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学习读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学习读后感

听了柳夕浪主任关于“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专题讲座之后,我明白了教学方式方法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它必须同价值定位、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点、教师个性与教学设施条件相适应,不能只搞一种方式、一个模式。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产生了,不等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就完全被废除。如中国传统语文教学,注重诵读,有感情地朗读,直至背诵。因为思想感情不只是通过文字,而且借助语气、音调、重音及说话者的表情动作表达出来。思想感情不只是从文中看出来,还要读中体悟,“吃”到心中,变成血肉。注重写字书法,从描红、仿影、临摹,到写碑写贴,每天大楷一张,小楷四行到半页,天天练,雷打不动。久而久之,养成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品质,终身受益。组织对对子,有《声律启蒙》教材。凡能对上等对子者,其人之思想必通贯而有条理。这些都值得今天的语文教学借鉴。新课标也吸收不少传统语文教学的经验。

初任教师每一种教学方式及其理念,都需要认真学习,在实践中细化其实施环节、步骤及其变通方式。如讨论,需设计问题情境及其序列,从具体细节问题的分析入手,到分析关系性问题,再到所有问题的总结;组织讨论,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做有准备的发言,学会倾听、求同存异;还要掌握一定的应对策略,如校准,不偏离主题,阐明、举例、总结、点评、证实、引导举出证据等等。即使是讲授,也要花一翻功夫。没有各种常用教学方法的熟练掌握,谈不上变通,更谈不上形成教学艺术。然而我在听了柳老师的讲座之后,我发现自己作为新教师的一员,在中学语文教学方式这一块却还是存在很多也很严重的问题。

第一是教学方法陈旧。这首先表现在对课文的理解还停留在政治化的层面上,以明显的政治意识来题解纷繁复杂的人生,缺乏鲜活的生活色彩。如“古典诗歌讲解总是围绕诗人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思想情怀去讲”,“《雷雨》是揭示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等。其实诗词和戏剧都反映了人性深处深刻的美与丑,而不能仅从意识形态来解读,这样会肢解故事本身应有的人文色彩,是肤浅而粗俗的。

其次,“满堂灌”与“串讲加解释”的教学模式普遍存在。教学中缺乏创造意识,没有把创造能力的培养放在主要地位。45分钟几乎都是老师在讲,学生只有被动接受的时间。提问和思考式的启发式教学越来越远离课堂,为了怕考试出现遗漏,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字词都异常关注,却恰恰没有关注学生活跃的新颖的思维能力,以致于学生被训练成一个个模式化的概念化的人,缺少有灵动闪光思想的考试答案。

再次,重课文讲解,轻作文训练的情况也不可忽视。由于历史以来重研究教材教法,对训练的研究很少,使得很多老师也只重视课文阅读的讲解,忽视作文训练,甚至有些老师只讲不练。而有些老师觉得学生的作文成绩不好,追求范文模仿,学生失去写作的主观能动性,形成恶性循环,越来越让学生失去写作的兴趣。而一个不会用心写作的学生是难以写出情感深厚的作文来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又会影响他对课文的深度理解。

另外,重课内、轻课外的现象更是随处可见。由于农村教学基础设施的条件较差,学生

课外书读得很少,文学教育不突出,无法让学生获得丰厚的多样的精神食粮。单调枯燥的课余生活,让学生无所事事,也让老师不感兴趣。

最后,最为严峻的问题是考试的标准化,抽去了语文教育的人文主义内核和艺术韵味,从而在本质上戕害了语文教育的个性。课堂教学只注重知识点,破坏了审美意境的浑然统一,摒弃了审美内核和育心原则,斫损了语言的丰富性和灵活性,导致青少年学生片面发展理性思维而妨碍审美情感和想象力的健全发育,少数的文字表述题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以考分定前途命运的现实条件,也让学生拼命追求分数,而现在还没有一种更为科学的方法能够取代它,导致学生不健全的崇拜分数心理观念。而很多地方过分依赖分数来衡量老师的教学能力,也使得老师不得不以损害学生的创造性为代价来追求分数了。虽然这两种思想都是错误的,但这样的现实却是很有市场的。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确保基础教育共同的基本要求的达成。各地和学校完全可以在确保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建构个性化的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的特殊需求。这也就是常说的“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教学有标准,但不唯标准。建立标准与鼓励教学创新是不矛盾的。

依据课程标准推进教学改革,要全面关注教学的价值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促进教学系统的整体变革。目前,农村中学的语文教育面临诸多困境,难教、难学、难考的现实,语文学习周期长、综合性强、学科的不确定性强的特点,也将语文教育的改革蒙上阴影。但是,语文教育的弊端是如此严重,又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了。我们可以乘全国教育体制改革之机,将语文教育改革作一全面深刻的推进,当务之急特别是改变语文的教学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所谓大语文教育观,就是要从大文化、大思考、大道理来进行语文教育,意即从中外文化、古今文化,人生观、世界观,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等方面进行教育,不能仅从狭隘的课文本身阐释。语文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主要是教学生怎样做人,怎样为人民服务,以素质教育为目标。这就要求老师必须从更宽广、更高、更深刻的视野来教育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视学生为“人”。

在语文教学中,要树立大课堂语文教学观。学语文,不能只靠课堂,要充分调动课外活动的有效补充,还要走向生活实际;也不能只靠套路、方法的把握,还要靠积累、领悟、熏陶,加强语文实践;不能只是吸取知识、储备信息,还要有自己的见解,敢于求新;不能只靠老师的“教”,还要摸索、掌握学语文的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果的好坏和学生素质的培养。一套好的教学方法一定是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教育并能获得美好情操熏陶的。

要改变现在的教学方法,前提是必须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教师道德素质、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都必须提高,一个不具备高素质的教师是没能力让学生得到素质教育的。试想,一个没有爱心的老师,没有民主、科学、个性教育观念的老师,一个仅以分数论英雄的老师,如何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怀,让学生获得个性的发展,养成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我现在除了提前备好课之外,更多的时间是在观看新的教育理念相关的一些书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