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学完整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1:商品经济的飞速发:2:商业银行的普遍建立3:货币信用关系的广泛存在4:信用制度的内在脆弱性
中央银行产生的主要原因:1、统一货币发行的客观需要2、统一票据交换及清算的客观需要3、充当“最后贷款人”的客观需要4、加强金融监管的客观需要5、满足政府融资的主观需要
中央银行职能:基本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最早)。

综合职能:调节职能、服务职能、监控职能。

政府的银行主要表现为(大致了解):代理国库、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为政府提供信贷支持、为国家管理国际储备、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活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管、为政府提供金融情报与决策建议。

央行成立时间:1948年12月1日
中央银行的资本结构:全部资本为国家所有(英国、法国、中国大部分国家)
国家、民间股本混合所有(日本、比利时、墨西哥)
全部资本非国家所有(意大利、瑞士、美国)
无资本金(韩国)
资本为多国共有(欧盟、中非、西非)(主要掌握韩国和中国)
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利(自主权)、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两层含义:(1)中央银行应与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2)中央银行与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中央银行独立性与经济绩效的关系: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越高,通货膨胀指数越低,中央银行独立性与经济增长率无关。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模式:独立性较强型(美国模式),独立性居中型(英国模式)、独立性较弱型(意大利模式)。

中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属于独立性较弱模式。

中央银行被禁止业务和被允许业务(这个有的重点有,有的没有)
法定业务范围:1货币发行和货币流通管理业务2存款准备金业务3再贴现和贷款业务4在公开市场从事证券买卖的业务5经营黄金外汇业务6经理国库业务7代理政府向金融机构发行兑付国债和其它政府债券8提供金融机构间的清算服务9编制和公布金融业的统计数据10对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进行稽核、检查、审记11对中央银行的财务收支进行会计核算12法律允许的其它业务
法定业务限制:1不得经营一般性银行业务(或商业业务)2不得直接从事商业票据的承兑、贴现业务3不得直接从事不动产买卖和不动产抵押放款4不得从事商业性证券投资业务5不得向个人、企业或单位提供担保和直接贷款6不得向财政透支、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它政府债券
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一般原则:非营利性、流动性,主动性,公开性。

第二章
1、独立性的涵义:
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利(自主权)、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包含一下两层含义:
(1)中央银行应与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2)中央银行与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保持独立性的必要性:
●业务的专业性与技术性要求
●避免财政赤字的货币化而导致通货膨胀
●避免降低货币政策的稳定性而导致金融波动
●避免政策性失误造成经济损失
●避免地方政府干预,保证货币政策有效执行
独立性相对的表现:
➢服从于经济社会大系统的运转
➢是整个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门
➢活动开展必须在国家授权下进行
➢特殊情况必须完全服从政府的管理
美国哈佛大学学者艾尔波托·艾莱斯那(Alberto Alesina)的实证分析:
(1)中央银行独立性强弱与通货膨胀率高低密切相关。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越强,所受政治影响越小,则通货膨胀率越低。

实际数字显示,中央银行受到政府操纵的国家的平均通货膨胀率是中央银行具有高度独立性国家的几乎2.5倍。

(2)实际统计数据表明,中央银行独立性与国民经济的增长率和劳动就业的发展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现阶段PBC独立性评价
⏹目标独立性
⏹中央银行相对于国务院而言,只享有一般货币政策事项的决策权,对于年度货币供
应量、利率、汇率等重大货币政策事项只有制定和执行权,最终决策权却在国务院手中。

⏹经济独立性
⏹经济独立性反映了中央银行对其资源的一种可控性,不论是对货币政策工具的控制
还是对信用的控制。

突出表现为杜绝了政府财政对中国人民银行的透支行为
⏹政治独立性
⏹法律地位低,人民银行的组织机构设置缺乏应有的科学性和组织保障性;中国人民
银行的主要官员的任职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

