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细菌培养仪操作so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ABSTAR 50自动血液细菌培养仪操作规范
一、基本原理
LABSTAR 50采用均质荧光增强检测技术。培养瓶底部的荧光传感器受细菌产生的代谢物质激发产生荧光,荧光强度随着细菌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强。系统根据荧光变化趋势判断有无微生物生长。仪器瓶位内的探测器探测到该荧光信号的变化并经一组运算公式的运算,得出荧光信号变化的各种参数,从而判断培养瓶内是否有微生物生长。
LABSTAR 50设定瓶位探测器检测与计算时间间隔为每10分钟一次,
并根据运算结果提供生长曲线。
二、开机前的准备工作:
1. 检查电源系统:与LABSTAR 50 相连的输出电压220 ± 2;
2•本仪器为24小时开机,无特殊情况不关机。
三、开机后检查工作:
1. 仪器自检:不报警继续;
2. 检查温度35°C±1.5 °C。
四、样本培养与检测
置入血培养瓶:培养瓶准备完毕后;
1.撕下培养瓶上的双条码之一,贴于送检报告,以备查询
1)使用读码器置瓶:
点击仪器控制程序中的“开门”键,并把仪器门打开;然后点击“置入”键,仪器自动弹出对话框,使用读码器读取血培养瓶上的条形码,仪器自动给出将要放置血培养瓶的位置号,将此培养瓶按照给出的位置号放入仪器,点击“确认” 键(同时主程序界面上的培养瓶位置号上显示为黄色),关上仪器门,仪器将30 秒钟后自动恢复运行。
2 )人工输入条形码置瓶:
操作步骤同使用读码器置瓶,区别在于人工将培养瓶上的条形码编号输入对话框中。
提示:置完培养瓶后,请及时将仪器门关上,避免仪器内温度不足!
3)病人信息录入、查询和统计
打开仪器控制程序,点击“数据管理”键,出现对话框界面,可进行信息录
入、标本查询和综合统计。
4、培养
血培养瓶放入仪器后,血培养仪将自动旋转对血培养瓶进行培养。温度保持35C±1.5 C,转盘以26转/分钟的转速匀速旋转。
5、检测
仪器以10分钟为周期对培养瓶进行动态检测。血培养瓶激发产生的荧光通过光电检测器和A/D转换系统传送给系统计算机分析程序。
6报警
系统对检测信号进行分析,发现阳性瓶及时报警,报警后在主程序界面上的培养瓶位置号上显示为红色,可以取出培养瓶,转种培养皿,进行其它分析实验。持续培养5天后未发现微生物生长的血培养瓶,将报告为阴性瓶并报警,主程序界面上的培养瓶位置号上显示为草绿色,可以取出培养瓶。
屏幕培养瓶位置上的颜色说明:
黄色为在检瓶位;红色为阳性瓶位;草绿色为阴性瓶位;蓝色为问题瓶位。
7、取出培养瓶
1)使用读码器取瓶
点击仪器控制程序中的“开门”键,并把仪器门打开;将主程序界面上的培养瓶位置号上显示为草绿色或红色的培养瓶取出,然后点击“取出”键,仪器自动弹出对话框,并使用读码器读取血培养瓶标签上的条形码,同时主程序界面上的
培养瓶位置号上显示为白色,表示培养瓶已取出。
2)人工输入条形码取瓶
操作步骤同使用读码器取瓶,区别在于人工将培养瓶上的条形码编号输入对话框中。提示:取完培养瓶后,请及时将仪器门关上,避免仪器内温度不足!
注:详情请参考LABSTAR 50自动血液细菌培养仪使用说明书。
注意:本培养瓶为一次性产品,使用后应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高压灭菌后再进行处理。
8、系统参数的设置
1)培养时间
系统默认为120小时,如有特殊要求,应在置入瓶子时将屏幕上显示的时间参数予以修改。
2)培养温度
培养温度设置恒定为35± 1.5 C,不能修改。
3)科室设置
打开仪器控制程序,点击“系统设置”键,出现对话框界面,点击“科室”,直接科室名称,然后按键盘上向下的坐标键即可;
系统复位
打开仪器控制程序,点击“系统设置”键,出现对话框界面,点击“系统复位”,点击“清除所有瓶位”。
提示:
系统复位仅在仪器出现较严重故障后,或停电超过1小时后,才能使用。在仪器正常使用时不能用,否则会出现所有在检数据丢失!!!
