
C.列强逐步扩大对华商品输出
D.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加深
30.20世纪初,梁启超强调:“国家所最渴望者,为国民资格。”鼓吹革命者亦认为:“夫立国于地球之上者,无国民则亡,有国民则强。在当时思想家中,“中国自开国以来,未尝有国民”成为一种共识。这些看法
A.有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B.折射了军阀割据的现实
C.体现了民族文化的自信
D.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
31.1931年东北沦陷后,东北人民自发组成了诸如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和反日总队、大刀会红枪会等各种抗日武装组织,统称为东北抗日义勇军,其主要由旧军政人员、土匪武装力量和农民秘密会社成员等组成。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条件成熟
B.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C.中国共产党将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D.抗日成为东北社会各阶层的共识
32.《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在建筑物之间应当留出5步的距离;公元5世纪的罗马皇帝芝诺则发出喻令:“要进行建筑的人应当在自己的房子与邻居的房子之间留出12步距离。”据此可知,罗马法
A.强调社会道德教化
B.意在稳定社会秩序
C.注重维护公共利益
D.禁止侵占私有财产
33.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写道:“行政权也依靠联邦法院去抵制立法机构的侵犯,而立法机构则依靠联邦法院使自己不受行政权的进攻。联邦依靠联邦法院使各州服从,而各州则依靠联邦法院抵制联邦的过分要求。”作者旨在说明美国
A.有效地加强了联邦权力
B.司法权威捍卫共和政体
C.分权制衡原则的优越性
D.政治纷争导致国家不安
34.传统观点认为,天主教会的腐朽统治是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之一。后来有学者认为:“1517年的教会并不比两个世纪前的教会更腐败,僧侣也没有比过去更加道德败坏,问题的关键是,在这些现象的后面还有着更加深刻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由此可知
A.研究者立场会影响对历史的评价
B.历史事件的起因需多元化理解
C.研究历史一定要使用比较的方法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研究可信
35.图表是美国、日本、中国、印度各产业就业人口比例(%)的变化表。
表格数据表明
A.美国、日本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B.四国工业发展呈现发展滞后的态势
C.四国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向平衡发展
D.四国产业结构转型加速了社会分工
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医是我国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战国秦汉时期,《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这三部中医学术理论、药学、临床体系的奠基之作问世。
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收录了民间广泛应用的外来药物。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了“大医精诚”思想;《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五代时期,《海药本草》记录了海外传入的百余种药物。宋代,政府专设“太医局”培养中医人才,专设“校正医书局”搜集、整理、考证和校勘历代医籍;文仕通医及文人从医以“兼济天下”成为潮流。明清时期,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政府和民间大力推行人痘接种以预防天花;广誉远、同仁堂、九芝堂等老字号中药堂、中药铺兴起。
——据李成文《中医发展史》材料二近代前期,“求进步的中国人”坚信“要救国,只有学外国”。当时中医界“或立奇方以欺世;或假托仙佛之方:或托西术东艺,欺人图利”。陈独秀指出,中医“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菌毒传染,更无闻焉”。知识精英们“以科学的名义”对中医的批判,最终酿成民国政府三次试图废除中医的行动。随着外国侵略进一步加剧,“传统力量”反而渐渐显现出真实价值,1920年代中后期以降,中医与中国民族、身体、思想、文化系统的关联逐渐紧密。钱穆认为,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容受近代西方之科学文明,应该还能融化能开新”。
——据皮国立《近代中西医的博弈:中医抗菌史》等材料三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极大提高,生产工艺不断优化,中药的作用机理、中药材的有关物质基础不断被发现。中医学由疾病医学转向综合性的健康医学,其养生保健、防病治病、调养康复等优势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抗疟药物“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生命;蜜炼川贝枇杷膏在美国市场悄然走红;“中医针灸”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医药已成为中国与各国开展人文交流的载体。
——据朱建平《百年中医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医学发展的主要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知识精英对中医学态度的变化并分别分析其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医学的时代价值。(5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