这使中国人民银行在人事上产生两方面的弊端,即高度的行政依附性和欠缺广泛的代表性。

第四章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存款业务、货币发行、经理国库、其他)
1、中央银行存款业务的目的与意义
①、有利于调控信贷规模与货币供应量
②、有利于维护金融业的安全
③、有利于国内资金清算
④、有利于政府资金融通并保持货币稳定
2、中央银行存款业务的特点:一定的强制性原则、非营利性、调控监管、不接受个人企业
存款、存款当事人之间非完全平等的经济关系
3、中央银行存款业务的构成:准备金存款、政府存款、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外国存款、
特定机构和私人部门存款、特种存款
4、存款准备金包括:自存准备金(库存现金)、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
5、准备金存款的业务构成
①、规定存款准备金率
②、按存款类别规定准备金率
③、按金融机构的种类、规模、经营环境规定不同比率(差别准备金制度)
④、规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幅度
⑤、规定可充当存款准备金的内容(第一、第二准备金)
⑥、确定存款准备金计提的基础
6、零准备金制度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准备期结束时准备金的积累余额为0.
7、货币供给模型与货币乘数(m)
Ms(货币供给)= m X Mb(基础货币)=C + D(支票存款总额)
Mb(基础货币)= R(存款准备金总额)+ C(流通现金)
Ms= (r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ER:超额存款准备金)
8、特种存款:指中央银行根据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营运情况,以及银根松
紧和宏观调控的需要,以存款的方式向这些金融机构集中一定数量的资金而
形成的存款。

9、特种存款账户包括:特种存款账户、特种企业存款账户、特种其他存款户
10、货币发行业务包括:①、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库流到社会
②、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
11、货币发行的渠道与程序:中央银行发行货币,是通过提供贷款、再贴现、在公开市场
上购买有价证券、购买外汇等方式将货币投入流通的,并通过
同样的渠道反向组织货币的回笼。

12、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性质:①、经济发行:中央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增
加现金流通量(现金+存款货币)
②、财政发行:为弥补国家财政赤字而进行的货币发行
13、货币发行的原则:垄断发行原则、信用保证原则、一定弹性原则。

14、发行准备的构成:①现金准备:黄金、外汇
②证券准备:短期商业票据、短期国库券、政府公债
15、主要的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现金准备发行制度、证券保证准备制、现金准备弹性比例
发行制、证券保证准备限额发行制、结构比例准备制度16、中央银行发行基金: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家保管的待发行的货币,由设置发行库的各级
人民银行保管,并由总行统一掌握。

17、中央银行的其他负债业务:发行中央银行债券、对外负债、资本业务。

第五章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1、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包括:再贴现业务、贷款业务、证券买卖业务、国际储备业务。

2、再贴现:指商业银行将通过贴现业务所持有的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转让,中央银行据此以贴现方式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

3、再贴现与贷款的目的与重要性
①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资金融通和支付保证,履行最后贷款人的具体手段。

②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和贷款,是其提供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

4、再贴现金额和利率的确定
再贴现实付金额=票据面额—贴息额
贴息额=票据面额X 日贴现率X 未到期天数
日贴现率=(年贴现率/360)=月贴现率/30
5、再贴现利率的特点:惩罚性利率、基准利率、官定利率、短期利率。

6、中央银行贷款的特征:以短期贷款为主、不以盈利为目的、控制对财政放款、不对企业
和个人房款。

7、贷款业务包括:对金融机构的放款、对政府的放款、其他放款。

8、证券买卖:中央银行作为市场参与者中的一员,在公开市场进行证券的买卖。

9、证券买卖的意义: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三大基本工具
之一,要实现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最终渠道也只能是通过现有的货币
政策传导机制。

10、证券买卖的交易方式
①现券交易
买(卖)断:中央银行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卖出)债券,一次性地投放(回笼)基础货币(资金单向流动)
②回购协议
正回购Sell Repo中央银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先卖后买,先回笼再投放)
正回购是回笼货币的一种手段;正回购形成央行负债
逆回购 Reverse Repurchase Agreement:中央银行向一级交易商买进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卖出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先买后卖,先投放再回笼)逆回购是投放货币的一种手段;逆回购形成央行资产
③外汇掉期
外汇掉期(Foreign Exchange Swap)是交易双方约定以货币A交换一定数量的货币B,并以约定价格在未来的约定日期用货币B反向交换同样数量的货币A。

如:中央银行为解决银行体系准备金临时性短缺,从商业银行购买外汇,并达成协议,在不久的未来日期以特定价格(汇率),再售出这些外汇。

中央银行解决银行体系准备金临时性短缺:
(1)单向购买短期债券
(2)提供逆回购交易
(3)进行短期性外汇掉期(买进外汇,出售本币)
中央银行解决银行体系准备金临时性过剩:
(1)单向售出短期债券
(2)提供正回购交易
(3)进行短期性外汇掉期(售出外汇,购回本币)
11、中央银行的汇金外汇储备业务的目的:由作为银行券兑换准备金过渡到作为国际支付
手段的准备金和一国对外经济交往实力的象征。

12、经营黄金外汇储备的意义:稳定币值、稳定汇率、调节国际收支。

第九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体系
1、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而运用各种政策工具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
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2、货币政策的类型: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均衡性货币政策。