9、结果解释
1)阴性结果
可以理解为两种结果:①无菌血症;②有临床症状而未被检出,原因如下:局部感染
苛养菌、衣原体、L型菌标本
采集时机不对
检查之前使用了抗菌药物治疗。
周期性菌血症
对②的处理措施:重新米集标本检测
2)阳性结果
1)一次阳性:
致病菌:布鲁氏菌,沙门氏等菌血症
腐生菌:丙酸菌,表皮葡萄球菌污染
2)数次阳性:
相同细菌:脑膜炎、心内膜炎、菌血症
不同细菌(原因为免疫抑制):烧伤、菌血症
五、报警及错误处理
错误种类
六、日常维护
注意:在对仪器进行以下维护操作前必须断开所有内部电源。
1、一般性维护:
每隔一星期用潮湿的抹布清洁仪器仪器后面的三个空气换气孔表面灰尘。
每隔一个月清洁仪器四周的灰尘,除去仪器表面的杂物。
每半年检查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是否正常。
请保持房间的温度,保持实验室干燥和洁净,少开窗户,随手关门。
如遇停电,请将仪器电源开关关闭,等来电后,再重新开启仪器。
如遇特殊故障报警,请将仪器电源关闭,三分钟后重新开启仪器即可。
2、清除溢出物:
如有可能,建议实验室按以下步骤清除溢出物:
1)为了防止可能含有结核分支杆菌的溢出物,必须穿上适当保护装备包括
2)HEPA过滤口罩、手套、眼睛保护罩和外套,此外,在某些情况必须穿上全身
包围的保护及或鞋罩避免衣物受污染。
2)用纸巾将有溢出物的地方轻轻覆盖。
3)用10%漂白液或EPA登记的结核分支杆菌消毒剂,将所有溢出物可能接触到的表面弄湿。
4)在清除溢出物之前,允许物体表面与漂白液有足够的接触时间,一般为15〜30
分钟。
5)所有在清除过程中用过的材料都应视为生物危害废弃物处理。
3、溢出物的消毒:
任何血液或试验标本溢出时,必须用以下步骤立即去除:
1)当处理血液、含血液物质及血液污染材料时必须穿上保护手套。
警告:处理的标本和接种过的培养瓶应视为传染源处理。所有接种过的培养瓶、接
种针和血液注射器等在丢弃之前必须咼压火菌。
2)按照实验室制定的去污染步骤或根据最新CLSI指导手册《Protection of Laboratory works from instrument Biohazards and Infections Disease Transmitted by blood,Body fluids and Tissue 》M29-1 文件描写的步骤清除
溢出物。
4、进入仪器中溢出物的消毒步骤:
如果发现可能含有结核分支杆菌的溢出物,只有戴着手套、HEP/过滤口罩等保护衣物的人才可留在房间中,任何培养瓶的溢出物必须立即移去,受污染的地方必须用下列步骤处理:
1)查看漏出或溢出的程度,看看是否一个或多个架子被污染了。
2)尽可能地将漏出瓶移掉。
注意:如果培养瓶卡在单元中,请同厂家售后服务联系,不要强行操作。
3)取出受溢出物影响的培养瓶,在对受影响单元和培养瓶进行消毒之后再重新置瓶。
4)对于受污染的单元,用10%漂白液按如下步骤进行消毒:
①插入纱布将单元中多余的液体去除,小心地将纱布丢弃在生物废物筒中。
②用纱布醮取10%漂白液清洗单元的内壁,并将其丢弃在生物废物筒中。
③在单元中插入若干层在10%漂白液中浸泡过的纱布,并放置15〜30分钟进行消毒。
④将纱布取出,丢弃在生物废物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