货币供给量Ms—决定—社会总需求量Ad—影响—社会总供给量As—决定—货币需求量Md—决定—货币供给量Ms
3、货币政策的特征:宏观性、需求调节性、间接性、长期性。

4、货币政策的功能
①促进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②保持货币供求均衡,维持物价稳定
③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和储蓄的比例
④引导储蓄—投资转化,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⑤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保持汇率相对稳定
5、货币政策目标体系: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操作目标
中央银行——政策工具: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率、法定准备金率、其他工具——操作目标:准备金、基础货币、短期利率、其他指标——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长期利率、汇率、其他——最终目标: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金融稳定。

6、货币政策目标间的统一性与冲突性
①统一性: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②冲突性: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经济增长
与国际收支
③解决方法:统筹兼顾、协调一致、相机抉择、突出重点
7、菲利普斯曲线:若菲利普斯曲线存在,说明失业率与物价变动率之间存在非此即彼的关
系。

8、在中央银行在其设定的既定目标(如产出水平)上,不能同时确定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9、通货目标制规则(Inflation Targeting)
➢基本含义是:
货币当局明确以物价稳定为首要目标,并将当局在未来一段时间所要达到的目标通货膨胀率向外界公布,同时,通过一定的预测方法对目标期的通货膨胀率进行预测得到目标
期通货膨胀率的预测值,然后根据预测结果和目标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差距来决定货币政策的调整和操作,使得实际通货膨胀率接近目标通货膨胀率。

如果预测结果高于目标通货膨胀率,则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如果预测结果低于目标通货膨胀率,则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如果预测结果接近于目标通货膨胀率,则保持货币政策不变。

在通货膨胀目标制下,传统的货币政策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政策工具与最终目
标之间不再设立中间目标,货币政策的决策依据主要依靠定期对通货膨胀的预测。

政府或中央银行根据预测提前确定本国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中长期通货膨胀目标,中央银行在公众的监督下运用相应的货币政策工具使通货膨胀的实际值和预测目
标相吻合。

第十章
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原理与局限
(1)原理:
法定准备金率­(¯) →货币供给量¯(­)
a.影响超额存款准备金,调节信用创造能力;
b.影响货币乘数。

(2)特点:
1、较强的告示效应;
2、法律的强制性;
3、显著的影响效果。

局限:作用猛烈,不宜经常使用
1、对经济的冲击力太大
2、易导致银行流动性问题
3、调节效果受多因素影响
2、再贴现政策的原理与局限
(1)原理:
再贴现率­(¯) →银行资金成本­(¯)及超额存款准备金¯(­)→货币供给量¯(­)
(2)局限:被动、次要
a.告示效应是相对的
b.Ms发生较大波动
c.主动权不在中央银行
d.顺应经济周期而动
(3)再贴现政策的效应
a.成本效应贷款的价格
b.结构效应总量+ 结构
c.告示效应政策的松紧
d.保障效应最后贷款人
3.公开市场业务
•主动性业务操作:单向买断、卖断
•被动性业务操作:回购
政策效应
a.调控货币供应量
b.影响证券价格及收益
c.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
d.预期告示效应
e.配合使用,提高货币政策效果
第十一章
1.费雪方程:
最有代表性的费雪现金交易数量论
费雪交易方程:MV=PT
M流通中的货币,V货币流通速度,P价格,T交易量
他认为:在短期内,V是稳定的,T在一定时期内不变,价格的变动是由货币数量决定的,而且是同方向变动。

(货币只有交易媒介功能)
2.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通过利率途径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是凯恩斯学派的观点,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传导渠道之一。

这一传导机制强调货币资产价格——利率,而不是金融的存量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凯恩斯(Keynes)学派的利率传导机制
货币供给量Ms增加(减少)→利率i下降(上升)→投资I增加(减少)→总支出E 增加(减少)→总收入Y增加(减少)
(1)托宾(Tobin)的q理论
Ms↑Ps(股票价格)↑q↑I↑Y↑
q比率=公司的市场价值/资产重置成本
当q>1时,购买新生产的资本产品更有利,这会增加投资的需求;
当q<1时,购买现成的资本产品比新生成的资本产品更便宜,这样就会减少资本需求。

2.两类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3.货币政策的时间效应
内部时滞:认识时滞、决策时滞
外部时滞:操作时滞、市场时滞
t0:经济金融形式变化需要采取行动;
t1:央行认识有必要改变政策
t2:央行调整政策工具
t3:商业银行改变信用条件,对中介指标产生作用t4:对最终目标产生影响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